澳大新生物材料促進骨種植體療效

2020-11-13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教授王春明聯合南京大學教授董磊、新加坡國立牙科中心主任醫師餘娜等,設計了可伴隨損傷癒合過程「開啟—關閉」局部炎症的生物材料塗層,用以改善骨質疏鬆疾病狀況下種植體與骨組織的整合,一旦應用於臨床,可讓中老年病人的齒槽骨與植體更快和更易地結合,從而進行義齒的安裝。該論文已獲國際材料科學權威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刊登。


中老年群體普遍存在牙齒缺失的問題,對種植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每年有數百萬隻鈦種植體植入人體,用於骨和牙齒的缺損治療。然而由於年長者群體常同時患有骨質疏鬆,造成牙槽骨密度下降且常伴有炎症,顯著影響種植體與周圍組織的整合。澳大研究團隊針對骨修復過程中不同階段對炎症環境的動態需求,創新地設計了一種接枝於金屬鈦表面的生物響應性葡甘聚糖塗層,在大鼠模型中可以有序地「開啟」和「關閉」局部炎症狀況促進組織癒合。在植入前期,糖塗層在缺損處特異性活化巨噬細胞,使其分泌一類信號,促進成骨前體細胞成熟(「開」);而隨著骨組織不斷修復,則會分泌另一種信號,觸發塗層裡埋藏的「糖衣炮彈」發射,選擇性地消除炎性巨噬細胞(「關」),從而實現完美修復。

王春明表示,調控機體對於植入材料的免疫反應,多年來一直是醫用材料研發和臨床應用的熱點和難點。2018年,該團隊在同一期刊發表了前期工作,實現了使用糖生物學信號開啟免疫細胞活性促進修復;兩年後的這一延續工作,則進一步實現了「收放自如」、在體內既可開啟又可關閉治療信號,將為複雜病理狀況下的組織修復提供新的生物化學策略。團隊將積極尋求機會在更大動物模型上驗證療效和安全性,期望早日進入臨床轉化。


王珍珍(左)與牛一鳴

兩位澳門大學濠江博士後學者王珍珍與牛一鳴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澳門大學碩士生殷小雨、南京大學博士生田雪嬌等多名學生亦做出重要貢獻。研究獲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檔案編號:080/2016/A2)、澳門大學(檔案編號:MYRG2019-00080-ICMS)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檔案編號:32001069, 32000935)資助。​​​​

相關焦點

  • 高脂血症對鈦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研究進展
    而研究顯示,高脂血症會導致骨代謝紊亂,不利於種植體的骨結合,從而影響高脂血症缺牙患者種植治療的成功率和遠期療效。因而,高脂血症是種植治療的風險因素之一。本文從鈦金屬、鈦種植體骨結合、鈦種植體周圍微環境以及與繼發性骨質疏鬆的關係等方面展開闡述,就高脂血症對鈦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研究進展進行歸納總結。
  • 種植材料表面納米級形貌對細胞成骨效應的影響
    作者:蔡彥坤,祁星穎,隋磊,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院 材料表面的形態特徵是影響種植體骨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應用於臨床的種植體表面多具有微米級形貌,有利於細胞成骨向分化,但可能抑制成骨細胞增殖,影響種植體表面成骨速度。 納米級形貌是指至少在一個維度上尺寸為納米級水平的顯微形貌。
  • 種植體周圍神經再生的研究進展
    大量關於骨感知的神經生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的證據表明,種植體周圍確實存在感覺神經反饋通路,證實種植體周圍有感覺神經分布。但是,臨床研究顯示,種植義齒與天然牙的感覺有所不同,種植體對負荷的定位能力及觸覺靈敏度比天然牙弱。因此,促進種植體周圍神經再生,對於改進種植體的感覺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大量組織學研究表明種植體周圍存在神經纖維,主要分布在螺紋區骨組織和骨髓腔內。
  •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所以,現階段,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是惰性金屬鈦種植體。但是,一個為期19年的回顧性研究表明,仍有約47%的早期種植體失敗是由於種植後不良的炎症反應導致的。所以,惰性金屬鈦的應用並不能完全滿足臨床要求。需要對鈦材料表面進行改性處理,使其具有調控機體免疫炎症反應的作用,促進炎症反應向有利於組織修復與再生的方向發展,保證種植體植入的成功及長期存留。
  • 口腔種植體表面影響細菌黏附因素的研究進展
    理想的種植體應最大限度減少致病菌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能夠促進骨結合以獲得良好的預後效果。因此研究微生物對材料表面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因素有助於開發新型材料或改性已有材料,提高種植修復成功率。種植體表面微生物的黏附、生物膜的成分及形成速度會受到材料的表面形態、自由能、粗糙度、潤溼性、化學組成及細菌與材料間靜電反應的影響。為了促進骨結合、減少種植體表面微生物的黏附,研究人員對種植體進行了相應的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有塗層、表面陶瓷化、機械處理、酸蝕、電解蝕刻、陽極化處理、雷射照射等。這些處理方法會改變材料的表面特性,勢必會影響細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
  • 【文獻】超親水表面種植體的評價系統性回顧與數據分析
    由於目前種植體治療的成功率非常高(高達99% [1]),並且使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良好的美學效果,成功率不再是選擇種植系統時考慮的唯一標準。牙科種植行業一直在尋求種植體與修復體上部結構之間最有效、最安全的連接方式,以防止邊緣骨吸收。我們還觀察了種植體表面的評估,尤其是那些與骨接觸的表面。
  • 科學家研究蜘蛛絲新生物材料可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拜羅伊特大學開發的新生物材料可以消除感染的風險,並促進癒合過程。由ThomasScheibel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地將這些與生物醫學高度相關的材料特性結合起來。
  • 上遊種植牙篇:種植滲透率快速提升,進口替代有望加速
    種植體材料需要不斷優化以追求更好的機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比如Straumann的Roxolid材料,由15%鋯和85%鈦組成,具有比純鈦更高的機械強度和良好的骨結合能力。為了增加種植體與骨組織的結合速率,主流種植體廠家均採用酸蝕噴砂(sand-blasted and acid-etched,SLA)工藝進行表面處理,將骨癒合時間由3個月降低到6周。
  • Int J Mol Sci:種植體材料和表面對人脂肪源性基質細胞分化和增殖的影響
    導語:與鈦相比,氧化鋯可更有效地促進hADSCs的增殖和分化。
  • 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團隊發現環狀RNA促進骨修復新機制,為骨再生...
    近期範先群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了與成骨分化密切相關的環狀RNA circRNA-vgll3通過circRNA-vgll3/miR-326-5p/整合素(Itga5)通路顯著促進脂肪間充質幹細胞(ADSCs)的成骨分化。CircRNA -vgll3修飾的ADSCs與磷酸鈣骨水泥(CPC)支架複合在動物標準骨缺損模型中取得顯著療效,這些研究成果將為臨床上治療眼眶骨缺損提供新依據。
  • GBR技術引導頜骨再生的研究進展_引導骨再生_生長因子_口腔科_醫脈通
    按照組織工程的理論,生長因子應該是有利於骨再生的,然而現實不僅限於此。有研究將取自人血小板的生長因子混合物和膠原支架、牙周膜幹細胞分組聯合後輔以膠原膜用來修複種植體周圍骨缺損。實驗發現使用了生長因子的組相比對照組沒能取得理想效果,對此實驗者沒能作出解釋。還有研究發現,使用生長因子的成骨效應前後不一。
  • 行研|增速30%以上,4000億種植牙市場未來上升空間巨大!
    在種植體材料領域,其主打兩款產品:1、Straumann® 軟組織水平種植體系列,該種植體系列專為一期手術而設計,可簡化操作並降低治療的複雜性,不只可以實現骨維護,還保護了種植體周圍的健康。在15年的臨床應用研究顯示,CDIC牙種植體系統及其應用技術適合於各種類型的牙列缺損或缺失病例的種植修復.CDIC牙種植體以「骨性結合理論」為基礎,採用純鈦材料,設計成為錐形和圓柱形,骨結合表面粗化處理,既滿足生物相容性要求,也符合生物力學原則。
  • 利用硫化鉍/羥基磷灰石薄膜構建光電響應的細胞外基質促進骨再生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市場上對可以加速骨再生的植入體的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利用非侵入性細胞刺激來控制細胞命運,通過光刺激來促進骨再生,可以達到精確調控生物活性的目的。該團隊合成了一種硫化鉍/羥基磷灰石複合材料,在近紅外下照射下,該材料具有光電響應的性質。其主要原因在於羥基磷灰石上的磷酸根可以吸引電子,從而加強羥基磷灰石的電子和空穴的分離效率,在近紅外下產生較多的光生電子。光生電子進入細胞膜,使細胞膜去極化,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加速骨的再生。
  • 鈦合金替身「人造骨」為哪般?
    徐東生說:「將物質植入人體需要幾個條件,首先要求這種物質必須無毒,與人體無不良反應;其次是一般不能腐蝕;再次是如果作為骨替代物需要強度高、耐疲勞、同時和彈性模量要與人骨接近。」  將鈦合金用於人工骨制移植,在醫學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是什麼原因讓鈦從眾多備選材料中脫穎而出?
  • Dental flashcard 2 —— 種植體簡要英文抽認卡
    Basic dental terms/definitions associated with implants:-         DentalImplant 牙科種植體Periosteal/Subperiosteal骨膜下種植體:on/around the bone2.      Transosteal穿骨種植體:through the bone3.
  • 多級微管結構骨支架載體促進成骨成血管作用及機制
    背景:如何募集內源性種子細胞促進成骨,為細胞提供適宜的骨再生微環境並保證新生骨血管化進程,是骨組織工程研究的難點。目的:綜述多級微管結構骨支架載體促進成骨、成血管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檢索中國知網、萬方、PubMed、Web of Science資料庫1950至2020年有關多級微管結構骨支架載體促進成骨、成血管作用的文獻,檢索詞為「多級微管結構、骨形成、血管生成; Hierarchical microchanneled scaffolds、osteogenesis
  • 數位化即刻種植一天「長出」新牙
    「冬季進補不如先補牙,種一口好牙才能更好促進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  康源口腔院長呂楠介紹,為助力市民過冬有一口好牙,紮根杭州20年的本土老品牌口腔機構聯合廠家感恩回饋——韓國進口植體111元/顆,歐美進口植體只要1111元/顆,限量搶購,先到先得。
  • 螺絲固位種植修復體螺絲通道封閉材料的研究進展
    ,牙種植體被廣泛用於各種牙列缺損、缺失患者。目前研究顯示粘結固位和螺絲固位種植修復體在邊緣骨吸收、修復併發症和種植體存活率等方面沒有明顯差別。 螺絲固位修復體因其易於拆除維護等優點,受到臨床醫生的青睞。目前有一些對螺絲固位進行改良的方法,如口外粘結後再口內進行螺絲固位,一體化基臺冠等。但無論何種改良方式,修復體螺絲通道始終需要材料進行封閉。
  • Cell子刊:鄒偉等揭示脂肪細胞的清除可促進骨快速增殖
    成骨細胞和脂肪細胞雖然功能形態不同, 但都起源於同一前體細胞, 骨髓間質幹細胞。所以近10幾年來, 骨和脂肪之間的相互調節, 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脂肪怎樣調節骨的生長?
  • 生物骨踏上「徵途」 _科學中國
    「1.0版」生物骨有望投產據介紹,膠原在創傷修復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參與創傷癒合的主要結構蛋白。含有膠原的生物骨材料不同於傳統的骨材料,傳統的骨填充材料主要成分是羥基磷灰石,比如珊瑚,製成的骨填充材料硬而脆,而生物骨填充材料含有膠原和無機骨成分就像一塊有孔隙的「海綿」,十分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