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思維—遇到困難,別總想迎難而上,有時逃避才是最好的辦法

2020-12-06 阿胖讀書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朋友最近和我吐槽,讓我發現了一種特別牛的思維。

朋友的年齡有27歲了,他家裡催婚催的比較急,這也讓他不得不多去留意身邊的女生,對他來說,找到能結婚的女朋友現在是一個非常大的困難。

他本來是迎難而上,儘自己努力去結識更多的女性朋友,但問題來了,雙方從認識到了解是需要好幾個月的,並且一次只能和一個女生嘗試交往,總不可能一次同時和多個女生交往吧,所以這也導致了他的時間過於緊張了,迎難而上的解決困難徹底失敗,折騰了半天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女朋友。

轉折點來了,他本來是準備放棄這件事了,也就是沒有迎難而上,而是選擇迴避這個困難,結果卻遇到了能夠和他結婚好好過一輩子的那個人。

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在不停的給他介紹女朋友,他本來已經放棄自己努力去尋找了,結果在別人的介紹下遇到了和自己非常合適的女朋友,找能夠結婚的女朋友在他努力迎難而上的時候沒有被解決,結果卻在逃避這個問題的時候被解決了,雖然我朋友的這件事有偶然性在,但不妨礙我們從中學習到一種思維,就是我在開頭所說的特別牛的思維:逃避思維

有時候遇見困難別總想著迎難而上,逃避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0101、不一樣的逃避思維

這種思維可以說是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啊

逃避的意思是指躲開不願意或不敢接觸的事物,是 趨利避害的體現。

所以在我們平時的認知裡看來,逃避思維,自然就是一種逃跑,不敢正面面對的思維,是貶義詞。

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到逃避這2個詞裡去探索一般,你會發現,在許多時候,逃避反而是一件好事,自然也不是什麼貶義詞。

就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你面前有一頭老虎,你是迎難而上呢,還是逃避呢?

迎難而上必死無疑,逃避還可能活著,那自然逃避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咱們也不能說逃避是一個貶義詞。

所以逃避思維,其實可以理解成刻意的去躲開與困難正面接觸的機會,以目標為出發點,換一個方式去達成。

這麼說可能有些抽象,舉個例子來與你說明。

假設你走在路上,碰見了一隻老虎,此時你的生命受到了威脅,面對老虎,就是你最大的困難,如果你這時候迎難而上,肯定完了,但咱們可以思考一下目標是什麼?

隨意地在路上走,沒有什麼目標,那目標其實就是終極目標活著呀,此時此刻逃避困難,並讓自己活著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逃跑呀,這就是逃避思維,有時比迎難而上更能解決問題。

0202、每個領域的問題都可以用上逃避思維去解決

為什麼阿胖要花一整篇文章來寫這個逃避思維?因為這個逃避思維可以說在每個領域都可以用上,都能幫助你更好的解決問題。

如果你是一位職場人,現在要和老闆談工資,但是談著談著僵持住了,你想加工資,老闆卻不肯,那老闆不肯加工資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困難,不懂逃避思維的你,面對困難的第一反應自然就是迎難而上,覺得自己只有迎難而上,才能夠解決問題。

這時候你的大多數行為一定是不停的搜集談判攻略去與老闆談加薪這件事,但往往這樣做,你會一直加不了薪。

為什麼?老闆是老江湖了,你再怎麼學談判技巧肯定也是不如他的,而想要升職加薪,談判技巧需要有,但你的工作能力會更加重要,只是把重心放在談判技巧上,自然是沒有辦法加薪。

但你不甘心呀,面對問題怎麼能夠退縮呢?所以仍然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談判技巧,到最後徹底失敗。

當你懂得逃避思維,那就不一樣了,我們會先梳理清楚自己的目標:加薪。

接著發現這件事迎難而上是去提升自己的談判技巧,不一定能夠搞定加薪的事情,那我們就先逃避掉談判加薪的這個困難事情,重新梳理方向朝著加薪去。

除了談判,把工作做得更好也同樣是一個加薪的辦法,所以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先去把事情做好,開始逃避了和老闆談判加薪這件事,其實是把更多的努力放在更正確的事情上,蓄力之後再去談判加薪,會更加容易成功,這就是逃避思維的好處!

在感情上,和對象吵架了,那吵架就是你所面臨的困難,如果迎難而上,那你的思考方式很可能是如果說服對象,或者說是吵贏對象,對象和你的想法也是一樣的,所以最後你們往往會不歡而散。

但如果用上逃避思維就不一樣,你會明白你們吵架的目的不是真的吵架,而是想通過說服對方,讓日子繼續過下去,既然如此,過日子就是最終的目的。

過日子是不需要通過吵架去實現的,而可以通過兩人各退一步去達到,所以你可能就會選擇不與對象爭吵,甚至去認同他。

無論是哪個領域的問題,都可以用上逃避思維去解決,逃避思維的解決路徑不是直勾勾的奔向眼前的困難,而是先退幾步,思考清楚了困難的本質,再從別的方向朝本質出發

《增廣賢文》裡有這樣一句話:「退一步海闊天空」

意思正是如此,面對困難,迎難而上不一定是好辦法,退一步,才有更大的空間與方式去更好的解決問題。

這下你該徹底明白逃避思維是什麼了,接下來,咱們就來具體聊聊逃避思維的運用細節,讓你徹底掌握它。

0303、逃避思維的運用細節

1.遇事先退一步

逃避思維的第一個運用細節:遇事先退一步

意思是指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先慫一下,往後退一步。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來思考一個問題,從小到大是不是幾乎你身邊所有的人都在讓你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只有堅持的迎難而上,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我們也因此養成了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習慣,面對困難,習慣性的會往前走一步,而多走的這一步,極有可能就會把你給毀掉。

舉個例子,如果你和對象吵架,迎難而上的意識會讓你在面對吵架這件事情的時候,不自覺的多說一句,多說的這一句很可能就會讓你的對象也多說一句,這樣一來一回,架就吵起來了,也就根本沒法解決問題。

但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遇事先退一步,那就剛好可以對衝掉我們習慣性多走的那一步,結果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你想想看,當你和對象即將吵架的時候,突然誰也不說話了,這個架自然也吵不起來,那關於吵架這個問題,也就有機會去解決了。

這個退一步,其實就是對衝的體現,所謂對衝是指同時進行兩筆 行情 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 盈虧相抵 的交易

本身我們習慣性進一步,這其實就是做了一個前進的交易,這時候我們如果能習慣性再退一步,那就是同時進行了兩筆相反的交易了,剛好就能抵消剛開始那筆不合適的交易!

所以,在退一步之後咱們再去努力解決問題,才是最合適的。

那這個退一步到底是退多少,怎麼退呢?

這個因人而異,咱們要學會根據自己的狀態去推斷這個退步的尺度。

舉個例子,還是拿吵架這件事來說,咱們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在平時吵架的時候,不自覺的會說出多少話,如果不自覺說出了2-3句話,那你這退一步的距離,就要有2-3句話的距離,也就是再次面臨吵架的時候,至少先忍住2-3句話的時間。

如果你是不自覺說出1句話,那你這退一步的距離,就是要有一句話的距離,也就是再次面臨吵架的時候,至少先忍住1句話的時間。

總之,我們退一步的距離到底有多少,主要根據自己有多習慣去迎難而上來定。

當我們能夠通過退一步對衝掉習慣性迎難而上之後,我們與困難就會處在了一個對峙的狀態,沒有迎難而上,也沒有遠離它,接下來,我們要開始徹底去解決它了。

2.探尋困難的本質

教父裡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現在我們和眼前的困難是處於對質狀態,徹底解決他最好的辦法就是弄清楚他的本質,順著本質去行動。

如果你不順著本質去解決困難,結果往往會非常糟糕。

還是拿對象之間的吵架這件事來舉例,不去探尋本質,在我們看來,2人之所以要吵架的目的是想說服對方,那解決問題的方向也會順著說服對方去行動。

可是吵架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處在一個情緒激動的狀態,很難被任何一方給說服,所以想以說服的目的吵下去,最終的結果只會是不歡而散。

但如果看透了本質之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那結果就大不一樣,吵架的本質其實是希望自己的感情能夠更好一些,更穩定一些,但是對象總是做不好,所以才吵架。

知道了這樣的本質之後,最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吵架,耐心溝通,這樣感情才能更好一些,那問題不就被解決了嗎?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眼前的困難本質給探尋出來,順著本質去解決,問題才能被徹底搞定

但本質這個東西不是說找出來就能夠找出來的,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是非常有難度的,所以阿胖再與你分享3個探尋本質的方法,讓你順利地找到眼前困難的本質。

1)從為什麼出發

第一個方法:從為什麼出發

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本質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所謂本質,其實就是指一件事情的最核心的因素,本質往往不會留存於表面,而是潛藏在深處,並且無論外界怎麼變化,本質基本都不會變。

鄭燮說過一句話: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正是想告訴我們,如果要把一件事給徹底弄清楚,就要不停的問為什麼

所以從為什麼出發這個方法,其實就是在對事情進行一個挖掘,從表面挖掘到內核,從而尋找到本質。

舉個例子,你和老闆提加薪,提加薪成功就是你現在面臨的困難,那我們該如何找到提加薪成功這個事情的本質呢?

從為什麼出發,去思考老闆為什麼要給你加薪成功?

工作的性質其實就是老闆花錢買我們的時間,如果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值錢,老闆花的錢也會越來越多。

所以加薪成功的條件是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值錢,那我們的努力方向自然就要朝著讓自己更值錢去,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與其他綜合能力,從而爭取到更多加薪的機會。

你看,這不就找到本質了嗎?朝著本質行動,解決問題的效果最好。

2)從不變因素出發

所謂本質,其實是一件事情的內核,長時間不會變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探尋到一件事情長期不變的因素,那這個因素極有可能就是本質。

還是拿加薪這件事來說,在職場中,每個加薪的人都有什麼樣的特點,這些你需要尋找出來,把所有人都有的特別給挑選出來,這個特點就是加薪的本質。

關於這些特點也很好找到,可以在網上搜索資料,也可以直接找身邊的前輩去請教

不僅加薪這件事是如此,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去尋找它的不變因素從而找到它的本質,並通過本質去解決它。

3)學會找出兩件事之間的聯繫

第三個方法,學會找出2件事之間的聯繫,同樣也能幫助我們找到本質。

舉個例子,寫作和讀書,你覺得他們兩有什麼聯繫?

剛看到的時候你肯定有些懵,所以你自然也不知道寫作和讀書的本質是什麼,但如果咱們仔細思考一下,就能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繫。

讀書是吸收知識進來在腦袋裡加工形成記憶,而寫作是把腦袋裡加工後的知識再加工,形成文章的樣式進行輸出。

寫作和讀書其實都是在對知識進行加工,所以他們的本質也變得一清二楚了,就是加工知識。

那當我們面臨寫作、讀書的問題時,其實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把知識加工得更好。

你看,把兩件事聯繫起來,他們的本質就出來了,朝著本質去行動,問題也會更容易被解決。

再來舉一個跨度比較大的例子工作和感情,他們兩有什麼聯繫呢?

工作是和崗位內容、同事處理好關係,而感情是和對象處理好關係,這樣不就聯繫起來了嗎?

那工作和感情的本質其實就是關係上的處理,那你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著重去以處理好關係的角度去做,問題也會更容易被解決。

總結:逃避思維—遇到困難,別總想迎難而上,有時逃避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關於逃避思維的運用,有2個要點

把這2個點給記熟了,你的逃避思維一定能運用的更好!

我是阿胖,寫作教練,專注自我提升,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遇到挫折一起解決,而不是讓他們逃避
    孩子天生喜歡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物,他們內心總是在逃避挫折、困難,也選擇性地逃避所有讓他們感到痛苦的事物。他們習慣性地將眼光投向未來,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和快樂感受,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逃避當下的痛苦,去尋求刺激、新奇的事物。
  • 學英語,遇到困難想辦法!
    天有不測風雲,遇到了困難,我們只能想辦法,不是嗎?學英語也是如此,選擇對了,也堅持住了,如果還是遇到困難,那只能想辦法去解決了!繼續更新今天的英語小故事:內容概括:次波在祖姆家看到了祖姆媽媽的照片。祖姆告訴次波他媽媽是一位女演員。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Dweck,在研究了成千上萬孩子的行為後,發現:擁有固定性思維(Fixed Mindset)的人覺得:人的智力和天賦都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對於失敗的結果,他們趨向於逃避。
  • 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想找個藉口逃避
    周末我們在一家商業街咖啡廳預約了,我們最初約好9點鐘見面,我提前到了十分鐘,一邊找資料一邊等他,然而直到,顧悅才出現在咖啡館裡。顧悅一直在解釋,因為出去太晚了。我覺得你的藉口有點太牽強了,周末可以在9點擋住一輛車半個小時。我們開始討論寫作,然後顧悅一直問我,你的時間在哪裡。
  • 遇到困難,是消極地逃避,還是積極地改善?看看這些!
    ——巴頓將軍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挫折和磨難。當遇到挫折和磨難時,該怎麼解決呢?看看下面這些例子。01我有位初中同學,他開過飯店、經營過公司等等 ,看起來自己做老闆,挺有能力的,但他開辦飯店、經營公司,做到一段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原因是他遇到問題有喜歡逃避的習慣。飯店或者公司出現問題要解決時,他不去積極想辦法解決,而是選擇逃避。
  • 孩子遇到困難只想逃避?面對典型的鴕鳥心態,3大方法或能改善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眾所周知,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的頭鑽進沙子裡,藉此逃避。鴕鳥的這種行為就是妥妥的掩耳盜鈴行為,在真正遇到危險時並沒有什麼用處,只是給自己一絲心靈的慰藉而已。人這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孩子們,由於年紀小,精力閱歷都還比較缺乏,在家長的羽翼之下成長習慣之後在遇到苦難或者挫折時,就會像鴕鳥一樣去逃避問題,躲在家長的身後,這就是所謂的鴕鳥心態。
  • 《手可摘星辰》,當面對挫折時,你會選擇逃避,還是直面?
    一直逃避的我們!歷夏聽見肖寧對於她的評價,一個低配玩家,她在進行遊戲內測選擇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對於我這樣的低配玩家,人生本來就是非常困難模式,就讓我低配到底,做自己吧!」歷夏選擇了進入遊戲,逃避了現實的生活。
  • 如何挽回那些喜歡逃避的男人?
    戀愛中我們可能遇到的另一半是頂級逃避型的男生,遇到這種性格的人我們可能會抓狂束手無策,我們要了解一下他們的相關心理和應對方式。遇到對方逃避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 為人相當有骨氣,從來不會在困難面前退縮的星座!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遭遇困難的時候,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迎難而上,有的人會因為眼前的挫折而選擇逃避,當了生活的逃兵。但是有的人卻非常有骨氣,生活越是不易,他們越是能夠堅持。而且別人越是刺激他們,他們越是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全部能量,就像是生活中雖然會遭遇到困難和挫折,但他們仍然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信心,不會當生活的逃兵,在困難面前逃避的話,他們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
  • 面對困難的人生,我們要端正姿態,這個世界如此美好
    我們生命中總會遇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句話叫: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其實所有人的成熟都是在困難中成長出來的,有的人在遇到困難時,一味選擇逃避而不是正面解決。 不知道如何的積極面對,困難自己不會消除解決困難的辦法,是學著不害怕困難,學著微笑面對困難。
  • 遇到困難時不要逃避,而是去積極地解決,不斷進步充實自我!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是父輩從小就不斷對我們的教誨之一。告訴我們要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當我們過分地高估自己的時,往往就可能把事情搞砸。對此觀念以前我一直深信不疑,但是通過這些年的工作實踐,我發現了另外一種觀點——會「充能」,你才行。
  • 知識分享: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逃避,並堅持自己的信念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尤其要注重他承受力的培養,讓他們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逃避,並堅持自己的信念。父母不要害怕孩子面對這些,如果一味地將孩子保護起來,那他永遠不會學會什麼是堅強,怎麼應對困難和挫折。  事情如何發展我們不能左右,但是,面對困境的態度卻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困難面前顯擔當
    心理學上有一種消極心理叫做「鴕鳥心態」,指碰上困難不敢面對、遇到問題不去解決的逃避行為。就像鴕鳥一樣,遇到危險只知道把頭埋進沙子裡,似乎看不見就能夠躲避危險。我們黨員幹部隊伍裡也存在一些「鴕鳥式」幹部:有的人碰上突發狀況先撂挑子,一句「不歸我管」企圖劃清界限、逃避責任;有的人碰到群眾反映問題,讓保安攔住門,自己偷偷摸摸走後門上下班,刻意繞開;有的將媒體當做「洪水猛獸」,不敢接受採訪,害怕輿論監督,甚至遇到記者刻意隱瞞身份。  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遇上困難時的「鴕鳥心態」。
  • 女人,遇事別鑽牛角尖,豁達、開朗,做自己的太陽,努力生活
    有些人,笑的時候沒心沒肺,哭的時候卻撕心裂肺,女人,遇事別鑽牛角尖,豁達、開朗,做自己的太陽,努力生活。02做個沒心沒肺的人,所有家務都做完累的還是自己,家的上下打理完累的還是自己,太懂事、善良、心軟的女人,受傷的還是自己,願女人們都做個沒心沒肺的人。
  • 面對困難和壓力,微笑著面對生活,幸福就在前方!
    人生好比複雜多解的方程式,笑是最好的解題技巧,笑是應對人生的一種豪情與力量。俗話說,人生苦短,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選擇笑對人生呢?每個人都想沒有壓力,無憂無慮的生活。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的,酸甜苦辣都有。面對困難和壓力,你消極逃避,它也不會退去,可能還會累積,生活還是得繼續。你笑著面對,平常心去解決,車到山前必有路,床到橋頭自然直。可能很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柳暗花明。
  • baby想對你說情話有時真的不懂你在幹嘛是什麼歌 完整歌詞
    最近有一首歌曲挺火的,在抖音快手都挺經常刷到,來看看baby想對你說情話有時真的不懂你在幹嘛是什麼歌?baby想對你說情話有時真的不懂你在幹嘛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是由I·D·C演唱的《想對你說情話》,歌曲很帶感,是很多當代年輕男女喜歡的類型歌曲。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警惕「焦點效應」,家長應該這樣做
    面對困難,有些人選擇迎難而上最終克服困難獲得成功。而有些人則選擇畏縮不前,從此一蹶不振。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家長們也總是擔心孩子在面對失敗後,不能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他。有時家長們使盡了渾身解數,還是不能讓孩子重新振作,其實這是家長們對孩子退縮的原因不了解而導致的。小布是一位三歲的小男孩兒,正處在最歡脫的年紀。由於疫情期間幼兒園並沒有開學,小布每天最熱衷的事情就是到小區裡面的遊樂區玩滑滑梯。但是這幾天小布的媽媽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小布不再熱衷於去溜滑梯了,甚至在媽媽想要帶他去滑梯時,表現出了很強烈的抗拒。
  •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在別人心目中遠沒你想的那麼重要
    有時侯,別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在別人心中的份量遠沒有心中所想的那麼重。感情遇到現實,往往無疾而終。你所認為的只是自己心中虛構的,別人的所思所想根本就不是那樣,是你自己把自己困進了一座城,一座虛無飄渺的城。車永遠向前行駛,甩在身後的只不過是一個個的曾經,一道道逝去的風景。
  • 任正非面對困難,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迎難而上
    當華為遭受美國打壓的時候,任正非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抓住了華為晶片製造的痛點,發布晶片禁令,以此來打壓華為,限制華為的發展。但華為在這麼多年風風雨雨中走來,早已練就了一身看家本領,華為是不會那麼容易退縮的。對此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首先我們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