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是父輩從小就不斷對我們的教誨之一。告訴我們要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當我們過分地高估自己的時,往往就可能把事情搞砸。對此觀念以前我一直深信不疑,但是通過這些年的工作實踐,我發現了另外一種觀點——會「充能」,你才行。所謂「充能」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某件事,有完成工作的堅定決心。
我曾經不止一次對身邊的人提出過這個疑問:你說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具有這樣的能力呢?知識或許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經驗或許可以通過體驗獲得,但是這些都只是一種積累過程,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內在轉化才有機會發揮作用,而轉化所需要的能量即是「我能」的自我驅動
這樣說或許不容易理解,這裡我分享一個例子:
董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和我講起他初入職場時的舊事:
大學畢業後,董先生和一個大學同學同時供職於一家廣播電視臺。兩個人都擔任技術專員。剛開始時,兩個人的工作表現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半年後,董先生晉升為組長,同學卻被老闆辭退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臺裡從德國進口了一套先進的採編設備,比現用的老式採編設備要高好幾個檔次。臺長把這兩個年輕人叫到辦公室,說:「我們臺裡新引進了一套數字採編系統,我希望你們能好好研究一下。
董先生和同學一看說明書居然全部是德文的,頓時有些蒙了,畢竟他們之前對德文一竅不通。這時,這位同學面露難色地說:「臺長,我連說明書都看不懂,我又剛畢業沒有經驗,我怕把設備搞出毛病來。所以,您還是找個懂德語的來研究吧。」說完,他向臺長鞠了一躬就匆匆出去了。臺長急切地盯著董先生,董先生雖然心裡也有些沒底,但還是很爽快地答應了。
接下任務後,董先生就夜以繼日地開始忙碌起來了。之前他對德文也是一竅不通,於是他就通過請教大學老師、在網上查閱資料、翻字典等方法將說明書翻譯成了中文;在摸索新設備的過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他通過電子郵件,向德國廠家的技術專家請教。短短一個月下來,他已經熟練掌握了新採編設備的使用方法,在他的指導下,同事們也都很快學會了。
這樣一來,臺長對董先生的好感大增,自然樂於給他更多的表現機會
董先生與這位同學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執行力,董先生不懂德文,這位同學也同樣不懂,但在老闆提出要求之後,這位同學選擇了知難而退,董先生卻選擇了「充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接下來帶來的自然就是超強的執行力了。逞能而能,能人有時候就是一個「充能」的人。遇到困難時不 要逃避,而是去積極地解決,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充實自我、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