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喜歡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物,他們內心總是在逃避挫折、困難,也選擇性地逃避所有讓他們感到痛苦的事物。他們習慣性地將眼光投向未來,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和快樂感受,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逃避當下的痛苦,去尋求刺激、新奇的事物。實際上,這樣的心理很難使7號樂觀型孩子真正成熟起來,遇到困難就放棄也很難讓他們有所成就。
宏宏是一個不喜歡學習、只喜歡玩遊戲的小男孩。由於父母工作較忙,他平時都住在爺爺奶奶家。爺爺和奶奶只有他這麼一個孫子,宏宏想要幹什麼,爺爺奶奶都不管他。因此,宏宏從小就沉迷於看電視和打遊戲,很少主動學習。
幼兒園結束就要上小學了,父母發現宏宏懂得的知識和同年齡段的小朋友比相差很多,平時也不能夠很專注地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上課也坐不住,總想去看看這個,玩玩那個。為此,爸爸決定在暑假好好規範宏宏的行為。
爸爸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宏宏每天掌握一點他應該懂得的知識,但是第一天爸爸就遇到了困難。這天的任務是背誦乘法口訣表,宏宏一開始興致很高,可是背著背著就丟下書跑去玩積木了。爸爸看在眼裡,問宏宏:「你的乘法口訣表背完了嗎?」
宏宏連頭都沒抬:「背完了背完了,我要玩變形金剛了。」「那你背一遍給爸爸聽聽,背完了爸爸就獎勵你新的玩具。」宏宏聽了,放下手裡的積木,來到爸爸面前開始背誦乘法口訣。可是宏宏背到五九就卡住了,怎麼也背不出來後面的。爸爸讓宏宏繼續背,宏宏耍賴似的哭了起來:「我不背,我不背,背乘法口訣表太痛苦了,我要玩積木。」
後來爸爸發現,只要是遇到困難,宏宏就會選擇逃避。當宏宏覺得一件事情讓他不開心,他就會放下這件事情,選擇其他讓他開心的事情去做。爸爸覺得這樣下去對宏宏是沒有好處的,但是爸爸也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宏宏,為此爸爸很苦惱。
孩子從小就喜歡挑戰和冒險,即使是面對那些會令其他孩子感到恐懼的事情,他們也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他們只是選擇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逃避眼前的痛苦。他們不想面對那些讓自己感到焦慮、煩躁以及艱難的事情。
孩子並不是沒有悲傷、難過的時候,只是他們會用尋找樂趣的方式來逃避。在現實的學習與生活中也是一樣的,當他們覺得學習很難,讓他們感覺很痛苦,他們不會想著努力完成學習任務,而是選擇逃避和放棄。
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固有的思維模式使他們認定每個人都應該致力於尋找美好、快樂的體驗,同時避開所有不美好的感受。因此,他們最害怕的是失去快樂,只有在快樂的環境下,他們才能擺脫內心的恐懼,感到安全。在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保留著「我要讓自己快樂」的想法。
所以,當他們感覺痛苦、麻煩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以玩樂的方式麻痺這種不好的體驗,逃避這些負面卻真實存在的問題。這種心理,也是阻礙7號樂觀型孩子進步的障礙。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面對痛苦,克服困難,專注一致,這樣孩子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成就感,而並非表面上的快樂。但是專注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也是痛苦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與幫助。孩子只有堅持做好每一件事,學會面對困難,才能夠走出逃避問題的障礙。
要想給予孩子真正的快樂,使他們擁有健康的身心,家長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克服困難,還需要與孩子一起體驗生活中各種各樣不同的感受。要讓孩子知道,困難、痛苦和悲傷並沒有什麼可怕的,這些感受和快樂一樣,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對於孩子來說,適時地親身感受一下生活中那些令人難過的場面,適時地經歷一些困難,對於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