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遇到挫折一起解決,而不是讓他們逃避

2020-12-05 教育無限大

孩子天生喜歡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物,他們內心總是在逃避挫折、困難,也選擇性地逃避所有讓他們感到痛苦的事物。他們習慣性地將眼光投向未來,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和快樂感受,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逃避當下的痛苦,去尋求刺激、新奇的事物。實際上,這樣的心理很難使7號樂觀型孩子真正成熟起來,遇到困難就放棄也很難讓他們有所成就。

宏宏是一個不喜歡學習、只喜歡玩遊戲的小男孩。由於父母工作較忙,他平時都住在爺爺奶奶家。爺爺和奶奶只有他這麼一個孫子,宏宏想要幹什麼,爺爺奶奶都不管他。因此,宏宏從小就沉迷於看電視和打遊戲,很少主動學習。

幼兒園結束就要上小學了,父母發現宏宏懂得的知識和同年齡段的小朋友比相差很多,平時也不能夠很專注地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上課也坐不住,總想去看看這個,玩玩那個。為此,爸爸決定在暑假好好規範宏宏的行為。

爸爸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宏宏每天掌握一點他應該懂得的知識,但是第一天爸爸就遇到了困難。這天的任務是背誦乘法口訣表,宏宏一開始興致很高,可是背著背著就丟下書跑去玩積木了。爸爸看在眼裡,問宏宏:「你的乘法口訣表背完了嗎?」

宏宏連頭都沒抬:「背完了背完了,我要玩變形金剛了。」「那你背一遍給爸爸聽聽,背完了爸爸就獎勵你新的玩具。」宏宏聽了,放下手裡的積木,來到爸爸面前開始背誦乘法口訣。可是宏宏背到五九就卡住了,怎麼也背不出來後面的。爸爸讓宏宏繼續背,宏宏耍賴似的哭了起來:「我不背,我不背,背乘法口訣表太痛苦了,我要玩積木。」

後來爸爸發現,只要是遇到困難,宏宏就會選擇逃避。當宏宏覺得一件事情讓他不開心,他就會放下這件事情,選擇其他讓他開心的事情去做。爸爸覺得這樣下去對宏宏是沒有好處的,但是爸爸也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宏宏,為此爸爸很苦惱。

孩子從小就喜歡挑戰和冒險,即使是面對那些會令其他孩子感到恐懼的事情,他們也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他們只是選擇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逃避眼前的痛苦。他們不想面對那些讓自己感到焦慮、煩躁以及艱難的事情。

孩子並不是沒有悲傷、難過的時候,只是他們會用尋找樂趣的方式來逃避。在現實的學習與生活中也是一樣的,當他們覺得學習很難,讓他們感覺很痛苦,他們不會想著努力完成學習任務,而是選擇逃避和放棄。

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固有的思維模式使他們認定每個人都應該致力於尋找美好、快樂的體驗,同時避開所有不美好的感受。因此,他們最害怕的是失去快樂,只有在快樂的環境下,他們才能擺脫內心的恐懼,感到安全。在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保留著「我要讓自己快樂」的想法。

所以,當他們感覺痛苦、麻煩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以玩樂的方式麻痺這種不好的體驗,逃避這些負面卻真實存在的問題。這種心理,也是阻礙7號樂觀型孩子進步的障礙。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面對痛苦,克服困難,專注一致,這樣孩子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成就感,而並非表面上的快樂。但是專注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也是痛苦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陪伴與幫助。孩子只有堅持做好每一件事,學會面對困難,才能夠走出逃避問題的障礙。

要想給予孩子真正的快樂,使他們擁有健康的身心,家長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克服困難,還需要與孩子一起體驗生活中各種各樣不同的感受。要讓孩子知道,困難、痛苦和悲傷並沒有什麼可怕的,這些感受和快樂一樣,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對於孩子來說,適時地親身感受一下生活中那些令人難過的場面,適時地經歷一些困難,對於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相關焦點

  • 孩子遇到困難只想逃避?面對典型的鴕鳥心態,3大方法或能改善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 (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眾所周知,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的頭鑽進沙子裡,藉此逃避。鴕鳥的這種行為就是妥妥的掩耳盜鈴行為,在真正遇到危險時並沒有什麼用處,只是給自己一絲心靈的慰藉而已。人這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孩子們,由於年紀小,精力閱歷都還比較缺乏,在家長的羽翼之下成長習慣之後在遇到苦難或者挫折時,就會像鴕鳥一樣去逃避問題,躲在家長的身後,這就是所謂的鴕鳥心態。
  • 孩子害怕失敗怎麼辦?巧用「一張紙實驗」,培養敢於面對挫折的娃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挫折,而一般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點點傷害就很容易被輕易打敗,很容易產生退縮的情況。隨著孩子的成長,產生不願意主動去挑戰,在面對挫折或者失敗時會選擇逃避,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
  • 在遇到挫折後不要消極逃避,在挫折中你會不斷成長
    時間長了,他們形成「只能好不能差」的思維定式,對失敗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一旦某次考試出現失誤,便會感到心理壓力增大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同時,也有一些孩子,因為長期學習成績佳,也被周圍的同學歧視、老師天重視、家長打擊,那挫折感就如影隨形。因學習上遇到挫折而產生苦悶是正常的,關鍵在於自己能振奮精神,正視自己的失敗,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獲得戰勝挫折的力量。俗話講「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
  •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作為爸媽一定要重視起來
    培養所謂的低能兒、腦癱兒,這樣的挫折難道還會少嗎,可是他們的媽媽並沒有退縮,沒有放棄,面對挫折,選擇了勇往直前,最終用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成就了孩子的不凡人生。也書寫了偉大智慧的母親。抗挫折能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性格品質之一,抗挫折也稱抗壓能力,是指人在經歷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戰後,在困難面前不畏縮,不逃避,依然能勇往直前。
  • 你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會刻意逃避還是勇敢面對?
    故事不長,發生在24小時之內,卻讓兩個12歲的孩子人生徹底顛覆,無法挽回。或許我們可以讓孩子通過閱讀這樣的書知道,人生總有意外發生,但生活還要繼續…… 十二歲的男孩湯尼和喬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
  • 李玫瑾: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想輕生?馬未都:缺乏挫折教育
    過度的成功學、鼓勵式教育的灌輸,讓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斷下降,使得孩子在困難面前自信心被嚴重打擊。於是一旦遇到一點困難,諸如考試不及格、被老師批評了、被同學嘲笑了……就變得自卑、內向、認為自己能力不夠……在多方的輿論壓力和自身的心理壓力下,很容易走向極端。
  • 挫折和失敗也是人生常態,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面對,而非悲觀逃避
    而我很少去直接做他們之間的裁判,孩子們之間的「戰爭」本就無所謂原則與對錯,無外乎爭搶一件玩具、追溯一下所有權等等,父母一旦介入,倒會增加不少兄弟姐妹間的委屈與不甘,不如讓他們自行解決,通過不斷地調整和磨合,找到最適合自家的相處方式就好。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保持精神成長的義務。一個無法保持精神成長的人,思維模式就容易產生片面,狹隘,不思進取等現象。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 遇到困難,是消極地逃避,還是積極地改善?看看這些!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巴頓將軍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挫折和磨難。當遇到挫折和磨難時,該怎麼解決呢?看看下面這些例子。01我有位初中同學,他開過飯店、經營過公司等等 ,看起來自己做老闆,挺有能力的,但他開辦飯店、經營公司,做到一段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原因是他遇到問題有喜歡逃避的習慣。
  • 知識分享: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逃避,並堅持自己的信念
    挫折是財富,是一種經歷,面對挫折就要勇敢承受,這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尤其要注重他承受力的培養,讓他們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逃避,並堅持自己的信念。父母不要害怕孩子面對這些,如果一味地將孩子保護起來,那他永遠不會學會什麼是堅強,怎麼應對困難和挫折。
  • 孩子遇困難,安慰適得其反?「冰山理論」:跟父母的行為偏差有關
    一、冰山理論解釋原因孩子在聽到父母的安慰,反而變得更加生氣。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感受沒有被父母真正認識到,當孩子面臨困難或挫折的時候,父母往往只會根據情緒進行安慰,卻忽視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面對一件事情的七個階段,自我,渴望,期待,觀點,感受,行為。
  • 逃避思維—遇到困難,別總想迎難而上,有時逃避才是最好的辦法
    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在不停的給他介紹女朋友,他本來已經放棄自己努力去尋找了,結果在別人的介紹下遇到了和自己非常合適的女朋友,找能夠結婚的女朋友在他努力迎難而上的時候沒有被解決,結果卻在逃避這個問題的時候被解決了,雖然我朋友的這件事有偶然性在,但不妨礙我們從中學習到一種思維,就是我在開頭所說的特別牛的思維:逃避思維
  • 面對挫折一蹶不振,孩子的心理彈性,能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
    文|小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在家庭中一帆風順,幾乎沒有什麼困難,一副現世安好的樣子。可一旦孩子進入學校或社會後遭遇挫折,就會表現出極差的抗挫力。
  • 孩子遲疑不前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孩子遇到一些從未嘗試過的事情,心裡就會產生恐懼。他們雖然想前進,卻不敢邁出那一步。實際上,這一刻就是孩子的「心理臨界點」。每個家長都應該試著去理解「心理臨界點」這個概念,因為孩子在這一刻的表現是尤為重要的。孩子的表現決定了他們能否克服恐懼和困難。孩子處於"心理臨界點"有哪些表現?科恩博士Lawrence J.
  • 睿智燈塔-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小時候玩遊戲一遇到困難就放棄;上學時成績不好就認為是自己的能力問題,否定自己;工作之後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結婚後與伴侶吵架不能解決,就認為性格不合。抗挫力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去尋找解決辦法,而是選擇退縮、自暴自棄。而一個抗挫力高的孩子遇到挫折就能迅速調整好心態、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再次重新開始。
  • 面對挫折,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是逃避還是勇敢面對?
    面對挫折,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是逃避還是勇敢面對?人生道路曲折漫長,喜與憂、分與合、成與敗參半,多的是無奈、坎坷、無限的感慨至於是遺憾或悔恨。一切事在人為,只要你擺正心態,做好自己。說到挫折,每個人都深有感觸,從降生的那天開始註定我們要經歷很多。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成功與失敗的種種考驗,你通過學習努力辛勤耕耘了,就會有碩果收穫。付出的少或沒有付出,坐享其成,對不起這輩子你都無法收穫成功。有個成語叫天道酬勤,就是這個道理。每一次的失敗是奠定你成功的基礎,因為通過失敗才能讓你認識到什麼時候是失敗,什麼是成功。
  • 為何娃遇到困難總退縮?多半是歸因有誤,2步走教會娃合理歸因
    歸因方式影響逆商的發展逆商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稱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用到的就是逆商。逆商高的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會有比較好的表現,相反的,逆商低的孩子就會很難直面困難,更別說解決問題了。
  • 「媽媽,我輸不起了」當孩子這樣說,你一定要記住的3個救命法則!
    不懂得如何與挫折打交道的孩子,一遇到壓力、問題,面對失敗,就逃避現實躲起來,從而養成「逃避」的性格。 還記得2010年,一起少女因剪頭髮引發的自殺事件轟動全國!
  • 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好
    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小時候遇到的困難更是很多,如果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迎接挑戰,不畏困難,不退縮不妥協,那麼他們將來在面對人生困難的時候也能夠更好的從地面對。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很多時候父母和長輩會為他們豎起密不透風的保護傘,讓他們沒有機會經歷挫折和苦難。
  • 《手可摘星辰》,當面對挫折時,你會選擇逃避,還是直面?
    這部劇也讓我們對於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當你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時,你會選擇逃避還是直面?」整部劇的主線雖然是圍繞著遊戲內測進行的,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講述了這個情感問題。一直逃避的我們!歷夏聽見肖寧對於她的評價,一個低配玩家,她在進行遊戲內測選擇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對於我這樣的低配玩家,人生本來就是非常困難模式,就讓我低配到底,做自己吧!」歷夏選擇了進入遊戲,逃避了現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