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去常見的刀鰍魚,現在好幾十一斤,為啥很少有人養殖呢

2020-12-05 棒奔霸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過去在自然的水域之中,很容易捕捉或者釣魚時候釣到一種很像泥鰍一樣的魚,俗稱叫做刺王魚,之所以被稱作刺王,是這種魚背上有一條尖銳的刺,不小心很容易被蜇傷,和泥鰍長的非常的相像,學名叫做刀鰍,是過去非常多見的一種淡水魚類,因為吃鉤兇猛,很容易將魚鉤完全吞進肚子裡,是釣友們最討厭摘鉤的一種魚,使用摘鉤器都很難將其摘掉,有的直接剪斷不要魚鉤。

過去因為這刀鰍非常多見,收拾起來麻煩,吃的人是比較少的,但隨著物以稀為貴,現在自然水域的刀鰍這些年越來越少,刀鰍從過去無人問津,到現在成為了香餑餑,價格也是一路的攀升,甚至出現有價無貨的現象,那麼為啥很少有人養殖刀鰍呢?還是有很大原因造成的。

過於小眾:刀鰍的食用,並不像其他淡水魚類一樣,受到大眾的喜愛,喜歡吃刀鰍的人其實並不多,刀鰍雖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但收拾起來比較麻煩,也有人不是很愛吃這種魚類,市場的局限性造成很難有大面積的養殖,受眾面積小,也是刀鰍很難真正的形成規模養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水質要求極高:野外的刀鰍減少,就是由於現在環境的改變,水質受到汙染的後果造成的,刀鰍不像其他魚類能夠耐得住一定的受汙環境,刀鰍只能生長在水域非常潔淨的水源之中,也有人稱之為水質監測魚,只要在自然水域之中有刀鰍的生存,那麼此地的水域自然也是極佳的,這個也是很靈驗,人工養殖對於刀鰍的水質很難把關,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養殖不易也是最大的一個難題。

養殖周期長:像很多我們熟知的淡水魚,養殖周期都是比較短暫的,投資見效很快,資金回籠很早,而刀鰍是一種生長很緩慢的魚類,除了對於水質、飼料要求極高之外,生長過於緩慢,成品出產周期很長,投資周期長,見效慢,也不被接受,投資就是為的回報,而刀鰍這種投資較久,收益很難有保障的養殖項目,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的。

刀鰍這種過去非常多見的淡水魚,現在確實變得越來越少,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是環境的改變,但隨著對於環境水質的慢慢改善,刀鰍這種古老的淡水品種,也會慢慢的增多起來,對於刀鰍,你喜歡吃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這種「泥鰍」60元一斤,過去被農民嫌棄,抓到就扔掉,不多見了
    早上去趕集,發現有人在售賣一種超大號的「泥鰍」,細問一下價格嚇了一跳,他說要60元一斤。什麼「泥鰍」要這麼貴呢?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它並不是泥鰍。這是一種過去在南方很常見的淡水魚,它之所以叫「刀鰍」這個名字,一方面是它長得很像泥鰍,不仔細看就會被誤認為是泥鰍。但是在它的背上卻有鋒利的倒刺,就像小刀片一樣,如果去抓它就很容易被刀鰍背上的刺劃傷。
  • 刀鰍魚:以前農村丟棄的野味,現在卻價格不菲
    曾經人們的生活要求是吃飽穿暖和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小家,現在的生活變化是日新月異。不少人感嘆,現在的00後再也感受不到以前80後和90後那樣的童年生活了。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網絡、沒有遊戲,孩子一般都主要以下河摸蝦抓蟹和爬山上樹為樂。
  • 農村1種淡水魚,背上有倒刺,80元1斤很少人養殖,農民:有價無市
    並且聽他說這種魚現在市面上能賣到80元一斤,但是卻很少有人養殖,細問原因他答道:有價無市。南方長大的小夥伴應該對於這種淡水魚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在北方地區卻很少見,而見過它的人則非常少了,它就是刀鰍。很多地方也叫它鋼鰍魚,或者是石錐,這是在南方地區分布的一種淡水魚。
  • 以前釣了沒人要,現在想吃都難買,刀鰍魚醃製曬乾吃更美味
    以前釣了沒人要,現在想吃都難買,刀鰍魚醃製曬乾吃更美味。以前農村小溪多水質好的時候,野釣的人經常會釣上來一種魚。這種魚就是刀鰍,身上是黃褐的,背上長刺,因此有些地方也叫它「刺泥鰍」。刀鰍魚要鉤賊猛,要把它從鉤子上取下來,還要費一番功夫。
  • 農村水庫釣到條2斤重的「泥鰍」,背上有倒刺,這是什麼魚?
    因為是農村,有些水域裡面的魚都是野生的,而且農村裡釣魚的也少,如果大家喜歡都可以去釣的,並且是真正不花錢的。而前不久有個朋友就跟我們分享了一個釣魚的趣事。他說在水庫裡釣到一條兩斤重的大「泥鰍」,但是去捉它的時候卻被刺傷了,劃拉出了一道大口子。細看才發現原來這種魚的背上有一排倒刺,非常的鋒利。這是什麼魚呢?為什麼還會有倒刺呢?
  • 農村最難捕捉的刀鰍魚,一百多一斤有價無貨
    刀鰍魚,別名刺鰍、刀鰍、是南方常見的一種淡水魚,體型細長,背上有一排的倒刺,嘴巴尖細,喜歡在河流域溪流的石縫或者洞穴中,偶爾也喜歡在生活在水草中。生鮮市場就有商販在賣刀鰍,喊價每斤一百多元。這魚非常稀少,很難捉得到。農閒時就到村外的野塘堰捕魚賣。
  • 兒時常見不敢抓,如今一斤200元還缺貨,有人養殖,卻說是騙局
    不過農村娃並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還記得兒時經常見到一種動物,卻不敢抓,它就是蚯蚓,如今市場上幹品一斤賣200元還缺貨,有人養殖,卻說是騙局。蚯蚓又被叫做地龍,是農村一種很常見的動物,尤其是連下幾場大雨之後,蚯蚓就會爬出地面呼吸,這是在道路邊就能見到。
  • 人稱「水下老虎」,過去農村很常見,如今成稀缺品,100元一斤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人稱「水下老虎」,過去農村很常見,如今成稀缺品,曬乾100元一斤。
  • 農村常見害蟲洋辣子,很多人都被它蟄哭過,為啥現在能賣200多
    農村樹木豐茂,這也催生了很多的蟲子,其中有一種蟲子是很多人的噩夢,被它咬上一口。鑽心的疼痛,會持續很久很久,即便趕緊使用肥皂水清洗,這種刻骨銘心的疼依然會持續很久,這種害蟲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洋辣子。洋辣子是一種啃食植物的害蟲,發現之後都要進行消滅,現如今這種煩人的洋辣子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了香餑餑,一斤能夠賣到好幾百塊錢,這是為啥呢?洋辣子學名叫做褐邊綠刺蛾,在我國分布相當的廣泛,絕大部分地區都有這種害蟲出沒,所以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朋友可能都見過。洋辣子是一種喜歡待在陰涼的地方,而且在一些果樹上面特別的多。
  • 長相酷似泥鰍,釣魚人嫌晦氣,農村無人吃,如今100一斤買不到
    釣魚現在成為了很多成年人的興趣愛好,每周的休息時間必須要去釣釣魚,覺得釣魚似乎能讓人得到更多的心靈升華,一個人坐在河邊,靜靜的看著河面,享受著獨處的時間。但是釣魚也有很多「忌諱」,有一種長相酷似泥鰍的魚,釣魚人釣到後會嫌晦氣,馬上就給放生到河裡去。
  • 長得很像泥鰍,背上長有倒刺,這種小雜魚如今70元一斤
    導讀:長得像泥鰍,背上有倒刺,釣魚人最討厭它,如今卻賣到70一斤釣魚是一項很上癮的運動,愛釣魚的朋友,一到時間節點,不由自主地就想出門,去坐到水邊垂釣。這種背上長有倒刺的雜魚,就是刀鰍魚,也被叫做鋼鰍,刺鰍,是一種南方水域比較常見的淡水魚,刀鰍跟泥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背部有倒刺之外,刀鰍性情兇猛,是一種以肉食為主的淡水魚。
  •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價格如此高,為啥很少有農民養殖
    不過驢肉的價格並不親民,40多元一斤的價格,比牛肉還要貴上一些,看到這樣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覺得養驢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但是現實卻是很少有農民養驢,這是為什麼呢?在過去,農民養驢主要是為了用驢來拉車、拉磨、耕地,從事各種農業勞動,而且驢的個頭小,相對來說食量要小很多,不會對農民造成負擔,農民家裡養一頭驢是非常有必要的。
  • 農村土雞一隻兩百元,土雞蛋一斤十多塊,農民為何不大規模養殖?
    現在很多人在食品消費方面追求原生態,追求純天然。所以農村土生土養的土雞蛋和土雞都備受老百姓的喜愛,甚至有一些城裡人專門到農村裡來收購農村土雞和土雞蛋,一隻雞要一兩百塊錢,雞蛋也要十幾塊錢一斤。農村的土雞和土雞蛋比正常養殖的雞和雞蛋都要貴出不少,如果大規模養殖的話,對於農民的收入肯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為什麼農村裡面卻很少有人規模養殖正宗的土雞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個話題。
  • 隨身帶把「刀」的魚,聽說有毒不敢吃,現在百元一斤有價無貨
    現在的人對吃的越來越講究,追求健康、營養、野生。中國人大部分都比較喜歡吃魚,有種魚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是泥鰍,但其實它不是。北方的同學可能不清楚這是什麼魚,但是在南方農村長大的,小時候應該都見過這魚。 刀鰍,學名是「中華棘鰍」,也叫刺鰍、刀鰍,成年魚體長30~50釐米,是南方常見的一種淡水魚,背上有一排的刺硬及細而長的刺。它的身上滿是粘液,滑溜溜的,喜歡在河流域溪流的石縫或者洞穴中,一般晚上才出來活動,不吃素,愛吃葷。
  • 養牛比養豬賺錢,為啥農村養牛的人少?搞清楚這3個問題就明白了
    養牛比養豬賺錢,為啥農村養牛的人少?搞清楚這3個問題就明白了。 養一頭牛有4000元的利潤,養一頭豬才3000元的利潤,明顯養牛比養豬的利潤高,但農村養牛的農民朋友較少,養豬的人卻很多,難道農民朋友不會掙錢嗎?
  • 農村野果「毛冬青」,果實色澤鮮豔,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價值
    農村野果「毛冬青」,果實色澤鮮豔,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價值。生活在大城市裡面的人,想要吃水果的話就會去到水果市場裡面買,而生活在農村地區裡面的人,基本是沒有水果吃,只能吃一些野果子呢。為啥稱為野果子呢?其實就是沒有人為的種植,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呢。
  • 誰說刀鰍魚長不大的,我釣這條怎麼樣,足足一斤半,得長多少年?
    至於鯉魚草魚青魚這些常見的魚種,根據生長周期以及生長環境的不同,它們能成長到的體型大小也是不同的,不過就它們的魚種來看,想要釣到體型較大的也是需要一定運氣跟紮實的垂釣功底。而在我們這裡,除了這些常見的魚種外,還有一種比較受歡迎的魚,我們都叫它「刀鰍魚「。其實刀鰍魚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學名了,我們這裡的人都叫它」刺鰍「。
  • 現在農村餵養騾子的越來越少了,騾子不能生育是為啥呢?
    騾子作為一種大型牲畜,在農業生產以及運輸和其他行業之中,起到過很大的作用,騾子具有很好的耐力和爆發力,是過去農業生產和運輸之中最為常見的牲畜,也被分為馬騾和驢騾,養殖馬騾的居多,馬騾子個體高大,擁有很強的力量,是結合馬和驢的優點,是公驢和母馬所配之後產下的騾子,被稱之為馬騾,也是最為多見和使用量最多的騾子,很多時候都被用於運輸、背馱以及農業勞作,
  • 農村稱「雀甕」,過去被當害蟲,如今一斤價值200元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看似毫不起眼,實際上換個角度來看就能夠發現它的巨大作用,過去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可不像現在的孩子們有那麼多的玩具和娛樂項目,但他們有一個大優勢,那就是背靠山林背靠大自然。而農村所說的「雀甕」就是黃刺蛾的繭,黃刺蛾的繭呈橢圓形、質地堅硬,主體為黑褐色,上面有一些灰白色的條紋,看上去極似雀卵,又像個小罐子。而它們之所以會被稱為雀甕,主要是因為有些鳥雀喜歡吃繭內的幼蟲,而這罐子形狀就像是鳥兒的飯碗一樣,所以民間稱它為「雀兒飯翁」,於是有人乾脆叫它雀甕。
  • 九香蟲一斤收購價幾百元,收去了是幹什麼用的?打屁蟲能養殖嗎
    對於這種蟲子,現在一些地方有人在收購,一斤能賣到幾百元。那麼這麼臭的蟲子,別人收購過去,是做何用途?這種蟲子,能不能進行人工養殖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下。而像這類對男人有利的中藥,其實在農村都賣得很貴,像是曾經的野生金線蓮,也曾賣到上萬元一斤。因此,打屁蟲賣到高價,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農村的人,是比較相信食補的這一說法,自然也就捨得花那麼錢去收購打屁蟲了。打屁蟲賣到高價,另一個原因就是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