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位最高檢援疆幹部臨行前在機場匆匆合影。從左至右為:龔瑞、易志斌、郭立新、於雙俠、陳堅。
前不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檢察院的會議室裡,記者見到了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的5位幹部。雖然同在烏魯木齊市,但這是他們將近一年半後的「全家福」。
2017年7月30日,他們惜別親人,背上行囊,向著6000裡外的新疆出發,踏上了這片熱土。
這5位幹部分別是:郭立新、於雙俠、龔瑞、陳堅、易志斌。他們的人生中,多了一個聽起來就很「燃」的詞——援疆。
帶著誓言「出徵」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在黑龍江掛職,還沒到期,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問可不可以報名。」2016年9月,到黑龍江掛職的郭立新距離一年的掛職期還有兩個月就期滿了,聽到援疆的消息,懷著滿腔熱情,他還是報了名,沒想到組織很快就同意了他的申請。
同樣,從知道援疆報名消息到下定決心,龔瑞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當時機緣巧合去了趟最高檢政治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我和家人商量了兩個多小時,沒一會兒負責援疆事宜的同志就打電話過來,要求馬上作出決定。」
龔瑞告訴記者,知道新疆的條件艱苦,任務艱巨,也知道這一待就是三年,仍然義無反顧下定決心,不管是家裡的困難還是工作的困難,都有信心克服。「來的時候就沒考慮得失,有種無畏的感覺和強烈的使命感。」說話的時候,他目光灼灼,眼神堅定。
很快,最高檢派去援疆的幹部名額都確定下來,於雙俠、陳堅、易志斌三人也在列。
臨行前幾天,最高檢的領導為他們送行,勉勵他們要牢記最高檢黨組和全院幹部的重託,在援疆崗位上經受鍛鍊考驗、增長才幹,書寫人生新的篇章。5位援疆幹部將囑託牢記心間,也鄭重許下承諾。
來不及做更多準備,很快到了出發的日子,龔瑞的兒子剛好發疹子,但他不能再停留,母親幫他拎著行李,一直送到樓下。其他幾人也一樣,在家人、同事的叮囑和護送下到了機場,幾人在機場合影。由5人組成的一支援疆隊伍就這樣「出徵」了。
牢記使命「戰鬥」
到新疆的第一周就是培訓。「一來了首先是學習,幾天培訓讓我深刻理解了新疆工作的總目標,也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龔瑞說。
隨後,5人就各自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國家檢察官學院副院長郭立新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最高檢原刑事執行檢察廳正處級檢察員於雙俠任自治區檢察院刑事執行局副局長;最高檢原控告檢察廳來訪二處副處長龔瑞任自治區檢察院控申處副處長;最高檢案管辦流程處處長陳堅任烏魯木齊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最高檢原民事行政檢察廳正處級檢察員易志斌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處長。
真正踏上這片土地,對「使命」的含義才有更深刻的認識。
郭立新告訴記者,第一次真正體會到新疆基層的狀態,是到南疆的看守所督察。從喀什到和田,邊走邊檢查。其中,在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監獄遇到一對夫妻,他們都是刑事執行檢察幹警,常年駐監,不能回家,就把工作的監獄當成自己的家,毫無怨言。「很感動,看到他們工作的狀態才懂得什麼叫使命。」
「對於『使命』二字的理解,原來僅僅停留在粗淺的層面,來新疆之後,更加深刻地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治疆方略,才感覺這兩個字的分量更重了,我們一定要發揮好援疆幹部的作用。」於雙俠說。
胸懷擔當「幹事」
最高檢的這5位幹部,原來都是各自工作領域中的專家和「大拿」,來新疆後所掛職的崗位也分別都與自身熟悉的業務掛鈎,他們都想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把新疆的檢察業務往前推一推,把隊伍帶起來。
在自治區檢察院的統一指揮下,於雙俠致力於規範化檢察室建設,成效明顯。其中,奎屯市檢察院駐所檢察室在3000多個檢察室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16個「示範檢察室」入選單位。「樹立起一個標杆就可以帶動全疆檢察室的規範化建設。」於雙俠說。
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隊伍素質水平也要提升上去,這樣才能變「輸血」為「造血」。為此,新疆檢察機關舉辦了全疆刑事執行檢察業務培訓大練兵,並且選出優秀選手參加第二屆全國檢察機關刑事執行檢察業務競賽,賽前進行封閉培訓。於雙俠擔任指導老師,「要知道每個學員弱項是什麼,有針對性地進行全方位訓練。」就這樣,他與學員一起「閉關」了兩個月。
不久,喜訊傳來,八家戶地區檢察院駐監獄檢察室副主任邱秉坤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獲得了「全國檢察機關刑事執行檢察業務能手」的稱號。邱秉坤也是西部五省區唯一一個入圍的優秀選手。在此之前,新疆檢察機關在全國性的比賽中還沒有拿到過名次。
這是歷史性的突破!「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帶了個好頭!」分管此項業務的郭立新意識到,改變新疆檢察工作落後的面貌,就要把新疆檢察幹部的精氣神兒提起來。「不是我們不行,只要肯幹,我們照樣在全國拿名次!我們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李永君有句名言:『不能熊,不能甘願落後、享受落後,要往前衝!』可以說,我們現在都敢闖敢拼了。」
全國各地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易志斌作為這方面的業務「專家」,在兵團檢察院工作期間,分別為該院檢委會和兵師團三級檢察機關的檢察官作專題授課,全面介紹全國公益訴訟工作現狀,傳遞最新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同時,易志斌還對兵團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的基本原則、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獲得三級檢察機關高度評價。
一個多月後,經兵團黨委組織部安排援疆幹部崗位交流,易志斌又改任兵團黨委信息綜合室副主任並主持工作。在易志斌的努力下,一大批信息被上級信息部門採用,三篇材料被中央辦公廳採用,兵團黨委辦公廳被評為2017年度自治區黨委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龔瑞剛上崗不久,就接到一個任務——承擔自治區檢察院控告申訴中心的設計工作。「這活兒我拿手!」由於龔瑞之前在最高檢原控告檢察廳就專門負責這項工作,輕車熟路,很快,他就搞好了「頂層設計」。「當時還挺有成就感,覺得為新疆做了點具體的實事。」這件事讓龔瑞對自己在新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也有力推動了檢察服務大廳建設。
一年多來,龔瑞深入一線接待群眾,組織研判信訪風險,排查化解信訪矛盾,在自治區檢察院控申接待窗口接待來訪群眾320多人次,處理各類信訪案事件150多件次,組織排查涉檢不穩定因素和人員50多件次和人次,化解信訪矛盾16件。
陳堅是唯一一個在烏魯木齊市檢察院掛職的幹部。全市的暴恐案件都集中在市院辦理。案管出身的他十分注重辦案規範化。「對暴恐案件首先要嚴厲打擊,同時還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在陳堅的參與和指導下,該院辦案規範,流程順暢,同時,還舉辦了全能檢察訓練營,狠抓隊伍建設。
心繫群眾「暖心」
阿克蘇地區賽裡木鎮拉帕村的買熱巴·買買提是個活潑可愛、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她有一位來自北京的「檢察官爸爸」——郭立新。
援疆幹部除了業務援助外,還要積極參與落實當地「訪、惠、聚」的群眾工作部署,定期開展「結親」活動。2017年10月,郭立新和買熱巴·買買提的父親買買提·吐爾洪結為親戚。
郭立新回想起了第一次到親戚家的情景:孩子們很有禮貌地端上茶水,雖然家裡條件不是很好,但為了迎接他的到來,買買提·吐爾洪特意讓孩子們去購買了新的茶葉。簡單的寒暄後,郭立新了解到買熱巴·買買提喜歡跳舞、學習成績優秀。
「喜歡跳舞就一定要堅持下去,需要買什麼就告訴我。」郭立新告訴買熱巴·買買提,自己要資助她上學,一直到她大學畢業。「一次結親就是兩家人結緣,從此變成一個大家庭,我們要將民族團結的真情延續下去。」郭立新說。
2018年兒童節,拉帕村和附近幾個村莊的孩子們都收到了特殊的禮物——一張書桌。普普通通一張書桌,對他們來說,想擁有卻很困難。2017年底,郭立新發現親戚家的孩子趴在炕頭上寫作業,連一張像樣的書桌也沒有,他回去之後就買了兩張送過去。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擁有一張自己的書桌,郭立新發動各方力量,聯繫了四家愛心企業,為幾個村的孩子們捐獻了500張書桌。
從小在城市長大的龔瑞沒去過農村,也沒幹過農活。現在的他下地裡幹起農活來,從頭到腳都是土也不在乎。「你這樣才是最接地氣的時候!」別人和他開玩笑道。
下沉結親中令人動容的故事太多太多……與易志斌結親的一戶人家,家裡就剩一位老人,沒人幹活,他就幫著把地裡的800多斤棉花收完。每次來親戚家都是單程16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一本《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他不知道翻了多少遍……
「你什麼時候過來呀?」於雙俠總能收到這樣的簡訊,幾天沒去,與他結親的家裡的孩子就會打電話或者發簡訊來問。
5位援疆幹部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講到援疆過程中的種種艱辛和挑戰都沒有皺一下眉頭,唯獨講到親人的牽腸掛肚時,眼裡泛了淚花。援疆,最大的犧牲就是家庭。
「我們很明確地告訴家人,援疆期間別指望我們能回去,不能陪伴你們了。」郭立新說話時堅定決絕,背後卻是無盡心酸。去年,他沒時間回家,老父親就千裡迢迢來看他,他忙得沒有時間去接,請同事幫忙把父親接到家裡。沒幾天,父親默默地回去了,他說:「你太忙了……」
易志斌的家人來看望他,他僅僅有一個晚餐和一個早餐的時間是陪著家人在一起,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於雙俠告訴記者,他們的平均在疆天數是全年的96%。
「爸爸,你為什麼要去三年啊?怎麼還不回來?」兒子經常這樣問他,龔瑞就把一些有趣的事講給兒子聽。經過一年多的鍛鍊,現在的他多了一份平和從容。
言談中,5位援疆幹部都透露著對家庭的愧疚和不舍。陳堅講了他唯一一次流淚的經歷,一天半夜11點,兒子洗澡時被倒下來的玻璃砸傷,血流不止,愛人也不在家裡,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急得哭著給他打電話,但他無法回去……
「我有時站窗前看見東邊的一片雲都很親切,感覺那是北京家的方向。」工作很辛苦,陳堅卻很樂觀,他的朋友圈裡經常會發一些小詩,排解濃濃的思鄉情。
照顧不了家人,就努力工作!時間很緊,要多做點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易志斌這樣說。
採訪結束時,不知誰提議大家一起合個影。一年又半載,時間定格在這一刻。採訪完他們的第二天是個周末,5位漢子又要踏上南下的列車,到「親戚」家去了。檢察人的理想與擔當正在戈壁風沙的打磨中熠熠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