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北京時間昨晚(6月25日)最利空的庫存變動預測也就是增加110Bcf左右了,結果公布的數據是增加120Bcf(第一眼我還以為我看錯了,我以為可能是102,定睛一看才發現真的是120),這個庫存增加值超過了5月份時3位數的庫存增加值,非常意外,所以,構成了一個非常利空的庫存數據。下圖最高的藍點就是昨天公布的庫存,高高在上。
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在庫存公布之前就開始跌,庫存公布之後就更剎不住車了,創了一個價格新低,這個不但是單月合約價格的新低,而且構成了連續合約價格的新低。
昨天歐洲價格(NBP、TTF)和美國現貨價格也有不小幅度的下跌。但歐洲價格和美國現貨價格都沒有創新低。
創新低之後的基本面如何?
下周公布(本周)庫存變動數據無疑將變好,只有兩位數(但或仍將高於均值),主要是因為本周需求的反彈,而本周需求的反彈主要是因為發電需求的反彈。
本周供應微増,倒不是因為產量反彈,產量是微降的,是因為美國的進口多了一些。
本周需求相對上周大幅好轉,主要是發電需求好轉。LNG出口量也是在小幅反彈的。
最近不同機構的天氣預測有矛盾。如果根據下圖NOAA的預測,天氣並未好轉,但是根據其他機構的預測,貌似有一定的好轉。這一點只有密切觀察了。
短期未來的兩大不確定因素:歐洲價格、天氣變化。如果把美國疫情加上,就是第三大不確定因素。
在這三個因素中,權重最大的應該是歐洲價格(歐洲價格上不去,美國出口上不去),其次是天氣(天氣變熱消費才能變好),疫情排第三(美國整體還是在放開,美國人關不住,所以排第三)。
歐洲需求是最詭異、最意外的一點。8月是否真的會取消那麼多美國的LNG出口訂單,我們只能觀察了,沒法辨別真假。如果歐洲價格持續低迷,那麼這個利空會抵消或部分抵消掉產量下降和天氣變熱帶來的利多。
結論:如果沒有歐洲這個因素,其他因素並沒有那麼恐怖。
不過,當前高於前5年均值的盈餘水平確實很高,目前的水平是3012Bcf,前5年均值是2546Bcf,二者相差466Bcf。冬季開始前的庫存5年均值是3751Bcf,如果這個盈餘水平一直保持466的話,那麼冬季開始前的庫存將超過4200Bcf,4100都是創紀錄的,4200更是創記錄的。這個終極庫存預測也確實對價格構成一個壓力。這個大山要被推翻,需要各種利好因素變成現實。
最後分享一下EIA最新的對現貨價格走勢的未來預測,信不信由大家了。不知道為什麼EIA在北京時間今天(2020年6月26日)的周報裡面突然放一個這樣的預測。是有什麼動機麼?這個也不得而知了。
特別提醒:以上分享未對價格進行任何預判。
————————————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