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紫暘山莊一個五居室的院子,『十一』期間要15000元一晚,貴得離譜!這哪兒還是民宿,價格太不親民了。」市民高先生向記者抱怨。(北京日報客戶端10月8日)
其實,這樣的「高價」民宿在京郊並不少見,那些網紅、有點知名度的民宿,一間雙人房一晚價格2000元以上都只能算中檔;有三四個臥室的院子動輒五六千、七八千也不少見。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京郊民宿延續自7月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以來的熱度,「一房難求」頻現報端。但民宿行業存在的問題也讓消費者如鯁在喉,民宿價格不親民便是被吐槽的焦點之一。
有關專家透露,大多民宿的定價不是按照能提供的服務來的,而是按照收回成本的目標倒推來定價的。行業發展早期,民宿是稀缺資源,賣的是稀缺,定價可以任性。隨著投資熱錢的湧入,稀缺變成飽和,價格就會回落。眼下,京郊民宿的投資熱情高漲,供應也在趨向飽和。這是自然的,也是符合相關規律的。
早期的京郊民俗戶在內涵上更接近民宿,為什麼很多都被市場淘汰了?這是因為酒店產品通常五年就進入一個裝修期,個體經營業態很難留下維修基金,農民掙了錢,都去城裡買房或買車消費了,被城裡人到農村來投資的民宿淘汰是必然的。鼓勵民俗戶升級,一次性投入大筆資金建民宿,如果後續沒有持續投入的能力,將面臨無法收回投資、無以為繼的風險。
民宿的本質是主人文化。主人喜歡畫畫、喜歡做手工、喜歡烹飪,把自己的家改造成可以接待住宿的地方,讓客人來體驗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世界各地有生命力的民宿的本質。現如今,很多「高價民宿」並沒有「主人文化」,有的只是高投入雕琢出的精緻環境,準確的說應該叫「精品酒店」。長期來看,消費者不會只為住宿功能高價買單的,「高價民宿」的前景自然不會十分樂觀。
「一套院子一晚15000元」,不親民的民宿價格也該有人管管。盤活農村閒置民宅,發展民宿接待,能給農民帶來收入、能解決農民就業、能豐富市民的鄉村旅遊選擇,給農村帶來活力,是一件利國利民、一舉多得的好事。但是,有關各方必須清醒認識到,民宿,目前只是鄉村體驗的一個載體,還遠沒有形成產業。想要做成產業,需要政府的引導支持和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在規範化、標準化的床品清洗、食材採購、勞動用工、有特色的文化體驗等方面做文章、下工夫。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