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橋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周志宏先生

2021-02-20 高橋大好老

1897年12月28日,周志宏出生於丹徒高橋。出生不久,由於坍江,舉家北遷揚州。小學、初中,就讀於兩淮小學和揚州中學。

1917年,周志宏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洋大學,在北洋大學礦冶工程系學習了7年,1923年畢業,獲工學士學位。由於他學習成績優異,深受北洋大學礦冶系主任美籍教授施勃理青睞。1924年經施勃理推薦,去美國南芝加哥煉鋼廠工作。

周志宏在煉鋼廠,把所學知識與勤奮相加,不畏辛苦,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25年秋,他進入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即今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在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學習時,從事中錳鋼結構的研究,1926年獲冶金碩士學位。

1927年,他在美國哈佛大學完成了「鋼中魏氏組織形成的冷卻條件及形態」研究,揭示了亞共析鋼中鐵素體形成的機制。1928年,周志宏揭示了純鐵在高速冷卻下形成馬氏體的過程,形成的論文被載入了著名的《美國礦冶學報》,周志宏也由此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

寧懷故國土,不戀他鄉金。」報國之情迫切的周志宏,於1929年秋回到祖國。回國後,擔任國民政府兵工署兵工研究委員會助理委員。1930年,出任兵工署下屬的上海煉鋼廠廠長。周志宏到上海煉鋼廠工作時,他首先帶的是一架金相顯微鏡。因為,使用該儀器可以研究相變的動態過程。由於他熟悉金屬組織結構和性能變化規律,從而迅速提高了該廠的產品質量。

1955年,周志宏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62年,他已年逾花甲,還指導研究生設計了一臺高溫顯微鏡,並在許龍生、謝湧沛等人的協助下定型。

在周志宏主持下,上海煉鋼廠不僅供應兵器用材,還承擔了當時一些重要工程大型設備的生產。冶煉出的高強度合金鋼,使上海煉鋼廠的產品能與美國、德國的名牌產品競爭,為民族鋼鐵工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1976年,周志宏不顧自己年邁,仍指導交通大學的氧氣頂底復吹煉鋼的基礎研究,並將這一方法應用到鐵合金生產上。這項科研成果獲得了1982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周志宏是中國合金鋼與鐵合金髮展的奠基人之一,為祖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奮鬥了近70載,在中國冶金科技發展史上,留下了他艱辛奮鬥的足跡。周志宏院士的精神不僅影響著過去和現在,也影響著未來。1987年,為鼓勵學習勤奮成績優異的學生,年近90歲的周志宏捐出自己多年來的工資積蓄——2萬元,設立「周志宏獎學金」,每年頒發一次,以提攜從事冶金和材料科學而勤奮學習的年輕人。(王禮剛)

,本文選自《金山網》。感謝《鎮江家譜研究》提供線索。據家譜研究專家@洪溪小子說,「克紹承先志,以光顯其宗」, 這十個字是潤東周氏的字輩。請高橋周氏對號入座。

- End -

免責聲明

①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

②文章原創性以及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文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丁夏畦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今日舉行
    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告別儀式後,丁夏畦的親人走出告別室。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告別儀式後,丁夏畦的親人走出告別室。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新京報快訊(記者侯潤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夏畦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今日上午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 著名分析化學家汪爾康 旁聽生中走出的院士
    原標題:旁聽生中走出的院士 汪爾康   出人意料的是,這位中科院院士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是從做旁聽生開始的。   曲折的求學之路   汪爾康的童年時代,正值日本侵略中國、中國軍民奮起反抗的年代。其父誓不為日本侵略者服務,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
  • 上海分院領導親切看望中科院資深院士
    9月9日,中秋佳節來臨之際,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朱志遠,前往上海華東醫院,親切看望了吳浩青、嵇汝運、施履吉、張煦等中科院資深院士,並代表上海分院其他領導向他們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祝他們節日愉快,早日康復。    朱志遠副院長首先來到復旦大學教授、中科院資深院士吳浩青先生的病房,帶去美好的祝願。
  • 中國科學院第一名門,貧苦之家走出三個院士,他們是如何逆襲的
    在19世紀20年代的浙江紹興,有這樣一個貧苦的家庭,一家四兄妹,卻走出了三位院士,影響了中國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就以其中,唯一健在的馮端先生為主人公,揭開這個窮苦家庭終「逆襲」成名門的秘密!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1年起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93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科協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這次會議還有一個特別的內容,就是為95歲的楊振寧先生祝壽,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楊振寧 今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的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轉為中科院院士,因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追憶馮端】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天堂多了一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
  • 樊洪業先生與中科院院史
    樊洪業先生從1990年起主持中科院院史編研工作,我是早就知道的。但認識到這一工作的學術意義卻要到2000年。那年3月底的一天,他到九爺府(孚王府,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辦公地點)參加學術活動,順便送我一本他主編的新書《中國科學院編年史》。
  • 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
    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作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唐有祺先生填補了國內結構化學的空白開拓了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學的疆土唐先生的百年人生正是他親筆寫就的一部中國化學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馮端逝世
    中國江蘇網訊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連結追憶馮端:是物理學家也是詩人教育家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顏寧 關於顏寧院士的情況,似乎爭議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因為顏寧並不是沒有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只是非常意外的落榜了。 一則「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清華」的消息刷遍了學術界的論壇。
  • 陳剛會見中科院院士吳德馨王圩一行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 3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剛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德馨、王圩一行。&nbsp&nbsp&nbsp&nbsp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文新,副市長徐昊,中科院微電子所主任張海英,貴州宇仁公司董事長吳宇仁陪同會見。&nbsp&nbsp&nbsp&nbsp陳剛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吳德馨、王圩院士一行來築表示歡迎。
  • 屠呦呦能獲諾貝爾獎,為何評不上中科院院士?是不夠格嗎?
    推薦語:對於屠呦呦女士,袁隆平先生這樣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者我們心裡是萬分感激的,屠呦呦女士的青蒿素拯救了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讓他們可以健健康康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袁隆平先生在雜交水稻上的貢獻就更不用多說了,沒有他的科研成果,又怎麼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
  • 著名生物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張樹政逝世,享年94歲
    著名生物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張樹政逝世,享年94歲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官網 2016-12-13 14:32 來源:澎湃新聞
  • 「新手遊」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 周志宏:頻頻出事網紅項目還能紅下去麼?
    作者:周志宏日前有媒體報導,山西太原的韓先生和妻子、孩子一起到蹦床公園玩。在嘗試其中的一項娛樂項目時,他站上一米多高的跳臺上背對著海綿池跳入,卻遲遲沒能站起來。據韓先生妻子介紹,韓先生在跳之前特意讓教練給做了示範,沒想到還是出了意外。
  •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2019-03-29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3月3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
  • 楊雄裡院士:懷念馮德培先生
    神經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委員(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院士、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神經肌肉接頭研究領域國際公認的先驅者之一,中國生理學、神經生物學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魏於全,這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四川籍中科院院士如今陷入了巨大的學術道德爭議中。  本周,司履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是在北京開會評審他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時看到了他的研究,當時我就認為魏院士的研究結果是不可信的。」「我後來查看了他2001年發表在《中華腫瘤》雜誌上的論文,發現魏於全在實驗設計中存在嚴重而低級的硬傷」。
  • 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
    編者按「百年風雨無悔,世紀人生有祺」今天,是我國化學泰鬥唐有祺先生的百歲壽辰作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謹以此文記錄先生的百歲人生願先生平安康泰願化學事業昌盛繁榮1999年攝於北京大學院士座談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