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遜幹涉儀測量光波波長(原理、操作、數據處理)

2021-01-19 在線物理實驗

在線物理實驗 丨 這是一篇關於麥可遜幹涉儀實驗的文章

【實驗原理】

1.產生幹涉的等效光路

光源S發出的光在G1的半反射面被分成反射光(1)和透射光(2)

光束(1)投向M1,經M1反射後穿過G1,光束(2)經過G2投向M2,經M2反射後再過G2,在G1半透膜面上反射

(1)和(2)是來自同一光源S的同一束光,是兩列相干光束,在E處相遇必有幹涉圖樣產生

2.單色光波長的測量


M2⊥M1時,即M2'∥M1,光以同一傾角θ入射在M2'和M1上,(1)和(2)兩束平行的相干光光程差為

d固定,傾角θ相同方向上光程差Δ相等,具有相等θ的各方向光束形成一個圓錐面,因此看到的明暗相間幹涉圓環。

Δ=2dcosθ

d增大時,圓環會從中心一個一個冒出

d減小時,圓環會從中心一個一個縮進

每當d增加或減小λ/2    ,就會冒出或縮進一個圓環,測出移動的距離Δd和冒出或縮進的圓環數N,則

從光路和光程差推導過程中可以看到:實驗中要求M2'∥M1,即在儀器調節中使M2⊥M1

【實驗操作】

1.儀器調節

⑴打開雷射器,調節幹涉儀水平,目測幹涉儀與雷射器大致同一高度,雷射束通過G1和G2垂直入射平面鏡M2中心


⑵將M1和M2背後的傾度調節螺絲處於鬆緊合適狀態 ,(留有可調節空間),目測M1和M2處於豎直狀態


⑶轉動手輪目測M1和M2距離分光板相等


⑷遮住M1,調節M2背後的傾度調節螺釘,使其反射的光點正好射回雷射器的發射孔

⑸遮住M2,調節M1背後的傾度調節螺釘,使其反射的三個光點中間一個最亮的正好射回雷射器的發射孔

  由於雷射器發射孔是一個面,雖然光點都進入了發射孔,但不能保證光點完全重合

此時通過平面鏡傾度調節螺絲使觀察屏上已經接近的光點重合

⑹將擴束鏡放在雷射器與分光板之間適當位置在觀察屏E背面就可以看到等傾幹涉圓環條紋


⑺調節M2的傾度微調螺絲,使條紋變圓居中

2.測量

移動M1改變d觀察等傾幹涉條紋變化

             先轉動大輪使幹涉圓環有吞吐現象

 再轉動小輪每冒出或縮進50個圓環記錄一次M1鏡位置

測量過程中小輪沿一個方向轉動,避免空程誤差

【實驗數據】

【數據處理】

相關焦點

  • 麥可遜幹涉儀原理_麥可遜幹涉儀幹涉現象 - CSDN
    光的幹涉實驗仿真模擬首先是依據光幹涉的光強分布的理論公式及實驗參數建立光強數據矩陣,然後運用Matlab的Image命令繪製幹涉圖像,運用Plot命令繪製光強分布曲線.本虛擬實驗室主要模擬楊氏雙縫幹涉,牛頓環和麥可遜幹涉儀的等傾幹涉.
  • 麥可遜雷射幹涉儀和菲索型雷射幹涉儀,別弄混了
    有很多客戶通過網絡搜索到我們的聯繫方式,說需要一臺雷射幹涉儀,詳細溝通一下,他們需要雷射幹涉儀測量面型精度、PV值等,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雷射幹涉儀,準確的說應該是菲索型雷射幹涉儀。
  • 雷射幹涉儀精度知多少?
    雷射幹涉儀簡介雷射幹涉儀以光波為載體,具有測量精度高、測量速度快、測量範圍大、最高測速下解析度高等特點,其光波波長可直接對米進行定義並溯源至國家標準。因此,雷射幹涉儀廣泛應用於數控工具機、PCB鑽孔機、坐標測量機、位移傳感器等精密儀器的質量控制與校準以及科研開發、高端設備製造等領域。
  • 雷射幹涉儀與白光幹涉儀區別!
    雷射幹涉儀雷射幹涉儀測量利用的是麥可遜幹涉原理:(1) 從SJ6000雷射幹涉儀主機出射的雷射束(圓偏振光)通過分光鏡後,將分成兩束雷射(線偏振光);(2) 兩束雷射分別經由角錐反射鏡A和角錐反射鏡B反射後平行於出射光(紅色線條)返回,通過分光鏡後進行疊加
  • 原理 ▌麥可遜幹涉儀
    >麥可遜幹涉儀利用分振幅法產生兩束相干光源實現幹涉。麥可遜幹涉儀原理示意圖觀察窗中的等傾幹涉條紋麥可遜幹涉儀是許多近代幹涉儀的原型,用它可以觀察光的各種幹涉現象,測定單色光的波長、相干長度以及透明介質的折射率;同時可以研究許多物理量如溫度、壓強、電場、磁場、媒質的運動等對光的傳播的影響
  • 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能看到引力波,其工作原理是什麼?
    處女座((Virgo))引力波探測器是一個巨大的麥可遜雷射幹涉儀,臂長3公裡,與雙4公裡LIGO探測器相得益彰。這些探測器對距離的微小變化很敏感,這是特定頻率範圍內引力波振幅的函數。幾年前,我們終於取得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直接檢測引力波。
  • 雷射幹涉儀檢測指導
    雷射幹涉儀是以雷射波長為長度計量基準的高精度測量儀器,隨著雙頻雷射幹涉儀的出現,因其具有性能穩定、檢測精度高及數據可靠性好等優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系列(六)——麥可遜
    麥可遜幹涉儀是光學領域裡最常見的幹涉儀,是近代物理學的重要實驗儀器之一。清晨起床,一縷陽光灑進房間,寓示著新的一天開始了。雖然太陽離地球非常遙遠,但陽光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到達地面,由此可見光的速度非常快。很多人都知道,光的速度是30萬公裡每秒。但這個數據得來頗為不易。
  • 雷射幹涉原理在振動測量中的應用
    雷射幹涉測振原理  雷射幹涉測振技術是以雷射幹涉原理為基礎進行測試的一門技術,測試靈敏度和準確度高,絕大部分都是非接觸式的。雷射幹涉原理如圖1所示。         光源S處發出的頻率為f、波長為λ的雷射束一部分投射到記錄介質H(比如全息幹板)上,光波的復振幅記為E1,另一部分經物體O表面反射後投射到記錄介質
  • 麥可遜-莫雷實驗
    因為聲音是以空氣來傳遞的,水面上的波紋清楚地表明水在運動,但我們卻找不出任何負責傳遞光波的媒介,空間中「一定」充滿了一種可以傳遞光如透明固體、又有完美的流動性的物質。所以,「光介質以太」誕生了,科學家們「深信以太皆充滿」。雖然經典物理學似乎是一座完美的城堡,但它因為假設以太的存在而受到了一次震撼基礎的打擊。這是由麥可遜實驗引起的。
  • 工程師園地|衍射光柵型光譜儀PK幹涉型光譜儀,誰更牛?
    光波科普圖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長波長光譜測試是新方向、新高地,面向未來、應對挑戰,橫河光譜儀是您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日本橫河電機生產的光譜儀已經可以覆蓋到3.4m。要想「看見」近/中紅外的光,橫河AQ6375B和AQ6376就能派上大用場了。
  • SJ6000雷射幹涉儀測量五軸工具機平移軸直線度誤差
    雷射幹涉儀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測量工具機精度,本文講解如何使用雷射幹涉儀測量五軸工具機平移軸直線度誤差。對於平移軸而言,每根軸均有兩個直線度誤差,因此三根軸有六個直線度誤差,均可採用雷射幹涉儀分別測得。原理:帶有圓孔的是直線度幹涉鏡,其與待測軸相連一同運動;長條鏡是直線度反射鏡靜止安裝,其是對稱結構,上下左右均對稱。當一束雷射從源頭髮出射入幹涉鏡,幹涉鏡將光束分成兩束,形成一個很小的角度分別去往反射鏡,由於反射鏡上下對稱,因此兩束光被反射後又回到幹涉鏡,匯合成一股光束,去往雷射頭的探測器。
  • 紅外光譜儀的原理與結構圖
    高壓汞燈),幹涉儀,檢測器,計算機和記錄系統組成,大多數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使用了麥可遜(Michelson)幹涉儀,因此實驗測量的原始光譜圖是光源的幹涉圖,然後通過計算機對幹涉圖進行快速傅立葉變換計算,從而得到以波長或波數為函數的光譜圖,因此,譜圖稱為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器稱為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 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一)
    >8.3.1 光程與光程差8.3.2 透鏡不產生附加的光程差8.4 分振幅幹涉8.5 麥可遜幹涉儀習題8光的分類幾何光學:以光的直線傳播性質和反射、折射定律為基礎,研究光的傳播規律波動光學:是以光的波動為基礎,研究光的傳播及其規律
  • 白光幹涉儀儀器原理簡介
    白光幹涉儀是一款用於各種精密器件及材料表面進行納米級測量的檢測儀器,採用白光幹涉技術,相移幹涉技術為主體結合精密Z向掃描模塊、三維建模算法等對器件表面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並獲取反映器件表面質量的2維、3維參數來獲得微觀形貌。
  • 實驗44 菲涅爾雙稜鏡幹涉實驗
    一、實驗目的1、觀察雙稜鏡產生的幹涉現象,掌握獲得雙光束幹涉的一種方法。2、用雙稜鏡測定光波波長。二、儀器用具半導體雷射器、擴束鏡、可調狹縫、光闌(自備)、雙稜鏡、成像屏、測微目鏡、米尺三、原理:  菲涅爾雙稜鏡是在一塊玻璃薄板上,將其上表面加工成兩塊楔形板,楔角很小,稜與端面垂直。
  • 【光學】光的幹涉章節總結
    在公眾號裡發私信給我呀💪💪💪第一節 波動的獨立性、疊加性和相干性0Q電磁波/光波的數學表達(寫成波函數)和振動矢量的指數形式(用歐拉公式把波函數寫成虛數指數,再乘上有方向的振幅)0Q直觀理解起來,什麼是幹涉現象?1Q兩列光波疊加後平均光強的式子,裡面哪一項是幹涉項(幹涉因子),相干時對這個幹涉項的取值有什麼要求?
  • 重溫經典:簡讀光幹涉、衍射原理
    好,那麼今天我們就不用一個公式來重新解讀光的幹涉和衍射。     光,也叫電磁波,他的表現形式我們通常用正弦曲線來表示,如下圖:圖1 電磁波曲線光有很多物理參數,其中有一個如從A點到B點的長度我們叫做波長,波長與頻率相關,即與光的顏色有關。而光波從A點走到B點,等於走了一個波長的長度,相位剛好也改變了2π,這是最基本的知識應該不用再多做介紹。
  • 從測量光速到計算光速,光速不變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基本假設,並被大量實驗證實;光速不變原理的發現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也有不少物理學家走了彎路。早在18世紀,科學家就利用光行差的原理來測量光速,但是由於測量精度有限,所以結果可以用牛頓的經典時空得到合理解釋,數值大概在每秒30萬公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