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請來半閉彎尾姬蜂對付小菜蛾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從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生物防治課題組獲悉,經過為期十多年研究與田間釋放應用,該課題組引進源於歐洲的小菜蛾的優勢天敵資源——半閉彎尾姬蜂,已在雲南省的玉溪、昆明、臨滄、大理等9個地州市成功定殖。

據了解,小菜蛾的防治是世界性難題和研究熱點。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也是迄今研究抗藥性最強的一種害蟲。該課題組與世界蔬菜中心合作,引進半閉彎尾姬蜂,並在雲南省科技廳和國家農業部多個項目的持續資助下,開始了對此寄生蜂的繁殖生物學、室內擴繁技術、田間釋放定殖及應用示範等方面的研究。

該課題組陳宗麒說,近年來,半閉彎尾姬蜂在雲南數百萬畝次的十字花科蔬菜對小菜蛾的發生與危害,起到了有效的、持續的自然控制作用,田間自然寄生率最高可達87.21%,通常在田間寄生率在40%~60%,而且半閉彎尾姬蜂在田間能自行增殖和擴散,能隨蔬菜的調運擴散到各地十字花科種植區。課題組仍在對半閉彎尾姬蜂這一優勢的天敵昆蟲寄生蜂的環境適應性等方面作進一步研究中。馬愛平

相關焦點

  • 小菜蛾主要天敵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
    因此,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可用於防治小菜蛾和草地貪夜蛾,對其進行批量繁殖具有重要意義。陳宗麒等最早於2001年報導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室內批量繁殖工藝技術 ,該技術利用40 m 2 溫室栽培甘藍,每周可生產2 000~3 000 頭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可田間釋放防治小菜蛾 1.00~1.33hm 2 。
  • 害蟲防治,半閉彎尾姬蜂系統大介紹!
    半閉彎尾姬蜂屬膜翅目、姬蜂總科、姬蜂科,是小菜蛾幼蟲期的一種主要寄生蜂,主要寄生小菜蛾幼蟲期2齡或3齡幼蟲。半閉彎尾姬蜂在我國廣泛分布,在雲南通海、昆明等地,自然寄生率可達74.7%,對小菜蛾種群數量和為害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雌蜂體長5~7.04毫米,前翅長2.42~4.06毫米,產卵管伸出腹端部分長0.43~0.87毫米。
  • 蔬菜小菜蛾又來了!應該如何防治?用哪些藥物消滅小菜蛾比較好?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作物常見的害蟲之一,能將蔬菜的葉片吃成網狀,使其失去食用價值。小菜蛾是遷飛性害蟲,具有發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抗藥性水平高,難於防治等特點。所以對於種植蔬菜的菜農來說小菜蛾是必須消滅的目標,那麼用哪些藥物消滅小菜蛾比較好呢?
  • 教你認識菠菜小菜蛾
    經過仔細查找終於找出兇手小菜蛾,小菜蛾屬鱗翅目菜蛾科,在我國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是南方各省發生最普遍、最嚴重的害蟲之一。近年來小菜蛾抗藥性增強,為害日趨嚴重。小菜蛾,以幼蟲剝食或蠶食葉片造成為害,初齡蟲啃食葉肉,殘留表皮,在菜葉形成一個透明斑;3—4齡幼蟲將葉吃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葉片成網狀。
  • 科學網—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為農業害蟲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本報訊(記者楊釗良 通訊員楊純財、曹佳奕)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
  • 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殺蟲劑獲登記
    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殺蟲劑獲登記 151次閱讀 作者:邢帥軍   來源:中國化工報
  •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福建農大科研團隊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世界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繪製完成   福建農林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尤民生主持的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了小菜蛾基因組,其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研究發現小菜蛾感受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的味覺受體
    該研究發現了小菜蛾感受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的味覺受體。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種世界性的大害蟲,專門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為揭開小菜蛾專食十字花科植物之謎,王琛柱團隊把研究重點放在對小菜蛾苦味受體的功能分析上。
  • 綠尾大蠶蛾在自然博物館「破繭成蛾」
    這兩天,淡綠色的綠尾大蠶蛾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破繭成蛾」,棲息在花間枝頭和玻璃牆上,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館方從雲南引進了160多隻富有觀賞價值的綠尾大蠶蛾,在給市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希望向市民科普蛾與蝶的區別。
  • 美得像彩色風箏一樣的蛾你見過嗎?六堡鎮驚現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
    黃先生說,這隻「怪蛾」全身呈綠色和粉紅色,還長著兩條長長的尾巴,外表看來十分漂亮。相關人士經過鑑定後表示,這隻「怪蛾」名叫長尾天蠶蛾,是目前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 據黃先生描述,「怪蛾」身長度約佔成年女性手掌大小的80%,展開翅膀後大約有十釐米寬,更引人注意的是,這隻「怪蛾」長著兩條長長尾巴,尾巴的長度大約有20釐米。
  • J HAZARD MATER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雅林教授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
    由於小菜蛾在田間的抗藥性極為嚴重,造成了殺蟲劑在田間不合理的頻繁使用,導致了嚴重的農業健康和環境安全問題。擬除蟲菊酯是一類防治小菜蛾方面廣泛使用的殺蟲劑,但小菜蛾對該類殺蟲劑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並且擬除蟲菊酯在土壤中的殘留會造成環境安全問題,探索小菜蛾對擬除蟲菊酯的解毒代謝十分重要。
  • 大尾巴怪蟲為雌性馬尾姬蜂 "尾巴"實為產卵管
    對此,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據介紹,這其實是一隻雌性馬尾姬蜂,長長的「尾巴」是它的輸卵管。  「撿到一隻怪馬蜂,不知道到底是種啥蟲子。」14日一大早,島城一高校學生小劉致電本報,想確定一下這隻怪蟲的真實身份。據介紹,當天早上小劉剛起床,這隻蟲子就飛進了他的宿舍,本來以為是馬蜂,把他和同學嚇得不輕,但仔細一看,這隻蟲子比普通馬蜂瘦長,還拖著一條可以隨意扭動的細長尾巴。
  • 花花世界的花花綠綠么蛾子——尾大蠶蛾屬Actias系列
    很小的時候去書店,最喜歡鑽進科學類書架去看各種動植物的圖,其中有那麼一本書羅列了世界各處花花綠綠的蝴蝶與蛾,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才了解到居然還有那麼一種拖著飄逸長尾巴的超大蛾砸,長尾水青蛾這個名字從此也在我腦子裡根植了很長時間。。。。
  • 長江河口發現新物種「類閉尾水蝨」
    在對長江河口大型無脊椎底棲動物進行調查研究中,華東師大河口海岸研究院陸健健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發現新物種——類閉尾水蝨和兩個中國新記錄種,並提出「三類優勢種」等河口生態系統分類新方法。    經過五年努力,陸健健帶領其課題組釐清了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在長江河口口門內區域的現狀,並發現了新物種。
  • 宿命--嗜蛛姬蜂
    「我,姬蜂。」「你在哪裡?」「你背上。」「哦,那是我盲區……你要做什麼?」「送你一個朋友。」「朋友?」「你有朋友嗎?」「沒有,我不需要朋友。」「為什麼?」「有朋友就有分離,有背叛,我寧願不開始。」「我,姬蜂。」……
  • 森林昆蟲 | 豹尺蛾
    形態特徵豹尺蛾,Dysphania militaris Linnaeus, 鱗翅目尺蛾科豹尺蛾屬的一種豹尺蛾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