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主要天敵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

2020-12-05 吉山花瑤

小菜蛾主要天敵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

趙明茜等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是原產於歐洲的一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主要寄生蜂,後來被引進南非、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我國臺灣省,用於防治小菜蛾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在氣候較溫和的地區可對小菜蛾種群起到明顯的控制作用,故在東南亞、日本被作為主要天敵種類在小菜蛾生物防治中進行廣泛應用。如,日本自1992年起在東京都、巖手、福島、長野等地,在夏季的白菜種植中放養了每株共計0.8~3.4隻已交尾的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雌成蟲進行小菜蛾防治,結果成功地將小菜蛾幼蟲和蛹密度控制在經濟容許水平以下 。據報導,2001年我國雲南省引入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田間釋放結果表明,其能在田間續代增殖,對小菜蛾的自然寄生率可達74.7%,顯示出優異的控害潛能 ;劉樹生等證實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可在北京、山東、河南、山西、寧夏、新疆等地廣泛分布,說明其在我國具有廣適性 ,且2019年在貴州新入侵的草地貪夜蛾3~4齡幼蟲上也發現了該寄生蜂 。因此,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可用於防治小菜蛾和草地貪夜蛾,對其進行批量繁殖具有重要意義。

陳宗麒等最早於2001年報導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室內批量繁殖工藝技術 ,該技術利用40 m 2 溫室栽培甘藍,每周可生產2 000~3 000 頭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可田間釋放防治小菜蛾 1.00~1.33hm 2 。但該技術需先在苗床上培育甘藍苗,在甘藍4~5葉時移植溫室栽培,在甘藍10~12葉齡時將甘藍移栽到塑料缽內供接小菜蛾卵,在甘藍苗移入繁蜂箱後 2 d繼續轉移甘藍苗(移出繁蜂箱)到新的培養箱,並不斷添加新鮮甘藍葉,這不僅工序繁瑣且工作量大;另外,甘藍苗不斷移植、轉移增加了汙染的機會,給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帶來了難度。為此,筆者採用室內蘿蔔苗飼養小菜蛾進而飼養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並對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與溫室甘藍苗飼養技術相比,通過室內蘿蔔苗飼養的小菜蛾幼蟲來開展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的群體飼養,生產過程大幅簡化,更易實現群體飼養的質量控制。現將相關研究成果報導如下。

1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流程見圖1。

圖1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流程圖

1.1 小菜蛾和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的來源

小菜蛾為2015年在河南省原陽縣採集,使用蘿蔔苗在室內持續 3 年飼養的品系。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採集於同一地方,在飼養溫度 23 ℃、光周期L16∶D8 的長日照條件下飼養(可根據不同發育階段進行光照調節) 。

1.2 飼養容器的殺菌

用於飼養的各種容器均在0.3%~0.4% 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1晝夜以上進行殺菌。

1.3 小菜蛾的飼養

1.3.1 蘿蔔苗培養

用蘿蔔苗作為小菜蛾的飼料。採用直徑 9 cm、高5.5 cm、聚苯乙烯材質的圓形容器,在其蓋子上開一個直徑為 2 cm 的孔,容器底部鋪設直徑 9 cm的濾紙,再加入次氯酸鈉消毒水 100~200 倍液 15mL,然後放入約 20 mL 的蘿蔔種子,在 23 ℃下生長 3 d,使其長成蘿蔔幼苗,待接種小菜蛾。為保持容器內溼度,可將容器蓋上的孔用脫脂棉塞住。若蘿蔔種子生長成幼苗後不立即接種,可在15 ℃下保存備用。

1.3.2 小菜蛾卵的接種和幼蟲的飼養

在蘿蔔苗培養容器內直接飼養小菜蛾。將小菜蛾卵採集至市售家用擦手紙巾上,將紙巾剪成具有小菜蛾卵200~400個的大小(一般大小為13.5 cm×12 cm),然後連同紙巾一起接種至培養蘿蔔苗的容器內,大約飼養3周後化蛹。由於幼蟲在紙巾及其周邊化蛹,可將蛹連同紙巾一起回收,然後將其置於20 ℃下進行羽化。多餘的蛹可在5 ℃下保存(蛹在5 ℃左右保存1個月後仍能正常羽化)。

1.3.3 小菜蛾卵的採集

將回收的蛹連同紙巾一同放入食品塑料盒(30cm × 25 cm × 30 cm,盒內設置襯套)中待其羽化(一般於 20 ℃下,蛹期為5~6 d),一般一盒同一時期可以羽化出 1 000~2 000 頭成蟲。待羽化出成蟲後,使用吸蟲管,不分雌雄,收集200~400頭,與浸入5%蜂蜜溶液的脫脂棉一起放入玻璃罐頭瓶內(直徑 7.5 cm、高 13 cm),然後用 11 cm ×11.5 cm 的紙巾蓋上,並用橡皮筋固定。最初,成蟲會在紙巾蓋側和瓶內壁產卵,2~3 d後即會在紙巾上產卵,此時可採集到 2 000~3 000 粒卵,故可根據需要,一邊補充餌料一邊反覆採集蟲卵(採集2次後產卵數會減少)。值得注意的是,羽化、成蟲飼養、產卵的溫度均為20 ℃。

1.3.4 寄生用小菜蛾幼蟲的採集

幼蟲培養方法同1.3.2。蘿蔔苗接種後約培養10d,大多數幼蟲個體均達到適合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雌蜂產卵的2~3齡,即可寄生。不立即寄生的情況下,可將幼蟲移至5 ℃保存,保存時間在1周左右。

1.4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的寄生

1.4.1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成蟲飼養

採用鑲上金屬網、聚丙烯材質的中型盒子(28cm × 20 cm × 9 cm)飼養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成蟲,且在蓋子(聚乙烯材質)上開一個16 cm×10cm 的孔,在底部鋪上烹調紙。將蜂蜜原液(約 3.5g)作為餌料,放入直徑為 6.5 cm的冰淇淋杯的蓋子上。為防止蜂溺死,可在杯子上放置尼龍網,然後將杯子放入飼養盒中。將寄生用、大型容器內羽化的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成蟲,使用吸蟲管轉移到飼養盒內,為避免雌性成蟲過度交尾而消耗,可將雌雄成蟲比設為2∶1 。然後將飼養盒置於15 ℃下飼養,每 10~14 d 更換 1 次飼料。

1.4.2生

採用鑲有不鏽鋼製金屬網、聚丙烯材質的盒子(30 cm × 23.5 cm × 10 cm),其蓋子(聚乙烯材質)上開一個18 cm × 12 cm 的孔。盒子一邊放入蘿蔔苗,另一邊放入1 個飼養小菜蛾幼蟲的圓形容器,然後放入已交配的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雌蜂40~60頭。在容器蓋的金屬網處放上浸入5%蜂蜜溶液的脫脂棉作為蜂餌,在脫脂棉乾燥時加自來水。在20 ℃條件下,待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雌蜂產卵3 d,即可用吸蟲管將雌蜂回收放入成蟲飼養盒。

1.4.3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幼蟲飼養

直接使用寄生時使用的盒子,在20 ℃條件下飼養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幼蟲。若發現盒子中央聚集有蘿蔔殘渣,可在盒子上面輕輕放入 1 個具有新的蘿蔔苗的圓形容器,供小菜蛾幼蟲食用,飼養過程中若食物不足,需繼續追加蘿蔔苗。然後將容器重疊,並調整蓋子上金屬網的阻塞程度,以使容器內有適當的溼度。值得注意的是,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幼蟲飼養初期,如果容器內過於乾燥,會增加其死亡率,故溼度以在容器壁上能看到結露為宜,但也要避免溼度太高,結露過多會導致幼蟲溺死。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幼蟲取食小菜蛾,然後化成草包狀的茶色繭待化蛹,待揀出。

蛹在20 ℃下飼養約25 d,即可開始羽化成蟲,羽化後可使用吸蟲管將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成蟲轉移到上述成蟲飼養盒中。

2 結論與討論

在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飼養規模大幅擴大的情況下,進一步改良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擴繁方法,實現擴繁低成本及操作簡單化、機械化,有助於達到低成本生物防治小菜蛾的目的。本文總結介紹的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飼養小菜蛾時無需將寄主頻繁轉移,且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一次接種即可直接培養到最後繭蛹收集,步驟簡便,極其利於產業化應用和質量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採用的小菜蛾為持續3年採用蘿蔔苗飼養的品系(2015—2018年共20多個世代),生物學特性穩定,若是臨時採集的小菜蛾野外種群,由於病害、其他寄生物或化學殺蟲劑等的影響,會降低小菜蛾的幼蟲生存率、化蛹數、產卵數等,進而導致飼養效率降低。因此,小菜蛾作為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的飼料來源,在室內建立穩定的品系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相關焦點

  • 雲南請來半閉彎尾姬蜂對付小菜蛾
    近日,從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生物防治課題組獲悉,經過為期十多年研究與田間釋放應用,該課題組引進源於歐洲的小菜蛾的優勢天敵資源——半閉彎尾姬蜂,已在雲南省的玉溪、昆明、臨滄、大理等9個地州市成功定殖。據了解,小菜蛾的防治是世界性難題和研究熱點。
  • 害蟲防治,半閉彎尾姬蜂系統大介紹!
    半閉彎尾姬蜂屬膜翅目、姬蜂總科、姬蜂科,是小菜蛾幼蟲期的一種主要寄生蜂,主要寄生小菜蛾幼蟲期2齡或3齡幼蟲。半閉彎尾姬蜂在我國廣泛分布,在雲南通海、昆明等地,自然寄生率可達74.7%,對小菜蛾種群數量和為害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雌蜂體長5~7.04毫米,前翅長2.42~4.06毫米,產卵管伸出腹端部分長0.43~0.87毫米。
  • 2020年保護地蔬菜重要害蟲生物防治技術方案
    保護地蔬菜害蟲種類多,常年發生的主要有粉蝨、薊馬、害蟎和蚜蟲等重要刺吸式害蟲,世代重疊、蟲量大、抗性高、危害重,不採取防控措施可導致嚴重損失,甚至絕產;偶發的有小菜蛾、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害蟲。保護地栽培環境封閉,化學農藥降解難度大,汙染嚴重。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是替代化學農藥使用、保障蔬菜質量安全、推進綠色植保的有效途徑。
  • 教你認識菠菜小菜蛾
    經過仔細查找終於找出兇手小菜蛾,小菜蛾屬鱗翅目菜蛾科,在我國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是南方各省發生最普遍、最嚴重的害蟲之一。近年來小菜蛾抗藥性增強,為害日趨嚴重。小菜蛾,以幼蟲剝食或蠶食葉片造成為害,初齡蟲啃食葉肉,殘留表皮,在菜葉形成一個透明斑;3—4齡幼蟲將葉吃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葉片成網狀。
  • 蔬菜小菜蛾又來了!應該如何防治?用哪些藥物消滅小菜蛾比較好?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作物常見的害蟲之一,能將蔬菜的葉片吃成網狀,使其失去食用價值。小菜蛾是遷飛性害蟲,具有發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抗藥性水平高,難於防治等特點。所以對於種植蔬菜的菜農來說小菜蛾是必須消滅的目標,那麼用哪些藥物消滅小菜蛾比較好呢?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殺蟲劑獲登記
    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殺蟲劑獲登記 151次閱讀 作者:邢帥軍   來源:中國化工報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
  • 走進北京天敵昆蟲繁育基地
    由於赤眼蜂可寄生玉米螟、桃蛀螟、棉鈴蟲、斜紋夜蛾和地老虎等鱗翅目害蟲的卵,因而在世界範圍是這些害蟲生物防治的主要載體。北京市植保站生物防治科科長郭喜紅介紹,赤眼蜂繁育由種蜂採集、儲備柞蠶繭、暖繭育蛾、精選獲得新鮮的寄主卵、種蜂擴繁、治蟲蜂寄主卵包裝等工序組成。在基地的羽化車間,記者看到在鋼架上懸掛著一個個像紗窗一樣的鋼絲網,網格裡整齊地擺放著蠶繭。
  • 科學網—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科學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為農業害蟲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本報訊(記者楊釗良 通訊員楊純財、曹佳奕)
  • 研究發現小菜蛾感受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的味覺受體
    植食性昆蟲主要利用其發達的味覺系統來檢測植物化合物,從而識別要取食的組織和產卵的場所。味覺感器多分布在昆蟲的口器、足、觸角上,其中,表達的味覺受體(GR)決定昆蟲的味覺感受特性。在植食性昆蟲的味覺受體中,苦味受體種類最多,但到目前,學界對其功能的了解仍有限。
  •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福建農大科研團隊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世界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繪製完成   福建農林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尤民生主持的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了小菜蛾基因組,其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江蘇南通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江蘇南通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王錫娥十字花科蔬菜是南通市崇川區常見的一類蔬菜,種植品種有西蘭花、大白菜、甘藍、青菜和蘿蔔等,常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軟腐病、黑腐病、霜黴病、菜粉蝶、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蚜蟲和煙粉蝨等。
  • 以蟲治蟲:天敵防控草地貪夜蛾有戲
    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針對草地貪夜蛾正在我國自南向北蔓延的危急情況,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緊急啟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進行防控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 全國農技中心關於印發果菜茶等作物重大病蟲害和草地螟防控技術...
    2020年保護地蔬菜重要害蟲生物防治技術方案》《2020年橘小實蠅綜合防控技術方案》《2020年北方果樹腐爛病防控技術方案》《2020年茶樹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2020年草地螟防控技術方案》。 2020年保護地蔬菜重要害蟲生物防治技術方案 保護地蔬菜害蟲種類多,常年發生的主要有粉蝨、薊馬、害蟎和蚜蟲等重要刺吸式害蟲,世代重疊、蟲量大、抗性高、危害重,不採取防控措施可導致嚴重損失,甚至絕產;偶發的有小菜蛾、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害蟲。保護地栽培環境封閉,化學農藥降解難度大,汙染嚴重。
  • 紅蜘蛛、蚜蟲的天敵原來是它們?搞清楚這些內容,有效防治柑橘...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馮夏表示,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作物重要害蟲,也是抗藥性最嚴重的害蟲,幾乎對所有的殺蟲劑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主要原因。岑伊靜介紹,柑橘上小型害蟲容易產生抗藥性,其原因主要是在於大量、重複使用同種農藥或相同作用機理農藥。
  • J HAZARD MATER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雅林教授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
    由於小菜蛾在田間的抗藥性極為嚴重,造成了殺蟲劑在田間不合理的頻繁使用,導致了嚴重的農業健康和環境安全問題。擬除蟲菊酯是一類防治小菜蛾方面廣泛使用的殺蟲劑,但小菜蛾對該類殺蟲劑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並且擬除蟲菊酯在土壤中的殘留會造成環境安全問題,探索小菜蛾對擬除蟲菊酯的解毒代謝十分重要。
  • 紅蜘蛛、蚜蟲的天敵原來是它們?搞清楚這些內容,有效防治柑橘、葉菜頑固抗性小蟲!
    3月24日,在中國2019(桂林)首屆農業助劑暨抗性小蟲高峰論壇上,華南農業大學昆蟲系副教授岑伊靜指出,現在柑橘病蟲害防治多是採用綜合防治技術,利用天敵捕食、黃板誘殺和種植防護林等,減少抗性小蟲發生。本次會議聚集了來自廣西及其周邊地區350餘名企業、農資渠道商和政府工作人員等行業相關人士,共同探討柑橘和葉菜抗性小蟲防治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