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急必應 有災必救 ——致敬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

2021-01-15 華商網

有急必應,有災必救!抗疫情、戰洪水、化危機……2020年,應急管理工作者面對一次次嚴峻挑戰,逆行出徵、艱苦奮戰,作出了應有貢獻。

抗疫救災 哪裡最危險就戰鬥在哪裡

在人民群眾面臨安全風險和困難時,總有一些人頂在前面。應急管理部組織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和消防救援隊伍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做好防疫消毒、醫療廢棄物和防疫物資轉運、救災物資保障等工作,強化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等重點單位安全服務。

「他先後遞交了3份請戰書!」提起湖北省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一站站長助理陳建,戰友們連連豎起大拇指……

這位不善言辭、踏實沉穩的消防員,疫情突襲時第一個向黨組織報了名;他身先士卒,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參與廢棄物轉運等緊急任務,連續奮戰了3個多月。

一桶醫療廢棄物重達七八十公斤,陳建和戰友一天最多要搬運100多桶,天不亮就出發,直到天黑仍在路上;裹著厚重的防護裝備,一趟任務下來早已渾身溼透,臉上勒出深深的血痕,卻從未有人抱怨。

「說不怕是假的,但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們就義不容辭。」疫情防控中,陳建與病毒「短兵相接」,累計轉運醫療廢棄物2186桶、170.49噸,行程1.6萬餘公裡,「哪裡最危險、最艱苦,我就要戰鬥在哪裡。」

不管是抗擊疫情,還是防汛救災,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朱學忠總是衝鋒在前。

2020年2月1日,武漢一些重點醫院防疫物資告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接到運送防疫物資的任務後,朱學忠緊急調配直升機,前往湖北仙桃將800套防護服運回武漢。

這是疫情防控中朱學忠執行的第一架次飛行調度任務。直升機17時起飛,17時37分降落仙桃,17時55分安全返航,僅用時55分鐘。「物資早到一分鐘,就可能多救一條命!我們經受住了極限起降條件、極限運載重量、極限速度飛行等重重考驗。」朱學忠說。

在協調運送防疫物資91.25噸、極大緩解醫院燃眉之急後,朱學忠又投身防汛救災工作:2020年5月20日,他調度直升機檢查各地汛期準備工作;6月11日,組織直升機在石首市防汛演練;7月15日,緊急協調3架直升機支援黃石市葵賽湖決口封堵;7月20日,調度直升機前往荊州市巡查汛情……他牽頭建立的「半小時起飛、全省域調度」的湖北應急飛行模式,使湖北航空應急從零起步,一躍跨入全國先進行列。

矢志創新 改進裝備提高應急效能

加快構建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大力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推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加速升級,既得益於應急管理新體制新機制的有力助推,也來源於每一位應急人、消防救援指戰員的開拓創新。

兩次榮立三等功、連續10年被總隊評為「紅旗車駕駛員」、5次被評為防火滅火先進個人……一連串榮譽,見證著黑龍江省森林消防總隊黑河市支隊愛輝區大隊四中隊特種車輛維修技師吳迪的成長。

剛接觸特種車輛時,吳迪對著這些「鐵疙瘩」犯了難,車上的外文都看不懂。為了了解特種車輛,他自費購買英文版《機械原理手冊》,邊翻譯邊實踐,硬是把很多專業內容學了下來。他還自學《汽車故障診斷方法》等10餘種專業書籍,寫下30多萬字心得。

「小創新能派上大用場!」吳迪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對現有主戰裝備進行革新。他改裝後的多功能履帶式牽引滅火車,既可運兵又可載水,滅火效能提高近6倍;幾個小小的槳片加上「巧心思」,使救援車輛的時速從5公裡提升到20公裡。

近年來,吳迪對特種車輛進行了20多項技術革新,但他覺得自己更大的貢獻在於「傳幫帶」:「自己會不叫有能力,把大家都教會才是真本事!」目前,吳迪累計培訓駕駛維修技術骨幹1000餘人。

防災減災,每快一秒都意味著更多的生機。在河北邢臺,有這樣一群人,默默紮根於荒野僻壤,用半個多世紀的堅守,監測著大地的「脈搏」。

1966年,紅山基準臺在遭受嚴重地震的河北省邢臺市誕生,這裡位置偏僻,離最近的村子也有3公裡。正是在這裡,臺站幹部職工銳意創新,取得多項突破:2005年,紅山基準臺率先在我國開始大地電磁測深觀測。2019—2020年,紅山基準臺聯合北京大學,成功申報科技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地震臺要時刻監視著大地。為了保證觀測環境,臺站又必須遠離人口密集的地方,意味著在這裡工作要長時間坐『冷板凳』。」紅山基準臺臺長任佳說,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儘管採集數據的工作很枯燥,「我們一代代地震工作者將接力傳承,為解決抗震難題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防患未然 日夜堅守展現責任擔當

消防領域專項整治是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組合拳的一部分,消防救援隊伍強化巡查、精心守護,全力維護一方安寧。

福州古城的中心,坐落著聞名遐邇的三坊七巷。這裡有古民居約270座,包括許多歷史名人舊居,每天遊人如織。然而,這連片的木質建築群,耐火等級低、建築密度大,一旦發生火災,大型消防車輛無法進入,不禁讓人捏把汗。

「三坊七巷的防火間距很窄,巷道最寬處,消防隊員兩手都撐不開。裡面還住著許多居民、租客和商戶,防火壓力不小。」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站長陳輝華說。

就是在這樣的「高壓地帶」,消防救援站全體指戰員靠日夜堅守和精心鑽研,創下了連續8年「零火災」、30年無重大火情的佳績。

防火勝滅火,前期安全巡查和隱患排查至關重要。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多措並舉,織牢安全網:將轄區劃分成網格,每個網格都設置消防安全管理員;每天兩次派防火巡查隊檢查古建築群;設置微型消防站,每月組織培訓演練;每季度對商鋪和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滅火逃生演練,確保消防安全。

「萬一發生大火怎麼辦?」他們也研究了一套「戰法」——建立滅火救援「3、5、7、10」快速反應機制:3分鐘內微型消防站到場控制火勢;5分鐘內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到場撲救;7分鐘內轄區大隊到場增援;10分鐘內支隊全勤指揮部到場統籌指揮滅火救援。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之後,消防救援站更是秉持「快攻速戰打早滅小」的理念,摸索出「123快速滅火操法」——1分鐘到場、2分鐘控火、3分鐘滅火。經過反覆演練,滅火戰鬥力顯著提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全體指戰員甘當「古厝守夜人」,守衛著千年古巷的一磚一瓦,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

華商報記者 佘欣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救災致敬工作

相關焦點

  • 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獲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
    視頻截圖長城網訊(記者 張藝萌)1月6日,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作為3個集體之一,獲得「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陳陸、陳建、孔特特、吳迪、劉小術、朱學忠、伍袁志等7名個人和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河南省蘭考縣應急管理局3個集體獲得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在發布儀式現場,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負責同志為獲獎代表頒發「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證書。
  • 河北一集體榮膺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智)1月6日,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集體獲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1966年7月,紅山基準臺在邢臺地震的嚴峻考驗中誕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有組織、大規模開展地震預報的地震臺。可以說,新中國的地震研究就是從紅山基準臺開始的,它拉開了我國大規模開展地震預報實踐的序幕。紅山基準臺是全國地震事業的發祥地,也是培育科學人才的搖籃。陳顒院士,林邦慧、梅世蓉、馮銳等二十餘位研究員以及近百位地震專家、技術人員都曾經在這裡工作過。
  • 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集體榮膺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智)1月6日,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集體獲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1966年7月,紅山基準臺在邢臺地震的嚴峻考驗中誕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有組織、大規模開展地震預報的地震臺。
  • 2020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揭曉
    湖北首屆「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名單發布(從左至右依次為:畢可春、羅天文、程偉、伍興章、胡晟民、朱學忠、韓沂妗、陳建、陳浩、程慧朋、特木其勒、汪家科、陳先紅)□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忠 通訊員 李偉 周怡聞令而動、夙夜奮戰,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是新時代應急管理人的本色與擔當。
  • 【地評線】荔枝網評:向險而行以生命赴使命,致敬黨和人民最美...
    ,1月6日,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儀式現場播放了10個「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短片,並從不同側面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感悟。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 2020致敬最美逆行者作文300字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致敬最美逆行者作文300字,希望你喜歡。致敬最美逆行者作文300字篇一我心中的英雄你們好!我是來自廈門市湖裡區金尚小學四年級的一位小學生,我叫林某某。2020年春天,有一種叫冠狀病毒的病菌襲擊了我國武漢城市。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程相文河南省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程相文長期紮根基層,矢志不渝愛崗敬業,從事玉米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57年,有55個春節是在海南島試驗田度過的。他先後選育出39個玉米新品種,「玉米種子就是他的生命」。八旬之年的程相文用金燦燦的種子回報著黨和人民的愛戴!
  • 2020高考語文作文備考,熱點作文素材積累:致敬最美逆行者
    2020高考語文作文備考,熱點作文素材積累:致敬最美逆行者語文難學,高三學生對於作文感覺更是難上加難。作文不是虛無縹緲的,高分作文不是要靠碰運氣的,寫好作文需要積累熱點作文素材。2020年春節,必然會成為全體中國人的共同記憶:上億人緊盯屏幕,為那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者們,揪心、感動、流淚。  一、向奮戰在一線的醫療衛生工作者致敬他們處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把一個個生命從死神手中奪下,靠的是什麼?
  • 致敬!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公示
    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國防科工辦《關於開展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設區市、省級學會推薦,省有關方面專家評審推薦、各聯辦單位共同審議,擬確定薛峰、甘霖、陳家振、王文虎、張國良、王春香、陳雯、宋愛國、崔侖標、俞志君等10人作為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同時確定甘霖、張國良
  • 公示 | 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來啦~有你認識的嗎?
    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正在公示中,市科技系統多名科技工作者上榜,公示期為8月26日至8月30日。詳見↓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
  • 應急管理改革如何發揮化學反應?
    自2018年初開始的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已進行了近三個年頭。近日,應急管理部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暴雨、洪澇、颱風等自然災害明顯偏重,但因災造成的損失為近五年來最低。2018年之前,我國處理應急事件的政府管理機構主要包括常設機構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以及若干臨時機構,如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等。臨時機構通常會統籌多個業務相關的國家部委,比如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就有公安部、發改委、司法部、民政部、教育部等30餘單位參加。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
  • 致敬科技!十人獲評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他們是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孫煊哲 實習生 張陽 11月20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等聯合主辦的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據了解,按照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安排,我省評選出祁興磊等10名同志為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同時作為河南人選向2019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動辦公室推薦。8月10日,祁興磊入選2019年全國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這是繼王杜娟入選2018年全國首屆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以來,我省科技工作者再次獲此殊榮。
  • 2020年12月應急管理大事記
    研討會期間,各方代表就應急管理部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主要工作舉措和經驗、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和會商協調、應急救援、災後大規模人員安置和恢復重建,以及應急管理部門國際合作情況和上合組織緊急救災領域合作前景進行了研討。
  • 河北醫大一院王學義教授獲得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
    2020-11-13 11:01:49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舉報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向女科技工作者致敬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向女科技工作者致敬 2020-03-08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本報訊 10人獲評2020
  •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樣的力量
    今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組織實施注重體現科學家精神六個維度的傑出代表,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中國科協聯合新華網共同開闢專題網頁,展示最美科技工作者風採。
  • 【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科技工作者要有家國情懷
    「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