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辦法破解紡織原料瓶頸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1-23 經濟日報

為何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紡織業仍會受制於原料瓶頸?近一年來棉價的大幅波動,讓不少紡織企業深切體會到「原料之痛」帶來的生產和經營風險。如果說提升品牌競爭力和提高產品附加值是紡織業發展需長期堅持的方向,在破解原料難題的過程中,棉替代纖維開發和廢舊紡織纖維回收再利用「上下兩端」的用力,或許能為紡織業帶來一些啟示和破解良方。

我國紡織行業既是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同時又是一個資源依賴型和環境敏感型的產業。作為紡織產業鏈最前端的纖維材料製作產業,化纖業也是紡織的主要原材料產業。據了解,2010年,化纖已經佔到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71%。

據化纖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化纖產量將達到4100萬噸,化纖佔紡織纖維加工總量比例將達到76%左右。與此同時,化纖差別化率將提高到60%以上,產業用化纖比例達29%,彌補棉花不足為主要目標的高仿真纖維佔化纖總產量的15%。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連串的數字不僅代表了化纖業未來五年發展的目標,或許也讓受制於棉價困擾的紡織相關企業找到了一個有效的突破路徑。

在加大上端纖維開發的同時,不可忽略的一個現實則是隨著紡織纖維消費量的增長,廢舊紡織品也大量增加。近些年,許多地方和企業已開發了不少高附加值、環保型新纖維,在部分替代棉、毛、麻、絲等傳統纖維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在這樣的形勢下,通過提高纖維資源的回用比例來降低生產成本無疑是應對的措施之一。據了解,中國紡織業協會正在實施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推廣工作,而化纖行業也正在著力推進發展回收利用各類純紡、混紡廢舊紡織纖維、製品及服裝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突破。上下兩端齊用力,成為化纖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為紡織業的繼續向縱深發展拓寬空間。

相關焦點

  • 國內原料奶生產布局持續優化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他長期從事奶業經濟研究,也是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記者:今年我國奶業總體情況如何? 劉長全:2019年,中國奶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牛奶總產量同比增長4.1%,是自2014年以來牛奶總產量增幅最大的一年,有效保障了非洲豬瘟疫情下國內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
  • 超級計算機能算「天地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僅是超算天津中心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支部書記、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介紹,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於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設立,部署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以支撐國家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 通過多年摸索,超算天津中心最終將著力點放在「算天、算地、算人」等重大前沿科技和產業創新領域。
  • 魯錦,當是彩虹落人間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魯錦是山東省獨有的一種民間純棉手工紡織品,它採用傳統紡織工具和天然染料,通過不同顏色經緯線的規律搭配,織出花樣繁複的幾何圖案,絢麗多彩、古樸典雅,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如今,以魯錦為原料生產的手工藝品和生活用品深受顧客青睞,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魯錦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種了一輩子地的他想了很久。60歲那年,他站在家門口眺望對面荒蕪的蒼龍嶺時,下定決心:「我要『綠化荒山』,作為對黨的報答。」 1984年,已六旬的石雙硯毅然扛起钁頭上了山。蒼龍嶺是座石頭山,想種樹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他每天天一亮就扎進山裡,從山底起步,刨出石板再種樹,直到天黑才回家。這樣一幹就是兩年,種下了200畝的刺槐。由於山上土地貧瘠,刺槐不能存活。他從頭再來,改種柏樹。
  • 在「城市礦山」中尋珍覓寶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是記者在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生產基地看到的情形。 「從你丟棄的垃圾中,我們看見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近日,在武漢市陽邏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的「格林美武漢市電子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投產慶典上,這一橫幅特別醒目。據了解,該項目是武漢市首個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設計年處理3萬噸電子廢棄物,循環再造3萬噸塑木型材,同時實現無廢水、廢渣和廢氣排放。
  • 德耀中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種了一輩子地的他想了很久。60歲那年,他站在家門口眺望對面荒蕪的蒼龍嶺時,下定決心:「我要『綠化荒山』,作為對黨的報答。」 1984年,已六旬的石雙硯毅然扛起钁頭上了山。蒼龍嶺是座石頭山,想種樹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他每天天一亮就扎進山裡,從山底起步,刨出石板再種樹,直到天黑才回家。這樣一幹就是兩年,種下了200畝的刺槐。由於山上土地貧瘠,刺槐不能存活。他從頭再來,改種柏樹。
  • 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隨後,陳景潤又把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1979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講學與訪問,受到外國同行的廣泛關注。1981年,陳景潤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 水泥窯減排技術 取得原創性突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有關專家認為,項目研究成果突破了水泥行業關鍵技術瓶頸,實現了更低的排放值,為PM2.5粉塵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科研人員在水泥窯爐富氧和分級燃燒減排氮氧化物技術與示範應用研究中,主要對水泥窯爐氮氧化物形成與控制機理、水泥迴轉窯低氮氧化物高效富氧燃燒技術和分解爐分級燃燒技術開發及應用示範攻關。
  • 汽車業轉型升級須破除「路徑依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所以,傳統車企要破除對傳統燃油汽車巨大利潤的「路徑依賴」,避免由於新消費供給模式的出現而「亡」,唯有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發展困局 回顧2016年中國車市,在經濟下行和股市低迷的環境下,依然保持了產銷的高增長,創下歷史新高;自主品牌強勢逆襲合資品牌;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一個個驚喜,大大超乎年初人們對市場的預期,有人將其比喻為中國汽車市場久違的「政策年」
  • 反「四風」決不能做表面文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要想真正做到不讓形式主義「捆」住手腳,需要完善基層幹部的考核制度。文章談到了基層幹部真正面臨的實際困難,值得有關部門重視。 雲南曲靖彭竹兵:現在基層幹部報材料、填表格、出亮點,忙得不亦樂乎,這是形式主義作祟,也是痕跡管理過度的表現。更有甚者,平時不布置不作要求,年底考核時突然增加考核內容,如此容易導致造假現象。
  •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基因測序,又稱DNA測序,是一種破解基因密碼(鹼基序列)的技術。按照郭安源的解釋,即「了解一個人遺傳背景的技術,分析個體遺傳自上輩人、又將傳遞給下輩人的基因信息與他人有何不同」。 「基因上的差異構成了人體生理情況的差異,基因測序通過解碼生命這本天書,有助於人類生老病死規律的揭秘和人類患病基因的掌握,對人類疾病的預防和診斷起到輔助性的作用。」郭安源表示。
  • 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雪域高原見證了4年來的非凡歷程,青藏高原各族人民見證了4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青藏鐵路告訴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實現了「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的目標,為青藏兩省區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運力保證,被沿線各族人民譽為「經濟路、團結路、生態路、幸福路」。
  • 風雨彩虹二十年 資本市場擔重任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年的風雨彩虹,讓資本市場朝氣勃發地站在我們面前,雖然還未完全成熟,但已長大成人,已能承擔起推動和保障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重任。  今天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石,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強大發動機。
  • 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三點五五米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該市決定從「節、引、蓄、調、管」五個方面下功夫,通過創新節水機制、引用外來水源、著力建設調蓄工程、調整種植結構、嚴格控管取用深層地下水等五項措施,破解了地下水超採難題。 記者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蔣坊鄉張城寺頭村採訪時看到,村民張軍給自己種植的兩個櫻桃西紅柿大棚澆水,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40分鐘的時間。「原來地下水位低,上水量少,澆一個1畝多地的大棚要1個多小時。
  • 自然災害造成全球發展滯後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陳建報導: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天氣、氣候以及與水相關的自然災害正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並造成大量生命損失,使經濟和社會發展滯後數年乃至數十年。從1972年到2012年,全球共發生了8835次自然災害,造成194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2.4萬億美元。
  • 守好祖國疆域一草一木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南海深處,民兵操舟駕船,在開展漁業生產的同時積極維護主權,忠誠捍衛「祖宗海」;東南沿海,民兵常態備勤,構建起應急支援體系;西南邊陲,民兵常年駐守,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突能力穩步提高…… 「統籌邊海防建設和邊境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018年10月8日清晨,天安門廣場。 「向國旗——敬禮!」6點17分,鮮豔的五星紅旗與朝陽一同冉冉升起。
  • 變幻光波成新材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於是,陳創天決心報考物理專業,希望破解久久縈繞於心的疑問。  1956年8月,陳創天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專業。  談起北大6年的求學經歷,陳創天慶幸自己遇到了好老師,「不是一個,而是一大批,當時教我們的老師都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上世紀50年代,北京大學物理系集中了一大批名揚海內外的著名學者。
  • 粘膠行業亟待解決原料瓶頸 可聯合採購木漿
    粘膠行業亟待解決原料瓶頸 可聯合採購木漿 2010-05-21 00:00:00 來源:來源:全球紡織網 作者:紡織服裝周刊     全球紡織網5月21日訊
  • 這座產業帶城市正在全面進擊數字經濟新生態
    【億邦動力訊】因為疫情的出現,今年註定成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劃時代的年份。數字經濟在今年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網際網路,中國人解決了最重要的生計問題,使得老百姓能夠真正的隔離,社會秩序得以快速回復。
  • 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高福開玩笑說,自己開了一個專做「表面文章」的實驗室。 在動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它是生命的防線,阻擋病毒的進入。但細胞膜上也有「帶路黨」,它們被稱作受體,是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分子。聰明的病毒會利用細胞表面分子的包裹,給自己穿上「迷彩服」,突入細胞防線並增殖產生新的病毒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