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1-28 經濟日報

  華羅庚同志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

  1949年新中國成立,華羅庚感到無比興奮,決心回國。1950年,華羅庚和夫人、孩子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接著,他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開始籌建數學研究所。1952年7月,數學所成立,他擔任所長。他潛心為新中國培養數學人才,王元、陸啟鏗、龔升、陳景潤、萬哲先等在他的培養下成為著名的數學家。

  回國後短短的幾年中,他在數學領域裡的研究碩果纍纍。他寫成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於1957年1月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並先後出版了中、俄、英文版專著;1957年出版《數論導引》;1959年萊比錫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數和的估計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又先後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學生萬哲先合寫的《典型群》一書出版。他發起創建了我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也是我國最早主張研製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

  1958年,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應用數學系主任。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他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他編寫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

  1978年,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從單位圓談起》、《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與王元合作)、《優選學》等專著也相繼正式出版。1984年華羅庚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華羅庚一生在數學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個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及高維數值積分等很多領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陳景潤於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鬥室裡,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經過10多年的推算,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讚。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其後,他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進,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他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領域還保持著領先地位。國內外評論說:「陳景潤成了中國科學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親切地接見了他。

  隨後,陳景潤又把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1979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講學與訪問,受到外國同行的廣泛關注。1981年,陳景潤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檔案: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陳景潤於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他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數學難題外,又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羅庚同志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
  • 今日緬懷「數學巨人」陳景潤:他的成就僅僅源於一個故事!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逝世。陳景潤於1933年5月22日出生於福建福州,他從小喜歡數學,對數字有著天生的敏感和喜歡,之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廈門大學數學系,大學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但是由於口齒不清,被「停止教學回鄉養病」。
  • 讓陳景潤、華羅庚這種級別的數學家去參加高考,數學能答滿分嗎?
    讓陳景潤、華羅庚這種級別的數學家去參加高考,數學能答滿分嗎?我們知道數學不僅有智商,還有各種各樣的要求。陳景潤、華羅庚在數學領域是牛人,但大學入學考試不一定能拿滿分,首先是考試題,也許對他們來說不一定能適應,他們平時研究的數學問題一定比高考的數學難,這其實像大學生一樣考小學的數學試卷,從大家的心裡說,大學生應該對小學的問題沒有問題,但是也經常得不到滿分。
  • 中國近代知名數學家華羅庚,教過數學天才陳景潤,竟只有初中文憑
    在高等數學領域有很多享譽全世界的數學大師,譬如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泰勒斯,來自德國的高斯,因物理成就而出名的牛頓,他們都是擅長數學的天才人物。那說到中國的數學大師,你會想起誰呢?想必十個人裡會有九個人提到相同的名字,沒錯,他就是華羅庚。
  • 華羅庚的所長就職報告與中國科學院的數學事業
    這不啻是號召我國的數學工作者在批判地學習、吸收外國先進成就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的莊嚴宣言。籌備工作進行了 3 年,我國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103 計算機)就是在籌備期間研製成功的。1959 年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時,數學所原來從事基礎研究的馮康等人在華羅庚的親自動員下轉到該所工作,從無到有地開拓了計算數學這塊現代科學在中國的處女地。馮康後來成為我國計算數學的奠基者和領軍人。1977 年,中科院正式成立獨立的計算數學研究機構——計算中心,馮康擔任首任主任。
  • 47歲的數學天才陳景潤,迎娶29歲女軍醫,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精英,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有自己的歸屬。在中國有這樣一位數學家,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舉世矚目,被我們稱作「數學第一人」,他就是陳景潤。  少年聰慧  陳景潤在1933年5月22日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這是一個小村莊,陳景潤的父母都是農民,一輩子樸實無華,他們的心願是希望兒子多讀點書,以後找個穩定的工作,不再做莊稼,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兒子以後會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 曾經反感數學,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唯一的兒子陳由偉現狀如何?
    導語:有句話說得好:「對於數學家來說,數學就是一切,他們暢遊在數學的海洋裡,不亦樂乎。」我國有名的數學家除了華羅庚,還有一位,名字叫做陳景潤,陳景潤被大家譽為「中國數學天才」。在廈門大學學習和任教期間,陳景潤的數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進步。1966年,陳景潤以《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一文名聲大噪,獲得很多數學家的認可。1973,陳景潤以「1+2」的詳細證明,被國際數學界「陳氏定理」,穩定了在數學屆的地位。
  • 數學天才陳景潤,只懂數學,生活幾乎不能自理,險被埋沒
    鄧曾評價他: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陳景潤先生在數學上的成就可謂是中國、甚至是世界上前後幾十年無法匹及的高度,他在數學上的努力和成就可以等同於人類在珠穆朗瑪峰的峰頂不斷前進一般。
  • 陳景潤,證明了「1+2」的數學理論猜想,其後代過得如何?
    天才少年1933年,中國又多了一位數學天才——陳景潤。陳景潤沒有出生在一個數學世家,家裡也沒有一個接觸數學領域的人。他只是出生在福建一個平凡又貧窮的家庭中。陳景潤的父親在那個年代只是一個小人物,家裡有十二個兄弟姐妹,根本沒法養家餬口。
  • 由昆:廈大成就了陳景潤
    早報訊(記者顏劍虹)在陳景潤銅像落成儀式結束後,陳景潤的夫人由昆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是廈大成就了陳景潤,陳景潤也是屬於廈大的。  由昆說,今年正好是陳景潤去世十周年,廈大為他塑造了銅像,這讓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現在她的眼前,銅像勾起了她對先生的無限思念,同時也是對先生生前取得成果的再一次肯定。
  • 科學史上365天——數學大隱陳景潤
    這個工作正合陳景潤的胃口,它給這位數學奇才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他有了地方看書,有了時間思考,對數學符號尤其偏好的他,開始研究起了數論,與此同時,也開始了組合數學、現代經濟管理數學問題的研究。1956年,華羅庚先生的論文「堆壘素數論」使陳景潤立刻萌生了興趣,他隨手呼應了一篇題為「塔內問題」的論文,不僅改進了華先生的研究模式,還得出了一個新的結果。
  • 王元院士:陳景潤是如何做數學的
    王元與陳景潤相識於1956年秋。王元195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跟隨華羅庚教授學習數論。陳景潤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1956年,他的一篇題為《關於塔內(G.Tarry)問題》的論文受到華羅庚欣賞,應邀到北京參加當年8月召開的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
  • 一生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世界數學大師——華羅庚
    這個年輕人,也引起了當時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的注意,決定突破常規也要把這個年輕人招來做研究,並且相信他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熊主任慧眼識珠,華羅庚從此到達了自己學術生涯的第一站。後來在世界數學史上有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就是華羅庚這裡開始。後來,華老的學生陳景潤把這本書當做聖經一般,把這本書看得深入骨髓,倒背如流,也為陳景潤後面解決哥猜打下了堅實基礎。
  •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數學人,向「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致敬!
    提起華羅庚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他是「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是「人民的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華羅庚所創立的多項數學理論研究為中國現代數學發展指明了方向。「華氏算子」、「懷依一華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國際上以他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昭示著他卓越不凡的學術地位。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兒子過得如何?
    引子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上各司其職,在各個領域擔任不同的職位,為自己的生活勞碌奔波,也勢必會經歷幾番挫折,經歷多了也就形成了閱歷。如果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也往往會走向成功。他對數學十分的感興趣,很多時候都會在地上用樹枝寫一串數學符號。父母見他對學習如此執著,便向親戚借錢供他上學。進入學堂的陳景潤,學習十分認真,並且他的數學天賦也慢慢被老師發現。數學老師認為他是個可塑之才,會抽出很多時間對他進行額外的講解,與此同時也會給他講一些中國局勢的發展情況,這很大程度上激發了陳景潤的報國之心。
  • 中國牛人數學家,華羅庚學生,發表「1+2」的證明文章後一鳴驚人
    陳景潤是我國當代知名的數學家,於1933年5月出生,1996年3逝世。身為福州漢族人的陳景潤自幼勤奮好學,1949年考入廈門大學攻讀數學系,畢業後被安排到北京的四中擔任數學教師。1957年,深受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 被稱為怪人的數學天才陳景潤,究竟為何能成功?
    1933年5月22日,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兩層高的木板房裡,呱呱墜地了一個數學天才。他就是偉大的數學家,陳景潤。獨愛數學他從小就只對算數感興趣,常常刻意避開人群,獨自到無人處思考和演算,數學成績一直遙遙領先。高考來臨時,陳景潤恨不得將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學習。經過不斷努力,他終於考上了廈門大學的數理系。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陳景潤作為一名數學家,他的成就可謂是家喻戶曉,不少孩子從小就從父母、老師那裡得知了這一名字,對於他點著煤油燈在狹小的屋子裡,單靠紙筆就算出重大數學成果的事跡更是耳熟能詳,作為建國後較早一批的科學工作者,陳景潤當時所處年代條件較為艱苦,國家尚在建設當中,甚至溫飽還沒解決,對於數學方面的研究也不能提供足夠的支持,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景潤卻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 華羅庚是我國現代傑出的數學家,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
    華羅庚是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而他初中畢業後不到一年就因家貧而輟學,後來的成就完全是刻苦自學而取得的。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導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
  • 47歲的數學奇才陳景潤,竟娶了29歲女軍醫,兒子如今發展羨人
    就拿我們熟知的數學奇才陳景潤來說,此君在上世紀80年代可謂大名鼎鼎,他不僅智商超群、堅毅如鋼,其對數學的專注熱愛,也令一般人望塵莫及,大家當時都對他寄予厚望,陳景潤也的確對得起大家的期待。陳景潤在數學之路上攻堅克難,他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領先世界諸國,令當時的數學巨頭華羅庚教授都對他欣賞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