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四風」決不能做表面文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1-01-08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編者按 1月29日至31日,本報連續刊發記者採訪札記《說說基層幹部的煩心事》,在讀者和網友中引起強烈反響。讀者和網友紛紛來函、留言,訴說自己的「煩心事」,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推動反「四風」取得實效。現輯錄部分讀者來函和網友留言,刊載如下。

完善基層考核制度

雲南會澤劉志波:《不能讓形式主義捆住手腳》說出了基層幹部的心聲。要想真正做到不讓形式主義「捆」住手腳,需要完善基層幹部的考核制度。文章談到了基層幹部真正面臨的實際困難,值得有關部門重視。

雲南曲靖彭竹兵:現在基層幹部報材料、填表格、出亮點,忙得不亦樂乎,這是形式主義作祟,也是痕跡管理過度的表現。更有甚者,平時不布置不作要求,年底考核時突然增加考核內容,如此容易導致造假現象。基層工作重在平時,經常抓,抓經常,要深入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閉門造車,反反覆覆地填報表、改寫材料。

網友「265662298」:現在準備迎查的材料要有影像、紙質版、電子版、二級資質單位的規劃、設計、微電影、宣傳短片、PPT等,要花很多錢。

網友「隨便不知道」:電子版的還不行,必須列印出來然後裝盒,漂亮。

網友「橙柚飄香」:鄉鎮年輕的、有文化的人多,還基本可以滿足。我們村裡只有這麼幾個人,大多年齡偏大,不懂電腦,對應幾十個部門,累成狗。縣鄉數據都是我們上報,難哦!

要有一顆關愛的心

山西原平周懷生:這組文章內容接地氣,反映的事實是真實的,語言也是群眾的。「問責要動真格、關愛要動真情」的提法值得上級關注。因為基層幹部工作多,社會關係相對少,家中不少問題需要上級幫助解決。只有把問責與關愛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基層幹部幹好工作的積極性。

山東臨沂常睿:對基層幹部需要問責,也需要有一顆關愛的心。不能發現問題就埋怨。關愛基層幹部,是我們事業發展的需要。現在檢查很多,也別忘了檢查基層幹部待遇落實了嗎?

網友「簡單愛我心所愛2」:一是少要點材料,避免形式主義。二是不要在法定節假日來檢查,讓我們基層也有點休息的時間。

反對「四風」任重道遠

天津寶坻王宗徵:《別讓官僚作風挫傷信心》為官僚主義作風畫像,直擊官僚作風對基層的傷害,也讓人感到反對和抵制官僚主義作風,任重道遠。反「四風」決不能做表面文章,糾正「四風」必須來實的,來硬的,來真格的,不能花拳繡腳,光耍嘴皮子,名義上說改實際上不改。希望「採訪札記」中所反映的問題得到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並得到切實解決,同時希望今後經濟日報有更多這樣貼近基層、文風樸實、感人至深的報導與讀者見面。

網友「心誠絕對會靈」:現在的工作方法叫「三點工作法」,即開展試點,打造亮點,推介看點,三點一出來,成績就出來了,但並沒有給群眾帶來普遍的獲得感。

網友「喬步青」:理論學習必須抄筆記,就是一個硬性規定;找群眾徵求意見談話要照相,必須留有工作痕跡,否則就是沒幹。

網友「shihuashishuo」:拭目以待,少說多做。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本報記者 李 丹 張曙紅整理)

相關焦點

  • 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做「表面文章」的實驗室 伊波拉,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病毒,自1976年在伊波拉河地區被首次發現後,已在非洲時隱時現,所到之處哀鴻遍野,足足肆虐了近40年。2014年,伊波拉病毒更是首次走出非洲大陸,傳播到北美、西歐和南亞,引發了世界性恐慌。那次疫情共導致2.8萬多人感染,死亡人數達1.1萬多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自己掏錢租賃影片,購買電影放映機、數字電影機等設備,先後更換了9套放映機,行程10萬多公裡。他在義務放映生涯中,從未收過群眾一分錢、吃過群眾一頓飯、收過任何禮品和紅包。 石志光沒有經商也沒有存款,購買更新放映設備,租電影拷貝的花費均來自他微薄的工資和兼職打工的收入。一些老電影的拷貝大部分都在3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部也要100多元。
  • 德耀中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自己掏錢租賃影片,購買電影放映機、數字電影機等設備,先後更換了9套放映機,行程10萬多公裡。他在義務放映生涯中,從未收過群眾一分錢、吃過群眾一頓飯、收過任何禮品和紅包。 石志光沒有經商也沒有存款,購買更新放映設備,租電影拷貝的花費均來自他微薄的工資和兼職打工的收入。一些老電影的拷貝大部分都在3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部也要100多元。
  • 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隨後,陳景潤又把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1979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講學與訪問,受到外國同行的廣泛關注。1981年,陳景潤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 在「城市礦山」中尋珍覓寶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是記者在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生產基地看到的情形。 「從你丟棄的垃圾中,我們看見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近日,在武漢市陽邏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的「格林美武漢市電子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投產慶典上,這一橫幅特別醒目。據了解,該項目是武漢市首個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設計年處理3萬噸電子廢棄物,循環再造3萬噸塑木型材,同時實現無廢水、廢渣和廢氣排放。
  • 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雪域高原見證了4年來的非凡歷程,青藏高原各族人民見證了4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青藏鐵路告訴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實現了「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的目標,為青藏兩省區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運力保證,被沿線各族人民譽為「經濟路、團結路、生態路、幸福路」。
  • 國慶暗訪反「四風」:看紀檢幹部如何「鑿洞捉蟲」
    新華社南昌10月3日電 題:國慶暗訪反「四風」:看紀檢幹部如何「鑿洞捉蟲」  新華社記者賴星  潔不潔,看過節。每到節假日,紀檢監察幹部通過明察暗訪、專項檢查等方式,釋放持之以恆糾「四風」的強烈信號。在今年國慶節期間,記者跟隨江西省南昌市、上饒市紀委暗訪組進行暗訪,看他們是如何「鑿洞捉蟲」反「四風」。
  • 變幻光波成新材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09年2月,國際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Nature)的記者經過對多國專家走訪和行業調研後,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藏匿的」晶體寶藏》的文章,文中感嘆,「一個中國實驗室成為了一種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晶體的惟一來源。」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當選院士,讓他有些激動,但他又說:「這只是做學問、做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成績,科學研究的路還長著呢。」 楊學明的研究方向是分子反應動力學。1986年,楊學明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化學系獲哲學博士後,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做博士後。 「求學期間,我真正學會了獨立做研究的能力,樹立了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真正感受到做研究的樂趣。」楊學明說。2001年,楊學明應邀到大連化物所訪問,時任大連化物所所長包信和盛邀他歸來工作。
  • 超級計算機能算「天地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僅是超算天津中心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支部書記、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介紹,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於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設立,部署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以支撐國家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 通過多年摸索,超算天津中心最終將著力點放在「算天、算地、算人」等重大前沿科技和產業創新領域。
  • 人造地球衛星的種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一顆在赤道上空定點的地球同步衛星可覆蓋地球表面40%強,數顆同步通信衛星和地面站即可組成全球衛星通信系統。目前全世界的同步通信衛星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80%的國際通信業務,已形成每年數百億美元的航天產業。  2、對地觀測衛星  對地觀測衛星的種類很多,如資源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偵察衛星等。
  • 發揮區域創新的輻射帶動作用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十二五」時期,全社會研發投入、專利授權量、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創新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摘自《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實施創新推動戰略,積極探索區域創新發展道路,自主創新已經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一面旗幟。
  • 自然災害造成全球發展滯後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陳建報導: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天氣、氣候以及與水相關的自然災害正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並造成大量生命損失,使經濟和社會發展滯後數年乃至數十年。從1972年到2012年,全球共發生了8835次自然災害,造成194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2.4萬億美元。
  • 守好祖國疆域一草一木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她們永遠忘不了習主席的叮囑:「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作為『老玉麥人』,我們希望新鄰居一來就能懂得一個道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央宗說。 「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 南海之濱,萬泉河畔。瓊海市潭門鎮碼頭,大小漁船鱗次櫛比,船桅的五星紅旗迎風舒展。
  • 他的筆 給人一個江湖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當世故配上了詩情,當畫意融入了精神,或許並不能構成渴望中的美麗一幕,但卻描繪了最完整最真實的江湖 金庸先生駕鶴西去的消息傳開後,朋友圈裡的各類紀念文章瞬間湧現,可謂此起彼伏,琳琅滿目。大家都害怕了如今的熱點傳播規律,生怕時間一過,新聞變為冷飯,將不再有人問津。對金庸的懷念,或許也「難逃此劫」,但理應像他的那些武俠小說一樣,持續得綿長、恆久一些。
  • 探知世博園內的「清涼」奧秘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而在展館外,一個被稱為「空氣樹」的大傢伙則是馬德裡的又一重要建築,它表面蒙著黑色的幕布,能夠按照光照的方向進行角度調節,夏天的時候,在這些幕布的表面撒上一些水,通過水的蒸發,就能夠帶走一定的熱量。頭頂上幾架旋轉的橙色小風車能搜集風能發電;頂端的巨大吊扇,依靠太陽能板提供的電力,葉片緩緩轉動,讓空氣加快流動帶走熱量。
  • 熵力:認識宇宙的新視角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上世紀70年代初,貝肯斯坦(Bekenstein)和霍金髮現,黑洞的熵不和體積成正比,而和黑洞表面(稱為視界)的面積成正比。這說明了什麼?是不是空間到了一定程度其實是兩維的? 更加深入的研究告訴我們,確實是這樣,一個有萬有引力的系統的有效空間其實是兩維的,第三維某種意義上是幻象,可以由兩維空間中的某些結構給出。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兩維上的能量越高,幻象第三維就越大。
  • 魯錦,當是彩虹落人間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是我們新研發出的最薄的襯衫面料,用它做襯衫夏天穿,又透氣又吸汗,非常舒服;這也是新研發出的雙層面料,用來做床品,平整又耐磨。」郭福生一邊翻著手上厚厚的一摞布樣,一邊向記者介紹著。 這個佔地面積11畝的魯錦生產廠區,幾乎集中了魯錦生產的全部工序:紡紗、染色、織布、裁剪縫紉……郭文建說,目前工廠的設備都是老式的,生產能力已經遠遠趕不上市場需求。
  • 發展海洋低碳技術 挖掘海洋固碳潛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70.8%,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匯」聚集地。據目前測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13%為陸地植被吸收,35%為海洋所吸收,而其餘部分暫留存於大氣中,因此,利用海洋的固碳作用,發展海洋低碳技術,對實現我國的減排戰略目標至關重要。 我們通常把吸收大氣二氧化碳的區域稱為「碳匯」,反之,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區域稱為「碳源」。
  • 風雨彩虹二十年 資本市場擔重任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年的風雨彩虹,讓資本市場朝氣勃發地站在我們面前,雖然還未完全成熟,但已長大成人,已能承擔起推動和保障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重任。  今天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石,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強大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