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2021-01-21 中衛護研院
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interactionmodel of client health behavior,IMCHB),是連接護理評估、護理幹預和效果的護理實踐模式,可以系統地指導護理研究,促進護理幹預的發展及應用[[i]]。IMCHB 是由Cox在1982年基於健康信念模式、薩奇曼模式、安德森和紐曼模式、自我調節模式四種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該模式主要包含三個部分:患者特徵、衛生保健提供者與患者間的互動和健康結局[[ii]]。如圖所示:

Cox 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圖


患者特徵包括背景變量和動態變量,背景變量包括人口學特徵、社會影響、既往衛生保健經驗、環境資源等,動態變量包括內在動機、情感反應、認知評價三方面的心理學特徵。Cox提出背景變量是動態變量的前提,同時動態變量各因素間相互影響,進而影響個體的健康結局。

1.2

互動要素是模式的核心部分,包括健康信息、情感支持、決策控制、專業技能4個部分。互動要素是影響健康結局的主要因素,同時也能通過影響患者的動態變量,使患者感到有能力和自我決定的信心,激發健康責任,對健康結局間接產生影響。健康結局包括衛生保健服務的利用率、臨床健康狀況指標、健康問題的嚴重度、治療依從性及服務滿意度5個方面。Cox指出任何研究均可選擇一個或多個結局進行效果評價。健康結局是患者特徵因素和互動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該模式體現了患者、家庭及醫護人員在健康促進行為中的共同作用。IMCHB強調患者參與對其健康結局的重要性,與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觀念相契合。同時,IMCHB讓病人選擇其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可提高自我效能、決策能力及參加健康宣教的積極性。我國學者將其引入社區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通過指導護士與患者間的互動交流,形成家庭訪視、集體互動及電話互動相結合的形式,促進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i]]。楊嬋娟等[[ii]]在IMCHB指導下構建適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幹預方案,以家庭訪視、電話隨訪及簡訊形式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促進患者糖尿病足護理的決策控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無能為力感,提高了其自我護理能力。謝潔等[[iii]]通過對比了基於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的幹預措施與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通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的幹預,患者在飲食控制、運動依從性、監測依從性、足部護理得分明顯高於對照組;而在心理/精神、社會關係、治療3個維度得分明顯低於對照組。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中的心理/精神、社會關係和治療情況。此外,田節豔[[iv]]觀察了IMCHB導向下的全程護理幹預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證實IMCHB模式導向下的全程護理幹預有利於提高新診斷2型糖尿病自我護理能力。這一研究結果與邱煊惠等[[v]]、劉曼[[vi]]、張文娜[[vii]]、李露瑤等[[viii]]相似研究結果一致。基於上述研究結果不難發現,IMCHB模式的護理幹預助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護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劉曼[8]基於IMCHB模式的護理幹預,通過與醫生共同訂立臨床治療方案,評估患者獨特性,在IMCHB模式的護理幹預6個月後患者的遵醫行為各項分值均高於對照組;同時,有研究報導,與實施基礎護理相比,實施IMCHB模式導向下的全程護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遵醫行為得分明顯高於常規護理患者[6]。可見,與常規護理相比,基於IMCHB模式的護理幹預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庫小萌)

參考文獻:

[1]白雅婷,韓琳.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10):1158-1161.

[2]周越,單巖,杜理平,李豔豔,蔡利,蔣婷婷.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慢性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學雜誌,2020,35(04):108-111.

[3]白雅婷. 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社區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醫科大學,2017.

[4]楊嬋娟,眭建,朱竹清.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足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18):2952-2955.

[5]謝潔,亢紅玉,萬青,郭汝蘭,熊翠,劉玲.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20,26(23):3217-3221.

[6]田節豔.IMCHB模式導向下的全程護理幹預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1):174.

[7]邱煊惠,姚蕊,楊靜,牛紅豔.IMCHB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幹預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4):152.

[8]劉曼.IMCHB模式的全程護理幹預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能力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實用糖尿病雜誌,2019,15(02):66-67.

[9]張文娜.IMCHB模式的護理幹預對T1DM患者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誌,2019,4(15):140+196.

[10]李露瑤,黃梅蘭.基於IMCHB模式下構建護理方案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幹預效果的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8):3024-3025.

 

相關焦點

  • 健康信念模式與疫情防控中的健康行為
    自我效能強調的是個人的自信心對產生健康行為的作用。人們只有相信他們的行為能夠導致預期的結果,才願意克服困難採取行動。因此,自我效能高的人,才更有可能採納有益於健康的行為。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國人民展現了較強的自我效能。在各級政府的強有力領導下,全國人民支持武漢、湖北的抗疫工作,幾萬名醫務工作者齊聚武漢和湖北,一批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得到救治。
  • 攜手中國糖尿病防治,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賈偉平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的糖尿病防治面臨發病率高、知曉率低、達標率低、基層防治能力不足等嚴峻形勢。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血糖控制不達標、治療依從性差等問題,由於糖尿病併發症所造成的社會和經濟負擔日益嚴重。
  • 導致1型糖尿病的胰腺細胞也出現在健康人群中
    科學家們知道,危險的T細胞生活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中,但一項新研究表明,它們也居住在健康個體的胰腺中。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的染色技術來顯示這些細胞在人體組織樣本中的聚集位置。他們感到驚訝的是,即使是健康人的組織,在胰腺中也能大量顯示這些細胞。有什麼不同?
  • 得了糖尿病千萬不能做什麼?這五大行為不利於糖尿病控制
    很多糖尿病患者似乎認為得了糖尿病就相當於人生無望,從此只能水煮白菜相伴一生,其實醫學發展至今,隨著對糖尿病的進一步認識,其實對於糖尿病而言並沒有什麼絕對意義上的千萬不能做,但有一些行為確實不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中國發布丨研究發現胰島素不適合2型糖尿病新冠患者降糖治療
    中國網12月4日訊(記者 張豔玲 通訊員 蔡敏 田娟)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內科汪道文教授團隊通過回顧性研究首次發現了胰島素治療與患有2型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關。在新冠患者中,有大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汪道文介紹,不少文獻報導,對於患有2型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將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範圍內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胰島素也是臨床上被使用最為廣泛的降糖藥物。然而胰島素治療與此類患者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
  •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如何處理?
    在運動過程中,如果患者出現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等症狀時,應立即休息。 5.得了糖尿病,患者怎樣做能保持平和的心態? 首先患者應該全面地了解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是可控的,但是不能治癒。 減少或者延緩併發症的出現,可以算是達到期待的治療效果。
  • 糖尿病患者人數急速上升 日益威脅非洲人健康
    新華網奈洛比1月26日電受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影響,越來越多的非洲人正在受到糖尿病的威脅。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估計,到2025年,非洲糖尿病患者人數將從2003年的700萬增加到1500萬。  肯亞《人民報》25日刊登文章說,非洲大陸糖尿病患者人數近年來呈急速上升趨勢,多數居住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人患的糖尿病類型為ⅠB型。以烏幹達為例,1972年糖尿病患者只有254人,如今已超過1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3.6%。烏幹達衛生部稱,與過去相比,人們活動變少,駕車逐漸代替了走路,人們必須改變這種生活方式。
  • Ascensia Diabetes Care推出更加智能的CONTOUR DIABETES應用版本
    最新版應用包含全新的個人模式(My Patterns)功能,可以使用創新型算法,更加智能地分析從CONTOUR®NEXT ONE測量儀所獲取的血糖結果,並為患者提供具有意義的個性化反饋。這種反饋旨在為幫助患者提升糖尿病自我管理和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改變而設計。
  • 【健康微課堂】未雨綢繆,預防糖尿病低血糖
    糖尿病並發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療中最常見的問題,也是糖尿病治療不當的併發症之一,低血糖的潛在危害使得糖尿病的治療變得較為困難,需儘量予以避免。低血糖嚴重,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糾正,會導致患者昏迷,甚至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危及生命。一何種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易發生低血糖?
  • 【周末講壇】健康促進,要注重挖掘信念的力量
    她在家庭治療的基礎上,為我們介紹了「醫學家庭治療」(MedFT)的概念,提出了「信念」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同時用案例闡述了信念的來源及其與健康行為間的互動關係。為什麼我會對醫學家庭治療領域感興趣?在這個例子中我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到,1型糖尿病本身並沒有創造出這家人代繼人際關係的互動特徵,反而是老母親對於糖尿病產生的解釋和意義為這個家庭處理疾病的行為構成了一個解釋框架。我曾經看過一篇加拿大的兩位職業護士所寫的文章,其中的觀點也與上面的故事相契合。
  • 健康天天測,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飲食誤區有哪些?
    大凡得了糖尿病,或是有預防糖尿病意識的人,都會考慮從飲食環節來進行調理,飲食調節的確是防治糖尿病的關鍵措施之一。從專業的視野來看,醫學營養療法是糖尿病的重要防治手段。那麼,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飲食誤區有哪些呢?讓測驗給您提供參考信息吧。問題 以下有關糖尿病飲食的描述,您認為哪一項是正確的?
  • 糖尿病專家解讀:最新ADA醫學診療標準
    包括焦慮、抑鬱、飲食失調行為及嚴重精神疾病等內容在內的「社會心理/情緒障礙」部分被移至第五章節「促進行為改變和改善健康結局福祉」中,以便與其中現有的社會心理指導相結合。05促進行為改變和改善健康福祉有效的行為管理和心理健康是實現糖尿病患者治療目標的基礎。
  • 糖尿病患者福音:幹細胞改善糖尿病效果已被證實!
    在糖尿病患者人數中,中國排名第一,總人數約為1.164億人,第二為印度,約有7700萬糖尿病患者,第三為美國,有3100萬糖尿病患者。另外,中國同時也是老年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6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3550萬,預計到2030年將會增加到5430萬,到2045年更是可能會增長到7810萬。
  • 日本估算糖尿病患者首達千萬
    新華社東京9月22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發布的一項國民健康調查報告估算,日本糖尿病患者首次達到1000萬大關,另外還有1000萬人是糖尿病「預備隊」。  日本厚生勞動省21日發布了「2016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這份調查通過上萬名抽樣調查對象的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估算日本全國糖尿病發病情況。
  • 老藥新用 二甲雙胍或可保護1型糖尿病患者心臟健康
    1型糖尿病患者保護心臟健康;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的標準一線療法藥物,其可以幫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同時還能夠通過增加血管中幹細胞的數量來修復損傷的血細胞。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Jolanta Weaver表示,通過在檢測管和患者機體中進行研究我們揭示了藥物二甲雙胍心臟保護效應背後的機制,這很有可能幫助我們開發治療糖尿病患者心臟疾病的新型藥物。這項研究中我們對40歲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研究,觀察了如果攝入二甲雙胍,在過去三年裡這些個體機體血管中是否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水平較低的狀況。
  • 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 管又飛教授:模式動物在重大代謝病防治研究中的應用
    上海2016年1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 1月21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年糖尿病與代謝性疾病轉化醫學論壇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隆重召開深圳大學醫學院院長,阿斯利康-深圳大學聯合腎臟病研究所所長管又飛教授參加了論壇並為我們帶來了研究方法論的報告"模式動物在重大代謝病防治研究中的應用"。模式動物的研究,是用比較容易研究的生物作為模型來研究其基因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由此獲得的信息可以使用於其他比較難以研究的生物,特別是推測相似的人體基因的功能。
  • 2019 年 ADA 糖尿病診療標準(中文版)
    人群中治療改進和健康促進糖尿病和人群健康1.1 應以循證指南為依據及時制定治療決策,並結合患者意願、預後和合併症調整。B1.2 將糖尿病管理的方法與慢病管理模式結合,以確保積極的糖尿病治療小組和知情患者主動參與之間的有效互動。
  • 2017年美國糖尿病診療標準發布!
    (B)●醫務工作者在推薦治療方案時應考慮患者治療的經濟負擔和自我管理能力。(E)●治療計劃應遵從慢病管理模式,以確保有準備的積極的醫療小組和知情患者主動參與之間的有效互動。(A)●如果可能,醫療系統應支持團隊管理、社區參與、患者登記和決策支持工具,以滿足患者需求。
  • 2017年ADA糖尿病診療標準(中文版)
    B   ●醫務工作者在推薦治療方案時應考慮患者治療的經濟負擔和自我管理能力。E   ●治療計劃應遵從慢病管理模式,以確保有準備的積極的醫療小組和知情患者主動參與之間的有效互動。A   ●如果可能,醫療系統應支持團隊管理、社區參與、患者登記和決策支持工具,以滿足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