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數學家重新採用被拋棄解黎曼假設的方法!

2020-12-05 博科園

在過去的150年裡,人們提出了許多方法來研究黎曼假設(黎曼猜想),但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數學中最著名的開放問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新論文表明,這些老方法中的一種比以前認識到的更實用。艾莫利大學(Emory University)數論學家、論文合著者肯小野(Ken Ono)表示:令人驚訝的是,在一個簡短的證明中,我們已經表明,對解黎曼假設一種雖老、被拋棄的方法不應該被遺忘。

通過簡單地為舊方法構建一個合適的框架,現已經證明了一些新的定理,包括一個包含黎曼假設標準的大部分,總體框架也為其他基本懸而未決的問題開闢了途徑。本文以約翰詹森和喬治波利亞兩位20世紀最重要數學家的研究為基礎。它揭示了一種計算簡森多項式的方法(黎曼假設的一個公式)不是一次一個,而是一次全部。證明之美就在於它的簡單,並沒有發明任何新技術,也沒有在數學中使用任何新對象,但為黎曼假設提供了一種新觀點。任何一個相當先進的數學家都可以檢驗該證明,這不需要數論專家。

雖然這篇論文沒有證明黎曼假設,但是它的結果包括了之前公開的由黎曼假設得出的結論,以及其他領域猜想的一些證明。這篇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是麥可·格裡芬和拉裡·羅倫——小野在埃默裡大學的前研究生,現在分別在楊百翰大學和範德比爾特大學任教——以及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的唐·扎吉爾。史丹福大學數學家、黎曼假說專家Kannan Soundararajan說:這裡所建立的結果可能被視為為黎曼假說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而且無論如何,它都是一個美麗的獨立定理。

這篇研究論文的靈感來自埃默裡大學數學家小野健(左)為慶祝扎吉爾65歲生日而送給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唐·扎吉爾(右)的一份「禮物」:一個「玩具問題」,玩具的問題可以在他們身後的白板上看到。圖片:Emory University兩年前,小野在慶祝扎吉爾65歲生日的數學會議開始前,送給扎吉爾一個「玩具問題」,作為招待扎吉爾的「禮物」。「玩具問題」是數學家們試圖解決一個更大、更複雜問題的縮小版。扎吉爾將小野給他的問題描述為「一個關於涉及歐拉配分函數多項式的漸近行為的可愛問題,這是我和肯恩以及幾乎所有古典數論家的老愛好。小野表示發現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我真的沒想到唐會有什麼進展,但他認為這個挑戰非常有趣,很快他就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直覺是,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被設計成一個更普遍的理論,這就是數學家們最終取得的成果。格裡芬說:這是一個有趣的項目,一個真正有創意的過程。研究階段的數學往往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計算,這一點在這裡是肯定的。這要求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延森和波利亞近100年的歷史。黎曼假設是7個千年難題之一,被克萊數學研究所確定為數學中最重要的開放問題,每個問題的解決者將獲得100萬美元的獎金。

1859年德國數學家伯恩哈德·黎曼(Bernhard Riemann)在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了這一假設。他注意到質數的分布與一個分析函數的零點密切相關,這個函數後來被稱為黎曼澤塔函數。假設有點拗口,但黎曼的動機很簡單,他想數質數。這個假設是理解數論中最大謎團之一的一個工具——質數背後的模式。雖然素數是初等數學中定義的簡單對象(任何大於1的數,除1和自身外沒有正除數),但它們的分布仍然是隱藏的。第一個質數2,是唯一的偶數。

下一個質數是3,但是質數不遵循每三個數的規律。接下來是5 7 11。隨著你不斷向上計數,質數很快就變得不那麼頻繁了。眾所周知,質數有無窮多個,但它們變得越來越少,即使到了100個。事實上,在前10萬個數字中,只有9592個是質數,約佔9.5%。從那時起,它們很快就變得稀少了。隨機取一個數並使其為質數的概率為零,這幾乎從未發生過。1927年詹森和波利亞為驗證黎曼假設制定了一個標準,作為釋放黎曼假設闡明質數和其他數學奧秘的潛力的一步。建立簡森多項式雙曲性準則的問題在於它是無限的,在過去的90年裡,只有少數的多項式在序列中得到了驗證。

這使得數學家們放棄了這種方法,因為它太過緩慢和笨拙。在PNAS論文中,作者設計了一個概念框架,將多項式按程度組合起來。這種方法使他們能夠100%地確定每一度的標準,使之前已知的少數情況黯然失色。這種方法有一種令人震驚的普遍性,因為它適用於看似無關的問題,同時,它的證明也很容易理解。數學中一些最美妙的見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但一旦你看到它們,它們就會變得簡單明了。儘管研究結果並不排除黎曼假設是錯誤的可能性,作者認為,一個完整的證據證明著名的猜想仍然是遙遠的。

博科園|研究/來自:埃默裡大學/Carol Clark參考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0.1073/pnas.1902572116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量子通信夠安全嗎?光子對50萬億分之一秒內形成!

首次證明:大碰撞不僅形成月球,還給地球帶來了水!

終極版聽聲辨物:科學家稱黑洞成像就像聽一架破鋼琴!

相關焦點

  • 一個曾被遺棄的方法,重燃了證明黎曼假設的新希望?
    多數數學家認為,這個猜想應該是正確的。但是,由於黎曼ζ函數中含有無窮多個0,因此這並非一件容易證明的事。數學家Michael Griffin、Ken Ono、Larry Rolen、Don Zagier通過使用一種本已被「拋棄」的陳舊方法,為證明黎曼假設帶來了新的進展。
  • 一種「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了黎曼猜想,引發了全世界數學家們的...
    一種「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了黎曼猜想,引發了全世界數學家們的關注 李倩 發表於 2018-09-27 11:30:06 一頁PPT證明黎曼猜想 據中國之聲
  • 數學珠峰之黎曼假設
    即使是那些平日裡同高度概念化方法打交道的數學家,他們中的大多數也都拒絕接受孔涅提出的數學抽象化這一變革。然而,正如他向那些對這一理論持懷疑態度的人們所展示的那樣,他所創立的新幾何語言卻為量子物理在現實世界尋得蛛絲馬跡打開了大門。如果這引起了數學界的恐慌,那就順其自然吧。
  • 這是個數學家研究了幾百年的問題
    假設上圖中圓的半徑是r,那么正方形的邊長就是2r。圓的面積是πr2,正方形的面積是(2r)2。 不難發現,其實還有一種排得更緊密的方法,將一排的可樂滑動到另一排的縫隙中,這種排列方式被叫做「六角堆積」。
  • 這是個數學家研究幾百年的問題
    上面可樂罐的這種排列方法叫做「正方形堆積」,因為將每個圓的圓心連接起來是正方形。我們來算算這種飲料包裝究竟能佔據多少比例的空間。假設上圖中圓的半徑是r,那么正方形的邊長就是2r。圓的面積是πr2,正方形的面積是(2r)2。
  • 如何培養數學家的思維方式?
    他解決的方法可以說是非常迷人了。首先,歐幾裡得假設素數是有限的。之後,他構造了一個集合,在其中寫入所有的素數,稱為:P={p1, p2, p3,…, pr},此集合之外的其他數都不是素數。然後歐幾裡得將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相乘,乘積結果加一,得到新的數字 N。此外,歐幾裡得通曉一些優美的數學知識,比如說素數基本定理。如果一個數不是素數,則可以分解為素數的乘積。
  • 世紀難題「黎曼假設」究竟能否被證明
    麥可.阿蒂亞爵士(Michael Atiyah)一、何為黎曼假設黎曼假設是現今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在知名度上黎曼假設沒有費爾馬猜想及哥德巴赫猜想有名,但是黎曼猜想在數學界的重要性遠超後兩者
  • 計算:為什麼數學家對質數很著迷?
    我第一次知道質數這個詞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教科書裡就要求我們掌握100以內所有質數,據說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已經開始教怎麼判斷100以內的數是不是質數的計算方法了,用的是一種叫做「質數篩」的工具。所以,如果你到現在還不知道什麼是質數,那就等於說在具體的數學知識上,你已經被四年級的學生甩下了。
  • 數學家殺人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19 世紀的德國數學家克羅內克就不承認無理數存在:「上帝創造了整數,其餘都是人的工作。」這是數學家的嚴謹態度:數學基礎要建立在自然數上,如果有數不能從自然數中推出,那就是有問題的。問題綿延2000多年也未能解決,畢竟它不妨礙生產和生活。
  • 高通驍龍895處理器或重新採用臺積電的5nm工藝製程
    打開APP 高通驍龍895處理器或重新採用臺積電的5nm工藝製程 諦林 發表於 2021-01-14 16:02:14 臺積電官方公布
  • 數學家故事 華羅庚
    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鬥終生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
  • 數學家何苦為難數學家:為平息爭論,而掀起新的紛爭
    1900年,在巴黎召開第二次國際數學家大會。著名的德國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在會上發表了演講,並列出當時數學中還未解決的10個重要問題,會後又補充到23個。其中,第一個問題就是康託爾的連續統假設。康託爾建立了一個按順序安排的阿列夫數超窮基數系統,康託爾相信,在阿列夫數系統之外沒有基數。
  • 數學家解決了一個關於柏拉圖12面體的「世紀」問題
    對於由正方形或等邊三角形構成的四個正立方體(正方體、四面體、八面體和二十面體)數學家們最近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從一個頂點開始的直線之路,要麼會撞上另一個角,要麼永遠繞著它轉不回來。但是對於由12個五邊形組成的十二面體,數學家們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現在,阿塞利亞,奧利奇諾和霍伯三位數學家已經證明在十二面體上確實存在無數條這樣的路徑。他們的論文發表在5月份的《實驗數學》雜誌上。
  • 數學家解決了一個關於柏拉圖12面體的「千年」問題
    假設你站在一個柏拉圖式立體的一個角。有沒有一條直線可以讓你最終回到起點而不經過任何其他角?對於由正方形或等邊三角形構成的四個正立方體(正方體、四面體、八面體和二十面體)數學家們最近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分析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芝加哥大學的霍華德·馬蘇爾說。
  • 人民日報科技大觀:「蟲洞」假設的意義
    日前,義大利的裡雅斯特(的裡雅斯特為義大利地名)國際高等研究院在《物理年鑑》上刊發論文稱,利用最新的理論和論據進行研究時可以假設,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蟲洞」。   「蟲洞」的概念最早於1916年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提出,並於上世紀30年代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加以完善,因此,「蟲洞」又被稱作「愛因斯坦—羅森橋」。
  • 物理學家與數學家的思維異同
    對此我的回答是: 物理家與數學家的研究對象不同,前者研究現實世界的規律,「格物致知」;後者研究數與形。 物理學提出的問題時不時地推動了數學的進展,數學也終於成了物理學家的思想工具,但是物理問題不能仰仗數學家來救世,因為物理學家的思維模式與數學家不同。但他們有共同處:頓悟與直覺;欣賞數學美; 關心數學公式的普適性。
  • 數學領域的頭號難題——黎曼假設是否已被解決
    德國數學大師戴維·希爾伯特於1900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20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制高點,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設。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列出了21世紀的7大數學難題,被認為將對數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化產生巨大推動,其中也有黎曼假設;能證明該猜想的人將會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 AI能夠取代數學家嗎
    但,計算機能夠會被取代數學家嗎?著名數學家保羅·哈爾莫斯幾十年前就認為,計算機在純數學中沒有任何作用。大約在同一時間,著名邏輯學家保羅·科恩則表示,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數學家將被計算機所取代。沒有人知道他們誰是對的,但事實很可能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計算機能夠提出猜想,為猜想提供實例或反例,而人類的直覺將決定哪些候選猜想是有趣的,應該更深入的探索,而哪些則可以不予考慮。
  • 胡翌霖 | 希臘化時期的三位數學家
    阿基米德除了在力學上的工作之外,在數學上也有許多成就,他創造大數計法描述非常龐大的數,計算橢球體和拋物線體的體積,用窮竭法把π精確到3.14等等,他還使用了某些堪稱微積分先驅的方法。但阿基米德的著作在古代世界影響較小,其抄本非常偶然地才保存下來,到文藝復興時期才重新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