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有視覺盲點呢?答案在於我們眼睛裡有一層感光細胞!

2020-12-05 小穎聊科學

今天的時間可能需要大家準備一些實驗道具,一張白紙,還有哪一支筆尖,如果說大家都準備好了的話,那我們就繼續動動手用耳朵來了解了解。你覺得你能夠看到你眼前的所有的東西。如果說今天我要告訴你,其實在你右眼視線正前方偏右一點,和左眼視線正前方偏左一點,其實各有一個盲點存在,在這個位置你什麼都看不見,換句話說你的視野在這個區域其實是瞎的。可是我們平時看東西的時候沒有覺得眼前有兩個盲點。那是因為兩隻眼睛的視野重疊部分剛好把這兩個盲點給覆蓋了,所以說通常我們睜開雙眼的時候,大腦就能夠參照著補上這一空白。

而如果你閉上一隻眼睛的話,並沒有發現窟窿對不對?因為這個時候你的大腦會被迫編造出一些信息,他會根據附近那些事物的線索來把這個位置給填上,來填補這個沒有外界信息輸入的點這件事兒他其實非常的擅長。比如說你看到一塊木頭它會自動把木紋給填上,你看到一張紙它會在這個空擋上自動填上,比如說紙的白色。但如果說有什麼東西它剛好完全處在那一塊,區域之內又沒有其他的線索,說明它在那裡你的大腦就會完全看不見他了。

那我們為什麼會有盲點呢?答案就在於我們眼睛的構造。前面也說了,我們的眼睛裡有一層感光細胞,我們曾經把眼睛比喻成一臺數位相機,那麼這一層感光細胞呢就是照相機當中的c cd,也就是感光元件,再通俗一點的就是膠片。當然,現在膠片相機已經不多了,記得感光細胞嗎?就是分成椎狀細胞和杆狀細胞兩種。他們對於照射進來的光產生反應,然後呢給出相應的信號,然後呢他們把信息傳給好幾層神經元,後者呢就開始處理這些信息了。而這些信息最終都是通過事實已經傳達到你的腦部。

就好比是數位相機裡的數據線,但是其實光有數據線還不夠,這些元件的工作可以消耗能量。是不是那相機裡有電線,眼睛裡就得有血管來維持這些細胞的生存了。如果說讓你來設計一下這臺眼鏡相機的話,你覺得會把這些線路放在感光元件的前面還是後面?肯定放在後面,要放前面不是影響他工作了嗎?放在後面的話感光元件就可以直接感光,不會被這些東西擋住,而且最終信息要去的大腦也是順著後面這個方向。且現代的這個照相機也是這樣設計的,相信絕大部分的人用簡單的邏輯都會這樣設計。

但是很奇怪,在我們脊椎動物的眼睛裡這些數據線電線之類的血管和神經呢是安裝在感光元件的前面。也就是說入射光而是穿過的這些線路,然後再到達感光元件的,也就是我們的感光細胞。不可思議的大自然設計美學,這是為什麼呢?這條很遺憾的告訴大家,人們目前還並不知道視網膜的這種構造為什麼會是這樣前後顛倒的。或許這種構造它本身是有什麼優勢的,當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如果說要想讓他按照正常邏輯那樣設計出來,也就是感光變在前,其他的電線不在後面,這其實並不是不可能的。這個世界上就有這種動物,比如說頭足綱的生物,像是烏賊、章魚它們的眼睛構造就是這樣的。

所以說他們的眼睛裡也不存在生理盲點,最近幾期原樣的未解之謎有點多,不過這樣的結構和你說到的眼睛的盲點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這樣的結構會產生盲點呢?你想,感光細胞處理過的信息最終還是要送到大腦的,因為數據線在前面,大腦在後面,那麼這些信息想要傳到腦部是不是就得穿過膠片或者感光元件。那就是說膠片上會有一個洞讓這些線路穿過去,結果就是在膠片或者是說我們的視網膜上,其實有一個點,所有的信息都從這裡通過。這個點呢被稱為視神經盤,而穿過其中的那自然就是是神經。

另外所有的血管同樣也是從這裡通過的,這就產生的一個洞,這也就是盲點產生的原因。但是大家聽到洞別害怕,這個洞並不是空洞的,因為被這些所有的線路給填滿了。但是俗話說眼見為實,你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去發現這個盲點,就看到這個盲點啊?實驗的方法其實並不難,剛才讓大家準備了白紙和筆是不是?在我們準備好的白紙上畫一個點,這個點不用太大,大約比一粒芝麻大一點比一粒瓜子小一點,這樣一個點就行了。這個點畫在什麼部位呢?成分在這個紙上偏左一點的地方先畫一個圈,中間偏左一點然後再在它往右差不多十釐米的地方再塗一個一樣大小的點,接著把這張紙垂直放在你的眼前,使得這兩個點剛好對應你的兩隻眼睛。

也就是說這兩個點分別位於人眼視線的正前方。那如果我眼睛比較開的話,是需要把這個點畫得再遠一點。如果說大家還是不好感受的話,差不多是一個手肘這樣的一個距離,你說這張紙離我自己的距離差不多是一個手肘這樣的距離。如果說都準備好了,這個時候請把你兩個眼睛的目光聚焦到右側的這個點上,可以都盯住右側這個點,這個時候呢輕輕的閉上你的右眼,看看發生了什麼情況?

左邊的點不見了,只用左眼看右邊那個點的時候你會發現左邊的那個點看不見了。其實反過來也一樣,這時候指定再試試看把你的目光聚焦在左側的那個點之後,輕輕地閉上你的左眼,你是不是會發現右邊的那個點也忽然消失了。這個簡單的實驗就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眼睛是不完美的?
    理論上,用於接受光線的感光細胞應該雙極細胞和節細胞之前先接受光線,但事實順序卻完全相反。如圖中所示,光線先到達神經節細胞,穿過雙極細胞,才到達感光細胞,感光細胞需要將信號再傳遞給在內層的神經節細胞,節細胞再通過神經網穿過感光細胞傳至大腦。這樣的設計不僅嚴重影響了成像的清晰度,還使得視網膜上有一點區域無法分布感光細胞,這部分的影像無法成像,就形成了所謂的盲點。
  • 你知道眼睛的盲點是什麼嗎?
    眼睛是人體重要的感官,可以接受外部的光刺激,並將其轉化為神經衝動傳送到大腦皮質的視覺中樞產生視覺。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完成了人體90%的信息採集。然而你知道嗎?人類經過百萬年進化才擁有結構如此精細的眼睛,其結構和功能仍然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生理盲點就是其中之一。
  • 人體的重要感官:你知道眼睛的盲點是什麼嗎?
    那麼視野範圍內的光學信號是如何到達大腦,並最終被轉化為視覺信息呢?這裡就需要引入一個新的醫學概念:視路。外界的光學信號通過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這些眼部屈光結構投射到位於眼底的視網膜上,再由視網膜上的光感受器轉化為神經衝動。從視神經開始,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和視放射等結構,最終到達枕葉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只有通過這一套完整的視路傳導途徑,我們才能最終「看」到所觀察的事物。
  • 科學家拿出一個「鐵證」,告訴你答案
    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我們人類,都是由幾十億年前最原始的生命逐漸演化而來的。然而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幾十億年的時間長河裡,地球上湧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物種,為什麼偏偏只有人類這一種智慧生物呢?於是就有人提出,人類之所以與眾不同,很可能是某種力量精心設計出來的。
  • 我們身體裡的這兩個設計「不靠譜」
    人類眼球結構中最明顯的問題便是視網膜細胞的排列順序。視網膜是眼球內部負責感光的結構,它由幾層細胞相疊而成。其中有一層細胞(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負責感光,另外幾層細胞負責將視覺信號傳遞給神經細胞,最後視覺神經將這些信號匯總傳入大腦。
  • 【科學發現】人體處處有〝眼睛〞 細胞能感光
    眼睛可以看東西,那麼只有眼睛才能感知光線嗎?研究指出,人體能感覺光線的組織細胞可不只是眼睛。比如我們閉著眼睛曬太陽時,皮膚能感知陽光帶來的熱量。實際上,我們身體中有各種可以感知光線的細胞組織,也就是說,不只是眼睛可以〝看東西〞。
  • 明明能看到的粉紅色,為什麼科學家卻說不存在,眼睛欺騙了我們?
    睜開眼睛,我們看到繽紛多彩的世界,紅色、藍色、紫色、黃色、綠色等各種顏色引入眼帘,讓我們沉浸在多彩的世界之中,而深受女生喜歡的粉紅色讓許多人深深熱愛,以至於在大街上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看見粉紅色的蹤跡。我們都知道在反射大自然光線的彩虹中並沒有粉紅色,也有的人說粉紅色就是紅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顏色,可是科學家卻說粉紅色並不存在。什麼?我們日常看到的粉紅色並不存在,那我們看到的到底是什麼顏色呢?難道說眼睛欺騙了我們嗎?
  • 窺探宇宙的能力——眼睛的進化史
    但在眼睛的演化過程中卻發生了分歧。一部分早期具有感光細胞的脊索動物和軟體動物,選擇用凹陷的方法保護感光細胞,隨著凹陷越來越深,最終眼睛形成了前段有小孔的形狀,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位於眼睛底部的感光細胞逐漸能感受到了物體的影像。但是這一進化過程相當漫長,直到晚寒武紀的頭足類才出現這一構造,擁有這獨特天賦的鸚鵡螺、菊石、角石才足以成為奧陶紀的頂級捕食者,稱霸當時的海洋。
  • 窺探宇宙的能力——眼睛的進化史
    一部分早期具有感光細胞的脊索動物和軟體動物,選擇用凹陷的方法保護感光細胞,隨著凹陷越來越深,最終眼睛形成了前段有小孔的形狀,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位於眼睛底部的感光細胞逐漸能感受到了物體的影像。但是這一進化過程相當漫長,直到晚寒武紀的頭足類才出現這一構造,擁有這獨特天賦的鸚鵡螺、菊石、角石才足以成為奧陶紀的頂級捕食者,稱霸當時的海洋。
  • 京秦寵物醫院:藏在狗狗眼睛裡的秘密,居然大多數狗狗都近視
    隱藏在狗狗眼裡那些小秘密你知道嗎1.狗狗的眼睛為什麼會發光?當我們用強光照射狗狗的眼睛時,常常會發現它們的眼睛在發光,有時候是綠色的光,有時候是紅色的光,還有時候是黃色的光。這是為什麼呢?不論是人還是動物,眼睛能夠感受到光,都是由於眼睛中有感光受體。感光受體有兩種,一種是杆狀細胞,負責夜間視覺。另一種是錐狀細胞,負責日間視覺。
  • 神經科學家有什麼認識,但大多數人卻不知道?
    這意味著視網膜輸出神經節細胞層中的細胞實際上是第一個被光線照射的細胞。這就產生了輸出層如何通過丘腦離開視網膜進入大腦的問題,這會造成眼睛的盲點。每隻眼睛都有一個盲點,沒有光感受器存在,130萬個神經節細胞的軸突(視神經)從那裡出來。雖然起初這可能看起來像一個糟糕的設計,但這種方法有其優點。每個感光細胞都有一個稱為橢圓體的結構,其中含有一個密度的線粒體,提供ATP(生物界的能量主力)。
  • 眼睛是怎麼進化出來的?
    這類單細胞生物屬於古蟲界,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既能光合作用也能主動攝食,它們的鞭毛基部粘有一小團類胡蘿蔔素——自然界最常見的色素——受鞭毛遮擋,這團色素會因為不同的朝向吸收不同劑量的光能,反饋為鞭毛的擺動方向,最終幫助眼蟲遊向光亮的地方,促進光合作用。這個功能非常類似眼睛,所以那團類胡蘿蔔素就被稱為「眼點」。
  • 死人的眼睛裡真的存留死亡之前的影像嗎?
    視覺形成,並非老式感光底片照相機模式,更像今天數字成像模式我們知道,早期的照相機成像原理是使用塗有感光材料的膠片,照相時感光底片接受不同照度光線曝光,然後使用定影和顯影液處理,成為感光底片。如果人眼睛的成像原理與老式照相機相同,那麼,死亡的時候的確有可能存留下死亡瞬間看到的影像。然而,事實上,我們的視覺形成並非感光底片模式,而更像今天的數字成像模式。
  • 五顏六色是怎麼被眼睛發現的!
    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你對顏色好奇嗎? 紅色和綠色為什麼我們能看得如此明確,而有色盲症的人卻無法分辨呢?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問題的答案就在於錐形細胞,錐形細胞是在視網膜上的一種感光細胞,大多數人有600萬到700萬個錐形細胞,它們集中在視網膜三毫米處稱為中央凹。
  • 夜空中的星星為什麼看起來都是黑白的?
    當溫度很高時,恆星輻射能量集中在紫光一側,但是人的眼睛對紫光不敏感,而對臨近的藍色光敏感,所以就表現為藍色恆星。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看到的星空是黑白的呢?這又是人的眼睛結構決定的。人體的眼睛相當於一個高級的照相機。
  • 是不是我們的眼睛可以超過光速?我們看到的天體是不是假像呢?
    什麼是視線我們通常把看到一個物體,稱之為這個物體進入了我們的視線範圍。從幾何學上,我們把眼睛與物體之間的連接直線稱為視線,衡量視線範圍的指標有兩個:一是視線長度。就是眼睛與目標物體的距離,當這個距離處在我們能夠看清的範圍之內,那就表明這個物體能夠被我們所看到。
  • 雙語閱讀:玩手機對眼睛到底有多大傷害?
    我們都知道智慧型手機發出的藍光對眼睛有傷害,但一項最新研究解釋了藍光能造成的傷害程度。Researchers say that this light is absorbed by vital molecules in our retina and triggers the production of a toxic chemical that kill cells.
  • 我們看到的顏色真的存在嗎
    但是光具有波動性,兩種不同頻率的光波不應該會有交互作用,所以在你看起來是黃色的區域只有兩種光波的存在,一種是紅色光波,另一種是綠色光波,並沒有黃色光波的存在,那為什麼這個紅色和綠色疊加的區域看起來會是黃色的呢?
  • 貓夜晚看得見嗎,眼睛為什麼會發光。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貓夜晚看得見嗎,眼睛為什麼會發光。 在完全漆黑,沒有一點光亮的地方,貓和人類一樣,是無法看到任何東西的。 但貓可以藉助聽覺、靈敏的嗅覺和它的鬍鬚來辨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