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建築事故分析(D)疲勞破壞案例(因高強螺栓疲勞而塌落)

2021-01-10 鋼結構技術

1.工程事故概述

美國肯帕體育館建於1974年,承重結構為三個立體鋼框架,屋蓋鋼所架懸掛在立體框架梁上,每個懸掛節點用4個A490高強螺栓連接。1979年6月4日晚。高強螺栓斷裂,屋蓋中心部分突然塌落。

2.事故原因

懸掛節點按靜載條件設計,設計恆載1.27N/m2,活載1.22N/m2,每個螺栓設計受荷238.1kN,而每個螺栓的設計承載力為362.8kN,破壞荷載為725.6kN。按照屋面發生破壞時的荷載,每個蜾栓實際受力136~18IkN。因此,在靜載條件下,高強螺栓不會發生破壞。

在風荷載作用下,屋蓋桁架與立體框架梁間產生相對移動,使吊管式懸掛節點連接中產生彎矩,從而使高強螺栓承受了反覆荷載。而高強螺栓受拉勞強度僅為其初始最大承載力的20%,對A490高強螺栓在松、緊五次後,其強度僅為原有承載力的1/3。另外,螺栓在安裝時沒擰緊,連接件中各鋼板沒有緊密接觸。綜上分析該體育館倒塌的主要原因為:高強螺在風荷載作用下,塑料墊層的徐變使螺栓預拉力受到損失,從而加劇了螺栓的疲勞破壞。

3.處理方法

體育館主要承重結構立體框架完好、正常。由於屋頂懸掛設計成吊管連接不適宜,因此,屋頂應重新設計,更換所有的吊管連接件。

4.事故教訓

設計人員常常忽視將風荷載看成動荷藏。這一事故告誡我們,螺栓作為純拉構件,並且這些螺栓只承受由風載產生的動荷載就必須嚴肅地考慮螺栓可能存在的疲勞。

鋼結構建築事故分析(A)材料事故案例(某車間吊車梁鋼材先天性裂縫)

鋼結構建築事故分析(B)變形事故案例(30m跨鋼架扭曲事故)

鋼結構建築事故分析(C)脆性斷裂事故案例(某車間屋蓋因冷脆而倒塌)

鋼結構建築事故分析(D)疲勞破壞案例(體育館因高強螺栓疲勞而塌落)

鋼結構建築事故分析(E)失穩事故案例

鋼結構建築事故分析(F)鏽蝕事故案例

相關焦點

  • 疲勞損壞案例與分析(二)
    舉案說法  □胡訥敏  案例二:齒輪疲勞損壞案  ◆案情  2007年某公司報案:一臺減速器由於齒輪上面安裝的平衡塊掉落,使大齒輪輪齒折斷,造成齒輪斷裂,要求保險人在機損險項下予以賠償。
  • 基於疲勞破壞的吊梁壽命評估分析
    2 吊梁焊縫壽命評估機理吊梁的疲勞破壞主要包括鋼板母材的疲勞破壞和焊縫的疲勞破壞,而吊梁焊縫較吊梁母材更易產生疲勞破壞,尤其是應力較大處的焊縫。在吊梁結構中,焊縫產生疲勞裂紋一般要比其他連接形式的循環次數少。這是因為吊梁焊縫處既有應力集中,又易產生焊接缺陷,殘餘焊接應力較高。
  • 案例 晶片BGA封裝的焊點熱疲勞分析
    電子封裝以及組件在工藝或服役過程中,因材料的熱膨脹在封裝結構內將產生熱應力應變,從而會導致電子封裝的電、熱或機械失效,所以電子封裝的可靠性是該技術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研究並預估電子封裝的可靠性,也是當前各相關演技機構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本案例是對採用BGA方式封裝的晶片進行高低溫環境下的焊點熱疲勞分析,精確預測焊點的壽命,保證了晶片封裝的可靠性,從而進一步提升了電子產品的口碑。
  • 緊固件螺栓彎曲疲勞斷裂的典型案例
    緊固件螺栓疲勞斷裂特徵 疲勞是機械零件常見的失效形式,據統計資料分析,在不同類型的零件失效中,有50%一80%是屬於疲勞失效。疲勞斷裂在破壞前,零件往往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形和預先的徵兆,但破壞卻往往是致命的,會釀成重大事故。疲勞損壞產生及發展有其特點,最終形成為疲勞斷裂。
  • 2014年結構工程師《基礎知識》複習:疲勞破壞基本特徵
    【學員問題】什麼是疲勞?  【解答】鋼結構構件和其連接在很多次重複加載和卸載作用下,在其強度還低於鋼材抗拉強度,甚至低於鋼材屈服點的情況下突然斷裂,稱為疲勞破壞。  疲勞破壞基本特徵:  1、應力<鋼材抗拉強度下發生,具低應力類脆性斷裂的特徵;  2、破壞具局部性質,宏觀上無明顯塑性變形區域;  3、破壞前,要經歷一個疲勞損傷的累積過程;  4、疲勞斷口宏觀上和微觀上都有顯著的特徵;  5、疲勞壽命具極大的離散性— —應採用概率方法分析。
  • 菏澤現場鋼結構需要幾個檢測單位公司
    鋼結構現場檢測常見項目:外觀質量、厚度、不揮發物含量、乾燥時間、彎曲性、耐衝擊性、耐磨性、硬度、附著力、鍍鋅層厚度、鋅層附著量、耐鹽霧腐蝕性能、滲透檢測、射線檢測、超聲檢測、磁粉檢測、焊縫無損檢測、化學成分分析、殘餘應力等。
  • 疲勞強度有限元分析
    在冶金,礦山,工程,運輸等機械設備中,承受變載荷的螺栓連接廣泛地應用著,因而研究螺栓連接疲勞強度計算分析是十分必要和有實用價值的。本論文有兩方面的任務一是疲勞強度的計,二是對影響疲勞強度的因素進行分析,就螺栓的疲勞強度計算展開,以汽缸螺栓連接實例把理論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相結合,然後就此得出螺栓連接疲勞計算分析的一般規律。
  • 【專業知識】疲勞測試與疲勞曲線,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導讀:1860年,維勒(Wöhler)在解決火車軸斷裂時,首先提出了疲勞曲線和疲勞極限的概念,所以後人也稱該曲線為維勒曲線。1954年1月10日,BOAC的一架「彗星」在義大利厄爾巴島上空7800米處解體。4月8日,BOAC的又一架「彗星」栽入義大利那不勒斯灣,機上21人罹難。至此,「彗星」全部停飛。
  • 常用的機械疲勞分析方法,都在這裡了
    該方法的特點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分析、計算,將結構上的名義應力轉化為缺口處的局部應力和應變。它可以細緻地分析缺口處的局部應力和應變的非線性關係,可以考慮載荷順序和殘餘應力對疲勞壽命的影響。因此,到目前為止,局部應力-應變法是一種比較好的疲勞壽命估算方法。
  • 疲勞破壞的機理
    金屬材料疲勞破壞機理分為三個主要階段:1、疲勞裂紋形成;2、疲勞裂紋擴展;3、當裂紋擴展達到臨界尺寸時
  • 引擎金屬疲勞:難以發現的事故禍根
    當地時間17日早晨,西南航空一架客機在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飛往達拉斯的途中,突然引擎爆炸,客機緊急迫降費城機場,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另有7人受傷。據悉,事故發生時,一個彈片劃破了窗戶,一名女乘客半個身體都被吸出窗外。據機上乘客透露,機上一名乘客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另外有12人被送院檢查,其中7人有輕傷。
  • 永不疲勞的「疲勞」專家:鷹擊長空,為國護航
    兩架英國彗星式客機在空中斷裂解體、無人生還,事後分析認定事故原因是飛機疲勞。他敏銳地從報導中發現了飛機疲勞是隱蔽性極高且危險性極大的問題,急需解決,於是他開始了飛機結構疲勞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 從零開始的高鎮同一邊著手翻譯國外的疲勞學著作,一邊實踐學習,逐步建立新中國自己的疲勞壽命評定理論體系。
  • 金屬疲勞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
    金屬跟人一樣,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疲勞。但金屬疲勞同人的疲勞有著本質的區別:人疲勞後,經過一定的休息就可以恢復,而金屬疲勞則永遠不能恢復,因而造成許多惡性破壞事故,如輪船沉沒、飛機墜毀、橋梁倒塌等。
  • 地庫連續坍塌破壞,大多在頂板回填土階段!這些事故教訓務必注意!
    近期,地下室頂板塌落、結構受損事故頻發,究其原因多是施工場地受限、地下室頂板上過早或過多的堆放建築材料,甚至行駛重型機械設備。或者是車庫頂板回填堆土荷載超標,造成頂板撓曲變形、產生裂縫,甚至坍塌。此小區負責人回應:結構柱爆裂主要原因是小區在回填土時,因土方堆載超過設計限值,造成局部應力過大,次要原因是三根柱子本身有工藝缺陷,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 疲勞試驗,這些未必你都知道!
    導讀:1860年,維勒(Wöhler)在解決火車軸斷裂時,首先提出了疲勞曲線和疲勞極限的概念,所以後人也稱該曲線為維勒曲線。 1954年1月10日,BOAC的一架「彗星」在義大利厄爾巴島上空7800米處解體。
  • 鋼結構建築的梁和柱節點該如何設計
    鋼結構建築梁和柱的連接能夠 選用承受壓力型高強螺栓連接,那麼該連接點該怎樣設計方案測算呢?下邊網編就來解讀一下。摩擦型高強螺栓是以被連接板疊間的摩阻剛被擺脫作為連接承載能力的極限情況;承受壓力型高強螺栓是以連接載荷後,地腳螺栓杆被弄斷或地腳螺栓孔邊被擠壓成型壞作為連接承載能力的極限情況。在運用上摩擦型高強螺栓不鬆脫,耐疲憊,以用以立即承擔動載荷的構造主導;承受壓力型高強螺栓宜用以承擔靜載荷或間接性承擔動載荷的構造,以充分發揮其高承載能力的特性。
  • 莆田鑑定為D級危房的建築加盟
    ;(五)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建設工程《建築抗震鑑定標準》GB500232009(2009年7月1日實施)下列情況下,現有建築應進行抗震鑑定:1接近或超過設計使用年限需要繼續使用的建築2原設計未考慮抗震設防或抗震設防要求提高的建築3需要改變結構的用途和使用環境的建築4其他有必要進行抗震鑑定的建築《構築物抗震鑑定標準》GB501172014(2015年2月1日實施)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現有構築物
  • 【鋼結構課程】4.1軸心受力構件的概述、強度和剛度
    網架軸心受力構件的截面形式截面形式可分為:實腹式和格構式(截面由兩個或多個型鋼肢件通過綴材連接而成實腹式截面格構式截面軸心受力構件的設計內容軸心受力構件的剛度計算為滿足結構的正常使用要求,軸心受力構件應具有一定的剛度,以 保證構件在運輸、安裝、使用時不會產生過大變形。受拉或受壓構件的剛度是以保證其長細比λ來實現的,即:
  • 焊接接頭疲勞強度的研究
    研究和實踐表明; 焊接結構經常不斷發生斷裂事故, 其中90%為疲勞失效, 焊接接頭的疲勞破壞一般起裂於焊接接頭的焊趾部位, 如果能改善焊趾處疲勞裂紋的起裂性能, 將有效地提高焊接結構的疲勞強度。因此提高和改善焊接接頭疲勞強度具有極大的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 疲勞方面的研究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但焊接結構疲勞斷裂事故仍不斷發生, 而且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出現將產生許多疲勞強度的新問題。
  • 疲勞基礎理論
    CAE交流之家疲勞與斷裂是引起工程結構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結構材料在重複荷載作用下將會發生低於靜載強度的脆性破壞,在設計時須考慮疲勞強度問題。19世紀以來對疲勞破壞的研究,在疲勞現象的觀察、疲勞壽命的預測和疲勞設計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20世紀50年代斷裂力學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疲勞裂紋擴展規律及失效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