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案說法
□胡訥敏
案例二:齒輪疲勞損壞案
◆案情
2007年某公司報案:一臺減速器由於齒輪上面安裝的平衡塊掉落,使大齒輪輪齒折斷,造成齒輪斷裂,要求保險人在機損險項下予以賠償。
被保險人報告事故損失的設備是一臺一級傳動(減速器中只有一對相嚙合的齒輪)大型減速器,輸入功率估計在200kw以上(設備銘牌與拖動電機銘牌均已缺失),該設備用於帶動球磨機工作。從外觀看,該減速器非常陳舊,據了解已經連續使用超過二十年。齒輪箱打開檢查,看到被動齒輪確有數個輪齒斷裂,同時看到主動齒輪與被動齒輪的輪齒表面均多處點蝕,齒根嚴重磨損,輪齒斷裂面有些局部較為光滑(下圖左為被動齒輪,右為主動齒輪),損壞前減速器處於有油潤滑狀態,未見其他損壞原因。在對本案的處理中,理賠人員根據齒輪磨損情況認為,該齒輪損壞的原因是「長期磨損」也就是「自然磨損」,根據保險合同除外責任的有關約定,告知被保險人拒絕賠償,被保險人接受了這個結論。
◆對案件處理的分析
本案受損的保險標的,即減速器連續工作已經超過二十年,雖然設備損壞的直接原因是部分輪齒斷裂,但根據齒根已經深度磨損,明顯降低了輪齒強度的事實可以判斷該設備損壞是由於嚴重磨損造成的。據此,本案保險人以「長期磨損」即「自然磨損」確定事故原因,依據機器損壞險保險合同關於「機器設備運行必然引起的後果,如自然磨損、氧化、腐蝕、鏽蝕、孔蝕、鍋垢等物理性變化或化學反應」的除外責任約定,予以拒賠,從技術分析上看符合事實,合同條款應用也是正確的。
◆點蝕損壞的保險責任討論
點蝕是疲勞失效的一種形式,其形成源於材料表面重複受壓形成的脈動應力(應力從零到最大值往復變化),稱為接觸疲勞。這種疲勞損壞的表現形式與前一案例軸類零件不同的是,其表面裂紋一旦產生,隨工作應力作用裂紋張開,此時將有潤滑油進入裂縫,從工作偶件相互作用(如齒輪嚙合)到脫離接觸進入下一工作循環,粘滯於縫隙中的潤滑油受裂紋彈性閉合和工作應力作用同時擠壓,在縫隙內形成很大的壓力,就使得除了受到表面的壓應力外,工作零件材料內部還受到油壓對裂紋的作用,加之其他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零件表面材料凹坑狀脫落,稱為點蝕。
點蝕的破壞點從少到多,到連成片。點蝕現象不僅見於齒輪,與之類似的以擠壓接觸為主要工作應力的零件如凸輪、滾動軸承等都可能發生點蝕。點蝕失效的發生同樣與材料、表面質量(包括工作偶件的表面質量)、工作(潤滑等)條件有關。
如果對本案事故發生原因作進一步分析,則點蝕是齒輪損壞更根本的原因。本案減速器齒輪損壞基本過程為:脈動應力作用——疲勞裂紋形成——點蝕(輪齒表面消弱、齒表材料脫落)發生、逐漸擴大——磨損加劇——斷齒發生。從生產實踐來看,只要潤滑良好,點蝕發生和損壞擴大一般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明確了點蝕發生的原因,再看保險合同的約定,以判斷點蝕是否屬於保險責任。在前面引用的機損險所約定的責任免除條款中,我們看到了關於「腐蝕、鏽蝕、孔蝕」的表述,但條款中並沒有對「點蝕」的表述,目前也沒有見到過關於對「孔蝕」的具體解釋(孔蝕概念的由來將在後面的案例中分析)。應當說,儘管有時點蝕的表面現象與針孔腐蝕的現象相似,但是如果把點蝕解釋為腐蝕或者套用「孔蝕」這一詞彙仍顯不夠規範(對保單的進一步分析將在後面的案件分析中完成),難有說服力。實際上對點蝕的保險責任分析應注意另一個保險責任成立要件,即「突然的、不可預料的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質損壞或滅失」,舍此機損險保險責任是不能成立的,既然點蝕在一般情況下,是長時間形成,且損失是逐漸擴大的,根據這一要件,其保險責任是不成立的,除非有證據證明事故損失系其他原因導致的突發意外事故。
(來源:中國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