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決定我們一生幸福的,往往並不是我們的狀態,而是的一種深深的匱乏感。活得幸福的人,很少有匱乏感,他們會從當下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懂得感恩與珍惜,並積極努力去實現自己內心的夢想。
而有些人即使表面上看起來擁有所有,但是當他內心匱乏的時候,依然無法掌控與發現自己的幸福。
有時你不知道的是,其實比負能量更可怕的是你的匱乏感,這才會讓我們的人生有一種深深無力感覺,總認為自己無法擁有幸福,總是陷入到過去生活的困頓感,而無法走出來。
1、拖垮我們人生的,不是金錢而是匱乏感
什麼樣的人會有匱乏感,本質上是缺心靈自由的能力。從小到大,他們是被物化長大,活在一種深深的欲望中,卻忘記了內心的自由與探索能力。
他們習慣一切都用金錢衡量一切,比如網上有些人經常會感嘆認為自己不幸福,是因為自己沒有錢。
事實上,心理學發現,當金錢實現溫飽的時候,影響我們幸福與金錢沒有多大的關係,更重要是我們內在的匱乏感,要麼認為自己不配,要麼認為自己不值得。
和這種人在一起,你會感覺到一種深深的壓力與無力,他們每天都在擔憂與害怕,惶恐與不安。他們害怕你花錢,一旦你花錢就會在旁邊制止你, 更會在旁邊對你說三道四,因為他們總是擔心生活的各種的危機會襲來。
事實上,你所賺的錢都來自你的勞動與付出,你對生活的支配體現著一種你對生活的熱愛。越害怕你花錢的人,越匱乏,他們從內心不敢享受金錢。
守財奴葛朗臺最後死亡的時候還在計算著金錢的花費,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如此缺乏幸福感的人,一輩子被金錢所限制,最後被金錢所綁架,所有一切都用金錢去衡量,卻忘記了金錢背後的自己的人生目的,活得可悲而又可嘆。
缺乏匱乏感的人或在的一種外在的壓力與害怕中,他們生活是不安的,他們無法放鬆,總認為生活各種危機,他們無法去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之處。
二、匱乏感強的人,總是寄希望於別人,是人際關係中過度的索取者
匱乏感往往會剝奪我們人生幸福感。在《歡樂頌》中最有匱乏感的人是樊勝美,她內心非常的自卑,一直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發自內心認為自己不配過上更好的生活。
擁有匱乏感的人,最大的表現就是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比如樊勝美寄希望通過嫁娶實現自己人生的逆襲,她後來之所以會上了曲連傑的當,就是因為渴望成為富二代女友,讓自己的人生向上走,告別困難的生活。
後來她在談了男朋友王柏川之後,就把幸福與希望寄托在男友王柏川身上,家裡出現什麼事情,立馬就找王柏川溝通。
匱乏感強烈的人,對自己是沒有多少自信的,她會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吞噬你身上的能量,會不斷給你帶來更多的困擾與壓力。
許多人說之所以不要嫁給鳳凰女男亦或娶鳳凰女,本質上也是一種匱乏感,和他們在一起,你會體會到一種他們對你生活的壓迫,因為他們從本質上是一種索取,而不是一種付出。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要遠離那些匱乏感十足的人,在他們身上,他們很少會感覺到自己幸福,而是一種內心的空洞。
三、告別匱乏感,最重要是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我們要想讓自己幸福,首先是學會與識別自己身上的匱乏感,重新與自我連接,而不是用外部的環境持續否定自己。
《歡樂頌》樊勝美後來她走出了匱乏感的第一步,就是重新換了工作,並力求用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去徵服自己的人生。
我們要想讓自己幸福,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無論我們經歷多少困難與挫折,外部環境多少不如意,我們都不要用過去的東西否定一切,而是從生命本質上去相信自己是值得配上更好的生活。
去重新和自己連接,不要在外界做一個過度索取與過度自卑的人。相信自己身上的能量,積極擁抱自己的生活,不把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學會去感受自己的心靈,發現內在自由。
當你能夠和自己連接的時候,發現自己身上美好的能力,你就會知道,真正的匱乏來自我們內心的缺失。
一旦你內在富足,即使你現在沒有多少金錢也沒有多大的關係,更重要是建立對生活的信心,用積極成長與探索的心態去面對自我的人生,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好。
王陽明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足的,當你懂得去發現自己的力量時候,你的心力越強,自然你的生活會一步步向上好轉,你的人生也會迎來更多的轉機,而你也會從匱乏感走出來,重新發現屬於自己的獨特幸福。
今日話題:你會有匱乏感嗎?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