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時間有限,一天就那麼多時間,我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有那麼多的工作要做,項目要做,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不然一不留神可能就被社會淘汰了。同時,我們也想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社交和娛樂活動。
如果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學習(而不是更努力地學習),更快的掌握知識,過上想要的生活,那不是很好嗎?
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所以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學會如何高效率的學習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為此我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搜羅文章和書籍,以便尋找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下是我總結出的20種科學學習的方法, 分享給大家,相信一定會讓你 的學習事半功倍。
1. 以多種方式學習某個知識
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的媒體會刺激大腦的不同部位。大腦中被激活的區域越多,你就越有可能理解和保留這些信息。如果要想學習某個知識,你可以通過以下多個方式進行學習:
閱讀課堂筆記閱讀書籍觀看學習視頻查找其他在線資源創建思維導圖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別人做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練習題當然,你不可能一次就把這些事情都做完。但每次複習的時候,可以使用不同的資源或方法,這樣你會學得更快。
2. 每天學習多個科目,而不是只學習一個科目
每天學習多個科目有助於你保持專注,比你每天深挖一兩個科目更有效。例如,如果你要準備數學、歷史、物理、化學等科目的考試,最好每天每科都學一點。這種方法比起周一隻學習數學,周二隻學習歷史,周三隻學習物理,周四隻學習化學等,能讓你學得更快。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你在一天內學習很多相同的科目,很可能會混淆相似的信息。所以,作為一個學習更快的小竅門,請把你每一門學科的學習時間分散開來。這樣做,你的大腦會有更多的時間來鞏固你的學習。
3. 定期複習,而不是死記硬背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果你想把信息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定期複習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章中最佳的複習間隔時間各不相同,根據我的經驗以下的複習間隔時間效果比較好:
第一次複習:學習新知識1天後。
第二次複習:學習新知識3天後。
第三次複習:學習新知識7天後。
第四次複習:學習新知識21天後。
第五次複習:學習新知識30天後。
第六次複習:學習新知識45天後。
第七次複習:學習新知識60天後。
4. 坐在最前面(對於學生來說)
在教室中,如果你可以選擇上課時坐的位置,就坐到前面去。研究表明,坐在前面的學生往往能獲得較高的考試分數。統計表明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坐的位置,他們的平均分數如下:
前排: 80中行:71.6後排:68.1
這些統計是在座位位置由教師隨機安排的條件下得到的。 這意味著這不是因為積極性較高的學生選擇坐在了前排,而積極性較低的學生選擇坐在後排導致的結果。坐在前面,你能更清楚地看到黑板,更清楚的聽到老師的聲音,相應的注意力也會提高。現在你知道上課最好的座位在哪裡了嗎?
5. 只專注於一件事
研究數據表明,同時做多件事會讓你的效率降低,更分心,更笨。高效的學習每次只專注於一件事,所以不要試圖在學習的同時,還斷斷續續地回復簡訊、看電視、刷微博。
這裡有一些建議可以提高你的注意力:
關掉手機上的通知把手機收起來,或者調到飛行模式。退出所有的聊天軟體(微信,qq)關閉電腦上的網絡連結使用像小米手機上專注模式一類的應用程式關閉所有與您學習無關的瀏覽器窗口開始學習前清理書桌上的雜物6. 學會簡化、歸納
學會使用縮寫詞等幫助記憶的字符,句子,因為事實證明這些助記符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
例1 您可以使用首字母,縮寫詞「NPGJ」來幫助您記住,您需要從商店購買的奶酪、蘋果、甘藍和雞蛋。
例2 押韻可以幫助你記憶諸如六月有多少天這樣的信息: 「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
此外,你還可以將信息總結成對照表、圖表或思維導圖, 這些工具將幫助你更快地學習信息。
7. 用手而不是使用筆記本電腦做筆記
科學家建議用手而不是使用筆記本電腦做筆記,這不僅僅是因為使用筆記本電腦時,電腦上各種各樣的推送信息會讓你分心。即使筆記本電腦只用於記筆記,學習效率也會降低。
因為用手做筆記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和重構,但相比之下,用筆記本記筆記時,我們傾向於先把聽到或 看到的內容一字不漏地寫下來,而不先對信息進行加工。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建議你使用手做筆記。
8. 寫下你的煩惱
這次考試我會考好嗎?
關鍵概念和公式忘了怎麼辦?
如果考試比預期的難怎麼辦?
這類想法在考試前可能會在你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如果讓這些想法肆意妄為,隨之而來的焦慮將會影響你的成績。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在一項實驗中,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寫下自己對即將到來的考試的感受的學生,比沒有寫的學生考的更好。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技巧對習慣性憂慮者特別有效。心理學家凱蒂-克萊因也說過,以寫日記的形式進行表達性寫作,可以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克萊因解釋說,這種寫作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負面感受,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減少這些感受對他們的幹擾。
為了減少焦慮,你可以花10分鐘時間,寫下所有即將到來的,你所擔心的任何事情。或許這個簡單的練習,將幫助你會獲得更好的成績。
9. 經常測試自己
研究表明,如果你想提高學習成績,自我測試是至關重要的。在一項實驗中,路易斯維爾大學的心理學家Keith Lyle向兩組本科生教授了同樣的統計學課程。
對於第一組,萊爾要求學生們在每次授課結束後完成一個測驗,測驗的內容是基於他剛剛講過的課程。
對於第二組,Lyle沒有給學生任何測驗。
在課程結束時,Lyle發現,第一組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明顯優於第二組。所以,不要只是被動地看書或看筆記,我們需要通過自我測驗來更高效的學習。當你準備考試的時候,儘可能多地做不同的練習題,或許是一個好主意。
10. 將你所學的知識與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聯繫起來
科學家亨利·羅迪格三世(Henry Roediger III)和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 A. McDaniel)在他們的著作《堅持:成功學習的科學》中解釋說,將新知識概念與已經理解的概念聯繫得越緊密,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就會越快。
例如,如果你要學習電的知識,你可以把它和水聯繫起來。電壓類似於水壓,電流類似於水的流速,電池類似於水泵,等等。再舉個例子。你可以把白血球看成是 "士兵" 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疾病的侵襲,而這些疾病就是 "敵人"。或許思考如何將新的信息與你已經知道的信息聯繫起來,需要時間和精力,但這種花費是值得的。
11. 大聲讀出來
研究表明,大聲閱讀信息比默讀有助於學生更快地學習。
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因為當你大聲讀信息時,你既看到了信息,又聽到了信息。但是,當你默讀信息時,你只能看到它。大聲讀出每一個字是不現實的。那將會耗費太多的時間。所以我推薦的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步,當你看文章或書時,在關鍵的概念和公式下劃線,但不要停下來背這些關鍵概念和公式,劃線後繼續閱讀。
第二步:當你看完整篇文章後,回到劃線的部分,大聲朗讀每個關鍵的概念和公式,次數不限。
第三步:當你對每個劃線的關鍵概念和公式都朗讀完後,休息五分鐘。
第四步:休息結束後,依次去看每一個劃線的概念和公式,並把它蓋住(用手或紙片)。測試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記住了。
第五步:對於沒有成功記憶的概念和公式,重複步驟2、3、4。
12. 定期休息
學習一段時間後,休息一會兒可以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提高注意力。所以把自己窩在房間裡連續學習6個小時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你可能會覺得這樣能完成很多事情,但研究證明並非如此,所以,我們每工作學習40分鐘後,最好休息5到10分鐘。建議你可以用計時器或秒表來提醒你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重新開始學習。
注意:在休息期間,不要使用手機或電腦,因為這些設備會妨礙你的思想完全放鬆。
13. 在學習結束時獎勵自己
在開始學習之前,為完成學習之後設置一個特定的獎勵 。獎勵可以是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
去散個步吃健康的零食聽你喜歡的音樂拉伸做幾組練習彈奏樂器洗澡買你想要的東西在每次學習結束時獎勵自己--你會學得更高效,學得更快。
14. 專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表明,在學校取得成功的學生,專注於努力,而不是最終結果,他們注重過程,而不是成績,他們相信只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即使是在薄弱的科目上也能有所提高。他們將成功定義為促使自己學習新的東西,而不是獲得全A的成績。即不太成功的學生傾向於設定績效目標,而成功的學生則傾向於設定學習目標。
這兩類目標有什麼區別?
績效目標(如下一次數學考試考到90%,考入排名靠前的學校)是為了顯得聰明,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
相反,學習目標(如隔天做三道代數題,每天學習五個新的法語單詞)則是為了提高自己,讓自己更好地成長。大多數學校都強調獲得較高考試分數的重要性。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你想取得較好的成績,你最好忽略期望的結果,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
15. 每天喝八杯水
你可能認為自己喝的水足夠多,但研究表明,高達75%的人處於長期脫水狀態。脫水對你的大腦不利--對你的考試成績也不利。東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你脫水時,你的大腦的整體精神處理能力會下降,而且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脫水甚至會導致你大腦中的灰質萎縮。
每天至少喝八杯水。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一個水杯,在你開始感到口渴之前就喝水。如果你要參加考試請帶上水杯,每隔40分鐘左右,喝一些水。這將幫助你保持水分,提高考試成績。另外,這也可以作為短暫的休息,讓你的頭腦更清醒,同時喝水也能讓你放鬆,緩解你的焦慮。
16. 每周至少鍛鍊三次
鍛鍊對你的身體有好處,對你的大腦更有好處。各種研究表明,運動能改善你的記憶力,改善你的大腦功能,減少抑鬱症的發生,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癌症、骨質疏鬆等疾病,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壓力,改善心情。運動真是一種神奇的藥物!
所以為了更高效的學習,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30到45分鐘。你會更健康,更有活力,你也會更好地記住學習的知識。
17. 每晚至少睡8小時,不要熬通宵
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很大的時代,有很少的人能夠每晚持續睡8小時。"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所以有時候,睡眠往往更像是一種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但研究卻表明,如果你有足夠的睡眠,你會更加專注,你會學得更快,而且你的記憶力也會提高,你也會更有效地處理壓力。這是取得優異成績的秘訣。
所以,每晚至少要睡八個小時。這樣一來,你的學習就會更有效率,你也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學習。此外,睡眠專家丹-泰勒說,在睡覺前立即學習最難的知識,會使第二天更容易回憶起來。 所以,只要有可能,就安排好你的時間表,在睡覺前學習最難的知識。
最後,請不要熬通宵,心理學家Pamela Thacher的研究表明,熬通宵的學生成績都較低,而且更容易犯粗心大意的錯誤 。
18. 吃藍莓
藍莓富含黃酮類物質,能加強大腦的連接,而且可以刺激腦細胞的再生。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吃藍莓可以改善短期和長期記憶,而且藍莓還可能有助於預防退化性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氏症。
19. 吃雞肉和雞蛋
波士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1400名成年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長期研究。他們發現,飲食中膽鹼含量高的參與者在記憶力測試中表現更好。膽鹼是乙醯膽鹼的前體,而乙醯膽鹼是形成新記憶的重要物質。
哪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膽鹼呢?
雞肉和雞蛋(蛋黃中含有雞蛋中90%的膽鹼)。如果你擔心蛋黃的膽固醇含量高,你可以鬆一口氣了。最近的研究表明,雞蛋(包括蛋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健康的食物。
如果你是素食主義者,也可以吃一些其他食品來獲取飲食中的膽鹼。例如:小扁豆,葵花籽,南瓜籽,杏仁,捲心菜,花椰菜,西蘭花。
20. 吃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對大腦功能至關重要,一項實驗也發現,同時服用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可以降低學生的考試焦慮,提高他們的精神集中力。此外,Omega-3脂肪酸還可以預防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抑鬱症、注意力缺失/多動症(ADHD)、痴呆症、阿爾茨海默氏症、哮喘、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等。真令人難以置信!!!
以下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鮭魚,沙丁魚,鯖魚,鱒魚,亞麻籽,南瓜籽,核桃等。
本篇文章,列舉了很多的方法,但不要覺得不知所措,因為沒有必要一下子全都做到。俗話說,不要想著一口吃個胖子,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同樣的道理,要想把本文中的20個小竅門全部實施,要一次一個小竅門。每周只關注一個小竅門,甚至一個月只關注一個小竅門。一旦你把這個小竅門變成了一種學習習慣,就繼續下一個小竅門。但是人生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其中涉及到很多艱苦和困難,但我相信你已經準備好迎接這些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