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效果的好壞主要體現在信息的準確性與時限,而影響記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幾個方面:
1,記憶天分,這個是天生的,當然並不一定體現智商的高下,但是真的有人在這個方面是強於常人的。
2,記憶方法,這個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也是等下要講的。
3,收集信息時的狀態,比如大腦狀態、身體狀態等,因為很多方面會影響到自身的注意力和精神。還有比如信息幹擾、
4,大腦整理信息的習慣,這是對第三步的後續動作,每個人對信息的接受和轉換邏輯都是不定相同的,尤其是信息轉化方式各位重要。
今天主要講第二條:比較常見的記憶方法
一,我們讀小學時和小時候對信息的記憶方法大都是機械的,比如對數學公式的記憶,當你不能推導出這個公式時那就說明你對他的記憶是純粹機械的。此處不細說。
二,相對於機械記憶方法,對應的是理解記憶方法(與自己的信息整理習慣密切相關),藉助於積極的思維活動,自己吸收理解信息的含義、邏輯關係、特徵等,在此基礎上讓信息進行消化轉化為自己的舊知,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我們對自己原有的舊知進行提取,並把新知與舊知進行關聯。所以一個人的知識越豐富,在這方面就越有優勢。
理解記憶中又可以分成多種記憶方式:
第一種是語義記憶,也就是詞語邏輯記憶,根據詞語的意思進行有組織的記憶。
第二種是形象記憶,對感知事物的形象進行記憶,如圖片,聲音,色彩等。
第三種是情景記憶,根據自己的經歷關聯新知,使新知轉化,從而能根據舊知提取。
第四種是情緒記憶,根據自己的過往情緒和情感進行信息轉化和儲存。
第五種是動作記憶,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和動作進行記憶,如打球,遊泳等。
一般來說,語義記憶的效果可能是最差的,其他四種都明顯要求將新知與舊知進行關聯,以便於提取,也可以稱為一種多媒體記憶方式,用多種媒體或載體來捆綁或者關聯需要記住的信息。回頭看我的前一篇《我們常用的記憶方法有哪些》這個標題應該改成《常用的可以協助記憶的方法有哪些》。
而之前的一篇《改善記憶力的平時練習方法》中提到的方法其實大都在強調進行知識存儲和信息的特徵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