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現有教育體系之下,大家都說要培養創新創造能力,做好素質教育培養。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做的最多的是重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記憶,演練這些理論交給我們的實踐方法。那麼今天要說的重點來了,一切學習的基礎就是——記憶。
無論什麼階段,對於書本理論的記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1、背倒是背下來了,但是過個一小時就忘了一半,第二天徹底不記得了;
2、不管讀多少遍,就是不能背下來;
3、對於某些科目能很快記住,但是另外一些科目真的完全不敏感,背出來錯漏百出
……
其實背誦也有技巧和方法。
一、時間點上的技巧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天當中,人通常有4個記憶的「黃金時段」,知道大腦記憶的這些最佳時期,可以在學習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黃金時段:6-7點鐘:在這個時間點。人體的各項機能趨於復甦狀態,因此各種指標:如血壓、心跳、體溫、腎上腺皮質激素都處在升高的水平。這個時段去進行記憶,大腦是很容易接受新知識的。到7點鐘左右,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進入高潮,同時由於大腦經過了一夜的休息,正處於學習效率的高峰,利用這一段時間學習一些難記但是又必須記住的東西比較適宜。
第二黃金時段:9-10點鐘:這段時間,人體完全進入興奮狀態,肝臟已將身體內的毒素排盡,大腦記憶力很強。而9點鐘左右,此時你已經活動開來,神經的興奮性激發了,因此這時候會感覺精力旺盛,那麼此時把精力投入到記憶上,你就會覺得自己創造力爆棚,任何事情都能做成功。你的感覺是正確的:這個時候你的大腦記憶和處理能力都處在高水平,適合解決你遺留下來的難題。
第三黃金時段:18-20點鐘:18點鐘,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複習當天學過的東西,以加深印象,這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
第四黃金時段:21點鐘:這段時間直到臨睡前為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間。特別對一些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最容易記牢,不易遺忘。
很多人單單認為只有早上,才是記憶的最佳時期。其實根據每個人的習慣、身體特徵,他們的最佳記憶時間也是不太一樣的。不太清楚自己最優記憶時間的人,可以拿出一些次數,來進行記憶力的檢驗。以確立自己的最佳記憶點。
二、記憶方法上的技巧
1、思維導圖記憶法:
大家可能很容易意識到,面對大段的冗雜文字,我們會不由自主的走神分心。有一種學習工具,可以將枯燥的信息變成易於理解的圖畫,幫助我們快速理清各種邏輯關係、構建知識框架,提升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這就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模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有:圓圈圖、泡泡圖、流程圖、括號圖、樹形圖、雙泡圖、複流程圖、橋型圖,對於中小學的學生來說,在學習中更加多用的是:
括號圖、樹狀圖和流程圖
以課文《觀潮》為例,通過括號圖,我們可以清楚地列出全文的主要脈絡與中心思想
簡單來說,其實思維導圖如果只是用於自身記憶,可以不拘於它的形式,只要是把你要記憶的條款脈絡梳理清楚,看到「枝幹」就能聯想到「整棵大樹」,那麼記憶的目的就達到了。
2、聯繫記憶法
這種記憶方法適合比較精簡的知識點。做法很簡單:把你要記憶的東西儘可能地去聯繫你的日常,可以使一句話、可以使一個小故事、可以是一句歌詞,總之,就是讓它跟你的日常聯繫起來。
3、記憶宮殿
這種記憶法只適合空間想像能力非常強的人。做法是:選取一個你非常熟悉,爛熟於心的地點。然後把你要記憶的知識分解,然後把每一部分想像成一件物品,將這些「物品」一個個地安插在你最熟悉的這個地點的各處,當你想要提取這些記憶時,你就可以按照你在這個地點的習慣路線將這串記憶提取出來了。
這種方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因為他所需要的空間想像以及邏輯處理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大家可以嘗試一下,但是最好不要過於依賴。因為這種方法想要用得非常自如,是需要一定訓練的。
4、綜合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大部分人。通過聽、說、讀、寫、看多種感官的感受,從文字、圖片、聲音多方面去加深記憶,如果再能抄寫幾遍,那樣記憶的效果會更強,「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俗語還是有道理的。
綜合來說,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記不住東西,還是因為在記憶的同時,還思考著別的事情。如果腦海中不能做到專注,並且還不懂得去及時鞏固,那麼對於知識的記憶肯定是不會太牢固的!所以,大家想轉化為長期記憶的話,最重要的還是專注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