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存在的《流浪地球》地下城?!

2021-03-02 中影國際影城普寧店

因為,這類「神秘人」將要承擔全人類的命運。

在中國拍科幻電影,不僅僅是一件藝術活兒,更是一件技術活兒。

導演和整個團隊要面對的其實不是一個電影的事兒,是整個一個工業流程升級的事兒,這中間要學習、要克服困難、要超越自我。

說白了,就跟《流浪地球》裡拍的一樣——要想出成果,還要得犧牲。

2015年,《流浪地球》項目啟動,最開始的時候,團隊人數為二,一是郭帆,二是郭帆的好朋友、製片人龔格爾。

倆人開始寫劇本、攛掇投資,郭帆的書架上擺滿了諸如量子力學、相對論之類的書籍。

為了使整個故事在科學上說得過去,郭帆還請來了中科院的科學家們。

當時一進門,一個科學家就對他說,推動地球這事兒不可能,打個比方,地球就是個雞蛋,蛋殼就是地殼,這麼大壓強推過去,根本就扛不住。

郭帆一聽急了,說老師您別這樣,這樣項目就黃了。

為了使整個故事在劇作上沒有大的漏洞,他們的編劇團隊寫了上百萬字的百年編年史,這樣整個世界觀和歷史事件在邏輯上是自恰的。

認真由此可見一斑。

《流浪地球》是部科幻片,視效、電影節奏、拍攝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電影籌備階段,郭帆把所有的創意都用上了,和團隊一起不斷打磨,直至確定他要拍怎麼樣的效果出來。

他說,像王家衛那樣現場拍電影的導演是少數,他不一樣,他是「做電影」的導演。

八千多張分鏡圖,三千多張的概念設計圖,十萬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前期能做到的,郭帆和團隊都做到了,做不到的,他們也做了,實在做不到的,就拿蠻力來湊。

國外用機械臂或者風洞來拍失重,郭帆團隊只能吊威亞,非常辛苦。

《十三邀》裡,吳孟達接受採訪說,自己拍這個電影,吃苦吃到經常拍完了就躲進房間哭,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六十多歲了,還要來受這個罪。

吳孟達在《十三邀》中感慨拍攝艱辛

看完全片,達叔確實辛苦了。

吳孟達暫停拍攝緊急吸氧

全片一共2003個鏡頭,每一個鏡頭少則修改幾十次。

最多的是陸家嘴坍塌的那個鏡頭,修改了251次。

劇組請了美國的工業光魔,全世界最頂級的視效公司的人員和技術。

錢不夠,請不到最頂級的,但即便不是最頂級的,按郭帆的話來說,「也足夠我們學習了。」

片中百分之七十五的特效,都由國內的公司來完成。

可以說,這部電影帶來的並不只是一部電影的效應,此後國內的視效和電影工業,也會提升一個檔次。

《流浪地球》劇照 / 豆瓣

拍攝這樣的大片,投資上自然也有很多問題。

拍攝周期不短,製作周期就更長了,投資一旦斷掉,整個幾年的努力就白搭了。

製片人龔格爾甚至把車都賣了,就為了保證這個電影的質量。

郭帆講:我不想讓我們的觀眾坐在電影院裡,然後說,這拍的什麼傻X玩意兒。

直到現在,郭帆電影團隊還有人住在醫院裡,單純地因為累而倒下的。

有人問郭帆,你在拍這個電影裡,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郭帆回答說,太多了。當困難多到一定的數量級,你就不會覺得有哪個比較突出了。《流浪地球創作手冊》寫了二十萬字,都沒把這些困難寫完全。

在電影《流浪地球》裡,救援隊運送火種的時候,屈楚蕭扮演的劉啟大喊了一聲,「為什麼到現在還在拖著這個破球?!」

其實一語雙關。

這個「小破球」,拖動起來確實不易。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末日地下城照進現實 每層300萬美元可生存5年!
    整個春節,能被稱作「刷屏之王」的只能是《流浪地球》了,上映八天,就成功闖進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榜單。刷新了人們對國產科幻片的認知,也把人們的視野從現實社會拉向了廣袤的宇宙。電影中讓小編最感慨的就是地下五公裡的避難城了。因為地下城容納能力有限,人類不分種族、性別、貧富、地位,只能通過抽籤進入。
  •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流浪地球最火的一段差評,你怎麼看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對這部不及格電影的普遍吹捧,那些看了提前點映紛紛較好的寫手和大V,只能讓我懷疑他們的人品與審美。一、科學設定不及格作為一部科幻片,一部被吹得很厲害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科學設定上完全沒有能過及格線。全片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利用木星彈弓效應時,發動機受木星引力影響停止工作。這是對整個地球科學界和工程技術界的無情藐視。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大劉:"《流浪地球》電影比我想像得逼真"
    時光網訊 「我知道已被忘卻,流浪的航程太長太長,但那一刻要叫我一聲啊,當人類又看到了藍天,當鮮花又掛上了枝頭。地球,我的流浪地球。」12月19日,電影《流浪地球》發布「創想特輯」,特輯中影片原著兼監製劉慈欣老師以第一人稱視角為我們口述了想像成為影像的感受,帶領我們走進了影片幕後,恢弘的空間站、精密的太空艙、別有洞天的地下城、鐵甲洪流般的運載車悉數呈現。《流浪地球》將於2019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冒險之旅即將啟程。
  • 《流浪地球》中的氣候與地球的最終伊甸園
    2030年,聯合國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計劃,同年,生物備份工程啟動。2034年,行星發動機模型成熟,由具有大型基建工程建造經驗的中國政府主導建設,同時,世界各地開始大規模建造地下城,作為2500年人類生活的空間。
  • 流浪地球,為啥不是流浪月球?
    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地球流浪了,月球怎麼辦?但地球如果沒了月球的引力束縛,自轉開始加快,有多快呢,你想像不到的快,地球的白天將會只有8個小時,在這瘋狂的旋轉下,然後生物都無法生存下來,因為轉速這麼快,地球上開始出現颶風和大風暴,它們將摧毀一切,高大的植物將被連根拔起。那麼將地球停轉的發動機將會需要更大的馬力來讓地球停止轉動。
  • 地球在流浪,心不再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作為春節賀歲檔上映的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當今中國科幻片中的佳作。一、生存環境危在旦夕,地球開啟流浪之旅因太陽老化,人類生存環境遭受破壞,人類急需尋找新的宇宙生存環境,一萬臺「行星發動機」!歷經兩千五百萬年!移居地下城!因為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人類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這也是整個影片核心思想之一:團結。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點火之後,強大的發動機推動著地球家園,開始流浪帶著受傷的地球家園去遠方流浪,在黑暗的深處只有遠處的星光,如淚眼>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很快失去了權威和控制權流浪地球,開始漫無目的地亂竄
  • 流浪地球》中人類抽籤進入地下城中生存,可行嗎?
    《流浪地球》最大的bug就在這個抽籤上。如果需要通過抽籤進行人口篩選,肯定要遵循去蕪存菁的原則。所以肯定會優先安排自己的親人家屬進入地下城。外人不服氣也只能憋著,現實就是這樣。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流浪地球之觀後感
    昨夜,我看了最近很火的電影《流浪地球》。不可否認這部影片確實是拍得相當不錯,難怪取得了火爆的票房,也獲得了很高的電影評分。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看了這部電影後的一點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由於太陽對於地球的影響,人類將不能在太陽系繼續生存。
  • 《流浪地球》為什麼沒鄭州?
    《流浪地球》裡,北京、上海、杭州依次出鏡,濟南和濟寧也露了一把臉,甚至連新疆喀什都閃現了。  為什麼沒有我大鄭州呢?  畢竟,要說建造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鄭州的條件可是十分合適呢!  1  《流浪地球》時代,鄭州會不會建造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  還別說,真有可能!  1鄭州板塊穩定
  • 舌尖上的流浪地球
    太陽發生氦閃,耀眼的紅光將會整個吞噬太陽系,人類為了生存,決定開始流浪,和地球一起。從停止自轉到加速自轉到脫軌飛行到靠近半人馬座比鄰星,人類將接受命運的考驗,人類的文明也將迎來流浪時代。流浪地球發動機遠景抽籤轉入地下城居住的人類在飲食上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糧食的告急人們開始吃起了蚯蚓來補充所需的蛋白質
  • 《流浪地球》發布主創IMAX採訪特輯
    此次電影《流浪地球》傾力還原劉慈欣原著中「太空流浪」的驚人設想,並融入東方式的親情元素與家園情懷,將中國科幻的獨特理念搬上IMAX大銀幕,可謂是華語電影對科幻電影類型的一次值得關注的大膽開拓。  觀眾不難發現片花中的許多場景都被精雕細琢得相當逼真,據導演郭帆介紹,「有極多的細節,就僅僅是地下城的一面牆上,上面的招貼畫裡面寫的內容都有很多,包括如何分配物資啊,大家有什麼新的規則啊,都會在那個招貼畫裡邊能夠看到。」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如果要給電影裡的震撼性鏡頭列出一個排行榜,主要參考量是它的難度係數、新鮮係數與真實係數,那麼電影裡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無疑排名第一。 影片開始部分,當不羈少年劉啟與他的看不出來像兄妹情深的妹妹朵朵走出地下城,來到地面上的時候,電影追隨著人物的視線
  • 《流浪地球》分析,豆瓣評分再次回歸8分,但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電影《流浪地球》以其優秀的故事框架,和震撼的特效吸引了很多觀眾。不過,與此同時被推上風口浪尖還有豆瓣。《流浪地球》的評分在豆瓣經歷了什麼?它的分數經歷了一個下墜再上升的過程。自開分以來,《流浪地球》便被打上了8.5分,結果沒過多久便跌下了8分。
  • 《流浪地球》只拍了小說的一半內容,而原著卻不是你看的那樣!
    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源自有個好原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劉的科幻小說就非常有影響,然而《流浪地球》電影對原小說的還原度不到三成,以大劉的寫作風格小說中肯定會有充滿爭議而黑暗的一面,當然兩個小時是不可能把劇情完全展現出來的,那麼我們來看看電影與原著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 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心理元素
    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心理元素大年初三帶著孩子們到電影院看《流浪地球》,本來想看另一部適合兒童看的動畫電影的,但是考慮到自己不滿3歲的兒子可能對動畫片也沒有超過20分鐘的耐性(除了小豬佩琪能連續看2個),所以就選擇了據說是國產首部災難科幻片的《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二)上回說到了流浪地球之剎車時代,這部分內容,如果打造成電影的話,應該側重的是末日災難片。這裡就來說說原著中的其它片段及如果拍成電影,將是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