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得了癌症的小朋友,後來都怎麼樣了?-虎嗅網

2020-11-30 虎嗅APP


年初開播了一部醫療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有一集的名字很美——煙花。鏡頭對準了幾位患有惡性骨腫瘤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庭,他們羽翼未豐卻病魔纏身,他們的生命猶如煙花般絢爛卻短暫,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給自己放一個煙花|《人間世第二季》


兒童癌症是一類相對罕見的疾病,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在每百萬人50~200例。其中最為常見的癌症類型是血癌、腦癌和淋巴瘤。由於兒童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成年人癌症中常規的化療、放療等治療手段,會給孩子們帶來一些成年人不會出現的不良反應。並且由於兒童癌症患兒年齡小,治療對他們身體帶來的影響遠比對成年患者要深遠得多,比如:不孕、發育不全、心臟損害、出現第二種癌症,以及社會心理層面的影響。


正是由於癌症對兒童患者帶來影響具有長期性,最近一項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的研究論文以傷殘調整壽命年為指標,來評價全球兒童癌症負擔。莉薩·福斯是來自美國孟菲斯聖朱迪兒童研究醫院的臨床學者,也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她指出,這一方法將幫助人們全方位地了解癌症給全球兒童帶來的驚人影響。


傷殘調整壽命年是計算疾病負擔的一個指標,用來估算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因為疾病、殘疾和過早死亡而失去的健康壽命年限。


貧困國家的孩子們承受更多痛苦


研究結果顯示,2017年全球範圍內,癌症奪去了142300名兒童的生命,造成的傷殘調整壽命年達1150萬年,這一數據使得兒童癌症在全球所有癌症負擔中排名第六,在所有兒童疾病負擔中排名第九。而發展中國家兒童癌症的疾病負擔更是出奇的高。由於缺乏早期檢測手段,且治療方法非常有限,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兒童癌症負擔佔到了全球負擔的82%,等同於失去了700萬年的健康壽命年。


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承擔著全球兒童癌症負擔的82%,這等價於失去了700萬年的健康壽命年|《人間世第二季》


此外,來自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國家的兒童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顯著低於發達國家,診斷後五年生存率低於40%。而在富裕國家,兒童在發現癌症後五年生存率可達80%。單看2017年一年的數據,具有低或低到中等社會人口學指數的國家中,共有159600例兒童癌症新診斷病例,佔全球的38%,但傷殘調整壽命年卻佔了全球的60%。


在全球五十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印度、中國、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的兒童癌症負擔尤其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在研究涉及的十種類型癌症中,有六種都排名第一。


發展中國家面臨重重障礙


那麼為何發展中國家會出現這種兒童癌症高負擔、傷殘調整壽命年顯著高於發達國家的現象呢?來自澳大利亞雪梨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亞歷山德拉·馬丁紐克解釋道,在針對兒童癌症的醫療中,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多重阻礙,其中包括專業人員訓練不足以及診斷花費過於高昂。與此同時,針對特定症狀是否願意選擇尋求醫療幫助,以及是否具有足夠財力尋求醫療幫助也同樣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難題。


患兒手臂上寫的「Yes!」 |《人間世第二季》


來自盧安達布塔洛醫院的負責人撒西斯·瑪鵬加認為,不能給出及時、準確的診斷是其中最大的問題。這種滯後既發生在社會層面,也發生在醫療系統中。包括由經濟制約導致的缺乏隨訪或放棄治療,還有因藥物毒性導致的高復發率和死亡率。


類似的問題在新發表的研究中也有所體現,全球報導的兒童癌症中,26%被認定為「未分類」。這是由於目前絕大多數針對兒童癌症的信息收集,採用的是針對成人癌症開發的報告系統。準確、完整信息的缺乏,為開展適當的醫療和政策介入帶來了困難。這也就導致了相比任何類型的成人癌症來講,兒童癌症都具有最大的傷殘調整壽命年。


來自雪梨大學的醫學生內哈·法魯基對印度新德裡兒童癌症的治療進行了研究。她發現許多低收入、中低收入國家的政府在面對究竟把花錢在罕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是更加常見的疾病上,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大多區域性醫院無法獲得足夠的財政支持,因此出現了床位短缺,無法提供營養諮詢等問題,甚至連藥物的穩定供應都無法保證。醫療資源往往只集中在少數大城市,這種地理上的不平衡同樣是孩子們無法獲得治療的障礙之一。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只有充足的社會和醫療資源的支持,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才能夠讓他們獲得及時有效地治療。願每個小天使都可以遠離病痛,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得了癌症能吃發物嗎?這一篇說得很詳細
    核心提示:發物指的是那些營養過多或具有刺激性,特別容易導致或加重某種疾病的食物。對於發物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咳嗽或外傷時應該都聽過親朋好友讓你不要吃發物的勸誡。最近有網友在問,癌症能不能吃發物,下面小編也為大家介紹一下。   發物指的是那些營養過多或具有刺激性,特別容易導致或加重某種疾病的食物。
  • 那些在言趣教育學習日語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同學想要知道,那些在言趣學習日語的同學後來都學習得怎麼樣啦?通過學習日語,他們的人生有沒有什麼改變,有沒有收穫更多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那麼老師今天就來給大家揭曉答案。二.高考日語將外語的劣勢轉變為優勢,很多同學通過換日語參加高考,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成功被心儀的大學錄取。
  • 人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醫生:做好三件事,或能實現與癌共存
    很多人在查出癌症以後心裡是絕望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癌症基本上等同於死亡,活不長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臨床上有近30%的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跟三個因素是有關係的。第一、癌症的分期癌症分為早中晚三期,發現得早的,癌症可能還處在早期,這時候治療難度不是很大,患者更容易恢復,五年生存率也會更高。這時候雖然得了癌症,但是通過積極治療還是能夠延長生命的。
  • 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搞清楚兩者的關係,對於我們閱讀醫學科普文章,或者可能與醫生交流時,都是很有幫助的。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腫瘤的良惡性主要根據分化程度來區分。所謂分化程度,就是腫瘤細胞跟正常細胞接近的程度,接近程度越高,就是腫瘤的分化程度高,良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當然,復發和轉移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
  • 得了膽結石,要被切掉整個膽囊,那些沒有膽囊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膽結石很多人都聽過,我們可以理解為膽囊裡面長了一些跟石頭很像的物質。上周就有一位朋友肚子疼的要死要活的,差點暈厥過去,被診斷出來膽結石,然後做了膽囊切除手術。其實引發膽結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熱量、超精細、低纖維的飲食,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肥胖的體型等都是膽結石的危險因素。
  • 【雙語】「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數據顯示, 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 根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 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外界的誤解、就業市場的冷落……頂著這兩大壓力選擇冷門專業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呢?*本文內容整理自「冷門專業互助交流會 」豆瓣小組討論《那些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阿拉斯加大鯨魚周易與預測學,轉行當文學史教授了。
  • 【雙語閱讀】「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電影作品,或許都折射出一個問題:癌症患者「內心世界」也需要被重點守護。"Should we tell the truth to the patient?"是你看著家人得了癌症去世,而你,只能這麼看著。」——《星運裡的錯》除了癌症患者本身,患者家屬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身處困境的他們,需要一個能引起共鳴、宣洩痛苦的「樹洞」。
  • 在生活中,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後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在生活中,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後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低級動物都知道以德報恩,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豈能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老去的時候,即使父母曾對自己有過不「友善」的言行,即使父母平淡一生,沒有創下家業。父母起碼給了我們生命,兒女焉有不孝之行為?
  • 那些出國鍍金的留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留學#曾幾何時,海外留學絕對是塊實打實的金字招牌,甚至於很多牛掰公司、高級職位,都把海外留學經歷的人當成香餑餑!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一些歐美發達國家,人家的科研能力、教學質量確實走在前面,跟著先進學,隨著先進走,這也是追求上進的一種表現。曾經一度,「先進不先進,關鍵看留學!」坊間更有說法:「海龜上岸,土鱉完蛋!」
  • 得了癌症,治與不治沒什麼區別?現實很殘酷,別怪醫生說真話
    但老李卻拒絕了:「都說這得了癌症,治與不治,結果都逃不了一死。既然都是死,我何苦受那罪?到頭來還得家裡人財兩空?剩下的日子,我該吃吃 52歲的老李,最近查出了直腸癌。本來尚在早期,醫生建議他做手術治療。但老李卻拒絕了:「都說得了癌症,治與不治,結果都逃不了一死。既然都是死,我何苦受那罪?到頭來還讓家裡人財兩空?
  • 得了癌症怎麼辦——撞上的兔子和痛苦的選擇
    後來有一個比我還怕選擇的人告訴了我一個絕密:如果猶豫不決時就避兔選擇,讓時間來選擇--------沒有人會清楚地告訴你怎麼辦,但時間會!後來小諾就儘量的少做選擇,我總是一廂情願地指望用心的耕做好眼前的三分地,一步邁出後踩實了,我的下一步才敢挪動。一句話:我終於知道了我不是當大人物的料了!
  • 胃酸反流很常見,但它卻讓我父親得了癌症
    即使真的得了巴雷特食管,進展為食管癌的概率也只有每年不到1%。 不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仍顯示,自70年代起,30歲以上各年齡組的食管腺癌發病率都上升了。雖然大多數醫生都認為這和肥胖增加及飲食不良有關,但這兩點因素還不足以完全解釋。
  • 那些得癌症的年輕人
    | 那些得癌症的年輕人 作者:楊洋 劉璐 (丁香醫生旗下深度報導平臺「偶爾治癒」主筆) 媽媽不陪我去治療,男朋友跟我分手了 @全曉平 | 22 歲確診乳腺癌,無業,現居河南
  • 長期喝咖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這3個「驚人變化」或在向你招手
    若是能夠適量地喝咖啡,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好處,那麼長期喝咖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長期喝咖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這3個「驚人變化」或在向你招手第1個變化:提高身體免疫力我們的體內分布著很多自由基成分,當體內自由基成分逐漸增加,身體將會產生化學反應,更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 當看到葉問給兒子打電話說自己得了癌症,我忍不住哭了
    最觸動我的是當看到葉問給兒子打電話說自己得了癌症,我忍不住哭了。從《葉問》第一部上映,開始對葉問和詠春拳有了一些了解,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鑽研武術。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積極面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葉問所處的年底,剛好是中日戰爭爆發期,葉家大宅被日軍強佔,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
  • 得了腫瘤就一定是癌嗎?癌症為什麼難治?終於有答案了!
    提到腫瘤,大家就會想到癌症,甚至將腫瘤和癌症劃上等號,很多人在查出自己有腫瘤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被下了死亡通牒,其實,腫瘤不一定是癌症。得了腫瘤一定是癌嗎?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是什麼?腫瘤不一定是癌。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一般可以治癒,被稱為「腫瘤」;而惡性腫瘤治療難度比較大,而且後效果比較差,所以被承認「癌症」。
  • 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歲多自己吃飯,摔倒了自己爬起來,上幼兒園起自己洗小衣服,和小朋友起衝突自己解決。每當女兒撒嬌或者求助,陳姐都會將她推回戰場:「不慣你這臭毛病!」女兒八歲時,有一次回家哭著和她說:「媽媽,你幫我去打小武!」陳姐不僅沒問原因,還一臉嫌棄:「哭什麼!沒出息的樣子!早跟你說那家人不好,你招惹他們幹嘛!」
  • 服刑期間的犯人,得了癌症怎麼辦?今天可算知道了
    hello,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話題的是處於服刑期間的犯人,得了癌症怎麼辦?監獄的醫生都能夠為他們提供治療和解決。但是如果處於服刑器件的犯人得了癌症,有什麼解決措施呢?其實這也是要看犯人服刑的程度和時間來劃分的。對於一些普通犯人。服刑時間比較短的話,監獄就會聯繫他們的家人。為了讓犯人得到更好的治療,監獄方一般會與家人協商好。最後辦理保外就醫。也就是讓轉移到監獄之外進行治療。畢竟醫院裡的治療條件有限,但是也不是犯人想要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這些都是有規定的。
  • 那些被癌症奪命的傳奇人物:赫本因闌尾癌去世
    對每個人來說,癌症都是噩夢般存在,很多人看似光鮮亮麗,但卻經歷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尤其是那些曾經因為癌症而被死神帶走的明星。儘管得了癌症,他們卻始終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與癌症進行著不懈的鬥爭。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最終還是因為病魔纏身,告別人間,但他們抗擊癌症的實例卻感動著喜歡他們的追隨者,激勵著每個普通人好好活著。(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