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出超高頻床旁X線機成抗擊非典新武器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瀋陽5月10日電(羅冰)中國在防治「非典」的醫療影像診斷設備攻關上獲得重大突破,研製開發出超高頻床旁X線機、成為抗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專用儀器,標誌著中國防治「非典」的醫療影像診斷設備技術領先世界水平。

  這一設備的問世,為在「非典」治療中實現「快速確診、就地拍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交叉感染」提供了新式武器,今日起有望陸續裝備遼寧、北京、山西、內蒙等地「非典」治療專門醫院。

  X光胸片是「非典」病患診斷的最重要依據之一,「非典」患者從開始進入診斷到確診直至康復出院,平均需要做十五到三十次X光胸透。但是,目前大多數醫院的X光拍片室均為公共X線機,「非典」疑似患者和普通患者混用,極易造成普通患者和醫務人員交叉感染。另外,由於「非典」重症病人不能隨便移動、而且移動會造成病原體的擴散,所以可移動的床旁X線攝影設備是用於「非典」病情診斷的最佳設備,而目前傳統的床旁攝影設備多用於骨科檢查,產品功率低,成像質量無法滿足為非典患者進行胸部拍片的臨床診斷需要。

  為解抗擊「非典」第一線的燃眉之急,作為國家科技部立項建設的「國家數字醫學影像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託單位,瀋陽東軟數字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結合國內「非典」疫情特點和醫院臨床應用的實際情況,立即組織軟體、硬體、機械、X線等相關學科五十多人成立科研攻關小組,「五·一」放假期間進入封閉開發狀態。僅用九天時間,攻克了各種技術難關,成功研製出中國首臺超高頻可移動的床旁X線機。

  這種超高頻床旁X線機採用了高頻高壓系統,產品功率高,重量輕、移動方便、操作簡便、適用床邊檢測,能很好完成「非典」胸片檢測,獲得良好準確的檢測圖像;可在一小時內連續不斷地進行二百次胸片拍攝診斷,適於做「非典」專用普及裝備,可以實現一室一臺或一個病區一臺。同時,這種設備還別具匠心特殊設計了一次性防汙染暗盒套、一次性使用的機衣、防飛沫隔離罩、遠程遙控操作以及整體的外殼和特殊的表面等,從而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交叉感染,保障有效隔離,減少機器汙染,方便消毒處理。(完)

相關焦點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中國抗擊非典軍隊犧牲的第一位白衣天使!
    昨天是「三八」國際女婦節,突然讓我記起2003年抗擊「非典」戰場上,軍隊犧牲的第一位醫務工作者。她名叫李曉紅,28歲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那個春暖花開的季節。2003年春天,突如其來的「非典」猛如虎,似魔鬼,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很快置人於死地,特別是體質越好越年年輕力壯的人,越容易被這個魔鬼吞食。有一組數字已經寫進歷史:全球非典病例8422例,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高達11%。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人,死亡349人。
  •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支援北京抗擊非典紀實
    當祖國和人民召喚之時,他們挺身而出,衝向抗擊非典第一線,用實際行動書寫軍中「白衣戰士」的光輝篇章。轉自搜狐  我是黨員,我先上———抗擊非典不需動員令轉自搜狐  4月25日中午,第二軍醫大學接到上級組建醫療隊赴京抗擊非典的緊急命令。轉自搜狐  「疫情就是命令,抗擊非典不需動員令」。
  • 17年前媽媽抗擊「非典」 如今兒子戰「疫」保電
    17年前媽媽抗擊「非典」 如今兒子戰「疫」保電 發布時間: 2020-02-08   來源:本站編輯  作者:本站編輯
  • 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發的床旁MRI原型機問世
    原標題: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發的床旁MRI原型機問世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①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頭部使用(「head only」)的低成本、可攜式磁共振,應用於大腦成像
  • 2003年的非典,最後是怎麼消失的?
    2月10日,國家綜合性晚報《羊城晚報》首次發表了非典相關報導,人們第一次比較全面地了解到這種新型疾病,此時,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實行了防護措施。但「非典」顯然不是好惹的碴。二月中旬,非典向全國蔓延,多個城市均出現感染人數,其中北京最甚。3月26日,新華社發布了北京非典相關報導,北京成為非典重災區。然而,更壞的是,國外也出現了不少病例,非典顯然已經席捲了全球,一發不可收拾。
  • 解密超高頻RFID讀寫器的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頻段分為:低頻(LH)、高頻(HF)、超高頻(UHF)。嶽冉RFID手持機超高頻RFID讀寫器的工作原理超高頻RFID讀寫器工作頻段為超高頻(860MHz~960MHz),主要特點是傳輸速度好、讀取距離遠,
  • 超高頻RFID技術在智能醫療管理上能起到什麼作用?
    2020年伊始,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狙擊戰全面打響。醫用耗材種類繁多,傳統的耗材管理模式主要是手工記錄。庫存的管理人員不能對易耗品的採購、領用、驗收、領用等全過程進行記錄和跟蹤。面對日益增長的高值耗材使用量,醫院同時也要對其進行高效的管理,超高頻RFID智能醫療管理可以有效杜絕高值耗材的流失,實現實時監控及動態管理。去年有消息稱,美國某研究所正在測試一種通過超高頻讀寫器及RFID電子標籤來跟蹤所有的樣本,完成盤點的超高頻RFID解決方案。該研究所主要集中在測試硬體組件,包括眾多UHF RFID電子標籤和超高頻手持終端。
  • 2003年非典是怎麼消失的?
    「眾志成城,抗擊非典」,這句話到現在仍記憶猶新。那是80後正在參加高考或者上大學的年代。非典最早在2002年底出現在廣東,相傳是吃了果子狸而被感染的,直到15年後,中科院的石正麗教授所率領的團隊才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典的源頭是蝙蝠。
  • X光機原理
    X光機的應用已有數十年歷史,X線機的結構和形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但其產生X線的原理都是一樣的。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X光機的基本結構和原理。。。X光機廣泛應用於醫療衛生、科學教育、工業各個領域,如X光機可用於醫院協助醫生診斷疾病,用於工業的無損探傷,火車站和機場的安全檢查等等。  1) 電源電路:x線機的總電源。
  • 2003年那場讓人膽寒的非典,到底是怎麼突然消失的?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不禁想到2003年的非典。2013年,「鳳凰大視野」上映了一部關於非典的5集紀錄片《非典十年祭》。這部關於2003中國非典疫情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4。站在2020年的春天,通過這部2013年的紀錄片,回望2003年的那個春天,別有一番滋味。
  • 《元氣騎士》2020感恩節新武器一覽 感恩節新武器有什麼
    導 讀 元氣騎士感恩節新武器有哪些呢,其實感恩節新武器的問題還有選擇對於你們來說也是超值的獎勵i哦,每一次的武器選擇還有推薦對於你們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 王兆國:依靠科學和法律抗擊非典
    據新華社福州5月20日電(記者肖倫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工作全局,依靠科學,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戰勝挑戰,在防治非典的同時促進發展,堅定不移地完成全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 當年被隔離員工親述:17年前的非典,阿里是如何化危為機的?
    淘寶網上線伊始的首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紀念在非典時間辛勤工作的人們!」2003年4月18日,從廣交會完成前期籌備工作的宋潔等人回到杭州。5月2日,宋潔因發燒、咳嗽到醫院就診。三天後她被確定為疑似病人。5月6日,阿里巴巴啟動了「非典」應急措施,並立即做出決定——自行隔離,全員進入SOHO狀態。
  • 調查:「非典後遺症」患者生存的傷與痛
    七年前的「非典」抗戰中,他戰勝了致命的病毒,在媒體的聚光下成為了抗擊非典勝利的希望,被鮮花和祝福環繞著。七年後,已經58歲的方渤成為了一個被遺忘的非典倖存者。曾經救了他一命的激素療法讓現在的他疾病纏身。他的兩髖各爬著一條30釐米長的大疤——股骨頭置換手術留下的痕跡。2003年他接受的激素療法給他留下了骨壞死的後遺症。他的雙膝和雙肩也受到了後遺症的影響。
  • 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希望大家喜歡。描寫新型肺炎疫情作文【篇一】近日,新型肺炎引發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億萬華夏兒女一同努力,共渡難關,而在此刻,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醫護人員更是為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奮鬥在一線。「早上7點就到了醫院,跟專家組一起分析病人情況。現在就是和時間賽跑。」
  • 軍醫石蕊:17年前抗擊非典 17年後再赴一線
    17年前,還是實習醫生的石蕊就奮戰在抗擊非典的一線,被病毒感染,幸運的是她最終痊癒。所以這次疫情,當初她又要報名上一線時,很多人都勸她不要來,尤其爸媽更是不同意。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我爸我媽就覺得這種事情不能再在我身上再出現一次了,他們確實是有很多的擔心。
  • 追記抗非典犧牲的模範傷殘復員軍人孫吉友
    沒有應聲,再喊,仍沒有應聲……轉自搜狐  曹天福沒有想到,鄉親們的「主心骨」孫吉友倒下了,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再也沒有起來。轉自搜狐  4月下旬,抗擊非典的戰役打響後,年已70的孫吉友,不顧年事已高,抱著殘病之軀,毅然主動請戰,投入到抗擊非典的行列。轉自搜狐  從鄉黨委、政府非典防治工作動員會上回來,他和村支書曹天福來不及休息,就立即召開全村黨員、民兵、幹部會議,研究部署全村的非典防治工作,他告誡大家:「防治非典,人命關天,決不能有半點馬虎。
  • 他曾抗擊非典又馳援湖北「盡全力消除病痛,幫助有困難的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趙鈺是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妻子孫秀敏是瀋陽市于洪區婦幼保健所所長助理,他們一南一北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抗擊非典時,趙鈺說「我年輕,我不去誰去」;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他又說「科裡就仨男的,我不去誰去」……孫秀敏說,丈夫每次都會找出特別充足的理由。
  • 李紅濤 韓婕:新冠中的非典往事:歷史類比、記憶加冕與瘟疫想像
    這一評判的依據一方面源於非典經驗,譬如,「外貿出口恢復正常後,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依然會強勁」,因為「2003年非典過後也是如此」;不僅如此,非典還化危為機,「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物流配送等行業順勢獲得跳躍式發展」。另一方面則源於非典之後公共衛生體系和經濟實力的進步,譬如,「與2003年抗擊非典時相比,今天中國經濟的規模與質量、物質基礎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宏觀調控體系,都已經取得顯著進步」。
  • 老照片:十七年前非典爆發 醫護人員傷亡慘重 撤離後還被隔離
    十七年前(2003年),在我國廣東省發現了第一例非典病例,隨後這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逐漸蔓延發展成全球性傳染病,而這場疫情在當時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引起了社會的一度恐慌情緒。圖為十七年前非典爆發,鍾南山院士與其他專家會診非典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