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非典後遺症」患者生存的傷與痛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25日深度報導:方渤曾經被「英雄」的光環籠罩著。七年前的「非典」抗戰中,他戰勝了致命的病毒,在媒體的聚光下成為了抗擊非典勝利的希望,被鮮花和祝福環繞著。

七年後,已經58歲的方渤成為了一個被遺忘的非典倖存者。曾經救了他一命的激素療法讓現在的他疾病纏身。

他的兩髖各爬著一條30釐米長的大疤——股骨頭置換手術留下的痕跡。2003年他接受的激素療法給他留下了骨壞死的後遺症。他的雙膝和雙肩也受到了後遺症的影響。

「我全身的骨頭變得跟石膏一樣脆弱,」他說。這個退休的北京廚師如今尚能走路卻生活在無止境的病痛中。「骨壞死不會馬上殺死我,卻能慢慢折磨我的後半生。」

在非典大爆發的時期,中國大陸有超過5000人被感染,其中349個人死於非典。

非典奪走了方渤的妻子和妻姐。在接受了40天治療痊癒出院後,方渤捐出了他帶有抗體的血清並且表示願意在死後捐出遺體用作醫學研究。

「我又健康啦,」他在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採訪時說道。「我想幫助人們抗擊非典,就像大家幫助我一樣。我相信我未來的生活還是美好的。」

但是六個月以後,他被診斷為骨壞死。05,06年他分別做了兩側的股骨頭置換手術。去年,醫生從他破碎的右肩關節取出了指甲蓋大小的碎片。

「每個媒體報導都說人們不會遺忘,不會遺忘我們。但是我做完手術躺在床上的時候,他們都在哪兒去啦?」方渤哭了出來。面前病床上散落著的是他搜集的剪報,報導著他曾經驚人的康復和幫助他的醫生們。

在北京像方渤一樣的非典後遺症患者有300多位,其他城市也有一些,不過數量較少,陳衛衡醫生介紹說。陳是望京醫院骨科大夫,他解釋說半數以上的非典病例都在北京,其中的一部分由於治療副作用患上了骨壞死,肺纖維化和抑鬱症。

「這些後遺症不能被完全治癒,患者必須面對終身用藥,」他說。

這一回與病魔的鬥爭方渤只能孤軍奮戰了。他的7個親人當年都感染了非典並都受到了後遺症的影響。他大多數時間都在望京醫院度過。就算是大手術過後,他的家人也很少來看他。「我的家人連自己都很難照顧,又怎麼來照顧我呢?」他說。

他唯一的夥伴是他的「病友」——跟他同一個病房的非典後遺症患者。

「如果我們都殘疾了呢?誰來照顧我呢?」51歲的李朝東說道。他和妻子鮑寶琴都是後遺症的受害者。「沒有人告訴我關於激素療法的副作用,但是我已經不想追究了,畢竟這種療法救了我的命。我現在只關心,我的後半生怎么半?」

去年,住在北京的方渤跌到在公寓裡卻無力爬起來。他的患病的手腳無法支撐他的體重了。絕望地躺在地上的時候,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卻發現就算是自儘自己也無法做到了。這對於他來說是個更大的打擊。「我當時就想從11樓跳下去,但是我怎麼做到呢?我連爬起來都做不到。我以為非典是一場噩夢,但是我錯了。最大的痛苦來自非典之後。」

2004年,政府組織了對於非典倖存者的調查,兩年以後發布了一份包含300個後遺症患者的名單。

「名單是動態的,如果發現了新的患者會隨時補充進來,」陳醫生介紹說。「主要的後遺症有骨壞死,肺纖維化和抑鬱症,政府會報銷名單上的人用以治療後遺症的全部醫療費用。」

望京醫院是北京十幾所非典後遺症患者定點醫院之一。「常來我醫院這裡治療的大概有4、50個人,最嚴重的患者全身有29處壞死,」陳醫生說。

他介紹說,3個月一療程的治療大概花費在1萬元左右,如果要做關節置換手術的話,花費會在5萬以上。

政府對於每個非典死者付給5000元喪葬費。從2008年起中國紅十字協會每年給每個後遺症患者一些補助。給有工作的4000元,沒有工作的8000元。

「平攤下來,我們每個月可以得到300到600元,」方說。「連夥食費都不夠,更別說請護工了。而且,我們也不知道這些補助能持續到什麼時候。」

在做完手術以後,後遺症患者需要24小時護理的護工,如果今後癱瘓了更是需要全職的護工。雖然方每個月自己還有2000塊的退休金,政府也幫他出了治療用的醫藥費,方渤還是負擔不起1500塊錢一個月的護工。

方渤又開始抽菸了。他原本已經戒菸5年了。雖然他知道抽菸會加重肺的負擔,可他說他離不開抽菸了。

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的時候,他帶著氧氣管卻仍舊抽著煙。護士進來給他量了體溫又離開了,什麼也沒有說。「護士們已經放棄說服我戒菸了,他們知道這是我唯一發洩情緒的方式了。骨壞死帶來的壓力太大了,如果我連煙都不能抽我估計會真的發瘋的。」

08年方被診斷為抑鬱症。去年,在極度絕望的情況下他用破酒瓶戳傷了自己的額頭。

06年8月,方和其他幾個「病友」對北京110多個後遺症患者做了問卷調查。他們發現百分之八十八的人有骨壞死症狀,八成由於骨壞死丟了工作或者失去工作能力,百分之七十四患了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六成家庭在過去七年中遭遇了離婚。

「SARS 改變了患者的生活,」龍梅,45歲的北京居民告訴記者。她是方的鄰居,她的前夫,汪永紅,也在政府的救治名單上。「後遺症帶來的心理壓力和歧視甚至比肉體的病痛更加折磨人。我前夫在非典病癒後發現人們居然不敢跟他一起坐電梯。一看到他,人們都下意識地後退一步。非典帶給人們的恐懼是肉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汪最後不得不放棄坐電梯,每天爬樓梯回到在11層的公寓。這樣的運動更加重了他的骨壞死。

06年,龍和汪選擇了離婚。龍說,非典過後生活壓力實在太大了。「無止境的治療和手術把我們的生活和婚姻都摧毀了,」她說。「離婚後,我作為健康的人可以繼續新生活,但是患者們永遠都無法擺脫這個噩夢。每一天都是一場折磨,最後的解脫只有自殺。」

龍後來又再婚了,但是她仍舊照顧她的前夫。「我不忍心丟下他不管,但是我不能後半生都生活在非典的陰影裡,」她說。

2004年,她寫信給政府希望政府能夠關心非典後遺症患者,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方渤和其他十幾個病友開始上訪,希望死者家屬能夠得到30萬的補償金,並且希望政府提供後遺症患者護理服務。衛生部在2005年只是同意了報銷三項主要後遺症的費用。

「僅僅治療是不夠的,他們需要能夠照顧他們後半生的人,」吳佳萍說。她25歲的女兒也是後遺症的受害者。「我女兒連抱起自己兒子餵奶的能力都沒有。我現在能照顧她,但是我去世以後誰照顧她呢?他們需要政府的政策來保障他們的生活。」

作為望京醫院的醫生,陳衛衡2003工作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他說政府當年的舉措的確拯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儘管有些倖存者如今遭遇了很多問題。

「激素療法的副作用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存在的,」他說。「而且當時為了救命,使用這種方法也無可厚非。而且,比起其他激素療法的後遺症患者,非典患者的恢復和治療已經算是好的了。」

陳在2003年就撰文提醒政府激素療法可能帶來的後果。「但是政府由於沒有應對這種問題的經驗,所以花費了幾個月才做出反應,」他說。

他認為目前的治療工作效果不錯,但是他希望政府資助下的免費治療能夠持續下去。

每周二,陳醫生在望京醫院開設專門針對後遺症患者的免費門診。他使用中藥療法來緩解骨壞死的痛苦,延緩手術的時間。「這是伴隨一生的病痛,無法被完全治癒,只能延緩病情的惡化,」他說。「這些患者的要求並不過分,我想可以考慮能否接受他們的請求。」

但是,方已經放棄了他的上訪,因為他的身體已經開始變得虛弱了,精神狀態也與以前不一樣了。

「我知道我已經成了政府和社會的包袱了。我只能索取而不能給予了。但是我沒有辦法啊。我已經失去了自救的能力了,」他有些哽咽。

雖然身體不方便,方還是申請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志願者,並且在去年的60周年國慶時參與了自願者工作。 「我也想對社會有所回報,」他說。由於健康原因他無法承擔全職的志願者工作,但是他還是得到了一塊表作為紀念品。他一直珍惜地戴著它。

這些後遺症患者在當初接受激素療法的時候是為了公眾的利益冒了醫療風險的,人民大學社會保障專業教授鄭功成說。

「這種療法拯救了他們,但是同時也是為了保護更多的人不被感染,」鄭教授說。「他們為了公眾利益冒了醫療風險,所以政府和社會應該照顧他們的後半生。僅僅把他們從非典中拯救出來是不夠的。」

他希望政府能夠為這些倖存者建立單獨的救助機制,包括治療計劃和足夠負擔他們下半生的財政預算。

「大多數後遺症患者失去了工作和勞動能力,他們不能救助他們自己,所以只有政府和社會能夠幫助他們,」他說。「中國的醫療保障總的來說是在逐漸變好,但是我認為這些受害者要求更多的照顧是情理之中的。政府應該慎重考慮他們的請求。」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2/25/content_9499348.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彭奕寧   編輯   裴培)

相關焦點

  • 忘卻的「非典後遺症」
    它如「雙刃劍」般,一面挽救了很多非典病人的生命,另一面卻因為不當的用量導致部分患者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後遺症。在北京市政府登記的名單中,非典後遺症患者約有300餘人,其中因公、非因公患者各佔一半。 「這是我的殘疾證,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現在走路超過10分鐘腿內側就開始疼。」
  • 探訪非典後遺症患者:免費治療的名單如何確立?
    昨天是國際殘疾人日,我們的記者走訪了一個特殊的殘疾人群體,他們就是那些非典後遺症的患者。他們淡出我們的視野已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裡面他們過得怎麼樣,我們先來看一段記者的調查。(播放短片)嘉賓:三級等於喪失生活能力的那種肢體殘疾。
  • 《SARS10年》稿酬將全部捐贈 用於非典後遺症患者
    《SARS10年—非典親歷者的回憶》《SARS10年——非典親歷者的回憶》一書由協和醫院萬希潤教授主編、40多位曾經戰鬥在非典一線的醫護人員、後勤保障人員、記者和非典患者撰寫,於2013年4月正式出版。
  • 被遺忘的北京「非典後」
    被遺忘的北京「非典後」 後遺症毀了他們的生活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鬱,幾乎是非典後遺症患者的普遍狀態。這個群體一直未進入公眾視野,直到國際殘疾日後央視「新聞1+1」報導:他們活得艱辛。長期以來,非典後遺症患者生活在疾病折磨和心理憂患中,他們生活在封閉的小圈子裡。
  • 「非典」改變的人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嶽春河是因公感染的後遺症患者之一。「經歷生死關頭」,讓他覺得看人生更清晰,「有了更廣闊的人生視角」。  他目前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學了心理諮詢。他說,某種程度上他感謝非典。  方渤則覺得,十年像一天。後遺症患者被從原來的生活中甩出,定格在2003年那個春天。  有一些後遺症不嚴重的,在正常上班和生活。
  • 遺痛①|11年後,SARS後遺症患者「就怕哪天被遺忘了」
    本篇記錄的是SARS(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英文稱SARS)後遺症患者方渤的生活。在記者回到當年小湯山SARS醫院舊址時,有人好奇的問,」怎麼還有人惦記「。對於其他人來說,那是生活翻過去的一頁,然而對於像方渤這樣的後遺症患者,SARS帶來的,遠不止是疾病如此簡單。
  • 尋訪黃杏初--中國首例「非典」肺炎報告患者
    記者前往河源黃杏初的家,儘管地處偏遠,但黃家早已失去了平靜。轉自搜狐  令殷漢華欣慰的是,河源醫院9位感染非典的醫務人員均已治癒,其中的肖東梅、黃曉琴兩位護士還利用自己的血清救治了北京一位非典患者。這是我國在發現非典後首次使用康復患者的血清試驗性治療非典患者。轉自搜狐  據了解,今年4月30日,河源市最後一例非典患者康復出院,而到目前,河源市已有20多天沒有新發病例的報告。
  • 臨床案例丨幹細胞治療腦出血後遺症,有望康復腦出血患者!
    目前,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技術治療腦出血後遺症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國內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總體而言,幹細胞修復腦出血後遺症十分有前景,在臨床研究中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更好恢復有巨大的潛力。3名腦出血後遺症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腰椎穿刺蛛網膜下腔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後進行了2-5個月的觀察隨訪。結果發現:3名患者均出現肌力增加、語言功能改善;2名患者的智力出現了改善;1名患者的肌力增加。這項臨床觀察表明,神經幹細胞移植對改善腦出血後遺症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 當年的非典SARS真的是我們戰勝的嗎?
    原本不該存在小湯山醫院,是2003年最痛的傷痕。這是最近突然火起來的國產記錄片《非典十年祭》。記錄了那一場完全意外的災難陰雲下,我們如何像裸露在猛獸獠牙下的孩子,完全失去了反擊的能力,驚慌而無助。北京出現第一例非典病人12天後,3月19日和3月21日,中日友好醫院和北大人民醫院分別接診了自己的第一例非典疑似患者。一位老人始終堅持稱自己一直在家,和外面沒有接觸,最後才發現這位老人的老伴因非典在武警醫院過世。當天所有的醫生和護士都被隔離。
  • 17年前的非典中幸運活著的人,雖說撿回了一條命,但活得很痛苦
    隨著新冠病毒的爆發,讓我們不得不想到17年前的非典。雖然說新冠病毒和非典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唯一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的潛伏期很長,而感染非典之後就會立刻出現症狀,在17年前的非典中,感染人數達到了8422例,死亡病例是919。
  • 「中國首例報告非典患者」黃杏初任醫風監督員
    中新網6月4日電 「中國首例報告非典患者」黃杏初,在出院後的三個多月裡,遭受了不曾有過的艱辛與委屈。為了鼓勵黃杏初,在主治醫生黃文杰的建議下,廣州軍區總醫院聘請黃杏初為該院的「醫德醫風監督員」。  據信息時報報導,去年12月17日晚上9時。廣東河源34歲的重症病人黃杏初被送至黃文杰和他的同事面前。此時的黃杏初高燒39.8℃,呼吸困難,全身發紫。
  • 新冠患者康復後會有哪些後遺症?這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新冠患者康復後會有哪些後遺症?這幾個方面值得注意!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冠患者康復,公眾開始擔憂新冠肺炎會不會給這些倖存者帶來嚴重的後遺症。為此,知名科技網站ScienceAlert邀請了UVA傳染病和國際衛生部門的主管William Petri博士進行介紹。Petri博士專門研究成人傳染病。他不僅治療過感染細菌、寄生蟲和病毒的患者(包括COVID-19),還積極教授和研究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 鍾南山:新冠肺炎治癒者肺功能有所下降 但無明顯後遺症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鍾南山:新冠肺炎治癒者肺功能有所下降,但無明顯後遺症與非典相比,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肺的纖維化程度比較輕。針對治癒後的病人是否會有肺部後遺症,鍾南山表示,與非典相比,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肺的纖維化程度比較輕,特別在康復的過程中,肺的纖維化改善了,恢復比較快。鍾南山表示,其團隊做過一部分的病人的肺功能的檢查,總的來說肺功能有些下降。「但是我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它會慢慢恢復的。所以我不認為新冠肺炎恢復後的病人會有很明顯的肺部後遺症。」
  •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2014-10-22 11:03:28  手術患者:  被喚醒的20分鐘一點也不痛  今年46歲的黃先生,身體向來沒大問題,不料在9月16日上數學課時,突然沒辦法說話了,隨後出現了頭痛伴右下肢無力的症狀。9月26日,黃先生到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就診,頭部MRI檢查發現,他顱內左側顳頂交接處長了個血管瘤,需要手術治療。
  • SARS倖存者:如果沒得非典,我們起碼是中產階級
    一些SARS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後,卻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如骨頭壞死導致殘疾、肺部纖維化以及精神抑鬱症,一些專家認為搶救中使用的激素類藥物是導致骨頭壞死的主要原因。2013年,SARS十年後,許多媒體找到當年的SARS倖存者,報導了他們當時的境況。
  • 17年前非典倖存的人,命是撿回來了,日子卻活得不成人樣
    世界上總會時不時出現一些危險,就比如17年的非典,為了能夠救下來生命,不得已使用了激素療法,但是當年非典倖存的人,命是撿回來了,日子卻活得不成人樣!但是激素治療是屬於殺敵一千自損五百,剩下五百,哪怕是有後遺症,也是命。股骨頭壞死被稱醫學界為「不死的癌症」,通俗點說就是患者要終身接受治療,雖然國家會支付一半的醫藥費,但是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說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每個月治療費用最少將超過4000元。
  • 「非典」從何而來、是什麼等眾多謎團未獲破解
    文/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梁寧  一場「非典」,僅廣東省中醫院ICU裡30名醫護人員就被感染17人,香港一役就痛失299條生命。難怪無論是當年還是十年間,「非典」一詞都讓世人聞之色變。  2013年2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敦促各國,警惕一種具有潛在致命性、類似「非典」病毒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建議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或對嚴重、進行性或併發症、且治療無效果的呼吸疾病患者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目前全球報告此種病毒感染病例已有12例,5人死亡。  類似「非典」的字眼,仿佛一下子又把2003年的陰霾拉至世人頭頂,並促使人們再度追問:「非典到底來自哪裡?
  • 皰疹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可別「拖」
    帶狀皰疹是在身體單側的皮膚上,呈帶狀發作的一種急性皮膚病,開始看著幾個小水泡,就是因為發作期的這幾個小水泡太小了,大多患者沒有經歷過這幾個小水泡造成的潰爛和破壞性,太沒在意或大意了,皰疹可能很簡單的方法治療消除了,更厲害的是這個病會有個後遺症的病非常的棘手,就是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專家稱非典過去十年仍不知其從哪裡來如何消失
    北京一批非典後遺症患者呼籲成立專項關懷基金,鍾南山院士贊成這一建議,說不能忘記他們,要給予關懷。請不要忘記那些曾經的溫暖和感動。白衣天使的前赴後繼、媒體記者的追尋真相、親友的惦記擔憂、陌生人的鼓勵祝福,還有那些非典時期猝不及防的愛情,都曾經溫暖過我們的心靈。這些精神遺產,都是今天依然需要的正能量。請不要停下前行的步伐。
  • 「非典」倖存者的17年:也曾莫名其妙憤怒,如今覺得活著就是好
    目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人數已超過「非典」。1月30日,「非典」治癒者呂光告訴南都記者,對此已無恐懼。作為一名「非典」治癒者,呂光留下了後遺症。為治療雙側股骨頭壞死,他經歷了兩次手術,留下兩道約十二三釐米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