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報告的非典患者康復後不辭而別,至今下落不明
轉自搜狐
·醫學專家稱其已沒有傳染性,應該獲得正常的生活空間
轉自搜狐
·社會歧視使非典康復者壓力驟增,醫學調研工作困難重重
轉自搜狐
南方網訊 黃杏初的下落成了一個謎。目前,醫學專家及眾多的媒體都在找他。被尋找的黃杏初本是一個廚師,本來在深圳一家酒樓的操作間裡平靜地過著屬於自己的日子,但去年底他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因為他得了非典。
轉自搜狐
在一些媒體的報導中,黃杏初是中國大陸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的報告病例,因而找到他對進而探尋非典病毒的來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轉自搜狐
昨天有媒體報導說,接到黃杏初本人的電話,他否認了此前一家媒體稱自己失蹤的說法。而且「有證據顯示,黃就在深圳南山區」。
轉自搜狐
但是,大家都沒能看到黃杏初。
轉自搜狐
複診後不辭而別
轉自搜狐
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找不到他,廣州軍區總醫院也正在努力找他
轉自搜狐
「我們一直想要找到他,但是不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從廣州軍區總醫院出院後就找不到他了。」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傅愛鋒告訴記者,黃杏初是河源市的第一個非典病例,找到他,就可以調查清楚他患病前的情況,對於流行病學研究來說非常重要。但疾控中心現在沒有辦法找到他。
轉自搜狐
去年12月15日,黃杏初被其家人送到河源市人民醫院就診。兩天後,由於其病情惡化,被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河源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殷漢華告訴記者,黃杏初當時被送到呼吸內科,剛來時很清醒,但病情發展很快,高燒不退,河源這邊的治療情況不理想,只好把他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救治。
轉自搜狐
按殷漢華的說法,黃杏初被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後,河源醫院的主治醫生們一直和廣州軍區總醫院那邊保持著聯繫,並按照黃杏初當時留下的電話號碼與其家人聯繫。一開始,黃的家人都很配合,但今年春節期間,黃杏初出院後,再打這個電話對方就不接或拿起電話就掛斷。
轉自搜狐
殷漢華說,在黃杏初被送到廣州治療後,河源醫院曾為黃治療過的9位醫護人員先後有了非典症狀,因此懷疑黃杏初具有傳染性。
轉自搜狐
在廣州軍區總醫院,有關人員表示也正在努力尋找黃杏初。據了解,黃杏初在十幾天前還主動來到廣州軍區總醫院進行複診。廣州軍區總醫院的醫務人員希望黃杏初能和為他治病的黃文杰教授合張影作為留念,就在大家找黃教授時,黃杏初卻不辭而別,此後,再打他留下的電話,總是關機。
轉自搜狐
據了解,黃杏初的下落也引起了媒體的極大興趣。內地及香港的多家媒體一直在努力尋找黃杏初。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傅愛鋒說,香港有媒體因為找不到黃,就說黃杏初被疾控中心保護起來了。「我們保護他幹啥呢?真是笑話。」傅愛鋒說。
轉自搜狐
一個奇怪的病例
轉自搜狐
黃的家人沒有人感染病毒,他的同村人也沒有一個被感染
轉自搜狐
36歲的黃杏初是河源市紫金縣柏埔鎮人,此前一直在深圳打工,是一家酒店的廚師。去年11月,黃杏初因身體不適到深圳某醫院就診,因為害怕交不起醫療費,住了一天院就回到家中。
轉自搜狐
黃杏初此後在柏埔衛生院住了兩天,因為病情加重,來到河源市醫院,隨後又被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
轉自搜狐
河源市柏埔衛生院的刁少強醫生給黃杏初前後看過兩次病。他說,黃杏初是去年12月初從深圳回到家的,當時發高燒40多度,臉部、頸部充血,全身酸痛。經診斷認為是重感冒,給他開了退燒藥、感冒藥,還給他打了針。第二天,黃又出現嘔吐、乾咳症狀。由於不見好轉,衛生院向他家裡人建議,到河源醫院去診治。刁醫生說,他一直以為黃杏初的病是發高燒、感冒,後來了解到他患的是非典時,自己也很後怕。但奇怪的是,自己雖然和黃杏初有近距離接觸,卻沒被感染。
轉自搜狐
令醫學專家們至今都感到困惑的是,黃杏初在家期間與家裡人一起生活了近一個星期,在轉送河源及廣州軍區總醫院時,都是由他的父親和叔叔親自陪同,但黃的家人卻沒有人感染病毒,黃杏初的同村人也沒有一個被感染。
轉自搜狐
黃杏初所在村的村主任說,黃杏初是去年冬至以前發病的,回到村裡後,一直發熱,村裡的赤腳醫生和鎮衛生院的大夫都給他看過病,也沒人被感染。
轉自搜狐
柏埔鎮派出所指導員黃勁權說,今年春節除夕夜,派出所到黃杏初所在村處理一起治安事件,他還專門到黃杏初家了解情況,喝他家的茶,而當時黃正在廣州治病。「我們都沒事,當時村裡有一百多人圍著看熱鬧,都沒事。」黃勁權說。河源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殷漢華說,為黃杏初看過病的醫護人員在10天之內,先後有9人染上了非典。
轉自搜狐
但奇怪的是,雖然一開始這些醫護人員並沒有任何防護,但他們的家屬卻沒有一個被感染,這是很難理解的。
轉自搜狐
殷漢華說,可以說的通的一個道理是,河源環境不錯,人口少,空氣好,醫院的隔離病區通風條件良好。
轉自搜狐
令殷漢華欣慰的是,河源醫院9位感染非典的醫務人員均已治癒,其中的肖東梅、黃曉琴兩位護士還利用自己的血清救治了北京一位非典患者。這是我國在發現非典後首次使用康復患者的血清試驗性治療非典患者。
轉自搜狐
據了解,今年4月30日,河源市最後一例非典患者康復出院,而到目前,河源市已有20多天沒有新發病例的報告。「黃杏初這個病例是很奇怪的,我們也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可只有找到他才能了解。」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傅愛鋒說,「所以我們也一直在想辦法找他。」
轉自搜狐
黃家人有話要說
全家生活都要靠他,請不要再打擾他了
轉自搜狐
對黃杏初的尋找,使他的家人處在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中。事情很好理解:黃杏初肯定會和家人聯繫,也只有他的家人才能知道他的確切下落。
轉自搜狐
但幾乎所有到黃杏初家的人都碰了「釘子」。無論是醫院的醫生還是媒體的記者。
轉自搜狐
黃杏初的家是一座白色瓷磚鑲牆的三層小樓,他的家人說,這是靠黃杏初在深圳打工才蓋起來的。
轉自搜狐
看得出,黃杏初家人的情緒很壞,一撥撥前來尋找黃杏初的人已使他們苦不堪言。
轉自搜狐
「我們不知道黃杏初在哪,他也沒得過什麼非典。」黃的母親說。黃杏初的父親和叔叔則坐在一邊,默默地吸著煙。
轉自搜狐
黃杏初的父親開口說話了。他說黃杏初去哪裡了他們也不知道,每次都是黃打電話回來報個平安,所以家裡人也根本找不到他。
轉自搜狐
黃父說,近一段時間,莫名其妙地總是有人來找黃杏初,也不知是怎麼回事。黃杏初的爺爺、奶奶都80多歲了,後來一看到有陌生人來都害怕地哭。
轉自搜狐
黃父說,黃杏初病好後回了趟家,住了幾天就走了,一直到現在從沒回來過。
轉自搜狐
黃父每說一句話,黃杏初的母親就大聲地呵斥他,不讓他說。
轉自搜狐
看得出,這位母親的心情壞到了極點。
轉自搜狐
據黃家人說,除了一撥撥訪客讓他們心煩以外,一些媒體刊發的有關黃杏初的報導則讓他們感到憤怒。
轉自搜狐
黃杏初的父親說,他看到一份報紙,說黃杏初因為害怕高昂的醫藥費「失蹤」了,還說他得非典傳染了好多人。他認為這些不是事實。黃父說,黃杏初當初治病花了16萬元,花光了全家的積蓄,還借了很多錢。
轉自搜狐
黃杏初的母親則認定黃杏初得的根本不是非典。她指著丈夫和黃的叔叔說:「得了非典怎麼他們沒被傳染呢?還有,現在說治非典根本不用花錢,為什麼我們花了那麼多錢?」
轉自搜狐
「家裡就他一個兒子,現在家裡4個老的,3個小的都靠他了,我們希望最好不要再打擾他了。」黃杏初的父親說。說話時,黃杏初的3個年幼的孩子還在屋裡跑著,他們並不知道大人們的憂心。
轉自搜狐
黃家所在村的黃主任說,村裡人並不因為黃杏初得過非典就疏遠他家人,村民們也都掌握了有關非典的知識,黃杏初得病已經半年多了,而他的家人卻沒有被感染,所以大家和他的家人在一起並不怕。
轉自搜狐
黃主任說,他在今年春節時曾見過剛治好病回家的黃杏初,當時還問候他,說你康復了,黃回答康復了。黃主任說,他了解的情況是,黃杏初在春節後不久就去了深圳,一直沒回來過。
轉自搜狐
深圳神秘電話
轉自搜狐
報料人稱,黃杏初就在深圳居住,而且在深圳開一家小店
轉自搜狐
因為一個神秘電話,人們尋找黃杏初的目光逐漸聚焦到了深圳。
轉自搜狐
深圳媒體在5月12日那天,接到一位神秘報料人的電話,報料人自稱是黃杏初的親屬。報料人在電話裡說,黃杏初就在深圳居住,而且在深圳開一家小店。
轉自搜狐
前日,更有深圳媒體的記者接到一個用手機打來的電話,那人自稱是黃杏初,說自己每天生活在壓力之中,不光是工作上,在親朋好友的關係上也是。他說他甚至接到過別人威脅和恐嚇的電話,以致不敢接電話了。他表示,他並沒有失蹤,確實在深圳,而且會在適當的時候,露面澄清外界對他的偏見。
轉自搜狐
直至昨日,深圳媒體記者仍接到這個號碼的手機打來的電話,來電者表示將考慮在下午接受記者採訪。
轉自搜狐
而實際上,深圳媒體記者和記者先後撥打此手機號碼,均處關機狀態。自稱黃杏初的人,也沒有再主動和記者聯繫。記者隨後將該號碼向黃杏初曾經打工的酒樓老闆張仁(化名)求證時,他肯定地說「那是黃以前的號碼,現在早改號了」。
轉自搜狐
而記者昨日和向媒體報料的黃杏初的親戚聯繫上了,他一再聲稱,他並沒有親眼見過黃,只是聽其他老鄉說的。當記者要求他帶著去找黃開店的地方時,這位報料人說他「不好做這種不好的事情,怕被其他親戚罵」。他一再聲稱,之所以報料,是想讓「作為中國首例非典患者的黃杏初成為醫學研究的對象,以利國家更快攻克非典」。
轉自搜狐
昔日酒樓老闆:
轉自搜狐
「他肯定不在深圳,在深圳露面,已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
轉自搜狐
「沒想到,就因為向媒體透露了黃杏初以前在我這裡做過廚師,而使得酒樓開始陷入癱瘓之中。」
轉自搜狐
××酒樓的老闆張仁(化名)說這話時,情緒十分低落。因為受非典的影響,他原本生意興隆的酒樓便開始有些冷清,自昨日起,食客更是稀稀落落。依照一家深圳媒體的報導說,黃杏初「並沒有神秘失蹤,肯定在深圳」。而且這家深圳媒體刊載採訪張仁的話說,「黃病癒後,又回到酒樓工作過一段時間,於近日才離開,並在南頭開了一家小店」。
轉自搜狐
「他肯定不在深圳,媒體報導我說黃在深圳,其實是誤解了我的意思。」昨日,張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的一切完全和此前接受深圳媒體記者採訪時說的截然相反。依照張的最新說法,黃杏初在深圳露面,已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
轉自搜狐
張仁和黃杏初都是河源人,且有親戚關係。一年多之前,黃進入張在南山市場旁開的××酒樓裡做廚師,負責客家菜的掌廚,「他的手藝很不錯,後來我就讓他擔任廚師長」。
轉自搜狐
但在去年12月10日左右,黃杏初突然發低燒、咳嗽,大家都以為他感冒了,便讓他去了酒樓附近的小診所開了些藥吃,之後繼續在廚房掌廚。
轉自搜狐
「連續幾天,他的感冒症狀未有減退,反而有劇增之勢」。於是在去年12月15日,張仁趕緊讓黃杏初回到河源老家,併入河源人民醫院醫治。
轉自搜狐
記者昨日試圖找到最開始接診黃杏初的小診所,但地處南山市場附近的那家診所因為未有病人檔案,因此醫生無法確認,黃是否真的在診所求治過。
轉自搜狐
肥仔葉是黃杏初當初所在酒樓的主管。他說,那時誰都不知道黃杏初患的就是後來談之色變的非典,包括診治過黃的醫生。直至他從網上看到一篇題為《首例非典患者失蹤之謎》的文章,「足足嚇了一跳」。他的被「嚇」,在於此前外界傳聞的第一例非典患者應該是在佛山,更在於「沒有什麼部門去找過出院後的黃杏初」,「因此不存在失蹤一說」。
轉自搜狐
張仁以及肥仔葉在和記者交談中,隱隱透露黃杏初在一個月前曾經來過深圳看過他們。原先地址在南山市場的××酒樓,因為租地要被房東收回做其他場所用,今年春節過後,酒樓便易址現在所在的大衝。新酒樓裝修之時,黃杏初來過一兩次,和昔日的老闆聊家常。
轉自搜狐
張說,此後便再也沒見過黃杏初了。
轉自搜狐
張仁和肥仔葉均說,原本酒樓並沒有受到黃杏初的影響,就因為接受了媒體的採訪,而使得酒樓牽扯進去了。如今,大多數人在讀到報導而得知酒樓的名稱後,在經過酒樓時,都會用怪異的眼神往酒樓裡探頭,更不要說有食客進樓用餐了。
轉自搜狐
「我們也沒想到,酒樓會受到如此大的衝擊。」對於路人和食客的舉動,張仁既好笑又好氣,「我們現在被徹底中傷了」。他一再聲稱,從黃杏初患病到現在,酒樓裡的60多個員工,未有一個被傳染。
轉自搜狐
不過,張仁和肥仔葉最後表示,他會儘量聯繫上黃杏初,讓黃早日站出來和省疾病控制中心聯繫,並接受媒體的採訪,「不然,黃杏初就永遠成為社會無端猜測的謎團了」。
轉自搜狐
尋找難度很大
轉自搜狐
「溯源行動」要在短期內找到20個最早發現並被治癒的非典患者
轉自搜狐
昨天,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的幾名醫務人員來到紫金縣,他們希望通過做黃杏初家人的工作來找到黃杏初。
轉自搜狐
至於這些醫務人員具體如何和黃的家人談話,我們無從知曉。
轉自搜狐
但防治所一位姓李的同志說,事情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他們還在做進一步的努力。
轉自搜狐
這位李同志說,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專門成立了一個流行病小組,開展「溯源行動」,也就是說,要在短期內找到20個最早發現並被治癒的非典患者,並對他們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而黃杏初就是必須要找到的患者之一。
轉自搜狐
「我們工作開展難度很大。」這位李同志坦言,他說尋找黃杏初的工作一直在外圍入手,感覺就像公安破案一樣。
轉自搜狐
河源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殷漢華認為,還是政府出面尋找比較好,通過政府政令,很多事情會變得好辦。
轉自搜狐
黃杏初所在的柏埔鎮派出所一位所長也認同殷漢華的說法。他說,如果政府出面尋找,只要給公安部門下一道命令,黃杏初早就找到了。
轉自搜狐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務專家認為,黃杏初應該勇敢地站出來,他應當拋棄那種狹隘的農民意識,為了國家抗禦非典的這場戰爭的勝利,他應該站出來,為國家、為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
轉自搜狐
河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傅愛鋒則認為:「得了非典後,病人往往面對著很大的社會壓力,擔心受到孤立與別人的冷眼,所以他這種暫時躲起來的做法也是人之常情,這需要社會理解。」傅愛鋒認為,尋找黃杏初還是應該細緻地做工作,對知情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通過政府行為,比如通過公安部門尋找的途徑絕對是行不通的。「我又沒犯罪,你讓公安找我幹啥?再說,你就是找到我,我也可以什麼都不說,因為這是我的權利。」傅愛鋒分析說。
轉自搜狐
醫生「深感痛心」
轉自搜狐
人們都把他當瘟疫到處避讓,他今後幾十年的日子怎麼過?
轉自搜狐
「黃杏初已是一個健康人,他已沒有傳染性,社會應給予他公平的待遇,讓他有一個應有的生存空間。」為黃杏初治好病的廣州軍區總醫院呼吸科主任黃文杰很激動。
轉自搜狐
黃文杰從媒體上知道了黃杏初「失蹤」的消息,「我深感痛心」,黃文杰說這幾天黃杏初因為十分苦惱而頻頻致電給他,訴說自己患病後的種種不公平遭遇。
轉自搜狐
「他今年才34歲,以前一個月的工資有1萬元,現在連工作都找不到,人們都把他當瘟疫到處避讓。社會這樣對他,他為什麼不能躲避?再這樣下去,他今後幾十年的日子怎麼過?」黃文杰氣憤地說。
轉自搜狐
據黃文杰介紹,自1月10日黃杏初出院後,他就一直對黃杏初的情況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他的各項指標都很健康,肺葉情況清晰,黃杏初以前能搬動100斤的東西,現在一樣能搬動。他的病完全好了,沒有傳染性。
轉自搜狐
黃文杰告訴記者,黃杏初因為受到外界壓力太大,很希望黃文杰能給他出一個證明,證明他已經完全康復。「我感到很內疚,很傷心。人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患上非典的人就註定要受到歧視?現在不僅是黃杏初受歧視,連我們不少戰鬥在一線上的醫護人員及其家屬都受歧視,這種現象應該改變了。」
轉自搜狐
追蹤意義何在
轉自搜狐
對尋找此次引發非典的病源有參考價值,但對疾病預防控制意義不大
轉自搜狐
追蹤黃杏初對於尋找病源具有參考價值,但從疾病預防控制上來說意義不大。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彭國文向記者表示。
轉自搜狐
彭國文說,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感染非典發病最早的患者不是黃杏初,而是2002年11月16日在佛山發病的。
轉自搜狐
據彭介紹,如果能搞清楚黃杏初此前在什麼地方工作、他有哪些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與患「非典」是否有關以及黃接觸人群目前情況怎樣等等,對尋找此次引發非典的病源具有參考價值,但非典現在的傳播途徑已是人傳人,而不是像禽流感那樣由家禽傳染給人,因此全力追蹤黃杏初這樣已康復的病人對疾病的預防控制意義不大。
轉自搜狐
彭國文強調,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沒有證據表明病癒出院的患者具有傳染性,5個月過去了也無一例出現二次感染,因此群眾不要把已經出院的患者當「瘟神」看待,這種態度是不科學的,本來患上非典已經夠不幸的了,康復後還受到歧視就更不應該。
轉自搜狐
彭國文表示,社會壓力對疾病調研的影響正日漸顯現。廣東省及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均與黃杏初以及廣州那位傳染了幾十名醫務人員及家人的周先生等特殊病人有一定聯繫,但令中心人員苦惱的是,這些特殊病人本來很配合他們的調研工作,但由於社會壓力,他們都只好選擇躲避。疾病調研工作因而困難重重。
轉自搜狐
至於這些病人是否必須負配合調查的責任,彭國文則表示,目前我國的法規(如《傳染病法》)只對病人必須接受隔離治療等方面有規定,而對病癒出院的人群沒有任何規定,也就是說國家目前沒有法律強制要求像黃杏初這樣的病人必須配合調研。
轉自搜狐
對此,黃文杰強調,如果「黃杏初」們的隱私權沒有保證,連生存空間都沒有,又如何要求他們積極配合呢,他們的躲避是可以理解的。
轉自搜狐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