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歐洲港口煥發新活力!外媒:中國「一帶一路」重塑...

2020-12-06 環球網

中國日報網12月5日電 當地時間12月4日,正在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葡萄牙總統德索薩舉行會談。習主席表示,中葡雙方要以籤署中葡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為契機,全面加強「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促進互聯互通。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葡萄牙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多少世紀以來,絲綢之路就是溝通東西方的要道,今天,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中歐經貿往來,續寫絲綢之路新的篇章。

海鐵海運優化全球物流體系

除了建設港口和火車站等重點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倡議還將打造一個全球物流和運輸網絡,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網站評論文章認為,「一帶一路」通過將港口與鐵路網絡相結合,實現了一種新的物流「樞紐輻射」框架,其重點是「端到端」運輸,而不是當前的「港口到港口」模式。

通過將物流和供應鏈嵌入由碼頭和貨場組成的更大運輸網絡,「一帶一路」倡議將優化中歐之間的貿易路線,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

文章認為,「一帶一路」正在打造的全球物流和運輸新網絡將重塑全球航運和物流模式,海鐵聯運將徹底改變物流體系,給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帶一路」倡議下建設的物流中心及其輻射模式,可以保證定期交貨,從而降低了庫存水平和大型倉庫倉儲成本。船舶、鐵路和公路的聯運貨櫃貨運組合已成為可能。

例如,中國內陸城市義烏生產的襪子過去依賴海運,最長需要45天才能交貨。在新的模式下,貨運列車現在可以在14天左右的時間內將產品從義烏運往倫敦。

德國鐵路公司旗下的辛克國際貨運代理公司(DB Schenker)已成為「一帶一路」的受益者,該公司現在提供從重慶到歐洲的汽車零部件的海運、鐵路和公路一體化運輸。

辛克公司今年還推出了首個亞歐易腐品物流鏈,首列列車在15天內將11個冷藏貨櫃的新鮮農產品從成都運往莫斯科。

隨著港口與鐵路網絡的結合,航運業正在進行重組,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未來一二十年,全球物流和航運的前景將大不相同,不適應這種新模式的經濟體將會落後。

現代絲綢之路推動中歐互利共贏

地中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商道交匯處,這裡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貨品和文化。

中國中遠航運集團運營著150條海鐵聯運線路,該公司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51%的股權後,已將這個過去不景氣的港口變成一個關鍵的轉運碼頭,將從亞洲運往歐洲的海運與鐵路和公路連接起來。

比雷埃夫斯港已經從塵土飛揚的舊海運「港口到港口」模式,轉向了一種新的海運物流模式,即以鐵路作為「最後一英裡交付和第一英裡收貨」的運輸工具,連接歐洲內陸市場。時間和成本大幅削減,推動了歐洲的電子商務和定製生產大發展。

比雷埃夫斯作為中國通往南歐的海上門戶,該港口見證了巨大的吞吐量增長,從2017年的375萬個標準箱增長到2018年預期的400萬個標準箱。

此外,德國漢堡市市長彼得·辰切爾11月26日在第八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漢堡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中歐班列的重要樞紐。目前鐵路已經將漢堡與中國27個城市以及東歐和南歐的多個城市連接起來。辰切爾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促進雙方的互相交流。除了德國和中國之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將從中受益,「所有人都會共贏」。

另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12月4日報導,的裡雅斯特位於義大利與斯洛維尼亞邊境,距離中東歐地區很近,便利的地理位置頗具吸引力。的裡雅斯特港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吞吐量達到73萬標準箱,同時為了接納來自中國的大型貨櫃船,實現貨物的裝卸和存放,該港口的基礎設施也將進行擴建。

的裡雅斯特港務局局長澤諾•達戈斯蒂諾(Zeno D』Agostin)表示,中國投資者將投資興建新的機場、碼頭和火車站,還將對運港口、鐵路周邊工業區進行擴建和升級。

澤諾•達戈斯蒂諾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道,「我們在製造業領域具備專業技術,是義大利製造的典範。『一帶一路』倡議使中國的工業需求同我們能提供的可能性和優勢相契合。增加中小企業產品附加值需要資金和工業的推動,而這正是我們當前所缺乏的,雙贏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Michele Geraci)說,義大利和中國正在加強經濟合作,義大利歡迎中國投資者將「一帶一路」帶到義大利,參與鐵路、航空、港口等領域的建設。義大利基礎設施一直都存在嚴重問題,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當今世界基礎設施領域最宏大的經濟計劃,投資國家數目已經超過65個,中國是一個明智的投資者。

葡萄牙總統德索薩12月4日表示,葡萄牙是「一帶一路」倡議重要合作方,葡中兩國在這方面有交集。葡萄牙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願成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歐洲的樞紐。

中國與歐洲通過古代絲綢之路相遇,最初的絲綢之路始於公元前1070年,這條龐大的商貿網絡連接起亞洲和歐洲的主要市場,促進了早期的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溝通。3000年後的今天,新時代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再將促進中歐經濟往來,加深彼此了解。

相關焦點

  • 外媒:因為中國 意港口欲重返世界的中心
    數千年之後,義大利東北部港口城市的裡雅斯特(TRIESTE)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貿易樞紐,外媒認為,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義大利包括港口在內的基礎設施將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紐約時報》報導截圖本周,義大利有望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對義大利來說,這將使該國向更多的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敞開大門,尤其是在的裡雅斯特這樣的港口。
  •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中國還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絲路基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地區、行業或者項目類型設立子基金,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評論:1、「一帶一路」亮相APEC會議,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性空前提升。
  • 外媒:美日印澳正醞釀"一帶一路"替代方案 對抗中國
    【觀察者網】路透社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2月19日報導稱,一名美國資深官員透露,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四國正探討「一帶一路」替代方案,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地區影響力。
  • 「一帶一路」與世界治理的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和中國方案是緊密結合的,中國並不拒絕以往人類的文明成果,中國方案並不是要徹底否定而是要改進以往的西方提供給世界的治理方案,並且融合出新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既有中國共產黨的理念,還有東方傳統元素,當然也融入人類的文明優秀成果。可以預料,隨著資本主義危機的加深,具有社會主義元素的世界治理的中國方案將日益為更多的人接受。
  • 「一帶一路」項目在歐洲:憑實力打臉那些別有用心的謠傳
    自中國將「一帶一路」倡議付諸實施以來,一些歐美政客和所謂專家學者抄起顯微鏡檢視起這些海外項目,並使出「捕風捉影」、「混淆視聽」、「牽強附會」等招數,其中「質量低劣」、「環境災難」、「債務陷阱」之類陳詞濫調成為西方攻擊「一帶一路」倡議的慣常話術,張口就來。
  • 共建綠色「一帶一路」,中國企業幹了這些事兒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1日在京舉行政策研究專題發布暨研究院啟動活動,發布了多份很有含金量的研究報告。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當天發布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案例報告(2020)》共選取了13個項目案例,這些案例中有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有東道國發起、中國企業承建的項目,也有中國企業和其他國家企業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的項目。
  • 「一帶一路」 經濟地理革命與共贏主義時代
    我用了兩個關鍵詞:一是從經濟學的視角看,這是一場規模宏大的「經濟地理革命」;從重塑中國經濟地理到重塑沿線國家經濟地理,進而重塑世界經濟地理;二是從國際關係的視角看,開啟了一個「共贏主義時代」。從「一帶一路」的背景來看,為什麼是由中國領導人所倡議?又為什麼被沿線國家所接受?
  • 「一帶一路」財經資訊:中國-阿曼產業園啟動
    參考連結:http://intl.ce.cn/sjjj/qy/201704/20/t20170420_22149197.shtml2、拉動"一帶一路"發展 塞爾維亞迎首臺中國電力機車當地時間4月19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塞爾維亞為首臺來自中國的電力機車舉行了隆重的接車儀式,不久後,「中國製造
  • 美媒狂贊中國「一帶一路」:中國埋頭幹實事 川普只會空喊「美國...
    2013年,中國提出建立起連接中國和中亞,西亞以及南亞部分地區的鐵路,公路,管道和電網網絡。 「一帶一路」(OBOR)倡議不僅包括物質聯繫,旨在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合作平臺,包括政策協調,貿易融資合作,社會文化合作。通過公開的討論,一帶一路可以為每個人創造利益。 超過60個國家GDP合起來達21萬億美元,表示有興趣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計劃。
  • 「一帶一路」與中國—世界互動關係
    進入新時代,中國致力於為世界提供促進和平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理念和文化,為世界發展提供新動能,推動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為和平發展提供公共產品,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動構建平等、包容與合作的新型國際關係和新秩序,「一帶一路」建設就是推動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重要抓手。
  • 「一帶一路」不是古代中國的朝貢制度: 回應《經濟學人》雜誌
    「一帶一路」持續引發西方媒體關注和報導,這是好事;但 「一帶一路」故事在國際上怎麼講?中國人掌握的素材最多,最有發言權,應該當仁不讓站出來講。如果我們不講,任由西方媒體講,其結果必然是「新殖民主義」「劃分勢力範圍」「債務陷阱」「破壞環境,侵犯人權,腐敗橫行」等帽子滿天飛。這篇小文的英文稿最近發表在《中國日報》(China Daily)網站。
  • 如何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歐洲不僅是古絲綢之路終點站,更擁有政策、貿易、設施、資金、人心等「五通」國際話語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不二合作夥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歐洲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爭取歐洲的支持具有全球意義。歐洲的例子說明,必須有針對性地克服「一帶一路」認識風險,切實有效回答其關切。如何克服認知風險?
  • 外媒:在歐亞大陸的一個不毛之地,中國將建起世界上最大陸港
    外媒驚嘆,不毛之地建起了世界上最大陸港 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先進,但仍有不少內陸地區還相對落後許多,霍爾果斯就在其中之一。霍爾果斯位於中哈邊境,土地貧瘠,皆是草原,可以稱得上是不毛之地。當初中國決定在這裡開發建設的時候,也遭到了外界的質疑。
  • 《自然》周刊:「一帶一路」重繪世界科學地圖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5月1日發表專題文章稱,中國大規模的「一帶一路」倡議將重塑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文章稱,貿易是「一帶一路」倡議最核心的關注點,但科學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自然》周刊的一隊記者動身出發,在「一帶一路」倡議瞄準的各塊大陸上,研究該倡議是如何塑造研究人員的生活和工作的。
  • V-Token攜手Paydex支持「一帶一路」政策走進歐洲
    2019年3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盛大開幕,今年兩會,引起多位國際機構官員以及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期待兩會釋放更多積極信號,為世界繁榮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其中,「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發展的深遠影響成為廣泛共識。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三重內涵
    「一帶一路」是對古代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繼承和發展,古代絲綢之路始於張騫出使西域,它歷史性地創建了一條由東亞至歐洲的路上交通大動脈,將中國與中亞、西亞直至南歐的廣大區域連接在一起,在奧斯曼帝國壟斷東西方貿易、西方被迫開闢海上新航線以前,古絲綢之路一直是東西方溝通交流的重要陸地通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產生於陸上絲綢之路之前,秦漢時期,中國和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交流往來就已比較頻繁;唐宋時期,從泉州、
  • 【行走「一帶一路」】牙買加: 「飛人」國度的中國速度
    「一帶一路」倡議主張各國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讓相距遙遠的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牽手。在加勒比島國牙買加,一條由中國企業建設、貫通南北的高速路正改變著很多牙買加人的人生道路。行走「一帶一路」,接下來,我們就跟隨記者,去那裡看看「飛人」國度裡的中國速度。
  • 中國高速傳動:工業裝備齒輪箱走進「一帶一路」
    據南高齒母公司中國高速傳動董事會主席胡曰明介紹,憑藉在傳動行業深耕多年的技術積累,早在2013年,他們就獲得了南非4800餘臺郊區列車齒輪箱訂單;2018年,他們又獲得了突尼西亞362臺地鐵齒輪箱訂單。目前,南高齒的業務已涉及地鐵、有軌電車、城際、高鐵車輛和機車等應用領域,共有2.5萬餘臺軌道交通齒輪箱穩定運行在中國、北美、南美、澳大利亞、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各類車輛裝備上。
  • 從南太平洋到地中海,央視發布權威「一帶一路」地圖
    >央視新聞聯播發布的「一帶一路」權威地圖,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圖把南海到南太平洋一線也體現出來了。       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陸地。它有三個走向,從中國出發,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