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安莎通訊社截圖
中國日報網3月19日電 在古代,絲綢之路承載的是從中國運往羅馬帝國的貨物。數千年之後,義大利東北部港口城市的裡雅斯特(TRIESTE)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貿易樞紐,外媒認為,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義大利包括港口在內的基礎設施將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義大利安莎通訊社3月15日報導,義大利副總理、勞工和工業部長路易吉·迪馬約(Luigi Di Maio)表示,義大利將與中國籤署的基礎設施倡議旨在創建一條現代絲綢之路,會加強而不是削弱義大利的主權。迪馬約在與義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和其他政府高級官員會晤後表示:「這不是與中國的政治協議,而是一個貿易機會。」
幾個世紀以來,的裡雅斯特,這座位於義大利北端的國際港口城市一直是帝國之間的地理樞紐。然後,在過去70年裡,的裡雅斯特的地緣政治之星逐漸暗淡下來。
《紐約時報》3月18日報導稱,現在,由於中國的出現,的裡雅斯特似乎準備重返世界的中心。
《紐約時報》報導截圖
本周,義大利有望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
對義大利來說,這將使該國向更多的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敞開大門,尤其是在的裡雅斯特這樣的港口。
對中國來說,在歐洲歷史悠久的港口站穩腳跟,將帶來有利的海關通關條件、更快的通往歐洲心臟地帶的貿易路線,以及直接通過鐵路將貨物運往歐盟的便利。
走過的裡雅斯特,就能看到這座城市是如何向中國開放的。中國遊客在這裡購買該市標誌性的伊利咖啡(Illy coffee),用華為手機和當地著名的鏡子咖啡館(Degli Specchi)合影留念。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歇爾·傑拉奇(Michele·Geraci)在一次採訪中說,中國船隻從國內或者通過蘇伊士運河運來的貨物需要儘快運輸到中歐市場。
「的裡雅斯特能滿足這個要求,」他說。
在的裡雅斯特,城市領導人關注的是港口的經濟效益。如果該協議獲得通過,他們預計中國企業將與義大利同行合作,僱用當地工人組裝進口商品,然後將這些商品裝上火車運往歐洲其他地區,或裝上輪船運回中國。如果產品部件和工作量符合海關要求,這些產品就可以貼上義大利製造的標籤。
的裡雅斯特市長羅貝爾託·迪比亞扎(Roberto Dipiazza)表示,他的城市可以從與中國更緊密的關係中獲益良多。
英國路透社3月18日也報導稱,義大利的港口是通往歐洲最富裕市場的便捷門戶,義大利政府希望通過參與「一帶一路」,能促進本國出口與投資,幫助疲弱的經濟擺脫10年來的第三次衰退。
法國《費加羅報》報導認為,義大利想要通過「一帶一路」和義大利在地中海的港口,讓更多「義大利製造」進入中國市場。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德國2018年向中國出口了價值938億歐元的商品,其次是英國234億歐元,法國排在第三,為208億歐元,義大利以131.7億歐元位列第四。
《金融時報》報導截圖
此外,中意兩國今後在第三方市場合作方面的發展潛力亦十分巨大。英國《金融時報》3月15日報導,一份長達5頁的協定草案顯示,中意兩國計劃在義大利和「第三方國家」「探索開展合作的一切機會」。這份內容廣泛的協定將涵蓋政治、交通、物流、基建項目等領域。
義大利外交部副部長曼利奧迪斯特凡諾(Manlio di Stefano)表示,中意雙方這項擬議協定「對義大利非常重要,因為這將允許我們的企業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使之在中國市場擁有更大的影響力,既可以吸引投資也可以作為主角進入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