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探測暗物質:用十億個微型擺錘充當傳感器

2020-10-16 科學大觀園雜誌


可見物質只佔宇宙組成物質的一小部分,而暗能量(一種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物質)佔據著主導地位,其次是暗物質。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4日消息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在設計的實驗中,10億個毫米大小的擺錘將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首個僅通過暗物質與可見物質之間引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的實驗,也是少數可搜尋超小質量暗物質粒子(質量相當於一粒鹽)的實驗之一,這是此前難以企及的量級。相關結果近日刊發在《物理評論D》雜誌上。

在之前的實驗中,物理學家力圖尋找證據證明探測器中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一種理論的暗物質粒子)在偶爾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會發光或釋放出電荷。然而,證據的搜尋過程並不順利,因為WIMP太輕了(理論上,其質量只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無法通過引力來探測。

因此,NIST的研究人員考慮用一種更直接的方法來尋找質量相對稍大的、引力可以被探測到的暗物質粒子。

論文作者Daniel Carney介紹道:「我們建議純粹地依賴引力耦合效應,這是唯一目前所知的發生在暗物質和普通發光物質之間的耦合。」

因為該實驗中唯一未知變量是暗物質粒子的質量大小,而不是它與普通物質的耦合方式,「如果有人完成了我們設計的實驗,他們要麼能發現暗物質,要麼能排除一大部分可能質量範圍內的暗物質候選者。」Carney解釋道。

該實驗的靈敏範圍將覆蓋質量為1/ 5000毫克到幾毫克的粒子。這一質量範圍特別有趣,因為它涵蓋了所謂的「普朗克質量」——一個由三個基本自然常數決定的質量數,大約等於1/ 5000克。

該研究小組提出了兩種實驗方案,都涉及毫米級別的微型機械裝置(它們充當精密而敏銳的引力探測器)。傳感器將被冷卻到略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以儘量減少與熱有關的電噪音,並屏蔽宇宙射線和其他放射源。

第一種方案中,無數高度靈敏的擺錘都會因暗物質粒子經過時的拖曳作用而發生輕微偏轉。在另一種策略中,研究人員建議採用磁懸浮的球體或雷射懸浮的珠子。在實驗開始時關閉懸浮,讓球體或珠子處於自由落體狀態。暗物質粒子經過時的引力作用會輕微地幹擾自由落體的路徑。

論文的另一位作者Jacob Taylor評論道:「我們利用物體的運動作為信號,從本質上來說,這與所有其他的粒子物理探測器都不一樣。」

研究人員計算出,每立方米空間大約需要10億個微型機械傳感器,才能區分出真正的暗物質粒子和普通粒子。普通的亞原子粒子(如中子)在探測器中會停止運作,而暗物質粒子會像小型小行星一樣快速地掠過傳感器陣列,並以引力牽動其移動路徑上的每個探測器。

另外,數十億個探測器的協調運動將揭示暗物質粒子在陣列中快速移動的方向。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 《物理評論D》

期刊編號: 2470-0010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10-billion-tiny-pendulums-universe-mas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暗物質探測另闢蹊徑:十億個微型擺錘充當傳感器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4日消息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在設計的實驗中,10億個毫米大小的擺錘將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首個僅通過暗物質與可見物質之間引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的實驗,也是少數可搜尋超小質量暗物質粒子(質量相當於一粒鹽)的實驗之一,這是此前難以企及的量級。
  • 十億個微小的擺錘可以探測到宇宙失蹤的質量
    暗物質的引力將提供缺失的膠水,以防止星系散落,並解釋物質如何凝聚在一起形成宇宙豐富的銀河掛毯。擬議中的實驗將使十億毫米大小的鐘擺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第一個僅通過其與可見物質的引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的實驗。該實驗將是尋找質量與鹽顆粒一樣大的暗物質顆粒的少數實驗之一,這種規模很少被探索,也從未被能夠記錄微小重力的傳感器研究過。
  • 十億個微小的鐘擺可以探測到宇宙缺失的質量
    暗物質的引力將提供缺失的「粘合劑」,防止星系分裂,並解釋物質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宇宙豐富美麗的星系織錦。在這項新提出的實驗中,10億個毫米大小的擺錘將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第一個僅通過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引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這個實驗將是尋找質量如一粒鹽那麼大的暗物質粒子的少數實驗之一,能夠記錄微小引力的傳感器很少探索和研究這種尺度。
  • 科學家提出由數十億個小擺錘組成的暗物質監測器
    據外媒報導,儘管已經尋找了幾十年,科學家們到目前為止仍還沒有發現任何確定的暗物質跡象。但一種使用了數十億個微小擺錘陣列的新探測器設計最終可以通過尋找暗物質強大引力效應來打破沉默。我們知道,質量和重力是密不可分的。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
  • 如何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呢?
    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第一次僅通過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重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該實驗將是少數幾個尋找與一粒鹽同等質量的暗物質粒子實驗之一,這一範圍也將打破微小重力傳感器可探測範圍的紀錄。將傳感器冷卻到略高於絕對零度,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與熱相關的電噪聲,並屏蔽宇宙射線和其他放射源。一種方案中,無數高度敏感的擺會響應一個經過的暗物質粒子的牽引而輕微偏轉。類似的設備(尺寸更大)已用於最近獲得諾貝爾獎的引力波探測中,這是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預測的時空結構中的波紋。像鐘擺一樣小心地懸掛著的鏡子,會響應經過的引力波,其移動的距離小於原子的長度。
  • 用十億個單擺,尋找看不見的物質
    暗物質是一些有質量,且會產生引力的不可見粒子。我們之所以相信這些「隱形」粒子的存在,是因為正是它們所提供的額外引力,才使得宇宙中的星系不至於分崩離析。自暗物質自被預言以來,在幾十年間一直對我們維持其神秘面紗,我們始終無法探測到它們的身影。
  • 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為什麼要到天上去
    常進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以下內容為常進演講實錄:我叫常進,目前是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首席科學家。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空間探測暗物質粒子的一些情況。從太陽系的邊緣看地球,地球就像一顆太陽裡的浮塵。銀河系裡大概包含了一千億個這樣的太陽,當我們從銀河系裡看太陽的時候,它根本連浮塵都算不上,是一個點。
  • 暗物質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暗物質是什麼?沒有人真正知道,但一種可能性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
  • 暗物質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暗物質是什麼?沒有人真正知道,但一種可能性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
  • 新方法,尋找暗物質更直接了
    用宇宙學家的話來說,宇宙中的所有可見物質,就像是漂浮在充滿了暗物質的浩瀚海洋中的少數存在。這種說法其實非常形象,因為構建了行星和恆星等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了宇宙的5%,,而神秘的暗物質則約佔據了27%。|圖片素材:NIST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暗物質。暗物質是一些有質量,且會產生引力的不可見粒子。我們之所以相信這些「隱形」粒子的存在,是因為正是它們所提供的額外引力,才使得宇宙中的星系不至於分崩離析。自暗物質自被預言以來,在幾十年間一直對我們維持其神秘面紗,我們始終無法探測到它們的身影。
  • 製造一臺「收音機」捕捉暗物質
    □曼努埃爾·格尼達 研究人員正在測試一種「收音機」的原型機,這種收音機能讓他們聽到來自神秘的暗物質粒子的旋律。 暗物質是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廣布宇宙之中,是普通物質的五倍之多。根據理論推測,每秒鐘有數十億的暗物質粒子穿過地球。它們僅通過引力與普通物質發生微弱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難以注意到它們。
  • 常進:科學家如何探測暗物質?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什麼叫暗物質,暗物質是怎麼發現的,相關的構成,以及如何探測暗物質,國際目前最新的探測暗物質的情況是什麼樣的等。暗物質的發現我們是天文觀測者,唯一的特長是用望遠鏡去觀測。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能通過望遠鏡看清楚,希望通過物理的探測,研究它物理的本質。
  • 科學家在虛擬宇宙中探測暗物質
    博塞解釋說:計算機模擬是很有用的,它不僅可以幫我們量化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還可以展現出暗物質暈內部結構的細節科學家對冷暗物質模型中可以形成的各類暗暈的數量和內部結構很有興趣,因為這可以幫我們計算在真實宇宙中探測到暗物質的可能性。
  • 宇宙最冷的物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科學家用它來尋找暗物質
    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觀察到宇宙,並確定其質量的80%左右似乎是「暗物質」,它施加引力,但不與光相互作用,因此不能用望遠鏡看到。我們目前對宇宙學和核物理學的理解表明,暗物質可以由軸子(6種可能的組成暗物質的粒子之一)構成,這是一種具有不尋常對稱性的假設。
  • 暗物質又出「模糊暗物質」新概念!天吶,已經有很多種暗物質了
    暗物質很可能是醞釀宇宙中最早星系的起始成分,在大爆炸後不久,暗物質粒子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引力「暈」,將周圍的氣體拉進它們的核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核心冷卻並凝聚成第一個星系。儘管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結構的中堅力量,但科學家對其性質知之甚少,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些粒子一直沒有被探測到。
  • 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暗物質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我叫常進,目前是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首席科學家。有科學家認為,可能它在幾十個MeV,接近GeV(十億電子伏特),於是拿到加速器上去測。所以我這個朋友到斯坦福去做博士後,在斯坦福搞了5年還是沒探測到,他認為希格斯粒子的質量可能在GeV以上,有十個GeV左右。那時候,德國有一個最大的加速器就叫DESY。我們知道丁肇中先生諾貝爾獎拿到以後,也是在DESY做高能物理實驗。
  • 「旅行者1號」再立新功 或排除暗物質是微型黑洞假說
    遨遊太空的「旅行者1 號」 圖片來源:JPL Caltech/NASA來源:中國科學報自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Vera Rubin通過旋轉曲線第一次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以來,在過去的40年間,天文學觀測為暗物質的存在積累了豐富證據。然而,暗物質的本質仍晦暗不明,不過黑洞作為暗物質的一種選擇,儘管有可能所佔比例極小,但並未完全排除。
  • 先進原子鐘加入暗物質探測大軍
    《物理評論快報》當地時間11月12日發文稱,美國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的科學家們使用最先進的原子鐘縮小了暗物質的搜索範圍。該研究表明,時鐘的功能範圍正在不斷擴展。此前,研究人員曾用微波頻率的原子鐘搜尋過暗物質,而這次是首次使用更高光學頻率的新型原子鐘執行搜索任務。任務還引入了超穩定振蕩器來確保光波穩定,進而使搜尋範圍更加精確。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直到1933年,瑞士裔美國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遙遠的星系彼此繞著對方旋轉,其速度遠遠超過了用望遠鏡觀測到的可見物質所能達到的速度。他在當年發表在《Helvetica Physica Acta》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我們將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那就是暗物質的存在量遠遠大於發光物質。」
  • 哈勃望遠鏡探測到暗物質的聚集團了嗎?
    ,但無法直接探測到。最被廣泛接受的解釋暗物質的理論認為,暗物質是一種緩慢移動的粒子,可以在宇宙中形成暗物質聚集團。哈勃望遠鏡的新觀測結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小暗物質聚集團的證據,這有望進一步指導科學家尋找這種神秘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