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億個單擺,尋找看不見的物質

2020-11-10 原理




用宇宙學家的話來說,宇宙中的所有可見物質,就像是漂浮在充滿了暗物質的浩瀚海洋中的少數存在。這種說法其實非常形象,因為構建了行星和恆星等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了宇宙的5%,,而神秘的暗物質則約佔據了27%。

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的95%。| 圖片素材:NIST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暗物質。暗物質是一些有質量,且會產生引力的不可見粒子。我們之所以相信這些「隱形」粒子的存在,是因為正是它們所提供的額外引力,才使得宇宙中的星系不至於分崩離析。自暗物質自被預言以來,在幾十年間一直對我們維持其神秘面紗,我們始終無法探測到它們的身影。


之前,許多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都是通過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某些普通物質之間的非引力相互作用信號來進行的。例如有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在理論上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是暗物質的一個主要候選粒子。對於引力探測來說,這些粒子太輕了,因此在過去的實驗中,科學家都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粒子在探測器中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所發出的光或釋放出的電荷——這類非引力作用信號。


然而,以這種方式尋找WIMPs的研究要麼一無所獲,要麼得到的是不確定的結果。隨著對WIMPs的搜索似乎已接近尾聲,物理學家開始思考全新的方法以尋找質量更大的暗物質粒子。


最近,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這是一種更加直接的方法,憑藉的僅是暗物質與可見物質間的引力相互作用,而這種引力相互作用,正是目前科學家唯一能確定存在於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之間的耦合。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發現發表在了近期的《物理評論D》上。



在新的暗物質探測方案中,研究人員為引力版暗物質實驗提出了兩個方案:兩個方案都需要用到微小的機械裝置作為靈敏的引力探測器。並且這些探測器需要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以儘量減少由熱產生的背景噪聲。


當暗物質粒子靠近一個懸掛的單擺時,單擺會因為引力的吸引而出現輕微的偏轉。| 圖片素材:NIST


在第一種方案中,充當了引力探測器的是質量以克為級別的微小單擺。當暗物質經過這些單擺時,暗物質的引力會使得這些高度靈敏的單擺做出輕微的偏轉。然而,這種偏轉是非常微小的,而且所有的這些單擺都會受到背景噪聲的影響,從而產生隨機地、獨立地擺動。因此在研究人員的設計中,他們建議使用單擺陣列,來更好地將這種因引力而發生的偏轉與因其他原因(如背景噪聲)導致的偏轉區分開來。


背景噪聲對每一個單擺都可能產生獨立的影響,使它們隨機、獨立的擺動。使用陣列可以使得當有暗物質粒子通過時,受到暗物質粒子影響的單擺之間的運動是相關的,從而可以將這種運動從由噪聲造成的運動中區分出來。| 圖片素材:NIST


當暗物質經過的是單擺陣列時,受到影響的那些單擺會按順序有規律地移動,換句話說,這些單擺的運動是相關的。經過計算,研究人員認為在一立方米的空間中,需要一組大約由10億個這樣單擺探測器組成的陣列來進行這項從普通粒子、隨機產生的電子信號,以及其他觸發了傳感器的幹擾中,區分出暗物質粒子的工作。此外,當數十億個單擺出現協調運動時,我們還能從中揭示暗物質粒子在陣列中的移動方向。


在另一種方案中,研究人員建議使用磁懸浮的小球或因雷射而懸浮的珠子作為探測器。在實驗的最開始時,先將懸浮關閉,讓小球或珠子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當有暗物質粒子經過時,暗物質的引力會輕微地幹擾小球或珠子的自由落體路徑。


這兩種方案都是利用物體的運動作為信號,這在本質上與所有的粒子物理探測器都不同。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實驗概念可以搜索質量約等於普朗克質量(2.18×10⁻⁸kg),以及普朗克質量以上的暗物質候選粒子。這個質量範圍特別有趣,這個區間的暗物質粒子大概率不會是基本粒子。在這一質量尺度進行探測的實驗寥寥無幾,很少有能夠記錄這種微小引力的探測器會對這一尺度進行探索和研究。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有人能夠按照這個模型建立實驗,那麼他們探索的將是在很大程度上關於暗物質的未知領域。


此外從技術角度上看,研究人員認為若要製造如此多的微型探測器,可能需要借用已在智慧型手機和汽車工業中運用的機械探測器製造技術。由於每個探測器的靈敏度都非常高,因此這項技術也可以不僅限於尋找暗物質,比如它的更小尺度版本就可以用於探測來自普通亞原子粒子的弱核力。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設定的是建立一個引力暗物質探測器的宏偉目標;與此同時,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研發將可以為許多其他探測和計量測量帶來意外收穫。


參考來源:

https://www.nist.gov/news-events/news/2020/10/billion-tiny-pendulums-could-detect-universes-missing-mass

https://journals.aps.org/prd/abstract/10.1103/PhysRevD.102.072003

相關焦點

  • 新方法,尋找暗物質更直接了
    用宇宙學家的話來說,宇宙中的所有可見物質,就像是漂浮在充滿了暗物質的浩瀚海洋中的少數存在。這種說法其實非常形象,因為構建了行星和恆星等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了宇宙的5%,,而神秘的暗物質則約佔據了27%。之前,許多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都是通過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某些普通物質之間的非引力相互作用信號來進行的。例如有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在理論上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是暗物質的一個主要候選粒子。對於引力探測來說,這些粒子太輕了,因此在過去的實驗中,科學家都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粒子在探測器中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所發出的光或釋放出的電荷——這類非引力作用信號。
  • 十億個微小的擺錘可以探測到宇宙失蹤的質量
    根據宇宙學家的說法,宇宙中所有可見物質都只漂浮在廣闊的暗物質海洋中,儘管看不見但仍具有質量並具有引力的粒子暗物質的引力將提供缺失的膠水,以防止星系散落,並解釋物質如何凝聚在一起形成宇宙豐富的銀河掛毯。擬議中的實驗將使十億毫米大小的鐘擺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第一個僅通過其與可見物質的引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的實驗。該實驗將是尋找質量與鹽顆粒一樣大的暗物質顆粒的少數實驗之一,這種規模很少被探索,也從未被能夠記錄微小重力的傳感器研究過。
  • 十億個微小的鐘擺可以探測到宇宙缺失的質量
    普通物質,比如構建恆星和行星的物質,只佔宇宙的5%。暗物質約佔宇宙的27%。而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實體佔據了其餘的68%。最近,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根據宇宙學家的說法,宇宙中所有可見的物質只是漂浮在一片浩瀚的暗物質海洋中 —— 這些暗物質粒子是看不見的,但仍然有質量,並施加引力。
  • 單擺
    單擺  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忽略細線質量與小球體積,若給小球一個初速度,讓小球在最低點附近沿圓弧往復運動,這種裝置叫做單擺。
  • 高二物理:用等效法求單擺的周期
    例2.在升降機中掛著一單擺,擺長為L,當升降機以加速度a勻加速上升的過程中,求單擺的振動周期T。簡析:單擺在擺動過程中,受重力和繩的張力F的作用,當升降機勻加速上升時,單擺一方面繞懸點振動,另一方面沿豎直方向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將F分為
  • 看不見的東西?如何對待看不見的東西?看不見的等於不存在嗎?
    於是有的同學可能就會問:難道看不見的就等於不存在嗎?因為我們能看到的大多只是事物的表面現象,就像置身於黑暗中看不見周圍的物體,並不等於這些物體不存在。科學的看與眼睛的看不一樣首先,什麼是看不見的?科學家的定義與一般人的定義並不一樣,很多有超自然體驗的人堅持自己真的感受到了一些「確實存在」但是眼睛看不見的東西。
  • ...鏡像宇宙」:科學家們準備啟動實驗,尋找看不見的物質存在的證據...
    在一系列即將到來的實驗中,田納西州的科學家們將測試「鏡像物質」的存在,這種物質可以構成一個看不見的平行世界。奧克萊德國家實驗室(Oak Ride National Laboratory)是美國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所在地。物理學家利亞•布魯薩德(Leah Broussard)將在這裡進行她向NBC描述的一項「相當直接」的測試,以評估標準物理模型之間的差距。
  • 【高中物理試講】單擺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4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麼是單擺,了解單擺的構成;2.掌握單擺運動的特點,理解擺角很小時,單擺運動是簡諧振動。【過程與方法】通過單擺做簡諧運動條件的教學,體會用近似處理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 生命技術:施一公教授說宇宙中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暗物質
    最近看了一個視頻特別震撼,是關於施一公教授關於生命的研究,發現我們人類能夠感知的物質世界,只有佔宇宙的4%,另外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這96%裡面絕大部分是暗能量,其中23%是暗物質。暗物質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感覺不到。
  • 力學實驗系列課程——第九關 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
    力學實驗9——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九: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1、實驗原理:2、器材選擇:長約m的細線、小球、尺、尺、表、鐵架臺3、數據處理:圖像法4、常見問題:這位同學查閱資料得知,單擺在最大擺角q較大時周期公式可近似表述為。為了用圖象法驗證單擺周期T和最大擺角q的關係,他測出擺長為L的同一單擺在不同最大擺角q時的周期T,並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如圖乙所示的圖線。根據周期公式可知,圖乙中的縱軸表示的是,圖線延長後與橫軸交點的橫坐標為。
  • 另闢蹊徑探測暗物質:用十億個微型擺錘充當傳感器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4日消息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在設計的實驗中,10億個毫米大小的擺錘將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首個僅通過暗物質與可見物質之間引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的實驗,也是少數可搜尋超小質量暗物質粒子(質量相當於一粒鹽)的實驗之一,這是此前難以企及的量級。相關結果近日刊發在《物理評論D》雜誌上。
  • 音頻第九講:單擺的周期
    上回我們講了單擺的特點,今天我們要討論一個問題:單擺的運動是不是簡諧運動?如果單擺的運動是簡諧運動,那麼它的回覆力必然與位移反向正比,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 我們以前研究的彈簧振子,物體都在一條直線上運動,但是單擺的運動是圓弧。如果我們使單擺只做小角度擺動,那麼小球的運動主要就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的運動距離很短。這樣,我們可以近似把單擺看作直線運動。
  • 高中物理:單擺模型的理解
    單擺運動的回覆力是重力和擺線拉力的合力B. 單擺運動的回覆力是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的一個分力C. 單擺過平衡位置的合力為零D. 單擺運動的回覆力是擺線拉力的一個分力答案:B 2、單擺的周期公式及應用例2、有一單擺,其擺長l=1.02m,擺球的質量m=0.10kg,已知單擺做簡諧運動
  • 單擺周期公式的推導
    單擺示意圖周期的積分表達式 不考慮空氣阻力等非保守力導致的能量損耗,則擺動過程中總機械能守恆上式中我們將勢能零點取在了最低點處,即平衡位置處的勢能為零。但問題是這個積分的結果並不能用初等函數表示,所以光有這個漂亮的積分式並不解決問題。不過如果我們關心的是擺幅並不算大的振動,那麼就可以利用一些近似方法來處理這個積分,得到近似的結果。
  • 我們要把「空間」想像成看不見物質的緻密體
    我們要把「空間」想像成看不見物質的緻密體:空間有很多,比如,石頭空間,豆腐空間,水空間,空氣空間,太空空間,真空空間,暗物質空間。其中有些空間,我們肉眼能看見物質。其中有些空間,我們肉眼不能看見物質,但我們要把它想像成看不見物質的緻密體,緻密體也就是「空間物質飽和」,充滿暗物質或暗物質飽和。
  • 如何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呢?
    根據宇宙學家的觀點,宇宙中所有可見物質都只是漂浮在浩瀚的暗物質海洋中——這些粒子儘管看不見但仍具有質量和引力。暗物質的引力將提供防止星系分裂的「膠水」,並解釋物質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宇宙多彩的銀河織錦。充當暗物質傳感器,這將是第一次僅通過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重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
  • 任重而道遠:尋找神秘暗物質的關鍵——超對稱粒子
    但是,物理學家們對這些丟失的暗物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如果暗物質存在的話)。ATLAS是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大粒子探測器,因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經開始尋找更奇特的粒子——包括理論上的「超對稱」粒子,或者說宇宙中所有已知粒子的伴侶粒子。如果超對稱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其中的一些粒子可以解釋充斥著宇宙的那些看不見的暗物質。
  • 暗物質、暗能量看不見摸不著,科學家為什麼能確定它們存在?
    據我們目前對宇宙了解進行推測,整個宇宙中大約25%是暗物質,70%是暗能量,這兩個佔據最多的部分,我們是看不見的。我們所感知到的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而暗物質、暗能量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因為我們看不見它們,所以我們也悲催的不知道它們是什麼。那麼暗物質、暗能量是否有可能不存在呢?或者說既然看不見,又不知道是什麼,它倆是怎麼來的?
  • 第二講:神奇單擺
    小球並不做單擺運動,而是飄浮在空中;在推力的作用下,小球做起了圓周運動。王亞平解釋:「在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即使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小球也能圍繞著支架做圓周運動。但是在地面上,需要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實現。」背後:牛頓第一定律趙金才說,這一實驗用到了牛頓第一定律,即在沒有外力作用下,物體將保持原有的靜止或運動狀態。
  • 宇宙最冷的物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科學家用它來尋找暗物質
    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觀察到宇宙,並確定其質量的80%左右似乎是「暗物質」,它施加引力,但不與光相互作用,因此不能用望遠鏡看到。我們目前對宇宙學和核物理學的理解表明,暗物質可以由軸子(6種可能的組成暗物質的粒子之一)構成,這是一種具有不尋常對稱性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