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擺
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忽略細線質量與小球體積,若給小球一個初速度,讓小球在最低點附近沿圓弧往復運動,這種裝置叫做單擺。
單擺這種往復運動又遵守什麼樣的規律呢?最簡單的辦法是根據它的受力情況,來判斷它的運動形式。
最低點的位置稱為平衡位置,一旦離開平衡位置,小球所受重力與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線上。在擺動過程中,當細線與豎直方向成θ角時,我們將重力分解成沿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那麼,小球沿運動方向受到的力就是重力的分力F,其大小應當等於重力與θ角正弦值的乘積。若小球擺動的θ角很小時,其正弦值近似等於弦長x與圓周半徑l之比,因此,使小球回到平衡位置的力F應當與位移x大小成正比,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反——當然這也是一種小角度近似。這樣單擺在小角度近似情況下,符合簡諧運動的受力特點 F=-kx,可視為簡諧運動。
現在藉助於簡諧運動周期公式 T=2π√(m/k),顯然,比例常量k相當於單擺簡諧運動中的mg/l,將其帶入,得到單擺的周期公式 T=2π√(l/g) 。可見,單擺的周期由該處的重力加速度和單擺擺長所決定,這是一個很有用的公式,以至於從伽利略開始,利用它來計時的擺鐘至今興盛不衰。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小角度情況下,由於取θ的正弦值近似等於弦長與擺長的比值,因此得到的單擺周期公式始終是一個近似值,這種近似總讓人感覺不舒服,但這並非是我們不能做得更精確,而是這種僅用簡單的初等數學,就能夠得到如此簡潔的表達式,並能揭示它的運動規律,何樂不為呢?事實上,物理學家要做的不是準確地測量世界,而是用精巧的物理模型解釋世界。另外,這種「小角度近似」,是物理學特別在工程學中經常採用的方法,雖然真實的單擺的周期會略大一點,但在小角度情況下,相比實驗操作中重力加速度和擺長的測量誤差,已經符合的相當不錯了。
視頻版權歸屬微視頻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