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就是本我、超我和自我。他認為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因為性快感中心的變動,而分為5個階段,分別被翻譯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前文有個問題,說什麼是本我、野性和獸性,能不能做一個準確的定義和解釋?還有很多人說,他們最本我、野性的時候,都是和性聯繫在一起的。
做精神分析時,通常不直接回答問題,而是試著去分析,為什麼別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前一種說法,有比較重的性壓抑,而後一種,性壓抑相對輕一些。
精神分析師會說,我的分析解釋都是假設,你可以不接受或反駁,但這種非常直接的分析,還是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精神分析的核心技術不是分析,而是自由聯想,所謂的自由聯想,就是從某個地方啟動你的聯想,你第一時間想到什麼,又想到什麼,又想到什麼……
作業從「性」這個字,你會第一時間想到什麼,然後從這個聯想,又想到什麼,然後又想到什麼,先不用做太多,接連三次就可以了。這是個「危險」的作業,也非常有意思。
性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兩個快樂的人;接下來是弗蘭克林說的,性是健康和生育;再接下來就是孩子,在我的世界裡,孩子就約等於麻煩、責任和負擔。
分享一段魯米的詩:
不要問愛能成就什麼!
色彩繽紛的世界就是答案。
河水同時在千萬條河川裡流動。
真理活躍在夏姆斯的臉上。
夏姆斯是魯米的同性戀人,靈魂伴侶。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眾所周知,弗洛伊德的理論被稱為泛性論。其中有些觀點很有顛覆性,到現在也沒被接受,不過他提出的口欲期概念,已經是共識。
如果去歐洲旅行,就會發現嬰兒車裡的寶寶,很多都叼著一個奶嘴,而中國有意識的父母,也不再限制嬰兒吸吮手指,會給孩子一個奶嘴。武老師認為,這是口欲期概念被廣泛接受的最佳證明。
弗洛伊德認為,人天然就有性本能,而性本能是生物性能量,會隨著年齡不同,有不同的快感中心,因為這些快感中心的變遷,一個人的人格可以分為5個發展階段:
口欲期,時間是0~1歲,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
肛欲期,1~3歲,快感中心集中在肛門部位;
性器期,3~6歲,也被稱為俄狄浦斯期,源自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的故事;
潛伏期,6~12歲,進入潛伏期,而更重視與同性交往;
生殖期,12~20歲,即青春期,一個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趨向於成熟,最終為做好了生殖的準備。
弗洛伊德的這個理論是,性心理發展階段理論。世界的主流文明,對性都有各種忌諱,所以這個理論,容易讓人覺得不舒服,但它有自己的解釋力。
重點是前三個階段,弗洛伊德認為,一個成年人的人格發展程度和各種複雜心理,可以在6歲前找到各種對應。
介紹一個學心理學懶省事的方法:別非得要求自己一定聽懂,能聽懂多少就聽懂多少,對於自己特別有感覺的部分,就務必要深入學習,涉及到的方法也試著去使用。因為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與治療,首先是建立在體驗上的。
口欲期
總結為三句話:
1.嬰兒要用嘴吃東西,這是嬰兒的頭號需求。如果嬰兒期一個人常被餓著,那這個人長大後,就容易成為一個嚴重的吃貨。
2.嬰兒需要用嘴感知世界,他們對任何東西感興趣,都會往嘴裡塞,這未必是要吞進去,而是要用嘴感知。
3.這一階段的意象,就是嬰兒的嘴和媽媽的乳房,這一對意象所構成的畫面,有著無限的含義。
弗洛伊德之後的客體關係心理學,也就是精神分析理論的第二階段,特別重視嬰兒與媽媽乳房的關係,認為這是嬰兒與外部世界的原初關係,會成為嬰兒與整個世界關係的一種基石,一種隱喻。
客體關係心理學,集中研究三歲前的母子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其中「客體」指的是早期的重要他人。
特別是撫養者與孩子建立的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內心深處,成為一個人的人格結構。現在的心理學界,客體關係心理學是精神分析的主流。
武老師認為,嬰兒的一切人性,都會展現在這一關係之中。所以需要有意識地讓小嬰兒與媽媽的乳房建立一個良好關係,這樣嬰兒就會感知世界,一開始就是歡迎他的,一開始就是友好的。
固著和退行
一個人的心理按照階段的順序發展,有正常的向前發展,也有對應的障礙,常見的兩種就是固著和退行,這兩種現象在口欲期最容易有體現。
固著: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階段,得到的滿足太多或太少,都會導致這個人的性心理,固著在這一階段,也就是說這個人發展停滯在這個階段,這個人就會持續地尋求這個階段的滿足方式。
退行:如果一個人在高級階段,受到了挫敗,就會退行到低級階段,去尋求低級階段的滿足。
首先固著,一個人如果特別愛吃,那就可能是固著在了口欲期。
精神分析是一種很容易傷害到人自戀的學問,剛才這個說法,就可能傷害到了很多吃貨的自戀。天吶,這麼說我竟然固著在了,性心理發展的第一階段,你簡直胡說八道……
可以嘗試換個角度,懷著好奇和興趣,再看看,是不是有點兒道理。在動物身上,固著也有體現。
比如武老師曾經養過加菲貓,一對兒兄妹,妹妹叫小蝴蝶,出生第一天,找不到貓媽媽的乳頭,不斷叫,凌晨才被發現,而後拿貓奶粉讓她嘗嘗,把貓奶粉塗到貓媽媽的乳頭上,幫她找到了,找到之後,她就像吸血鬼一樣狂吃。
接下來,小蝴蝶一輩子都是個嚴重的吃貨,而她的哥哥叫熊貓,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一開始就得到了口欲的滿足。
注意:口欲和食慾不同,很多人肯定早就發現了,很多時候要吃東西,不是胃要吃,不是身體需要營養,而是嘴饞了,前者是食慾,後者是口欲。
再說退行。武老師說他寫作時,一旦受挫。就忍不住去找心愛的餅乾吃。這就是退行的一種,寫文章是高級階段,在高級階段受挫後,就要退行到口欲期的滿足中,尋找安慰。
在動物身上也有,比如貓有「踏奶」的動作,就是將它的兩隻前爪搭在主人身上,以一種穩定的節奏按來按去,嘴裡發出滿意的「呼嚕」聲。這是口欲的退行,貓小時候吃奶,就需要用這種動作去擠貓媽媽的奶水。
也並非只有受挫時,才會這麼做,有時可能只是,在留戀回味早期階段的美好感覺。其實這非常常見,比如吸菸和接吻,也算是口欲固著的一種。
吸菸有點兒像吸吮,而煙完全是自己能控制的,這種控制感和口欲滿足,會幫助很多作者找到靈感,有人還有吸引手指的習慣,比如我。
武老師在深入學習精神分析後,感覺有點「上癮」,因為精神分析就像是提供了一個顯微鏡一樣,讓你觀察自己和別人的心理微妙之處。
總結
1.弗洛伊德認為,人天生有性本能,而快感中心的不同,導致了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即性心理發展有5個階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器。
2.口欲期的階段,是一歲前,這期間嬰兒的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吃東西和用嘴感知事物,都會給嬰兒帶來快感。
3.性心理發展階段理論中,有兩個心理現象,固著和退行,當在某一階段得到過度滿足或嚴重匱乏,就會導致一個人的心靈,固者在這一階段;退行,是指當一個人在高級階段發展受挫後,會退行到低級階段,為的是尋求低級階段,曾經獲得的滿足。
4.作為最早期的心理發展階段,口欲期的固著和退行是最容易發生。
思考
為什麼我特別喜歡吸吮手指呢?這一直是個不自覺的行為,就是很多時候不受控制,下意識的就去做了。看來這篇文章覺得,是沒有被滿足,或者過度滿足的一種狀態吧,只是證明我是個吃貨而已。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這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