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632字,讀完約3分鐘
文末附『圖文教程』下載
「 調酒師無處不在,雞尾酒信手拈來 」
歡迎來到最新一期的『 調嘻雞尾酒 』,我是追風少年小於哥~
上一期講到長島,今天就繼續聊一聊,紐約這個地區的事兒吧。
曼哈頓是紐約人口最密集的區域,而且遍布酒吧等高端場所,很多電影和美劇都在這裡取景。
做個對比,有點像上海的黃浦區。
而『 曼哈頓 』雞尾酒,因為該地區而變得家喻戶曉,可以說是早期最經典的苦艾酒雞尾酒之一,還有人稱之為「雞尾酒王后」。
不知道有沒有和『 瑪格麗特 』這個「雞尾酒之後」商量過,不然兩個「後」再掐起來。
真要論起輩分來,這個雞尾酒還得管邱吉爾夫人叫聲乾媽。
你沒看錯,這個邱吉爾夫人就是,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他親娘。
1874年,邱吉爾夫人還是紐約的社交名媛,家境也很優越。
她父親經營著一家名叫「曼哈頓俱樂部」的酒吧,風頭無兩。
有一天,她的朋友競選州長大獲成功。
二話不說,她就在「曼哈頓俱樂部」給朋友辦了一場慶功酒宴,要的就是這排面兒。
酒宴辦的很成功,來了很多社會名流。
大家都對一款特調的雞尾酒讚不絕口,並稱它像極了那一刻曼哈頓的落日,於是都稱呼它為「The Manhattan」。
就是說,曼哈頓每天的夕陽,都是火燒雲唄?
看樣子,當時都喝的不少,眼神都迷離了。
還有一個小插曲:
那一年,邱吉爾還在媽媽的肚子裡。
他的胎教課程,沒有汪汪隊,沒有寶寶巴士,更沒有小豬佩奇,只有各式各樣的雞尾酒,堅定執行「喝酒從娃娃抓起」的大政方針。
怪不得後來的邱吉爾,威士忌和雪茄從不離手,都是胎教時培養出來的習慣。
烈酒加煙,法力無邊。
不然,怎麼幹的過法西斯呢!
『 曼哈頓 』裡面的基酒,只有3種。
看到下圖,你可能會問我,為啥這次沒看到「調嘻」的「雞尾酒膠囊」呢?
因為,呃...我...有些酒不太常用,就沒買來分裝,先拿原始的酒瓶湊合一下哈~
等有人下單的時候,再分裝不遲。
佔邊,美國波本威士忌,很多朋友應該喝過。
本來想放到下一篇推文裡重點介紹的,今天就劇透一下。
相比蘇格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略微有點甜,因為它是用51%-75%的玉米穀物發酵蒸餾而成的,口感濃鬱、醇厚綿長。
苦艾酒呢?
本質上,它是葡萄酒的一個品種,只不過是用芳香植物浸泡過的加香葡萄酒。
義大利文是「Vermouth」,因為植物芳香而「味美」並被人們「思念」,故翻譯成「苦艾酒」。
這個翻譯,勉強還能接受。
在很久以前,苦艾酒的配方被醫生用來對抗霍亂,還治好了很多人的腸胃問題。
真可謂是,飯前開胃、飯後消食,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苦酒,又叫「苦精」。
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可能就不喜歡,畢竟人的本性嗜甜。
實際上呢,雖然名字裡帶個「苦」字,但它並不怎麼苦。
剛入口有點微苦,後面都是爽勁。
因為它是以龍膽草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酒液呈褐紅色,藥香誘人,拉美國家的人沒事就嘬兩口,祛溼驅邪還延年益壽。
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這個口感,可以用檸檬汁代替。
調製『 曼哈頓 』的時候,要用到調酒壺,但是全程沒有半點難度。
只是很少有人常備苦酒,就給它兩顆星的係數吧。
一起來看看,具體的調製過程:
Step 1: 調酒壺中加入5-6顆冰塊;
Step 2: 隨後加入威士忌45毫升;
Step 3: 加入紅苦艾酒30毫升;
Step 4: 加入安格斯特拉苦酒1茶匙;
Step 5:用力搖晃調酒壺10秒左右,然後將調好的酒液倒入雞尾酒杯中,一杯『 曼哈頓 』就新鮮出爐啦;
有人會用一顆櫻桃裝飾杯口,其實也可以不用,看個人心情。
上文說到『 曼哈頓 』之所以經典,倒不是因為它多麼絢麗、多麼好喝。
而是因為,從這個雞尾酒之後,苦艾酒開始在酒吧裡被廣泛使用,雞尾酒的風味和口感,被大大拓展。
之後逐漸成為一個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才有了馬天尼、尼格羅尼等一大批傳世之作。
展現在雞尾酒愛好者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跟我現在做自媒體差不多:
不知道最終會有多少人關注,也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為我的堅持喜歡上雞尾酒。
對我而言,忙碌之餘做好周更並積極拓展邊界,就已經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了。
「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這句格言對我來說,顯得有些凝重。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這才是我的feel~
一杯『 曼哈頓 』,送給同樣不輕言放棄的你。
「 想喝雞尾酒,調嘻全都有 」
敬請大力關注『 調嘻雞尾酒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