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人們所必需的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雨果。
世界上有很多種人,他們的信仰不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有些人往往會為了自己的信仰,放棄很多,甚至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跳出自己原有的生活圈。
美國就曾有這樣一個人,她本是著名科學家,曾參與曼哈頓計劃,卻為了自己的信仰,放棄了美國高薪優渥的條件,27歲時來到中國,放了一輩子牛。
她就是瓊辛頓。
瓊辛頓的家庭地位,在美國絕對算得上是一流。她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其曾祖父是著名的數學家喬治布爾,爺爺是科學家兼收藏家,奶奶是著名小說《牛虻》的作者,其母親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
瓊辛頓在這種家庭中長大,想不變得優秀都難。在家庭的培養下,瓊辛頓從小就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僅如此,她在上學後,對數學和物理十分感興趣,這讓她的曾祖父十分高興。
通過不斷的努力,瓊辛頓順利考上威斯康星大學,並進入物理系開始潛心研究物理學。學業完成後,瓊辛頓繼續留在學校,並擔任了諾貝爾獎得主費米的助手。在費米的教導下,瓊辛頓更加深入透徹地了解到了物理學,並在費米的幫助下完成了幾篇關於原子的文章,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她的名氣也漸漸大了起來。
瓊辛頓是一個和平愛好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她多次參與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活動,並在美國政府的邀請下,參與了曼哈頓計劃,與全美優秀科學家一起研製原子彈。
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身亡,無數房屋建築被毀。看著自己參與研製出的武器,對人類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瓊辛頓開始質疑自己的所作所為。
之後,為脫離軍方掌控,瓊辛頓選擇回到芝加哥大學,繼續學習物理,並攻讀博士學位。在這期間,她看到了未婚夫陽早和他哥哥韓丁從中國寄回來的信。信中說中國是一個人人平等,所有人相處融洽,到處都透露著一派生機的幸福國度,這讓瓊辛頓對中國產生了嚮往和愛戀,不過內心還是抱有一絲懷疑的。
瓊辛頓在宿舍期間,還讀了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寫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文,這讓她相信了信中的內容,並決定前往中國。用她曾經的話來說:「離開美國,前往中國,是一個夢想的破滅和另一個信仰的開始!」
1948年,27歲的瓊辛頓來到了中國,宋慶齡親自接見了她,之後,她跟隨其未婚夫陽早前往了延安工作,她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十分好聽的中文名字:寒春。
兩人最初在延安工作,隨後又前往陝北與內蒙古交界處的牧場,幫助當地改良牛羊。這裡的生活條件儘管不算太好,但當瓊辛頓看到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心中的陰霾就會一掃而空,這裡的人也從來沒有因為她和其丈夫是外國人而有所顧慮,反而十分熱情親切。
1952年,瓊辛頓和其丈夫兩人帶著1000多頭奶牛,前往西安草灘農場,開始了自己的放牛生活,這一放,就是11年。
放牛期間,瓊辛頓和丈夫積極研發先進的自動化擠奶管道專用線,並改進青草飼料。為了幫助我國建立現代化的奶牛場,瓊辛頓親自飛赴美國,為我國購買了一大批先進器械,為我國的奶牛場機械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曾有記者問她,來中國就沒有想過回去嗎?瓊辛頓的回答是:「我在中國待了一輩子,不是為了養牛而來,而是為了共產主義信仰!」
2010年6月8日,瓊辛頓在中國安然逝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