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武堂|《核武風雲》(二)神秘的曼哈頓工程

2021-01-15 講武堂欄目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在人類戰爭史上,新式武器的出現往往會推動軍事的發展,改變戰爭的形態。然而,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之前,還沒有一種武器能夠像原子彈那樣,對人類政治、軍事格局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而美國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也成為20世紀全球最神秘、影響最大的一項科學工程。CCTV-7《講武堂》欄目特別策劃推出四期系列節目《核武風雲》,揭秘曼哈頓工程的來龍去脈,講述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誕生、使用以及核武競賽中的神秘往事。

        本周播出《核武風雲》(二)神秘的曼哈頓工程。1941年12月6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發生的前一天,羅斯福總統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正式啟動原子彈研製計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計劃「曼哈頓工程」。那麼「曼哈頓工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它是怎樣實施的?都有哪些著名科學家牽涉其中?這樣一項舉全國之力的龐大工程如何保密,這項絕密工程為什麼會出現中國科學家的身影?




一個追逐死神的密令,如何瞞天過海?

一項傾國之力的工程,為何舉世震驚?

多少人身臨其境,卻不識廬山面目;

多少事驀然回首,才發現歲月有痕!

它對人類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又是如何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追溯原子彈的誕生,

講述曼哈頓的秘聞。




曼哈頓工程也叫曼哈頓計劃,是美國陸軍部研製原子彈的絕密工程。想要快速、高效、有序地推進這項龐大工程,必須要挑選出一個經驗豐富、雷厲風行的工程主持者。那麼究竟誰會出任負責原子彈研製的曼哈頓工程區司令呢?推進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誕生的過程中,他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




1941年12月6日,也就是在珍珠港事件發生的前一天,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批准了原子彈研製計劃。這是一場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的競賽,因為美國必須搶在德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於是擔負原子彈研製核心任務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也應運而生,因為雲集了一大批以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代表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該實驗室也被戲稱為「諾貝爾獲得者集中營」。那麼誰有能力、有資歷來領導陣容如此豪華的超一流科研團隊呢?不懂原子彈的格羅夫斯究竟會把誰扶上實驗室主任的寶座呢?




到了1945年的時候,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已經發展成為擁有2000多名文職研究人員和3000多名軍事人員的龐大科研機構。就當時而言,曼哈頓工程在人力,尤其是人才的投入上,遠遠不是其他國家所能企及的;更令其他強國望塵莫及的,則是美國在物力、財力上的巨額投入。美國總統杜魯門曾深有感觸地說:「研製原子彈的費用足以買下整個宇宙。」那麼曼哈頓工程如此巨額的投入主要用於什麼地方?為了原子彈的誕生,美國的財政部作出了怎樣令人咂舌的決定?



       原子彈是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釋放出的大量能量產生爆炸作用,製造出的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對於任何一個核物理學家來說,這實在是一個相當簡單的原理。真正的難點在於如何把理論變成現實,而原子反應堆的建造則是其中的關鍵。在物理學上,有一個特別的長度單位,叫做費米。一費米很小,只等於一千萬億分之一米。但是費米在世界物理學界又是一個如雷貫耳、足以永載史冊的科學家的名字。正是他領導設計並成功運轉了第一個可控原子反應堆,使得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成為現實。那麼費米主持的原子反應堆研究工作和大名鼎鼎的核材料生產中心漢福德工廠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極具傳奇色彩的曼哈頓工程,是美國歷史上密級最高的武器研製項目。參加曼哈頓工程的大多數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都不知道自己從事的工作是為了研製原子彈,就連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杜魯門,一開始也被蒙在鼓裡,直到繼任美國總統後,他才知道其中的秘密。可是如此高密級的工程卻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有另一個國家深度參與其中。那麼到底是哪個國家願意對曼哈頓工程鼎力相助,它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呢?



       在曼哈頓工程推進過程中,有兩位女性核物理學家不但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她們與中國都有著不解之緣。其中一位就是傑出的中國籍女物理學家,雖然沒有正式加入曼哈頓工程,卻幫助美國人解決了許多著名科學家都未能解決的難題。另一位是美國籍物理學家,她是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武器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最終卻於1948年來到中國延安,為中國農業機械化貢獻力量,並於2004年在北京領到中國第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成為第一個獲得在中國大陸永久居住權的外國人士。那麼這兩位神秘的女科學家究竟是誰呢?



       1945年6月,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處沙漠試驗場內,豎起了一座30多米高的鐵塔。7月15日,一輛拖車將一個巨大的鋼鐵容器運到臨時搭起的鐵塔下面,隨後工作人員將其吊裝到塔頂。美國軍方對這片荒漠進行了嚴密的警戒。很少有人知道,第二天這裡將會響起震驚世界的爆炸,而爆炸產生的蘑菇雲也將在人們心頭投下揮之不散的陰影。


        核時代的出現,使得人類進行戰爭的爆炸能力同化學能和機械能相比有了成千上萬倍的增加,也使得戰爭的毀滅性大大增強。但同時對核能的合理利用,也促進了人類對於世界和平的追求。因此核武器的出現對人類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和長久考慮的問題。





敬請收看講武堂本周六播出的《核武風雲》(二)神秘的曼哈頓工程,由徐焰、薩蘇、盧勇 為您精彩講述。

   首播時間:10月13日 周六上午  10:18

   重播時間:下周二 上午10:18、下午16:27。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風雲二號」收官之戰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
    風雲二號」收官之戰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 2018年06月06日 13:02:00來源:央視網 我國在2016年已經發射了第一顆風雲四號衛星。作為第二代靜止軌道衛星,風雲四號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在天氣預報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而這次發射的風雲二號H星,則是第一代靜止軌道風雲二號系列衛星中的最後一顆,它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更新換代全面開始。
  • 碩果積棟譜「風雲」——記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總師」孫家棟
    晚年,孫家棟說過一句話,我一生做過多個衛星總師,風雲二號最讓我難忘。從著手啟動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到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系列最後一星發射,孫家棟相伴「風雲」四十餘年。2018年,風雲二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時,89歲的孫家棟出現在西昌衛星發射場。有人問他,何必事必躬親?他說,我是風雲二號的工程總師,應當到一線來。
  • 從「曼哈頓工程」到「阿波羅計劃」美大科學工程帶來的借鑑與啟示
    來源:科技日報在「曼哈頓工程」橡樹嶺項目地工作的女性。圖片來自網絡1971年7月31日,「阿波羅15號」在月球亞平寧山哈德利溪。圖片來自網絡從1942到1972短短30年間,美國開展了舉世聞名的「曼哈頓工程」與「阿波羅計劃」兩大國家級大科學工程。曼哈頓工程歷時3年,工作人員超過15萬,總投資25億美元,最終使原子彈由假想成為現實;阿波羅計劃歷時12年,高峰時有30萬人參加,耗資超過250億美元,最終將人類送上了月球。可以說,正是這兩大工程鑄就了美國全球科技強國的地位。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經報國務院批准,2010年3月,國防科工局、財政部聯合批覆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工程立項。計劃於2016年12月中旬,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三號乙(CZ-3B)運載火箭擇機發射。目前,衛星發在發射場測試準備工作正常。
  • 看「曼哈頓工程」是如何應用項目管理理念的?
    曼哈頓工程是科學界公認的第一個全面應用項目管理理念和技術的大型項目。美國陸軍部於1942年6月開始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羅斯福立即批覆了布希的報告,並賦予「曼哈頓工程」這一計劃以「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當時還不知道分離鈾235的三種方法哪種最好,只得用三種方法同時進行分離工作。「曼哈頓工程」在頂峰時期曾經起用了53.9萬人,總耗資高達25億美元。根據奧本海默的建議,軍事當局決定建立一個快中子反應和原子彈結構研究基地,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李卿
    ,歷任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預研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主要功能及特點
    2000年6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再一次成功發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簡稱FY—2B),7月3日定點於東經105度赤道上空,衛星工作正常。
  • AI時代的「曼哈頓工程」:百度研究院的榮光與進化
    對百度研究院來說也是如此,在人才體系與產業輸出能力更加完整之後,向更大目標邁進也就成為了AI世界的「曼哈頓工程」,在接下來需要完成的任務。 進一步升級的百度研究院,至少可以看到今天承載著百度與中國AI產業在三個層面的任務需求: 一、支撐產學研快一體化進一步加深,令AI落地和場景應用更加體系化、靈活化。
  • 愛因斯坦積極推動而事後又非常後悔的工程:改變世界的曼哈頓計劃
    上次我們說了人類最偉大的工程之一的,這次我們聊聊同樣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工程之一——曼哈頓計劃!而美國這個原子彈研究成功,就是來源於這個科學史上最偉大工程之一的曼哈頓計劃。該工程匯聚了當時西方絕大多數的優秀科學家,參加人員超過50萬,耗資超過20億美元(上世紀40年代的2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1100億美元以上),歷時3年才研究成功。
  • 英國在曼哈頓工程中的角色(上)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偉大工程,研發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因阿拉莫戈多沙漠中的一聲巨響而永載史冊。
  • 正傳:27.曼哈頓工程
    現在德國人要收拾他那是易如反掌啊。自己這個學生雖然必定會念及師生情誼拼命保自己。但是這事兒誰也不能打包票啊。德國人已經找上門而來了。自己必須給個明確的答覆。那麼德國人又會不會三下五除二,對自己不利呢?太危險了。看樣子,日子越來越難熬啊。自然,大家都想得到。海森堡這一次。必定是空手而歸。盟軍的消息沒打聽到。玻爾老師也不答應入夥。而且師徒之間的感情也大受影響。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嫦娥、北鬥、風雲、資源……作為我國航天工程的「總總師」,「共和國勳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點亮滿天繁星。從著手啟動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到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系列最後一星發射,孫家棟 相伴「風雲」40餘年。2018年,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系列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時,89歲的孫家棟出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有人問他,何必事必躬親? 他說,我是風雲二號的工程總師,應當到一線來。
  • DC新劇《守望者》首曝劇照 曼哈頓一打響指秒殺宇宙
    二代羅夏暴打小丑  除此之外,官方描述中還出現了一句耐人尋味的「Who Watch The Watchmen」。而且曼哈頓博士雖然強大,但背後仍然有更強大的角色,曼哈頓博士不過是個傀儡角色。「曼哈頓博士」不知為何懼怕「蝙蝠俠」  隨著《權力的遊戲》完結,明年HBO就靠這部劇了,尤其是演員陣容異常強大,HBO為了保證大尺度與原作內涵,邀請了大量電影電視大咖加盟,包括《生活大爆炸》的Regina King,《邁阿密風雲》的Don Johnson,《綠巨人》的Tim
  • 「風雲」人物孫家棟
    今天,帶您走近一位「風雲」人物,他就是「共和國勳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 嫦娥、北鬥、風雲、資源……作為我國航天工程的「總總師」,「共和國勳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點亮滿天繁星。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
    >李 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型號工程總設計師,歷任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預研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HBO《守望者》預告片解析:曼哈頓博士與兜帽判官的回歸
    HBO《守望者》預告片解析:曼哈頓博士與兜帽判官的回歸DC與HBO聯合出品的美劇《守望者》在今年開播,之前已經發布過一次預告片了,但是信息量極少,而剛剛發布的第二個預告片信息量卻非常的大,我就來簡單聊聊吧。
  • 美國女科學家參與「曼哈頓計劃」,研製出原子彈,後定居中國放牛
    美國陸軍部的原子彈計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除納粹德國外)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這一工程。這項龐大的工程歷時三年,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並按計劃製造出兩顆實用的原子彈,投在了日本的廣島、長崎,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 曼哈頓計劃中的愛因斯坦和中國兩彈一星工程的于敏,哪個更偉大?
    這是愛因斯坦寫信建議羅斯福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正式執行的曼哈頓計劃,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工程項目,即使阿波羅登月計劃也無法與之媲美!但真正領導這個計劃實施的並非愛因斯坦,而是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從理論構建,到計算以及原子彈的架構設計,工程實施愛因斯坦並未參與,但愛因斯坦做了最為關鍵的步驟,穿針引線,引導一大批科學家為曼哈頓計劃效力,在奧本海默正確領導下,最終獲得成功!當然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但非常有必要再說一次,廣島和長崎分別受到了原子彈的特別待遇,當然廣島的是鈾彈,而長崎的是鈽彈,為什麼兩個都不一樣?您認為呢?
  • 曼哈頓懸日又來了,這次不要錯過啦!
    它被稱為「Manhattanhenge」(曼哈頓懸日)。這個名字是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於2002年首次提出的,他將曼哈頓(Manhattan)與英國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的詞根henge結合,創造了這一詞語。
  • 曼哈頓計劃啟動,或將影響你的生活!
    時年,這項最高絕密任務被以「曼哈頓計劃」代稱。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得戰爭先機,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該工程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除納粹德國外)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人參加這一工程,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並按計劃製造出兩顆實用的原子彈「小男孩」「胖子」投放日本廣島和長崎,打敗了法西斯主義,曼哈頓計劃完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