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何想用核火箭登月?這樣才能阻止別國挑戰其主導太空秩序

2020-11-23 騰訊網

10月3日,美國《宇航》網站報導,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剛剛向位於一家叫做「鷹頭獅技術」的企業授予了價值1400萬美元的合同。合同內容是為DARPA的「敏捷環月運行示範火箭」(DRACO)計劃研製一種核動力發動機。

核動力發動機是諸多科幻小說或者電影的主題。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早在《丁丁歷險記》的《奔向月球》和《月球歷險記》兩部作品中,就討論了一種長得很像V-2飛彈的核動力火箭,能夠完成地月之間的旅行。

藝術家描繪的核熱火箭飛行器

到了美蘇競爭的航天時代,核發動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各種科幻作品當中,所有的火箭和飛船幾乎都裝著核反應堆,用它來提供動力。這不僅僅是因為人們充分認識到了核技術所能提供的強大動力,也是因為化學能火箭存在著物理極限。

根據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v=ωln(m /m ),其中V是火箭在推進一段時間後達到的速度,ω是火箭噴射的速度,m 是噴射開始時的火箭質量,m 是噴射結束時的火箭速度。很顯然火箭噴射速度對火箭速度起到的作用最大,也就是說ω越大越好。

但是,化學能火箭所能實現的ω是非常有限的。所謂化學能火箭,就是靠燃料的燃燒來獲得燃氣。在各種燃料中,氫和氧直接反應所實現的ω數值最高,能夠達到每秒4000多米。而且根據理論分析,這已經是化學能火箭的極限。無論人類再發明多少化合物,也不可能超過氫和氧反應所產生的ω。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能考慮化學能之外的手段。人們發現,如果用電場加速帶電粒子,可以實現遠遠超過氫氧燃料的ω,甚至可以達到每秒300千米,這就是電火箭發動機。不過電火箭發動機的推力太小了,到了21世紀,人類所能製造的最大電火箭發動機,也只不過能吹動一片樹葉而已。自己的重量卻相當大。因此,電火箭發動機只能先用化學能火箭送入太空,然後用在姿態和軌道控制、星際航行等領域。

NASA曾經研製過的核熱火箭發動機原理

在NASA早年的設計中,NTP系統使用裂變反應堆。在這樣的發動機當中,反應堆的直徑不能超過火箭外殼,堆芯正中間有一組堅固的管道,液氫儲罐裝在反應堆上面。氫穿過堆芯中間的管道時,就會被反應堆加熱到極端溫度和壓力,然後從下面的噴管噴射出去,噴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9000米左右,雖然不如電火箭發動機,但是它的總推力巨大,有希望超過化學能火箭。

最早的NTP發動機設計之一

但是考慮到發射失敗可能造成重大核汙染,這些發動機都不考慮從地球上直接起飛,而是進入宇宙之後再啟動。因此,NTP發動機對核輻射防護的需求也沒有核潛艇或者核動力航母那麼高。

蘇聯在登月競賽中失敗後,美國也失去了對超級火箭的興趣。加上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核火箭的設計就被束之高閣了。直到最近兩年才重新被重視起來。

看到這裡,人們或許感覺有點奇怪。應該是NASA對核火箭這種超級科技怪物的興趣更大。這可以大大提高人類星際旅行的能力,為什麼是軍方跳出來和企業籤合同呢?

DRACO項目的描述中揭示了真相:「維持對月球空間——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空間——的空間感知能力」需要。「感知」這個詞彙從美國軍方嘴裡說出來,意思就是「戰場偵察和監視」。因為偵察和監視的目標不僅僅是假想敵的人造物體,也包括自然環境、平民和非交戰方的人造物體,所以美軍才發明了這麼一個聽起來很中性的詞。

到目前為止,地球軌道上或許有那麼一些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外國目標,從地球奔向月球的軌道上、月球附近和月球表面,只有少數科學探測器。沒有什麼軍事目標,美國軍方打算在地月空間偵察和監視些什麼呢?

實際上,在美國人的潛意識中,超過地球軌道的宇宙空間——特別是月球——都是美國所有的。這並不是說美國人會對這些區域提出領土要求,這是違反聯合國外空條例的。美國人的思維是:必須由美國帶領著全人類進入地月空間,由美國安排這裡的資源開發和利益分配。誰要是不服從這種秩序,就是潛在威脅!如果有誰搶在美國前面進入和探索了某一片區域,就等於是直接打臉了。

為了支撐殖民者心態,美軍就需要具有相應的技術手段,要具備在地月空間的軍用太空飛行器部署和機動手段。如果每次部署和機動都要從地球上發射,需要消耗大量火箭。所以,只能把足夠數量的軍用太空飛行器部署到地月之間的某個位置,根據需要靈活機動。機動就要需要動力,高速機動就需要強大動力。無論化學能火箭還是電火箭發動機都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NTP發動機是目前唯一能看到希望的技術。

NASA也想使用核熱火箭風發動機

在DARPA的描述中,DARCO火箭的推力將比傳統化學火箭高出5倍。NTP發動機的強大動力,可以讓軍用太空飛行器在地月之間的廣大區域內快速機動,部署到所需的位置,包括地球軌道、月球軌道和拉格朗日點,甚至可以部署到月球表面之後再起飛——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起飛要容易得多。

如果NTP研製成功,顯然會對其他國家的月球探索活動造成很大的影響。至少,目前所有國家都不具備對月球附近空間的密切監視能力。如果美國人用NTP火箭部署軍用太空飛行器,對其他國家的科學探測器做些什麼小動作,是很難抓到證據的。

NASA其實也參加了DRACO計劃,並樂於看到它取得成功。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稱讚說,以NTP為動力的太空飛行器可以在短短三到四個月內將太空人送上火星,大約是傳統化學火箭所需時間的一半。

所以,其他宇航國家似乎有必要對NTP火箭做出一些響應。

(作者:孔新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你介紹核火箭發動機
    核火箭發動機,以核為初始能源,通過核反應釋放的能量使液態氫加熱,被加熱的氫經過噴管膨脹加速後排出,產生推力的火箭發動機。核火箭發動機基本上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擴展,其加熱的能源不是來自化學反應,而是來自核能,使用液態氫作為核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流體是因為氫的相對質量最小。核火箭發動機的能量和工質分,比衝高。
  • 美國海軍戰略:緊盯別國瀕海 嚴防大洋挑戰
    美國海軍戰略:緊盯別國瀕海 嚴防大洋挑戰   但如果讀者以為這樣一支在全球大洋上來去自如的海軍,一定有一個氣勢磅礴的大洋戰略,那多少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過去二十年間美國人所奉行的戰略,叫做「瀕海戰略」,別名叫「地球的海岸線」。可見其並不是單指美國自己的瀕海地區或者海岸線,而是包括了地球上其他國家的海岸線。
  • 我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NASA局長:不想把太空主導地位讓給中國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表示,美國必須設法保持自己在低地球軌道的載人航天設施存在,這樣就能阻止中國獲得戰略優勢,也不能把低軌道交到那些不把美國利益放在心上的人。不僅是地球上的霸主,合著美國人真以為太空也是美國的?
  • 用土星5號進行載人登月已過去快50年,為何不再用它來登月了呢?
    因為從我們先後實施的嫦娥探月工程來看,在觀測月球表面的基本環境狀態的同時,已經發現了先前美國探測器登月的痕跡,表明當時載人登月不是子虛烏有。而且現在關於土星5號的實體、以及相關檔案技術資料,都還完整地保存著,無論是技術還是資料,都沒有丟失。那麼,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就變成了為何土星5號的技術,現在沒有得到應用,新建造的火箭都趕不上土星5號呢?
  • 核火箭的出現,引爆了整個世界的科學家
    宇宙對於人類來說算是非常浩瀚的地區,但人類的科技目前就連太陽系這個後花園都還出不去,可以說是非常難受了,人類目前只能靠著燃料飛行才能夠前往另一個星球,但實際上在很久以前就曾經出現過可能縮短我們宇宙飛行時間的技術。傳統的化學火箭的工作原理是點燃某種可燃化學物質,將廢氣從火箭尾部噴嘴排出。利用牛頓的第三定律,即對各力量有同樣的反響,火箭受到來自排放氣體的反方向的推力,進而被發射。
  • 2050年中國將超越美軍!美軍上將發出警告,必須要阻止中國
    隨著美國把中國列為最大的挑戰對手,並制定了一系列反華計劃後,中美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了。 據俄衛星網消息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 米利將軍的話稱,中國將在2035年達到美國的水平,而在本世紀中葉超越美國的軍事實力。
  • 外太空爭奪箭在弦上,美國主導撇除俄羅斯,八國籤署協議聯合登月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而這個是通過「阿波羅」登月計劃得以實現,在完成「阿波羅」計劃之後,美國就放棄了在月球的探索。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美國是再次把目光瞄準了月球,不僅僅美國積極開展探索月球的各項工作,包括印度也是蠢蠢欲動,在2019年印度就曾經嘗試實現探測器的登月,但是在最後登月的最後一刻意外墜落月球。
  • 外媒猜測中國秘密太空試驗 演練監視別國衛星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實踐十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天宮一號器罩組合體與運載火箭對接美軍計劃研製而俄「Infox」新聞網8月19日又爆料稱,中國利用這顆衛星進行了「秘密試驗」,而其目的很可能是進行監測本國或者別國衛星演練。  報導稱,中國進行了「實踐-12」號衛星與「實踐-6-03A」衛星的靠近飛行。俄羅斯太空專家伊戈爾·利索夫說:「8月13日,中國的『實踐-12』衛星在進行了一系列有目的的飛行之後,靠近了另外一顆中國衛星『實踐-6-03A』。
  • 如何才能戰勝中國?辦法只有一個,但這道鴻溝美軍幾十年不敢跨越
    為何美國熱衷於主動挑釁別國?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軍事等領域都處在世界領先水平。自詡「世界警察」,美軍在全球海域耀武揚威,致力於挑起熱點海域的戰爭,這讓很多國家都十分反感,不過,為了能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美軍的這種手段只在針對一些實力不是很強勁的對手時才會使用。然而近幾年來,中國不斷崛起,在各個方面都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不僅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注意,美國更是直接將我們看作了強有力的對手,對我們的發展壯大很是擔憂。
  • 霍金曾阻止人類登月,看到月球背面後,終於知道原因了!
    霍金曾阻止人類登月,看到月球背面後,終於知道原因了!在古代,湧現出不少文人詩人,他們經常將情感寄託於天空中的月亮,似乎與月亮有著解不開的情緣。一直以來,人類將月球視作探索太空的首個目標。阿波羅號計劃的成功,讓人類與月球的關係更進一步,之後打造探測器越來越頻繁,試圖揭曉月球隱藏的秘密。人類心中所想的月球與月球的真實模樣是截然不同的,月球表面一片荒蕪,死氣沉沉的,沒有生命存在。霍金曾阻止人類登月,看到月球背面後,終於知道原因了!月球的背面長什麼樣?
  • 為何1972年後人類不再登月,難道真是騙局嗎?原因實在太無奈
    從古至今人類就對太空充滿著許多的嚮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已經探索了越來越多的關於太空的秘密,能夠成功登上太空,甚至登上月球。在1969年7月20日這一天,美國阿波羅號的三名太空人成功登月,這也就意味著在這一天完成了人類的一大壯舉,也標誌著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探索又邁出了一大步。
  • 美軍研發「航天母艦」:太空戰機摧毀敵核飛彈
    美軍已經研製多種大型空天平臺  實際上,為了在技術上保持絕對領先的優勢,美軍一直都在努力研製新型的大型航空、航天,或者是空天通用的平臺,以用於未來航空航天力量的作戰。  在大型航空平臺方面,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美國海軍就曾提出過建造「空中飛船」的計劃,嘗試用飛艇掛載雙翼戰機。
  • 為何登月影像裡看不到星星?登月是假的嗎?還是相機出問題了?
    廣大懷疑登月的人都迫切從這些登月視頻裡找到,這是攝影棚拍攝的「證據」。那登月真的是攝影棚擺拍,只是為了在經濟上拖垮前蘇聯嗎?當然不是,不相信登月的大多都是一些民科,幾乎所有專業的學者很科學家都是相信登月這件事的。既然登月是真的,那為何登月的相關影像裡,月球上空卻沒有星星呢?
  • 「太空競賽」又來了?美俄兩國研製核火箭,人類將開啟星際之旅
    」,並且認為俄羅斯將在本輪「太空競賽」中獲得勝利。一直到後來美國成功發射人類第一臺抵達火星的探測器,並且在1969年順利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美國才在「太空競賽」中獲得了後續的勝利。,不過自從前蘇聯解體之後,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之後的航天領域發展來看,顯然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太空探索領域最優秀的國家。
  • 中國剛登月,美國就立下月球法案禁止靠近登月遺址?在害怕什麼?
    嫦娥五號返回艙中國登月從始至終都被美國密切關注著,美國航天局先是表態希望中國能將月球土壤無償「分享」給美國一部分,後又表示希望能用美元按克購買,不過其給的價格十分低廉,只想用1到10美元購買,這些錢甚至不夠中國登月工具的一個螺絲釘錢
  • 為何人類至今不再登月?美俄兩國一清二楚,原因很現實
    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對太空充滿嚮往,中西方都流傳著很多與之相關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漫步太空是人類千百年以來的共同心願。美國當初決定實施登月計劃的理由美國的登月計劃名叫「阿波羅工程」,於1961年正式開始實施,這段時間恰好處於美蘇冷戰時期,軍備競賽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美國和蘇聯同時將目光轉向了太空,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率先進入太空,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這讓美國感到危機深重,唯恐在太空競賽中落了下風。
  • 嫦娥五號返回途中,有可能被別國截獲嗎?
    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們並不需要擔心,因為原因有三點,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不敢、沒能力、沒必要為何不敢?①實際上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聯合國就頒布了《外層空間條約》,條約中明確規定了太空飛行器的所有權永遠屬於建造國,而且還註明了,如果太空飛行器在降落時出現意外,掉入別國,那麼別國也不能佔為己有,應當歸還。
  • 中國太空殺手亮相:6萬裡高空獵殺衛星,美軍竟說惹不起了
    3萬公裡裡高空執勤,捕獲對手的衛星讓其徹底喪失作用,西方國家表示中國這一武器威脅太大。美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這回曝光的太空機器人可以迅速獲得制天權從而徹底瓦解對手,這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惹不起。說起太空戰或反衛星武器,其實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冷戰初期就在研製了。雖然兩國也都認為太空應該非軍事化,但到了冷戰末期,美蘇實際上已經部署了大量太空戰武器,包括:反衛星飛彈、太空梭、軌道殺手衛星等。
  • 神秘 | 太空武器or太空間諜?美軍空天飛機飛行718天後返回
    與它的前3次執行太空任務時一樣,美國空軍對這次任務的目的依然諱莫如深,外界對該飛行器的秘密活動猜測紛紛。有人認為它是秘密的太空武器,也有人認為它是太空間諜活動的平臺。美軍:測試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美國空軍表示,X-37B項目旨在測試可重複使用航天飛行器的一系列技術,包括導航與控制、熱保護系統、先進推進系統、再入與著陸技術等。
  • 美國自從第一次載人登月後,為何此後,就再也沒有載人登月了
    他們認為,在上世紀冷戰背景下,美國為了在太空探索上壓過蘇聯,不惜通過作假,以贏得軍備競賽的勝利。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曾供職於美國航天局的工程師比爾·凱恩,專門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對美國所謂的「登月成功」,進行了無情的批駁。 他認為,搭載太空人的火箭,確實是發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