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在7月28日發表在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上的一篇名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的文章中,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未來人類開啟星際之旅的關鍵,或許是俄羅斯目前正在研發之中的核動力火箭。
什麼是核動力火箭?
簡單來說,核動力火箭就是以核能作為主要動力的一種新型火箭,相較於傳統火箭,核動力火箭將不再使用傳統的化學能燃料,它的速度、性能等各個方面,也都更具有優勢。
雖然核動力火箭並沒有普及,但是它其實並不是什麼新興事物,因為根據資料顯示,早在上個世紀初期,核動力火箭就已經被提出了,當時俄國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曾經預言,核動力火箭將成為人類未來飛出太陽系的關鍵。
在文章中,俄羅斯的媒體表示,這次俄羅斯重新啟動核動力火箭的研發計劃,也意味著美國和俄羅斯,將重新展開新一輪圍繞著核發動機研發開展的「太空競賽」,並且認為俄羅斯將在本輪「太空競賽」中獲得勝利。
新一輪「太空競賽」已開啟?
我們都知道,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前蘇聯就開始為了爭奪世界第一航天大國地位,而展開了一場耗時多年的「太空競賽」。
一開始,前蘇聯是明顯佔據領先地位的,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的第一次太空之旅,包括人類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第一臺月球探測器等等,都是由前蘇聯研製的。
一直到後來美國成功發射人類第一臺抵達火星的探測器,並且在1969年順利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美國才在「太空競賽」中獲得了後續的勝利。
當然,事實上,上世紀的「太空競賽」美國和前蘇聯並沒有分出個明確的勝負出來,不過自從前蘇聯解體之後,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之後的航天領域發展來看,顯然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太空探索領域最優秀的國家。
而根據資料顯示,與其說圍繞著核發動機研製而開啟的是新一輪「太空競賽」,倒不如說是上世紀「太空競賽」的延續。
原因很簡單,因為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就已經開始分別進行核發動機的研製項目了。當然,一開始,也仍然是前蘇聯領先。
1955年,前蘇聯的姆斯季斯拉夫·克爾德什院士,認為核反應堆是核動力的主要來源,並且進行了多種試驗,一直到1978年,其實前蘇聯已經取得了核動力發動機的初步試驗成功,而且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第一臺核發動機RD-0410也被研發成功。
不過,當車諾比事故發生後,特別是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也放棄了核發動機的研發計劃,美國也因為車諾比事故國內抗議聲不斷,同樣終止了核發動機的研發。
在2009年,俄羅斯有意重啟核發動機研發項目,此後一直到今天,仍然在斷斷續續的進行研究,而美國則在2018年有意重啟加入「競賽」,並且準備在明年將科研重心放在核發動機的研發上,預計初期撥款1.58億美元作為研究經費。
研究核發動機有何意義?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過,核發動機或許會幫助人類完成星際之旅。因為我們都知道,讓人類沒有辦法飛離太陽系,甚至沒有辦法去往太陽系中更遠星球的原因,除了技術本身還不成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的速度太慢了。
而核發動機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未來核發動機真的可以被順利研發成功,那麼,人類將在有生之年有望飛出太陽系,而且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科學家表示,如果飛船安裝上核發動機,那麼從地球出發去往火星,即使是在遠地點的時候,也只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是在近地點,則只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
我們都知道,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是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以人類目前的速度,人類飛一光年大約需要1.7萬年的時間,去往比鄰星,至少需要7萬年左右的時間,顯然這根本無法實現。
不過,如果核發動機成功了,那麼人類去往比鄰星,只需要12年的時間就可以。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如今有關核發動機前期研發的複雜工作,目前已經都接近尾聲了,他們有信心俄羅斯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發動機的國家,幫助人類開啟星際之旅。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日文章《俄媒文章:核火箭或助人類開啟星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