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競賽」又來了?美俄兩國研製核火箭,人類將開啟星際之旅

2020-08-19 奇點使者

據報導,在7月28日發表在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上的一篇名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的文章中,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未來人類開啟星際之旅的關鍵,或許是俄羅斯目前正在研發之中的核動力火箭。



什麼是核動力火箭?

簡單來說,核動力火箭就是以核能作為主要動力的一種新型火箭,相較於傳統火箭,核動力火箭將不再使用傳統的化學能燃料,它的速度、性能等各個方面,也都更具有優勢。

雖然核動力火箭並沒有普及,但是它其實並不是什麼新興事物,因為根據資料顯示,早在上個世紀初期,核動力火箭就已經被提出了,當時俄國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曾經預言,核動力火箭將成為人類未來飛出太陽系的關鍵。



在文章中,俄羅斯的媒體表示,這次俄羅斯重新啟動核動力火箭的研發計劃,也意味著美國和俄羅斯,將重新展開新一輪圍繞著核發動機研發開展的「太空競賽」,並且認為俄羅斯將在本輪「太空競賽」中獲得勝利。



新一輪「太空競賽」已開啟?

我們都知道,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前蘇聯就開始為了爭奪世界第一航天大國地位,而展開了一場耗時多年的「太空競賽」。

一開始,前蘇聯是明顯佔據領先地位的,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的第一次太空之旅,包括人類的第一臺火星探測器、第一臺月球探測器等等,都是由前蘇聯研製的。

一直到後來美國成功發射人類第一臺抵達火星的探測器,並且在1969年順利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美國才在「太空競賽」中獲得了後續的勝利。



當然,事實上,上世紀的「太空競賽」美國和前蘇聯並沒有分出個明確的勝負出來,不過自從前蘇聯解體之後,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之後的航天領域發展來看,顯然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太空探索領域最優秀的國家。

而根據資料顯示,與其說圍繞著核發動機研製而開啟的是新一輪「太空競賽」,倒不如說是上世紀「太空競賽」的延續。

原因很簡單,因為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就已經開始分別進行核發動機的研製項目了。當然,一開始,也仍然是前蘇聯領先。



1955年,前蘇聯的姆斯季斯拉夫·克爾德什院士,認為核反應堆是核動力的主要來源,並且進行了多種試驗,一直到1978年,其實前蘇聯已經取得了核動力發動機的初步試驗成功,而且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第一臺核發動機RD-0410也被研發成功。

不過,當車諾比事故發生後,特別是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也放棄了核發動機的研發計劃,美國也因為車諾比事故國內抗議聲不斷,同樣終止了核發動機的研發。

在2009年,俄羅斯有意重啟核發動機研發項目,此後一直到今天,仍然在斷斷續續的進行研究,而美國則在2018年有意重啟加入「競賽」,並且準備在明年將科研重心放在核發動機的研發上,預計初期撥款1.58億美元作為研究經費。



研究核發動機有何意義?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過,核發動機或許會幫助人類完成星際之旅。因為我們都知道,讓人類沒有辦法飛離太陽系,甚至沒有辦法去往太陽系中更遠星球的原因,除了技術本身還不成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的速度太慢了。

而核發動機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未來核發動機真的可以被順利研發成功,那麼,人類將在有生之年有望飛出太陽系,而且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科學家表示,如果飛船安裝上核發動機,那麼從地球出發去往火星,即使是在遠地點的時候,也只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是在近地點,則只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

我們都知道,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是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以人類目前的速度,人類飛一光年大約需要1.7萬年的時間,去往比鄰星,至少需要7萬年左右的時間,顯然這根本無法實現。



不過,如果核發動機成功了,那麼人類去往比鄰星,只需要12年的時間就可以。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如今有關核發動機前期研發的複雜工作,目前已經都接近尾聲了,他們有信心俄羅斯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發動機的國家,幫助人類開啟星際之旅。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日文章《俄媒文章:核火箭或助人類開啟星際之旅》

相關焦點

  • 為你介紹核火箭發動機
    關於核火箭發動機機最早是由參與曼哈頓工程的斯塔尼斯拉夫·烏拉姆和弗雷德裡克·霍夫曼在1944年提出的。美蘇兩國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相關的研製工作。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刺激了美國對於核裂變火箭發動機的研發,約翰·甘迺迪總統大力支持相關的研發工作。美國在Rover核火箭基礎上全面啟動NERVA發動機研發。美國核裂變火箭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十分不順利,多次出現事故甚至發動機發生爆炸。由於美國後來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領先地位,核火箭又十分的危險,其走向實用又遙遙無期,尼克森總統就結束了相關的研發工作。
  •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為何不再登月?美俄兩國早已看透
    一直以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止步,從古時候起,人們就非常嚮往太空,中西方都有很多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開始飛速發展,人類的幻想慢慢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國家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其中最令人驚豔的就是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的表現,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塵埃落定,世界各國都不想再次被捲入戰爭之中,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就算美國和蘇聯之間沒辦法正面開戰,依舊進行了一場激動人心的軍備競賽
  •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為何不再登月?美俄兩國早已看透
    一直以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止步,從古時候起,人們就非常嚮往太空,中西方都有很多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開始飛速發展,人類的幻想慢慢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國家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其中最令人驚豔的就是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的表現
  • 為何人類至今不再登月?美俄兩國一清二楚,原因很現實
    載人航天技術越發成熟,但近半個世紀人類卻從未踏足月球,這當中究竟有什麼隱情?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對太空充滿嚮往,中西方都流傳著很多與之相關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漫步太空是人類千百年以來的共同心願。美國當初決定實施登月計劃的理由美國的登月計劃名叫「阿波羅工程」,於1961年正式開始實施,這段時間恰好處於美蘇冷戰時期,軍備競賽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美國和蘇聯同時將目光轉向了太空,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率先進入太空,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這讓美國感到危機深重,唯恐在太空競賽中落了下風。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中新網11月5日電 綜合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2時38分發射該國首顆環火星探測器,若發射成功,則將成為亞洲首例。此次太空探索引來多方關注,有媒體指出,印度此舉旨在成為與中日太空競賽中的「領跑者」,但是ISRO負責人否認了此說法。
  • 美俄兩國曾想炸毀月球,原因為何?
    熟悉冷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在那個特殊的年月,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展開了多輪軍備競賽。他們在武器上、科研上、地質研究上,甚至是太空探索上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其中,有一段歷史可能不為人知,就是當時美蘇兩國的科學家都計劃把月球打下來,他們想要把核彈射向月球,甚至還組建了一個科學團來模擬這次行動。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對月球下此狠手呢?
  • 美軍為何想用核火箭登月?這樣才能阻止別國挑戰其主導太空秩序
    合同內容是為DARPA的「敏捷環月運行示範火箭」(DRACO)計劃研製一種核動力發動機。 核動力發動機是諸多科幻小說或者電影的主題。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早在《丁丁歷險記》的《奔向月球》和《月球歷險記》兩部作品中,就討論了一種長得很像V-2飛彈的核動力火箭,能夠完成地月之間的旅行。
  • 太空殖民時代來了?
    390年後的現在,有一夥地球人,準備駕駛太空「五月花」浪跡星際,移民星球,衝出太陽系,遙遙百年曆程,一去不復返。  美國一份免費學術雜誌《宇宙學報》曾稱,載人太空探索計劃的預算,大部分花在了「如何把人安全運回」上,如果直接把人送上星球,然後跟他們揮手道別,稍後再由飛船提供補給,或移民星球的人類開發星球礦物資源,與地球進行「星際貿易」,這樣的計劃,將不會花到多少錢。
  • 霍爾推力器成功點火,中國航天或將開啟超級模式,改變太空規則
    最近中國航天表示,即將開啟「超級模式」,一系列的航天計劃正在穩步進行,「40射」的宏偉目標公布,北鬥實現全球組網,天宮核心艙發射升空,火星探測器發射,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樣本並返回,這些外國人眼裡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即將在今年統統實現。中國的航天腳步現在正在穩步加快,美國稱霸太空早已成為了歷史故事,一個新興升起的航天大國以強硬的姿態走向世界之巔。
  • 星際無限丨當我們談太空競賽時,我們談些什麼?
    鑑於本輪所取得的優越測試成果,星際無限技術進一步提升,並已經根據太空競賽一的測試總結制定了太空競賽二的參與方案,更多精彩讓我們拭目以待!太空競賽二繼續發力根據官方博客來看,Filecoin官方決定開啟太空競賽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1、節點參與者和開發團隊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網絡的調試和優化。
  • 甩開美俄奪下三連冠,美媒報告大讚中國航天事業,專家表示不認可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井噴之年,最引人矚目的天和號空間站已經開始研製建設工作,未來將為人類探索太空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作為太空開拓者美國也注意到了中國的崛起,他們甚至還不忘給中國發來「賀電」。 最近美國布賴斯太空與技術公司發布了一份報告大讚了中國航天事業,其中認為中國今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經遠超其他國家,已經連續三年在太空競賽中甩開美國和俄羅斯奪得了三連冠。
  • 中國不光要造核動力航母,還將建造核能太空穿梭機進軍星辰大海
    核動力穿梭機主要涉及星際間探索和太陽系中的旅行,化學能燃料已經不能夠滿足需求,只有核能才能夠滿足!就像俄羅斯最近提出的核動力巡航飛彈一樣,其本質就是一枚核火箭。不過中國更加大膽,在中國航天計劃中,到2040年將擁有各種類型的運載火箭,其中包括核動力空間穿梭機和其他能夠完成多星際往返旅行、通過小行星採礦和建設像空間太陽能電站這種特大項目來利用太空資源的其他太空飛行器。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但俄羅斯就不一樣了,由於美國太空人經常搭乘聯盟號飛船進行太空任務,所以俄羅斯也有意搭乘美國龍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樣就能互相取長補短,完成航天任務。
  • 打開「深空之門」:美俄攜手建首個月球軌道空間站
    中新網9月29日電(齊君) 當地時間9月27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機構籤署了一份聯合聲明:將合作建造首個月球軌道空間站,名為「深空之門」(Deep Space Gateway),以作為深度探索太陽系並將人類送上火星的月面基地。
  • 《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 |適合全家人的星際之旅
    一直以來,神秘外太空被無數人追逐,太空之旅也是人類自古的憧憬之一。《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於8月28日在曲江創意谷正式開幕,三個月來受到了各界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都體驗了這場"星際之旅",尤其是親子家庭。這場星際探險之旅,點燃了很多孩子的歡樂與太空夢。現在,《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將延長開館時間,原本於這個月底就要跟大家說再見的《太空花園》將延續至2021年2月28日。
  • 新太空競賽開啟,科學家:首個人類到達火星將花費1200億美元
    幾十年來,強大的國家一直在太空競賽中爭得不可開交,一旦登上月球,焦點就轉向了火星,現在的一切都是關於在另一個星球上的生命,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競賽有很好的記錄。但你知道我們的國家也在進行月球計劃嗎?最近,我國科學家們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令人深思的東西,使太空世界陷入混亂。
  • 人類再現太空探索繁榮景象,這一次,中國不會缺席
    ,俄羅斯更是由於國力衰退,航天發展一度不進反退,代表著航天領域最高成就的美國載人太空梭也宣告終結,冷戰思維下的太空競賽自然而然失去了動力,超級大國對於太空的瘋狂回歸理智,熱情有所下降。美國、俄羅斯、日本也許是感受到了中國的壓力,紛紛制定自己的太空計劃,在過去的十年,不但國家間在太空探索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像馬斯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貝佐斯(藍色起源)等美國富豪,宣稱著改變人類、改變地球的情懷和使命,紛紛投入巨資加入,更進一步激發了世界各國對太空探索的關注,點燃了人們對未知宇宙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