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空競賽開啟,科學家:首個人類到達火星將花費1200億美元

2020-09-13 劍客星歌

在1999年通貨膨脹調整後,美國已經花費2880億美元重返月球。而中國目前發現的一些東西,讓美國感到憤怒,因為不是他們首先發現它。

幾十年來,強大的國家一直在太空競賽中爭得不可開交,一旦登上月球,焦點就轉向了火星,現在的一切都是關於在另一個星球上的生命,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競賽有很好的記錄。

但你知道我們的國家也在進行月球計劃嗎?最近,我國科學家們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令人深思的東西,使太空世界陷入混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在冷戰中相互競爭,與此同時,另一場戰爭正在發生,它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太空競賽。為了證明其技術的優越性,他們冒險進入未知領域,將設備投入太空,最終將人類送入太空。

無論哪個國家能做到這一點,都將獲得全球聲譽的提升,50年代中後期,裡程碑開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兩個國家都試圖超越對方。

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斯帕特尼克1號」,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在1958年正式成為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物體。

隨後美國發射了自己的探測衛星,並在一年後的1959年獲得了勝利。

蘇聯太空計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發射了月球二號,這是第一個成功到達月球的太空探測器。

又過了兩年,蘇聯再次採取報復行動,認為他們暫時處於優勢地位,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於1961年4月,成為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飛行的人。

約翰·格林則是美國對尤裡·加加林繞地球軌道飛行的回應。

1961年底,美國政府已經為Nasa的登月計劃奠定了基礎,這個計劃被稱為「阿波羅計劃」,當所有的一切都完成後,從1961年到1964年之間,Nasa的預算增加了幾乎百分之五十,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

終於在1969年7月16日,這筆錢帶來了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柯林斯,開始了阿波羅11號太空任務,這將被證明是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

阿波羅計劃的總成本大約是254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520億美元,這些錢被用於各個方面,這就是太空競賽。

在整個過程中,不僅吸引了航空航天和科學界的注意,而且吸引了整個世界的注意。時間快進到2020年,從阿波羅11號太空人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到現在為止,超過50年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開始加入到了這個圈子中。

僅在2018年,就有18個國家就在與太空相關的活動上,花費了至少2億美元,涉及從衛星到深空探索的方方面面,這證明了全球對太空的投資正在再度爆發,但有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正在與佔主導地位的競爭,這個國家的支出資源和在最後前沿取得成果持續增強。

我們的中國,東方的強國,在2019年1月3日,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國家。

在月球背面著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巨大質量的磁力,無法與空間站保持無線電聯繫,月球的巨大體積作為信號屏障,阻礙地球和宇宙飛船之間的任何通信。在地球的另一邊,到達遙遠月球的那一邊,是一個重大的航天突破。

但月球車的發現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我們的兩個月球車,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綠色凝膠狀物質,隱藏在隕石坑中,與周圍環境相比,它的顏色大不不同,並且含有一些亮點,理論很快浮出水面,它是不溶於水的巖石嗎?

一種新的液體物質的外觀是一回事,但它的質地是否類似膠體還不清楚,因為月球車是無人駕駛的,所以國家航天局別無選擇,只能依靠主攝像頭拍攝的圖像進行分析。

因而美國科學家認為:神秘的物質很像在阿波羅17號任務中,發現的撞擊玻璃樣品,是月球外殼在小行星撞擊等撞擊事件中融化而形成的,隨後凝固成玻璃狀的晶體物質熔化,並重新形成,因此,儘管它看起來像凝膠,圖像可能是具有欺騙性的,而閃爍體並非來自凝膠或液體,而是來自其透明的玻璃狀組合物。

那些發人深思的照片,以及整個月球遠端體驗,都是嫦娥登月計劃的一部分,在這次任務之前,衛星和太空人已經飛過,從遠處進行了視覺觀察,但沒有任何東西正式著陸在月球背面。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新技術,飛出地球大氣層,降落在月球的背面。

太空旅行並不便宜,至少現在不便宜,因為這個行業從政府機構中分離出來,而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公司,Spacex致力於降低太空運輸成本,使火星成為殖民地,我們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看到負擔得起的星際飛船,價格已經在下降,在1970年到2000年之間,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一公斤的平均成本為8500美元,該火箭被用於進入國際空間站。

相比之下,到如今成本僅為每公斤2720美元,比傳統成本低了85%,或許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預定到月球的回程航班。 Space X公司正在繼續開發星際飛船,它將被設計成穿越太陽系,在未來十年的某個時候,可以搭載100名乘客,你願意為星際旅行付多少錢?

我們的月球探測器,它到底在那裡做什麼?

它實際上有很多不同的用途,每個部件和設備都負責研究一個特定的目標,月球塵埃分析儀記錄塵埃的物理特徵,無線電幹涉儀,輔助計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無線電觀測站,電場分析儀測量電場的大小,月球探測器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雖然它缺乏夜間工作的能力,但請記住,在月球上,白天和夜晚的持續時間分別相當於14天。

對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來說,登月的成本是相當可觀的,然而,過去七十年來投入的大部分資金,都被用於開發技術。現在我們讓人類再向前邁進了一步,登陸火星似乎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據估計,把前四個人帶到火星的花費是60億美元,其中的1.5億美元用於第一次無人火星登陸任務。

125億美元用於通信衛星,900億用於第一次漫遊者任務,還有125億美元用於將第一批人類太空人,送往我們的鄰居星球進行為期150多天的火星之旅。

一個荷蘭組織旨在在火星上建立永久的人類殖民地。

相關焦點

  • 「太空競賽」又來了?美俄兩國研製核火箭,人類將開啟星際之旅
    據報導,在7月28日發表在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上的一篇名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的文章中,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未來人類開啟星際之旅的關鍵,或許是俄羅斯目前正在研發之中的核動力火箭。「太空競賽」,並且認為俄羅斯將在本輪「太空競賽」中獲得勝利。
  • 阿聯首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一輪太空競賽拉開帷幕
    據《時代周刊》報導,周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顆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踏上了為期7個月的火星之旅,開啟了阿拉伯世界的首次星際旅行。作為太空競賽的最新入局者,阿聯已成功將三顆對地觀測衛星送入軌道。其中兩枚由韓國研發,由俄羅斯發射,第三枚由日本發射。對依賴石油的阿聯來說,火星希望任務的成功將是他們向太空探索邁出的重要一步。不到一年前,阿聯成功將首位太空人哈扎·阿里·阿爾曼索裡(Hazzaa Ali Almansoori)送入太空。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中新網11月5日電 綜合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2時38分發射該國首顆環火星探測器,若發射成功,則將成為亞洲首例。此次太空探索引來多方關注,有媒體指出,印度此舉旨在成為與中日太空競賽中的「領跑者」,但是ISRO負責人否認了此說法。
  •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耗資2億美元左右
    每次發射價約為9000萬美元,與中國長徵五號相仿。 這次跨國發射任務也是亞洲兩國首次聯合發射行星際探索任務,為太空探索第二梯隊開啟更多可能性。,不僅僅是該國首個火星軌道探測器,更有望成為全世界「第一顆真正的火星氣象衛星」。
  • 2020太空競賽正式開啟,多國探測器齊發火星!
    1969 年 7 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走出太空艙踏上月球表面,說出了舉世聞名的那句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競賽,美國後發制勝超越蘇聯。幾十年間,世界格局風雲變幻,太空軍備競賽也因蘇聯的解體而告終。
  • 中國發射火星與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兩國正處於一個有利的時期,地球和火星在短途旅行中處於有利位置,美國太空飛行器將於7月30日升空。中國宣教團被命名為「天問一號」(Tianwen-1),這是對一首經典詩的致敬,這首詩帶有關於宇宙的詩句。工程師和其他員工在海南南部島嶼的發射場上歡呼雀躍,這是中國最大的太空火箭-長徵3月5日登上藍天。
  • 人類火星接力:好奇、洞察、天問
    ,美國、歐洲、俄羅斯、印度,還有不久之後的阿聯將歡迎你們來到火星,開啟令人興奮的科學探索之年。此外,科學家們為防止地球微生物汙染火星探索而引入的「行星檢疫」的概念,也被之後的火星探索任務沿用下來。 不過,或許是火星生命的尋找不如人意,或許是冷戰逐漸走向末期,太空探索的競賽意味被迅速淡化,火星探測的失敗率也在這一時期以火箭般的速度提升。
  • 中美阿探火三國演義拉開帷幕,首顆火星氣象衛星開始4億公裡徵途
    每次發射價約為9000萬美元,與中國長徵五號相仿。這次跨國發射任務也是亞洲兩國首次聯合發射行星際探索任務,為太空探索第二梯隊開啟更多可能性。如無意外,之後二期探測任務將延長至2025年。希望號探測器預計將探測火星新數據超過1000 GB,阿聯將與全球200多家大學和科研機構免費分享這些數據。這將為科學家全面研究火星大氣,探究火星氣候變化,低空天氣變化,沙塵暴預報,為人類構建火星大氣全息模型提供第一手數據。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2020年7月23日12:41分,「胖五」火箭以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推動「天問一號」開啟漫長的奔火(星)之旅,在海南島碧藍的天空中,「胖五」留下了三道耀眼的光柱、燃料撕裂空氣的聲音和蛟龍般的尾跡雲……問候的送到要在202天以後,2021年2月10日,「天問一號」將到達火星近火捕獲點,在無盡的宇宙黑暗中,中國將點亮自己的「小燈」。
  • NASA火星樣本返回地球預算可能花費額外的10億美元 毅力號很關鍵
    科學家們說,火星的第一批原始碎片至少要再十年才能降落到地球上,所以在地球上的實驗室裡拿著一塊原始的火星是行星科學家最期待的夢想,而NASA及其歐洲同行則希望將夢想變為現實。,並向NASA提交了一份新報告。
  • 美國月球「圈地」,中國「胖五」發射,日本成立「宇宙軍」,新太空競賽誰將勝出?
    So……相比於上個世紀在美蘇之間展開的那場太空競賽1.0,除了民族情感和獲得壓制對方的戰略威懾力之外,大國之間,這次又在battle啥?更重要的是,「新太空競賽」和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日常,有干係嘛?根據相關統計,俄羅斯&34;號飛船每個座位的費用連年漲價,2007年的單價只要2180萬美元,而到了2018年座位的單價就漲到了將近4倍,達8110萬美元。在這十多年裡,NASA為了購買聯盟飛船的座位花費了39億美元。
  • 人類登陸火星需要什麼?
    在20世紀60年代的太空競賽中,蘇聯和美國都將火星作為早期的探索目標。1963年6月,蘇聯的著陸器第一次登上火星,但他們的舉動幾乎沒有獲得科學回報。美國首個飛越火星的探測器拍攝的照片顯示,火星表面坑坑窪窪,酷似月球,粉碎了許多人對火星上可能存在智能生命的希望。隨後的任務集中在尋找水,這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一個關鍵要素,作為一個可能的指標,表明地球上可能已經進化出了簡單的生命。
  • 大家丨重返月球,殖民火星:今天的人類能重啟太空時代嗎
    當然,當年參與其中的科學家們並沒有政客那麼狹隘的算計。當他們取得科技突破,證明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月球之後,他們一定覺得可以做的更多。飛向火星是一個目標,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甚至在月球的環形山裡建立人類的城市是另一個目標,研發核動力或其他新型動力火箭開啟人類的星級旅行是更宏偉的目標。
  • 中美兩國即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太空競賽要開始了?來看看我國實力
    根據參考消息網6月3日的消息,我國計劃在今夏進行首次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計劃在夏天進行新一輪的火星探測計劃。屆時有「胖五」之稱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運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而美國的新一代火星車「毅力號」也將由運載火箭運上太空。
  • 如果您有幾十億美元,您將去太空哪裡?
    如果您有幾十億美元,並且有一些世界上最有才華的太空科學家和工程師,您將去哪裡?確實沒有錯誤的答案。假設的飛行任務將在2030年代末發射,在2040年代中期到達土星系統,在2050年進入土衛二軌道並在明年降落。它將配備許多旨在告訴科學家這個誘人的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的儀器,包括可以識別材料的質譜儀和可以增強科學家視野的顯微鏡。麥肯齊在會議上說,該團隊將任務構想的價格定為約25億美元。
  • 太空殖民時代來了?
    「百年星艦」不只是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其突破性的技術與革新,將使星艦不同凡響。  撰稿|石 渝  390年前,一夥清教徒朝聖者開著「五月花」輪船,乘風破浪,闖入「新大陸」,開啟了美洲殖民史。  初級目標:移民火星  據美國《科學日報》庫爾扎韋爾·阿爾報導,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數周前曾問詢過NASA埃莫斯研究中心主任西蒙·沃登,他問單程前往火星的移民計劃,究竟要花多少錢?西蒙回答說大概需要百億美元。拉裡則問他能否控制到30億美元以下。  谷歌創始人的詢價與報價,代表了民間資本對這一項目的興趣。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而且從經濟角度看,它更便宜,一個座位只要5500萬美元。而在2015年,NASA為聯盟號的每個座位為俄羅斯支付了8200萬美元,70次宇航飛行共花費了39億美元。這麼一對比,載人龍飛船更經濟些。
  • 26個月等一回,中國和美國7月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爭先探索太空
    中國於2003年首次將一名男子送入太空,比俄羅斯和美國晚了40多年,但自那時起,中國的太空計劃就穩步超越一個個裡程碑。2019年,中國「嫦娥四號」成為第一個在月球遠端著陸的探測器。每隔26個月,地球和火星的距離就會相對接近,約8800萬公裡,這為登陸火星任務提供了一個狹窄的窗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利用最新的對準,周日發射了一個火星探測器。美國和俄羅斯過去已經向火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而歐洲、印度和日本也向火星派出了太空飛行器。美國最新的火星任務將收集樣本,以便在未來的任務中送回地球。
  •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特稿:三國「使者」同赴火星 共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新華社記者  這個夏季,三個地球「使者」正同期前往火星。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