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環翠區環翠樓街道海城社區古山三巷沿街的樹上都「結」出了黃澄澄的柿子,甚是喜人。走近細細端詳,才發現,這綴滿枝頭的柿子其實是逼真的布藝手工製品。為慶祝元旦來臨,海城社區布藝手工達人——王炳珍,帶著社區志願者趕製了一百多個柿子,將「柿柿如意」的好寓意送給大家。
做百餘個柿子送祝福
手拿繡花針,在一塊巴掌大的橙色布料上密密地縫著,填充、收口、裝飾、造型……在王炳珍的手中,針線似乎有了魔力,讓一塊平平無奇的布料瞬間變了樣兒。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一個栩栩如生的柿子就做好了。
「這個柿子做起來簡單,之前的準備工作可不少,光試驗布料就試了好幾種,既要顏色貼近,又要彈性好、造型性強。」在填充封口的柿子頂部打了個結,王炳珍打開了話匣子。一周前,社區工作人員給王炳珍發了一個網上找來的布藝柿子的照片,她隨後就忙活開了。既要生動形象,又要容易大量製作,為此,王炳珍特意買來一兜新鮮柿子,反覆觀察其外形特點,設計了起來。
研究出最簡單易學且生動形象的製作方法,王炳珍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和幾位居民上手做了起來,六人全靠手工縫製,一個周的時間,就做好了一百多個布藝柿子,掛在社區道路上,映襯得喜氣洋洋。
多版十二生肖見「針」功
事實上,布藝柿子只是王炳珍作品中最簡單的款式。走進王炳珍的家,才真正見識到她手中的針線乾坤。
不到兩平方米的陽臺,是王炳珍的工作檯。上面除了幾盆多肉,其餘的地方幾乎被做手工布藝的材料擺滿。各式珠子、配件等被分門別類碼得整整齊齊,提前打好的流蘇、針線工具等也都各有地界兒,仿佛是一個專業匠人的工作檯。桌面的一角,還放著王炳珍未做完的牛年布藝掛件。
「做布藝作品,要把寫實和卡通形象結合,一下子抓住動物最明顯的特徵。」王炳珍介紹,在她的家中,珍藏著這幾年來做的各個版本的「十二生肖」系列布藝掛件,雖然會根據靈感進行不斷改動,但是每個版本的生肖都很有特點:蛇的身體呈現波浪形,嘴巴上縫上紅色的信子;兔子的耳朵特別長,眼睛選用紅色的扣子;狗的尾巴高高翹起,猴子的臉是半圓形……
「只要有時間,我就照著實物還有網上的照片研究,光是圖紙就存了好幾個柜子。」王炳珍打開陽臺的幾個柜子,裡面分門別類的放著各式用廢紙和宣傳單頁做的圖紙和模板,見證了她這些年來的布藝手工製作工藝。
義賣手工製品資助學子
今年77歲的王炳珍接觸布藝手工製作大概已有十年的時間。從小就有針線基礎的她,一直很心靈手巧。退休後,把孫輩帶大後,王炳珍閒了下來。「待在家裡也要找點事幹。」王炳珍說。於是,她走上了布藝手工製作之路。
不僅製作布藝手工藝品,王炳珍還把自己的針線手藝用在廢物利用上。孩子們不穿的舊牛仔褲,經她的巧手就變成了時尚的單肩包。包裡還有一條隱藏的長肩帶,能讓包包輕鬆變個樣。不穿的舊衣褲、舊布條等,經過她的手後也能變成漂亮的錢包、鑰匙包、收納袋等。
「有一次出門旅遊,看到景點在賣一款雙肩包,前面有四個口袋,能把衛生紙、雨傘、水杯等放好,很新奇。當時我記住了樣子,回來就照著做了幾個,分發給鄰居和朋友。這些人因出門時回頭率老高了,回頭就問我在哪買的呢。」王炳珍驕傲地說。
除了把布藝手工當成興趣,王炳珍還把它當成了愛心事業。每年,王炳珍都會縫製幾百件布藝手工藝品送到學校、福利院、社區。此外,她還經常義賣手工製品,將攢下來的錢用來資助貧困學生。(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常會會/文 姚威/圖)
值班總編:王 嵐
覆審:譚立勇
編輯:董倩萍
【來源:威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