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克隆動物衰老過程正常

2020-11-24 中國網財經

  科技日報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顯示,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創造出的克隆羊衰老過程是正常的。該研究分析了13隻成年克隆羊,其中4隻的遺傳數據與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動物——克隆羊多莉一樣,這是首次開展的有關克隆對大型動物健康影響的長期研究。

  自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出現以來,一直存在對克隆動物健康狀況的擔憂。20年前,英國科學家伊恩·維爾穆特用一個成年羊的體細胞成功克隆出一隻小羊,她就是著名的克隆羊多莉。多莉曾患骨關節炎,這是一種老年綿羊的常見疾病,而且她不幸早夭,僅存活了6年半,一般綿羊通常能活12年左右,因此也加重了人們對克隆動物可能比正常動物衰老更快、健康狀況更差的憂慮。甚至有聲音質疑,克隆動物的年齡究竟從0歲開始計算,還是從被克隆動物的年齡開始累積計算。

  此次,英國諾丁漢大學凱文·辛克萊爾及其同事研究了13隻7歲至9歲的克隆羊,其中4隻克隆時使用的是和多莉一樣的乳腺細胞核,因此也是多莉的克隆體,或者說基因組複製品。

  研究人員檢測了這些克隆羊的肌肉骨骼、新陳代謝和血壓情況,對其所有主關節進行了射線檢查,並與5歲至6歲的對照組羊進行了對比。這些克隆羊仍然健康地活著,僅患輕度骨關節炎,其中一隻為中度,但它們沒有新陳代謝疾病的症狀,血壓也正常。

  雖然研究人員無法將克隆羊和品種及年齡與其完全一致的正常動物進行對比,也沒有檢測與衰老相關的分子標記,但是該研究依然提供了迄今最有力的證據,證明大型克隆動物衰老過程正常。上述發現提供了有關克隆安全性以及克隆對動物健康長期影響的重要信息。

  總編輯圈點

  儘管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的動物沒有父親,但嚴格意義上說,卻有多個母親:細胞核母親、線粒體母親,還有一個孕育母親。一方面,線粒體也是重要的遺傳物質,且是掌管細胞新陳代謝的核心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細胞核的基因表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生命周期發生變化。因此,本項研究首先證明了「永葆青春」的可能性,給克隆動物技術以鼓舞;同時也為研究生命衰老的規律及遺傳基因和線粒體的相互作用等,提供了新途徑。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克隆動物能以正常方式老去嗎?年輕克隆羊患老年病早衰
    此後,科學家又利用克隆多利時所剩的同一母羊的乳腺細胞,又成功克隆出了四隻「多利」,即「多利四羊組」。20年過去了,這些克隆羊命運各不相同,多利於2003年病亡。現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科學家們正在對多利的克隆兄弟姐妹開展深入研究,了解這些克隆動物的健康狀況,試圖找到克隆動物是否能夠正常成長以及是否會早衰的答案。
  • 第一隻克隆羊出來以後,還有其他克隆動物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克隆技術一直在使用和發展中。1996年7月5日「多莉」小羊的誕生引起世界的震驚,原因在於它的生命誕生過程中沒有精子的參與。它與供體母羊有著完全相同的基因。而之前的克隆動物都是從胚胎細胞中提取,不象「多利"完全由體細胞發展而來。「多莉」小羊的誕生引發一系列關於克隆「人」的討論,使得人們擔心克隆技術的成熟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倫理道德和社會安全方面的危機。同時「多利」的後來情況顯示它有早衰的跡象,並且克隆它的成功率還是相當的低。
  • 壽命21歲零三個月,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因衰老去世
    上周三,世界上第一頭克隆牛加賀(Kaga)因衰老在日本石川縣畜牧研究中心去世,享年21歲零三個月。1996年6月,首個克隆動物——多莉羊誕生;僅僅兩年後,日本近畿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養出一對雙胞胎母牛——「能登」和「加賀」。2018年5月,另一頭克隆牛「能登」去世。
  • 為什麼大量克隆動物出現不正常
    本報莫斯科12月6日電 俄羅斯科學院理論與實驗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分析了老鼠單細胞胚胎細胞核移植前後鉀離子濃度變化後發現,針對卵細胞進行的任何外在行為,必將破壞它的生物化學平衡,導致胚胎細胞正常發育進程的改變。因此,對卵細胞的任何行為不可能不留下痕跡。有關專家指出,這一實驗成果有助於解釋大量克隆動物出現不正常的原因。
  • 我國從第一代克隆動物到現在,到底克隆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克隆羊技術示意圖克隆技術不僅僅為了複製生命,它為研究遺傳病早期診斷治療、防治,組織器官修補、製造,衰老與長壽研究,拯救瀕危動物開闢了新途徑。2001年8月8日,我國首隻體細胞克隆山羊「陽陽」成功地產下了一對「龍鳳胎」,「陽陽」是一歲的山羊,在這一年中陽陽發育正常,與同齡山羊一樣,生命力旺盛,沒有出現衰老現象。「龍鳳胎」的父親是我國科學家通過胚胎克隆技術繁殖的安哥拉山羊。體細胞克隆山羊能像正常山羊一樣具有繁殖能力,證明我國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走進了世界先進行列。
  • 端粒長度與克隆動物的壽命關係
    原創:黃必錄 美國科學家Harley於1990 年在頂級雜誌Nature上提出的關於細胞衰老的端粒假說,該假說認為,端粒縮短是導致細胞衰老的原因。
  • 克隆羊多莉,作為第一隻克隆動物,它的結局帶來了怎樣的警示?
    克隆是從很久以前便出現於科幻作品中的生物技術,而在現實世界,克隆技術的實現也已經有些年頭了,還記得世界上的第一隻克隆動物嗎?那隻漂亮的小綿羊,多莉。多莉誕生於1996年,作為世界上第一隻完整的克隆動物,多莉可謂是備受矚目,就連它的名字都取自於美國的鄉村音樂天后多莉·帕頓。
  • 學者:克隆動物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2年出生的首批含有脂肪性脂肪連接蛋白基因的體細胞轉基因克隆牛「妞妞」成功繁育後代,第二代「轉基因小牛」出生後各項體徵正常。如今這頭小牛已滿半月,身體健康。傳統的雜交技術受制於動物本身的生育能力而進展緩慢,利用克隆技術可以「批量」生產基因幾乎一模一樣的動物,從而大大提升育種效率。對於亟需自主培養優質畜種的中國,大力發展克隆產業無疑是一種合理的選擇。除此以外,克隆技術還是目前製作大型基因修飾動物的最重要途徑。儘管轉基因食品目前尚存不少爭議,但是在許多方面,轉基因動物表現出了絕佳的市場潛力。
  • 克隆技術已經存在20多年,為什麼卻不複製人?看看克隆羊的下場
    20年前就有克隆技術,為何人類如此反對克隆?看克隆羊的下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奇的技術層出不窮。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技術。比如說像人工智慧的出現,他們可以和人類進行交流。並且連面部表情也十分豐富。但是很多科學研究成果在發展的同時。其中也會飽受爭議。
  • 「克隆工廠」落戶天津 三問動物克隆
    許曉椿舉例說,利用克隆技術可以「克隆工具犬」。所謂「工具犬」,主要是指警用犬、搜救犬、導盲犬等特殊用途犬類。這些工具犬往往都是百裡挑一的優秀品種,它們要比一般的小狗更加聰明伶俐、善於學習、肌肉強健、反應靈敏,而在服役過程中,其淘汰率也是很高的。「相較於培育和訓練,克隆是更高效的做法。」
  • 科學生活:食用克隆動物食品安全嗎?
    歐盟食品安全局11日公布一份初步研究報告稱,克隆動物的肉和奶對人類很可能是安全的。據美國physorg科技網站報導,對於歐盟是否會允許將克隆動物列入食物鏈的問題,這份報告的出臺無疑將引發新一輪的爭議。    這份初期研究報告稱,基於我們目前的了解,克隆動物以及他們的後代與傳統方法養殖的動物相比而言,並不會帶來新的食品風險。
  • 日本科學家克隆出581隻完全相同的老鼠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日本科學家經過25輪克隆培育,最新繁殖出581隻相同的克隆老鼠,它們的基因都源自同一隻老鼠。科學家表示,這項完美克隆實驗為實驗室培育能夠產奶和提供肉食的「超級動物」奠定了基礎。據悉,研究人員使用培育「多利」克隆羊的技術成功地克隆出連續世代繁殖的克隆老鼠。這些老鼠擁有正常的壽命,它們能夠無限期世代繁殖。
  • 克隆技術已經存在20多年,為什麼卻不複製人?看看多莉的下場
    現在有一種技術叫克隆,就是用動物身體的一部分像複印機一樣無性繁殖一個一摸一樣的生物,聽起來很神奇,但是這項技術確實在二十多年前就存在了。,也是世界生物史上第一隻用克隆技術產生的動物。贊成的一方認為生命進入一個新的裡程碑,無性也可以繁殖下一代,對未來生物的生命會有很大的改變,可以複製的生命循環出現,會延續生命的過程甚至長生不老。反對的一方認為這大大違反倫理道德,對生命的過程不尊重,而且極易出現爭議甚至災難。
  • 揭秘克隆猴誕生:靈長類動物的克隆難度為何這麼大
    目前,兩隻克隆猴出生時間分別為8周和6周,同普通的猴子一樣,能正常地生長。   「中中」和「華華」是如何誕生的?   在成功克隆猴之前,研究人員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均告失敗。「但只有一種方法最終奏效」,孫強表示。
  • 動物克隆莊園:從多莉羊到克隆猴
    即便在生物學內也不盡相同,克隆在分子生物學上主要是指DNA的複製,在細胞學上指培養一群同基因組的細胞,在動物學上指獲得同基因組的生物個體。本文主要討論動物的克隆。雖然高等動物普遍採用有性生殖,但克隆是否在高等生物中自然存在呢?
  • 我國科學家詳釋複製人技術八大謎團(圖)
    動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中國醫學科學院分子藥理學和分子神經生物學教授張德昌認為,由於這種克隆與多莉羊的克隆技術路線一樣,只有父系或母系一方的染色體和基因,缺少親代另一方的染色體,因此這樣克隆出來的人是否正常,誰也沒把握。就目前所知的情況推測,這樣的複製人要麼有缺陷,要麼是弱智。
  • 美國克隆總統
    在生物學中,名詞「克隆」是指,在遺傳上與其來源的細胞或生物相同的細胞或生物。例如,某些生物(比如細菌)通過複製其DNA進行繁殖,因此分成兩半。「克隆」作為動詞時,是指創建克隆的細胞或生物的過程。試想一下,一個多世紀以前,也就是1903年,飛機剛剛發明。但在1969年,人類居然登上了月球。
  • 20年前就有克隆技術,為何人類如此反對克隆?看克隆羊的下場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技術都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比如克隆技術,曾經這項技術就被在養身上使用,而那時候所克隆的就是一個羊,這個羊叫「多莉」,1996年的時候這個羊正式的誕生,知道1997年才被向公眾曝出,但是隨後我們就很少聽到它的相關消息。
  • 動物克隆產業化:誰的市場機遇?
    從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莉」誕生,經歷了20年發展的動物克隆技術將要產業化了。一度存在倫理爭議甚至被妖魔化的克隆技術,如今在包括優質工具犬、優質肉牛、頂級賽馬以及其他非靈長類的動物的克隆上,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 專家:克隆動物商業化舉步維艱 倫理爭議不斷費用高昂
    這意味著,即便動物或人因衰老而無法產生生殖細胞,甚至兩性生殖細胞無法交融,也可以通過獲取特化的成體細胞,如腸細胞、皮膚細胞等來重新孕育生命,實際上就是生命的逆轉,因為定性、定型的成熟細胞的DNA仍含有發育成一個生命所需的全部遺傳信息,也因此能重新孕育生命。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哺乳動物多利羊於1996年誕生於蘇格蘭更加證明克隆的意義,高級生命無需兩性生殖細胞交換基因也可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