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的「復活節島」:雨後經常現石人,專家說規模或遠超秦兵馬俑
湖南道縣,位於湖南省南部的大山中,這裡有一個小山村,名叫田廣洞村,村旁一座名叫「鬼崽嶺」的山充滿著神秘氣息。
村裡的父輩的人們都喜歡向晚輩和客人們講述一件發生在這裡的神奇事。據說在八十年代時期,只要是雨過天晴的時候,人們總能在鬼崽嶺山腳下看見一些奇形怪狀的人形石像。這些石像大小不等,大的能有一人多高,小的只有幾十釐米。而當地的人們都不敢上山一探究竟。
相傳很久以前,有樵夫上山打柴,隱隱聽見樹叢中有嬰兒啼哭,湊近卻看見一個小鬼趴伏在地上,充血的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他。樵夫嚇得一路踉蹌跑回了家,不久就暴斃身亡。從此當地人就再也不敢冒險上山,只有在村中遇到災禍的時候,人們才聚集在山下燒香祈禱。
但傳說畢竟只是傳說,雨後現石的奇景很快就傳到了當地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立即組織一支考古隊來到鬼崽嶺進行實地考察。經勘察發現,人們在鬼崽嶺山下所見的石像都是經雨水衝刷而來,這些石像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有的五官清晰可見,有的卻已經模糊。經專家考證,這些石像至少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山上一定更多,也將更利於研究石像的出處。因此,這些考古學家不顧村民的勸阻,冒險上山進行調查。
進山後,考古學家果然發現了更多的石像,又經過進一步的掘地勘察,考古隊在地下也發現了大量的石像。山中大量的石像與山下的石像雕刻方法類似,應該同屬一個時期。隨著勘察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石像被發掘出來,到目前為止,石像的數量已經達到數千個,甚至超過了秦始皇兵馬俑的數量。更令人震撼的是,石像到現在還沒有發掘完畢,具體數量到現在還是未知數。
這些石像種類繁多,大部分石像呈跪伏或盤坐狀態,也正因如此專家才認為,鬼崽嶺在古代是一個祭祀的場所,人們雕刻這些石像,就是為了祭祀先人或神靈。而其中還有一些孕婦像,許是表現古人的生殖崇拜,而騎象將軍像和文官像,就是向人們勾勒出當地先祖們神秘的生活場景。
那麼這些石像到底是哪個時代,由哪些人雕刻的呢?對此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戰國時期越國普通民眾為祭祀所刻,有人認為這些石像與舜帝有關,有人認為這是當地越國和瑤族的歷史遺蹟。而很多專家卻認為這些石像的歷史應該更早,很可能是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進行祭祀的遺存。
不論出自什麼時期,這裡的石像數量之大、雕刻之精細,都顛覆了人們的普遍認知。有人說這裡就是中國的「復活節島」,有人說當這裡的石像全部發掘出來後,秦始皇兵馬俑也將相形見絀。我們也期待,石像全部發掘出來的那一天,為我們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