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醫療」引發「蟲洞效應」 安翰科技的遠程醫療將助力胃癌早篩

2020-11-26 騰訊網

吞下一顆小小的膠囊,就可以代替傳統「插管」的胃鏡,借這顆神奇的磁控膠囊胃鏡就能將你的胃部醫學影像實時傳輸到遠方的醫生眼前,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這是5G與醫療碰撞出的火花,也是每一位患者的福音。

10月14日是SOHO中國5G實驗室首個開放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達闥科技董事長黃曉慶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代表與多家入駐SOHO中國5G實驗室的廠商代表悉數出席。

SOHO中國5G實驗室匯聚了國內頂尖的18項5G應用,包括來自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來自京東方的智慧醫療設備,來自獵豹移動、達闥科技以及中國聯通的外形各異的機器人,以及來自華為、中興、亮風臺等企業的可現場體驗佩戴的基於5G功能的AR、VR、XR等設備。

5G引發醫療「蟲洞效應」

5G時代即將到來,而5G與醫療的結合尤為令人期待。

在活動現場,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通過5G網絡,麗澤SOHO 5G實驗室連接全國健康管理示範醫院——北京恆和醫院,受檢者在麗澤SOHO的5G實驗室吞下一顆安翰磁控膠囊胃鏡,北京恆和醫院的操作員通過遠程便攜設備實時控制膠囊胃鏡在受檢者胃內的移動,精準調整其姿態和角度,大約十五分鐘左右,就完成了一次對胃部舒適化、系統化、全方位的檢查。

圖為吞下膠囊的志願者正在接受遠程胃鏡檢查及檢查畫面

「醫生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就能夠為各個地方的人做檢查,病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專家問診」,安翰科技的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

「5G低延時大帶寬的特徵,使醫療資源的『蟲洞效應』成為可能,具體來說就是能夠跨越空間、縮短距離,提升效率。」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對本報記者表示,「例如,安翰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連接全中國的專家和病人,進行跨屏跨空間診療。」

據了解,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磁控膠囊胃鏡已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醫療機構廣泛使用,以北京為例,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清華長庚等多家三甲醫院已開通了該項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全國也有部分省市已納入醫保。而隨著5G的推廣和普及,磁控膠囊胃鏡的遠程檢查將為更廣泛人群帶去舒適化的胃鏡檢查方式。「把大專家送到你眼前,5G讓健康變得方便!」吉朋松說。

吉朋松告訴記者,中國的內鏡醫生比較短缺,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醫院,百姓往往面臨就醫難的困境。安翰科技的初心是,用現代技術讓老百姓更方便地享受到專家資源。我國屬於胃癌大國,發現基本屬於晚期,2-3年的生存率不到20%,每人會花掉30萬以上的醫療費用,如果能在早期進行篩查幹預,患病人數將大幅下降,一是能大大緩解醫保資金的壓力;二是讓早期發現的病人有20年以上的生存率。

「我們做的這個5G實驗室,所起到的作用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優質的5G技術向全社會開放。」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通訊的鋪設、網際網路的出現,是促成我們最高速度創造社會財富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5G的到來會讓我們更多人的交流範圍變得更廣。

磁控膠囊胃鏡使胃癌早篩成為可能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胃癌防控形勢嚴峻。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67.9萬例,死亡49.8萬例。日韓等鄰國由於積極推行胃鏡檢查,胃癌的診斷率超過了60%,而中國胃癌死亡率高的一大原因,是人群胃鏡檢查率低。

這是因為我國內鏡醫師資源有限,目前中國的內鏡醫生不足4萬人,而內鏡檢查需求數量則是億級。因此,胃鏡檢查長期面臨著專家資源短缺、就醫掛號難等難題。同時,傳統胃鏡侵入式的檢查方式也使很多患者感到擔心與害怕。

而安翰科技生產的磁控膠囊胃鏡實現了國人「不插管 做胃鏡」的夢想。受檢者隨溫水送服一顆膠囊後,醫生可控制膠囊在體內的位置和方向,並拍攝成千上萬張醫學影像。全程無需麻醉,患者也不會出現不適感。檢查結束後,膠囊會隨腸道蠕動自然排出體外。由於膠囊屬於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也不會出現交叉感染,臨床試驗顯示,磁控膠囊胃鏡與傳統電子胃鏡檢查結果高度一致。

圖為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模型

由中國五大醫學專委會專門聯合制定發布的《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胃病初篩和檢查的重要工具。」

據了解,僅2018年,全國就有17萬人次接受了磁控膠囊胃鏡檢查,這使得疾病「從治到防」成為可能。舒適、安心、準確、便捷的磁控膠囊胃鏡檢查一旦普及,可以進一步提高胃部疾病早期檢出率。

「5G是全人類的財富,我們現在僅僅看到它的速度變快了,未來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的變化可能是我們想都想不到的。」正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所說,5G的未來令人充滿想像,其對人類健康和壽命影響深遠的醫療健康領域帶來的改變更為令人驚嘆。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5G應用引發醫療「蟲洞效應」 把大專家送到...
    10月14日,SOHO中國5G實驗室開放日首次舉行,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達闥科技董事長黃曉慶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600050,股吧)、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代表與多家入駐SOHO中國5G實驗室的廠商代表悉數出席,呈現一場高科技5G視覺盛宴。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成功演示 「隔空」診療助力胃癌早篩
    8月9日,第三屆國之名醫盛典現場,一場跨越北京兩大地標的胃鏡檢查精彩上演:一名受檢者在望京SOHO安翰5G實驗室吞服一顆磁控膠囊胃鏡後,操作員在活動現場通過便攜設備遠程精準操控膠囊在胃裡運動,現場的大屏幕上同步出現了受檢查者的胃部圖像,畫質清晰,胃裡毛細血管清楚可見。這就是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
  • 5G網絡走進現實,安翰磁控膠囊胃鏡創造消化道檢查新模式
    基於5G廣連接、大帶寬和低時延的三大特性,目前SOHO中國5G實驗室匯聚了國內頂尖的18項5G應用,包括來自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來自京東方的智慧醫療設備,來自獵豹移動、達闥科技以及中國聯通的外形各異的機器人,以及來自華為、中興、亮風臺等企業的可現場體驗佩戴的基於5G功能的AR、VR、XR等設備,搶先體驗5G環境下的產品與應用。
  • 融合5G、人工智慧技術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創新領域新發展
    其實5G、人工智慧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可以通過5G、人工智慧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比如醫學領域,以消化道腫瘤-胃癌篩查為例,《中國數位化醫療市場變革》報告指出,從2014年到2020年,中國數字醫療服務和電商的支出規模將從200億元增至7000億元。隨著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胃癌篩查智能應用平臺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胃癌篩查,解決我國胃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問題。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國政協委員王貴齊建議,對癌症發病高危人群,以及有明確證據證明通過篩查早診早治,明顯降低發病和死亡的高發癌症病種,國家將加大資金投入,在醫保以及新農合中設立專項資金進行早期篩查,真正實現關口前移,預防為主。
  • 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胃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約85%的胃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臨床研究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胃癌的早期篩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
  • 陳根:打破醫院的圍牆,遠程機器人助力醫療
    文/陳根摘要:衝破物理空間的制約,遠程機器人助力醫療,隔空手術落地實現,醫院圍牆被打破的時代即將到來。但受制於物理空間的制約,還無法實現遠程手術。而《科學報告》上最新的這項研究讓外科手術推倒了醫院的圍牆,真正讓手術可以無國界的扁平化,這也是網際網路醫療真正的目標。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諾輝健康作為一家以結直腸癌篩查為起點專注於癌症早篩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如何領跑這樣一個極具前景的賽道?百億結直腸癌早篩市場,即將進入爆發期首先從需求端來看,結直腸癌早篩擁有成為癌症早篩市場下一個爆發點的潛質。
  • 助力健康扶貧,西安楊森攜手合作夥伴構建網際網路醫療新示範
    自此,甘南人民將通過創新的「網際網路+醫療」模式,享受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這也是在國家「健康扶貧」政策下,領先的跨國藥企和綜合性三甲醫院攜手打造的網際網路醫療新示範。,這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裡程碑,我們相信將為甘南人民疾病救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助力甘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陳明說,「但是,大規模癌症早篩對於資金、技術、組織動員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基層醫生對癌症早篩要具有較高的認知、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設施和腸鏡設備等也需要達到一定標準。」「高效、精準的篩選高危人群;根據居民飲食習慣、疾病譜等變化對新型的癌症高危因素及時進行識別;便潛血檢測產品質控、信息化平臺的運用等均會影響篩查項目的成效。」陳明介紹。
  • 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步入景氣周期
    由於醫療機構管理和費用支付為屬地管理,支付制度改革已逐步向全國各個城市鋪開。據初步統計,目前江蘇、貴州、甘肅、四川等省份全省或部分地區已出臺遠程醫療價格、報銷等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診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產業資本湧入  醫保支付環節的打通,被視為撬動萬億網際網路醫療市場的關鍵支點,為「網際網路+」醫療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更激烈的行業競爭。
  • 向日葵加強遠程醫療及時性,實現早診斷早治療
    解決方案  若在自研的醫療系統平臺中集成遠控功能,對於不同場景下的眼科遠程診斷都是大有裨益的。專家能遠程對患者進行眼科檢查,患者在原地就能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距離和時間也不再是障礙,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國醫療資源分布差異大的情況。
  • 角逐萬億市場 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例如思勤醫療能夠篩查100餘種癌症,覆蓋男性和女性高發癌症。不少人的觀念中,可篩查癌種越多越好,儘可能將所有癌種一網打盡。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吉因加CEO易鑫認為,並非是可篩查癌種越多越好,很多癌種發病率極低,對健康人群來說篩查意義不大,盲目追求數量只會導致過度篩查,為受檢者帶來不必要的焦慮和心理壓力。
  • 手握「癌症早篩第一證」,加速上市能讓諾輝健康止損嗎?
    11月9日,諾輝健康旗下基因檢測產品常衛清®,獲得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次日,諾輝健康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4月和7月完成了兩輪融資,11月拿證並申請上市,2020年的諾輝健康,風頭一時無二。01國內第一證,彌補了國內腸癌早篩空白在過去,我們對於腸癌的認知相對較少。
  • 讓醫療影像「清晰又安全」,「中科愛銳」有創「芯」技術
    中科愛銳專注於半導體傳感器晶片的設計、工藝以及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其研發的新一代TFT傳感器晶片技術突破了「卡脖子」技術,並基於此研發了系列超高清低劑量x射線影像部件及設備。中科愛銳還推出了搭載先進醫療影像設備及移動智能化共享醫療管理系統,且有「平戰兼用移動醫療方艙平臺」之稱的乳腺癌篩查移動醫療車,可應用於乳腺癌篩查和防疫抗疫。
  • 中央一號文件:遠程醫療的春天
    其中,文件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惠及農村的遠程會診系統,推進各級定點醫療機構與省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這是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針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新提法,將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互聯互通、遠程會診、資源共享的形式,緩解基層醫療機構醫生資源不足、診療水平低、病人信任度小的狀況,利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留住病人、擴大農村醫療市場,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大醫院看病難、掛號難的壓力,
  • 諾輝健康獲國內「癌症早篩第一證」,產業邁入加速期?
    據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介紹,常衛清歷經7年研發,投入超過1億美元,並完成了中國首個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癌症早篩註冊臨床試驗「Clear-C」,最終拿下了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在利好消息的加持下,備受明星資本青睞的諾輝健康踏上了IPO之路。在常衛清獲得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的第二天,11月10日晚間諾輝健康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 早篩是關鍵
    按發病病例數排位,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  如何通過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科技成果轉化,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原標題: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科技成果轉化,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 專訪鵾遠基因CEO:癌症早篩的廣闊市場,需要多方推動
    當精準醫療的理念引入中國後,整個市場呈現了比美國更為迅猛的發展局面,其中,基因檢測因為在精準醫療中處於的核心和基礎地位,可以改變人們的醫療決策,在國內很多領域已經領先全球率先進入大面積臨床應用階段。而圍繞癌症早篩早診的基因檢測,近年來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面對龐大人口規模的巨大市場需求,癌症早篩已被視為坐擁千億級市場前景的新賽道,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整體市場加速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