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一顆小小的膠囊,就可以代替傳統「插管」的胃鏡,借這顆神奇的磁控膠囊胃鏡就能將你的胃部醫學影像實時傳輸到遠方的醫生眼前,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這是5G與醫療碰撞出的火花,也是每一位患者的福音。
10月14日是SOHO中國5G實驗室首個開放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達闥科技董事長黃曉慶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代表與多家入駐SOHO中國5G實驗室的廠商代表悉數出席。
SOHO中國5G實驗室匯聚了國內頂尖的18項5G應用,包括來自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來自京東方的智慧醫療設備,來自獵豹移動、達闥科技以及中國聯通的外形各異的機器人,以及來自華為、中興、亮風臺等企業的可現場體驗佩戴的基於5G功能的AR、VR、XR等設備。
5G引發醫療「蟲洞效應」
5G時代即將到來,而5G與醫療的結合尤為令人期待。
在活動現場,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通過5G網絡,麗澤SOHO 5G實驗室連接全國健康管理示範醫院——北京恆和醫院,受檢者在麗澤SOHO的5G實驗室吞下一顆安翰磁控膠囊胃鏡,北京恆和醫院的操作員通過遠程便攜設備實時控制膠囊胃鏡在受檢者胃內的移動,精準調整其姿態和角度,大約十五分鐘左右,就完成了一次對胃部舒適化、系統化、全方位的檢查。
圖為吞下膠囊的志願者正在接受遠程胃鏡檢查及檢查畫面
「醫生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就能夠為各個地方的人做檢查,病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專家問診」,安翰科技的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
「5G低延時大帶寬的特徵,使醫療資源的『蟲洞效應』成為可能,具體來說就是能夠跨越空間、縮短距離,提升效率。」安翰科技董事長吉朋松對本報記者表示,「例如,安翰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連接全中國的專家和病人,進行跨屏跨空間診療。」
據了解,安翰科技自主研發的磁控膠囊胃鏡已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醫療機構廣泛使用,以北京為例,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清華長庚等多家三甲醫院已開通了該項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全國也有部分省市已納入醫保。而隨著5G的推廣和普及,磁控膠囊胃鏡的遠程檢查將為更廣泛人群帶去舒適化的胃鏡檢查方式。「把大專家送到你眼前,5G讓健康變得方便!」吉朋松說。
吉朋松告訴記者,中國的內鏡醫生比較短缺,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醫院,百姓往往面臨就醫難的困境。安翰科技的初心是,用現代技術讓老百姓更方便地享受到專家資源。我國屬於胃癌大國,發現基本屬於晚期,2-3年的生存率不到20%,每人會花掉30萬以上的醫療費用,如果能在早期進行篩查幹預,患病人數將大幅下降,一是能大大緩解醫保資金的壓力;二是讓早期發現的病人有20年以上的生存率。
「我們做的這個5G實驗室,所起到的作用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優質的5G技術向全社會開放。」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通訊的鋪設、網際網路的出現,是促成我們最高速度創造社會財富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5G的到來會讓我們更多人的交流範圍變得更廣。
磁控膠囊胃鏡使胃癌早篩成為可能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胃癌防控形勢嚴峻。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67.9萬例,死亡49.8萬例。日韓等鄰國由於積極推行胃鏡檢查,胃癌的診斷率超過了60%,而中國胃癌死亡率高的一大原因,是人群胃鏡檢查率低。
這是因為我國內鏡醫師資源有限,目前中國的內鏡醫生不足4萬人,而內鏡檢查需求數量則是億級。因此,胃鏡檢查長期面臨著專家資源短缺、就醫掛號難等難題。同時,傳統胃鏡侵入式的檢查方式也使很多患者感到擔心與害怕。
而安翰科技生產的磁控膠囊胃鏡實現了國人「不插管 做胃鏡」的夢想。受檢者隨溫水送服一顆膠囊後,醫生可控制膠囊在體內的位置和方向,並拍攝成千上萬張醫學影像。全程無需麻醉,患者也不會出現不適感。檢查結束後,膠囊會隨腸道蠕動自然排出體外。由於膠囊屬於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也不會出現交叉感染,臨床試驗顯示,磁控膠囊胃鏡與傳統電子胃鏡檢查結果高度一致。
圖為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模型
由中國五大醫學專委會專門聯合制定發布的《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胃病初篩和檢查的重要工具。」
據了解,僅2018年,全國就有17萬人次接受了磁控膠囊胃鏡檢查,這使得疾病「從治到防」成為可能。舒適、安心、準確、便捷的磁控膠囊胃鏡檢查一旦普及,可以進一步提高胃部疾病早期檢出率。
「5G是全人類的財富,我們現在僅僅看到它的速度變快了,未來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的變化可能是我們想都想不到的。」正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所說,5G的未來令人充滿想像,其對人類健康和壽命影響深遠的醫療健康領域帶來的改變更為令人驚嘆。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