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生產之裝瓶前處理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葡萄酒在裝瓶之前,生產商還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澄清和穩定處理。

  一、澄清處理(CLARIFICATlON)

  絕大多數的客戶都希望他們的葡萄酒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釀酒師就必須要除去葡萄酒中的沉積物,如死酵母細胞和葡萄皮,還包括一些可能會使葡萄酒在裝瓶後形成霧狀沉澱或者產生沉積物的膠體。一些優質的葡萄酒則不會進行這些操作,因為釀酒師和一些有影響力的葡萄酒評論家認為這些操作會損傷葡萄酒的物質特徵。他們的理念是儘可能少的影響葡萄酒的品質,而可以忽視其中的一些沉積物。通常,釀酒師會使用以下3種不同的技術,對葡萄酒進行澄清。

  (一)沉降(Sedimentation)

  一旦發酵完成,大多數葡萄酒都會進行沉降。小的渣滓聚合後會沉澱下來,釀酒師會將發酵好的葡萄酒轉移出去,只留下這些沉澱物,這種方法叫做分離(Racking)。所有的葡萄酒都會儘快與殘渣分離,因為這些殘渣會在葡萄酒發展時引起不愉快的味道。葡萄酒在成熟時還會產生一些小的渣滓,酒的澄清度會因為重複的分離而得以不斷地提升,但這是一個非常溫和而緩慢的過程。對於一些精品葡萄酒來說,沉降和分離是唯一的澄清方式。

  由於重力的作用,沉積物會從懸浮小渣滓而逐漸沉積到瓶底。但是,重力的作用微弱而緩慢,這個過程可以通過離心機進行加速。不過,這種操作可能會增加不利於葡萄酒的溶氧量的風險。

  (二)下膠(Fining)

  下膠,即通過促進最小的非膠體粒子聚集和沉積,來幫助提高葡萄酒的澄清度。它也常用於去除那些在裝瓶之後可能會造成霾或沉澱的膠體,並且它還可以用來改變葡萄酒的風味特徵。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膠體會發生變化,形成足夠大的顆粒,使葡萄酒出現渾濁或沉澱。這些物質被稱為不穩定的膠體,其中包括一些單寧和色素。在葡萄酒裝瓶之前,長時期的成熟會自然沉積許多不穩定的膠體,這個過程可以通過澄清來加速。膠體均帶有靜電電荷:單寧帶負電,蛋白質帶正電。如果帶有相反電荷的澄清劑被添加到葡萄酒中,那麼不必要的膠體就會聚集在一起。當它們聚集到重力足夠大的時候,便會發生沉降並形成沉澱物。釀酒師可以選擇如蛋清和膨潤土(粘土的火山起源)這樣的澄清劑,其中一些物質可用於針對特定的膠體。

  澄清劑也會對改變葡萄酒的風味特色有加速影響的作用。葡萄酒澄清也可能會加強葡萄酒的某些特徵。例如,許多波爾多酒莊使用蛋清去除紅葡萄酒中帶有澀味的單寧,卻不會帶走那些風味物質。澄清幾乎是最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這也是確保酒質穩定的最重要的方法。然而,一些精品酒生產商不會對葡萄酒進行任何方式的澄清,因為他們不希望有任何幹擾葡萄酒味道的操作存在。

  (三)過濾(Filtration)

  這是從物理上去除葡萄酒雜質顆粒的過程,通常會採用過濾篩進行。當葡萄酒發酵後, 可以進行過濾,以迅速去除細小的雜質顆粒。過濾有兩種方法:表面過濾(或絕對過濾)和深度過濾。

  表面過濾,是用那種非常細的篩子進行過濾。篩子上孔隙的大小可以進行選擇,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選擇小到去除任何酵母和細菌的篩子,當然也可以將它們保留。不過,過濾篩一般價格都非常昂貴,而且很容易被堵塞,所以採用這種方法一般只能用來處理那些已經經過深度過濾的葡萄酒。這個操作可以作為裝瓶之前最後的過濾操作。過濾篩還有一種可以專門消除細菌,這被稱為無菌過濾。

  深度過濾是通過一種透水材料來過濾掉葡萄酒中的固體顆粒。這個操作可以用來處理比較渾濁的葡萄酒,去除酒中較多的沉澱渣滓。最常見的材料是硅藻土(一種土壤),其表面是一層纖維。有一些釀酒師和葡萄酒評論家認為,過濾會損失掉葡萄酒的一些特徵物質。因此,有些釀酒師會選擇不過濾葡萄酒。

  二、穩定處理(STABILlSATION)

  葡萄酒會一直發生變化,所以釀酒師必須要考慮到葡萄酒的穩定性,在規定的時間內,使它按照預想的方式更加緩慢地進行變化。不同類型的葡萄酒在時間上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市場上大眾品牌的紅酒,應該在出產後一年內就被消費掉,因為這些酒根本沒有足夠的單寧來維持其陳年。而一款陳年能力較強的葡萄酒,則應該使其酒中存有足夠支撐酒體陳放多年甚至高達50-60年的單寧。對釀酒師來說,如果葡萄酒不需要陳年,那單寧就會被看作是不穩定的膠體,應該在生產過程中去除;但對另一些釀酒師來說,單寧是葡萄酒風格特點的一部分。

  下膠可以穩定葡萄酒,使其發展出可預測的結果。因此,葡萄酒在裝瓶前,釀酒師必須要考慮3個重要的穩定過程。

  (一)酒石酸鹽穩定

  由於酒精的存在,酒石酸在酒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汁中更低。隨著時間的推移,酒石酸會以酒石酸氫鉀或酒石酸氫鈣的形式沉澱。它們會以無色晶體的形式出現在白葡萄酒中,以紫色晶體的形式出現在紅葡萄酒中,它們的顏色與葡萄酒中的色素有關。這些晶體都無害、無味,但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它們會影響葡萄酒的外觀。如果一款葡萄酒在裝瓶前已經在涼爽的地窖裡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成熟期,那麼它就會產生酒石酸鹽沉澱。因為酒石酸鹽在更低的溫度下,溶解度更低。如果所生產的葡萄酒不適宜長期成熟,釀酒師就會在裝瓶前抑制晶體的形成。葡萄酒在短時間被冷卻,直至凍結。通過添加酒石酸氫鉀,酒石酸晶體的形成會加速,之後通過過濾可以去除形成的晶體。在此之前,需要先通過下膠,因為不穩定的膠體會阻止晶體的形成。有些葡萄酒生產商會選擇不進行下膠,而是希望他們的消費者可以接受這些沉澱。

  (二)微生物穩定

  酵母、酒石酸菌和乳酸菌會在葡萄酒中發生反應,即使是在裝瓶之後這些反應也有可能會繼續發生。這些反應的過程會破壞葡萄酒的口感,不利於葡萄酒的銷售。而烈酒及加強酒因酒精度較高,因此並不存在這一風險。其實對所有的微生物來說,酒精都是有毒的。如果葡萄酒中的糖分已經完全發酵,或者經過了MLF(蘋果酸-乳酸發酵),又或者具有較高的酸度、較低的氧容量,都會對微生物反應起到很強的抑制作用。高酒精、高酸及營養物質的缺乏,是對大多數酵母及其菌類生存的挑戰。但是,這也並不能夠完全保證沒有菌類的存在。未經過MLF過程及酒精度低到中等、低酸、有殘留還原糖的葡萄酒,尤其會面臨再次發酵的威脅。這時,釀酒師就必須採取措施來阻止,例如過濾除菌、巴士滅菌法,以減少葡萄酒汙染的存在。

  在裝瓶時,必須保證葡萄酒處於無菌的環境中。這時可以選擇兩種途徑來消除微生物:冷灌裝(Cold bottling)和熱灌裝(Hot bottling)。

  冷灌裝,有時也被稱為無菌裝瓶,這種方法是將一款葡萄酒進行表面過濾,移除所有的酵母和細菌。從這時起直到進行每一步操作,再到裝瓶,都必須一直進行消毒。這種操作對於所有類型的葡萄酒都較常用,並且可以用替代的包裝形式如包裝盒。

  熱灌裝,包括採用巴氏滅菌法。有各種不同的巴氏滅菌技術可以使用,所有這類方法都會涉及到將酒加熱到足以殺死酵母和細菌的溫度。通常這些技術只適合生產廉價的葡萄酒,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加熱會損壞葡萄酒的風味。

  (三)氧穩定

  如果葡萄酒中溶解了過量的氧氣,或者氧氣通過包裝進入葡萄酒中,就會導致葡萄酒失去新鮮的水果香味,並且會將紅葡萄酒的顏色變為棕色。沒有哪一款酒可以永久的避免氧氣的侵入,不過我們可以將氧氣的影響降到最低。尤其在裝瓶時,通過添加一定水平的二氧化硫,可以在合適的保質期內保證葡萄酒的品質。現代包裝線常採用厭氧技術,在除氧前,酒瓶經常要充滿二氧化碳或氮氣。

相關焦點

  • 葡萄酒澄清知多少?一起了解一下
    摘要:在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中,澄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大多數葡萄酒在裝瓶前都需要澄清。不同的澄清方法和澄清劑有著不同的特點。今天,跟紅酒世界網(微信號:wine-world)一起了解一下吧。
  • 蠟封葡萄酒是怎麼回事?蠟封葡萄酒品質更好?
    葡萄酒的封瓶方式有軟木塞封瓶、螺旋蓋封瓶,還有一種用蠟封瓶的方式。而且蠟封葡萄酒在市場上很少見到,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的了解了解蠟封葡萄酒…… 一、什麼是蠟封葡萄酒? 用蠟封瓶是一種十分傳統的封瓶方式。
  • 進口葡萄酒:想要喝你咋進口
    進口葡萄酒數量大增身價降     隨著我國對紐西蘭、智利等國葡萄酒執行進口零關稅後,進口葡萄酒市場價格進一步下降。記者春節前走訪進口葡萄酒市場發現,目前進口酒與國產酒價格差距進一步縮小,不少低至幾十元、近百元的進口葡萄酒很受尋常百姓的喜愛。
  • 葡萄酒中竟然含有二氧化硫,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
    另外,還用於生產硫以及作為殺蟲劑、殺菌劑。不僅如此,二氧化硫還是一種國內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中國規定可用於葡萄酒和果酒製造中。但是,很多人就會疑問,為什麼要在葡萄酒中加入二氧化硫?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嗎?其實,將二氧化硫用於葡萄酒的釀造至少有幾百年歷史,早在1487年,德國普魯士皇室便頒布法令同意在葡萄酒釀造中使用二氧化硫。
  • 終於搞清楚有機葡萄酒、生物動力法葡萄酒了!
    有機葡萄酒產業近幾年發展形勢良好,越來越多的人想喝有機葡萄酒,甚至都準備好了錢包,願意為有機葡萄掏更多的錢。但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問,什麼是有機葡萄酒?有沒有一個直接的定義讓人一下子弄明白?歐盟和美國都有官方明確的有機葡萄酒種植規則。歐盟和美國的規定非常相似。在葡萄園裡,種植者不能使用任何人工肥料或合成化學殺蟲劑或除草劑,更不能使用任何轉基因生物。
  • 赤橙黃綠藍靛紫,葡萄酒顏色彩虹終於拼成了
    而且這種方法也不是現代的,早在六千年前,喬治亞的葡萄種植者就這樣做了。當時,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保存在裝有粘土蠟的罐中陳化的汁液,以確保密封。 一些義大利生產商很早就開始生產橙酒,特別是在弗裡利和斯洛維尼亞之間的邊境地區。
  • 葡萄酒中的鬥士——黑公雞
    2013年8月28日啟用的黑公雞標識作為全球葡萄酒大國之一的義大利,依然是一種雄姿展現在世人面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質之一就是這隻黑公雞。作為義大利葡萄酒四大產區之一的託斯卡納,是義大利葡萄種植及葡萄釀造工藝的先驅,這裡有傳承歷史的最經典的葡萄酒:基安帝!而經典基安蒂的黑公雞標識是義大利葡萄酒鬥士的典型代表。
  • 你知道還有黃葡萄酒嗎?疫苗之父巴斯德同時也被譽為黃葡萄酒之父
    和常見的紅、白葡萄酒不同的是,這種黃葡萄酒需要長時間的陳釀。由於當時人們對微生物的認識有限,陳釀過程無法有效的把控微生物的生長,導致釀出的黃葡萄酒品質不是很穩定。這也使得黃葡萄酒的知名度遠不如紅、白葡萄酒。
  • 鶴壁一女子自釀葡萄酒 半個月後突然聽到一聲巨響
    「釀了半個多月的葡萄酒已經快好了,沒想到裝酒的瓶子自己卻爆裂了。」9月7日,淇濱區馬女士致電百姓熱線稱,自釀葡萄酒沒喝上還嚇了她一跳。6日中午,馬女士和家人正在餐廳吃飯,突然從廚房傳出一聲巨響,她連忙到廚房查看。
  • 倒計時最後一天,將開啟澳洲葡萄酒頭部品牌」梅江論劍」
    自去年起,這家擁有全球第五大產能的葡萄酒去年開始向中國市場進行戰略傾斜,先是在中國葡萄酒行業任高管6年的狄勝(Peter Dixon)走馬上任譽加亞洲區域董事總經理,常駐上海並迅速擴建中國區域團隊;此後,譽加團隊對品牌與渠道進行了全方位布局,確定了強化品牌、深化渠道之路線,並確定了夏迪(Hardys)、格蘭堡(Grant Burge)、班洛克(Banrock Station
  • Instant Pot葡萄酒創造者被稱為「凡人中的神」
    繼續在Facebook上看到一個meme,問道:「為什麼沒有一個Pinterest小雞想出如何將葡萄放入Crock Pot並釀造葡萄酒?就像他們甚至沒有嘗試過一樣,」一位Pinterest傢伙David Murphy說道。決定試一試。
  • 關於葡萄酒十大誤區
    實際上,紅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種,葡萄酒還包括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香檳、起泡葡萄酒、甜白葡萄酒(貴腐酒)、冰酒、雪利酒、波特酒、馬德拉酒以及各種加香葡萄酒(苦艾酒等)。二、葡萄酒加雪碧《夜宴》上映後,馮小剛導演說:「我想拍這麼一個電影,現在中國有錢人迅速分化成兩派,一邊是海歸派,一邊是本土派。
  • 購買葡萄酒的 30 大誤區,你淪陷了嗎?
    1、貴的葡萄酒品質一定好?有些消費者認為葡萄酒越貴,品質越好,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例如,前幾年,有些地區,普通日常餐酒要賣到 300 元/瓶,有些銷售商更誇張賣到 500-1,000 元/瓶。這類葡萄酒雖然貴,但品質並不一定優秀,因為這是酒商從中謀取暴利。
  • 被撤銷有機葡萄酒認證的莫高股份:主營業務下滑,去年前三季虧損
    被撤銷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的產品列表顯示,莫高葡萄酒京東自營旗艦店售賣的一批次由甘肅莫高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葡萄酒廠生產的莫高有機乾紅葡萄酒黑比諾750ml/瓶,被發現多菌靈0.028mg/kg、甲霜靈0.026mg/kg。同樣,由該公司生產,在天貓超市所售的一批次莫高有機赤珠霞乾紅葡萄酒750ml/瓶被檢出多菌靈0.014mg/kg。以上兩款復檢仍不合格。
  • 法國葡萄酒最好?義大利葡萄酒表示不服!
    因為橫跨緯度的幅度之大,義大利的土壤構成千變萬化,火山巖、石灰石和黏土以及衝擊土等土壤類型應有盡有,從而導致義大利土壤能夠適應不同的葡萄進行栽培。因為義大利如此複雜而多變的地理條件,導致這個產區的風格呈現百般姿態,不少學習義大利葡萄酒的酒友都連連叫苦。主要特點1. 歷史悠久義大利相較法國而言,有著更悠久的葡萄酒歷史。
  • 酒林秘籍之電影——那些葡萄酒愛好者必看的電影
    儘管導演亞歷山大•佩恩是個十足的葡萄酒迷,但對聖巴巴拉卻知之甚少,於是為了拍攝本片,佩恩不但遊歷了這個葡萄王國,還對影片中出現的葡萄酒品種進行深入了解。片中選取的葡萄酒,並非是最好的品種,但都是佩恩所情有獨鐘的。   邁爾斯對葡萄酒頗有研究,就在傑克的婚禮之前,他決定帶著老友一起旅旅遊,去加利福尼亞的葡萄酒生產基地借酒來釋放心情。
  • WHISKY REPUBLIC—國內首家威士忌獨立裝瓶商
    IB最早也被稱為「威士忌獵人」,因為他們需要在各地不同的酒桶中選出有潛力的,並挑選在合適的時間裝瓶,才能保證一瓶威士忌的好品質。 儘管後來科技進步,威士忌的釀造工藝也被科學系統化,但威士忌酒業長期發展所形成的IB&OB之分仍有他特有的市場區分意義。
  • 咖啡杯之於咖啡,相當於葡萄酒杯之於葡萄酒
    微信公眾號:酒百科(baikejiu)葡萄酒杯就像是葡萄酒的「美顏相機」,選對了杯子,酒的香氣和口感都能更上一層,咖啡也是一樣。曾經就有人討論,如何才能用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提升喝咖啡的體驗,有人回答關鍵是咖啡豆的質量;有人把票投給磨豆機;也有人說一個咖啡杯就足夠了,畢竟一個美得不可方物的杯子,拿它喝水都覺得在喝瓊漿玉露,更何況咖啡呢。
  • 大師之選——世界15款頂級赤霞珠葡萄酒
    摘要: 今年,《飲料貿易》(the drinks business)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流行品種大師競賽,其中包括被稱為「葡萄之王」的赤霞珠。
  • 世界高山葡萄酒產區-四川小金
    早在1986年,「中國葡萄酒之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中國葡萄酒協會聯盟主席李華教授在對小金的氣候、土壤、地理環境等進行了實地考察之後,發表了一篇名為《優質葡萄及葡萄酒生態區—四川小金》的論文,向世界首次介紹了小金這片土壤,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