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Science: 為何胖子感染新冠後死亡率更高

2020-11-17 搜狐健康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袁月

新冠肺炎又一次把肥胖推向了風口浪尖,這種疾病不止是一種長期慢性病,同時也會帶來直接的破壞。Live Science網站發文稱,肥胖是一種美國醫療系統無法控制的疾病,新冠病毒也許正利用了這一點快速蔓延。

維吉尼亞大學健康系統肥胖疾病研究專家,臨床醫師Cate Varney介紹,近期美國CDC一項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住院的護士當中有73%患有肥胖症,也有研究稱肥胖影響了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他經常警告肥胖患者,你的體重會讓你減壽幾年,當前這個警告比以往更加直接而真實:

今年3月,有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因素;4月一項研究認為肥胖是新冠肺炎重症的獨立風險因素。9月一項報告稱,肥胖住院患者需要插管治療的比例更高。還有一項10000名患者的研究表明,肥胖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患病後21天和45天的死亡風險比其他患者更高。

為什麼肥胖會導致新冠肺炎?首先我們從結構開始解析:

肥胖患者體內有大量的脂肪組織,這些脂肪產生了機械壓迫,限制了患者完全呼吸的能力。因此,肥胖患者呼吸更加困難,導致限制性肺病,通氣不足症候群等,使血氧飽和度過低。

肥胖導致脂肪組織過剩,而脂肪組織本身就是一個「內分泌器官」,它可以釋放多種激素和分子,導致肥胖患者出現慢性炎症狀態。當身體處於持續的慢性炎症狀態時,就會釋放細胞因子對抗炎症蛋白質。機體處於隨時警惕疾病的狀態,當它被其他系統控制時還比較穩定,但長期存在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就像一把森林裡的野火一樣。新冠肺炎為身體裡點燃了另一把細胞因子引起的野火,兩股小的野火聚集就會引發炎症肆虐,對肺部的損害比體重正常的人更重。

慢性炎症狀態還會導致內皮功能障礙,血管不僅不能充分達到交換,反而關閉、收縮,進一步減少了組織中的氧氣。

脂肪組織還會增加ACE2酶的含量,這種酶可以幫助新冠病毒侵入細胞。近期研究發現,脂肪組織中的ACE2酶比肺組織中的更多,進一步加強了肥胖在重症新冠肺炎的危險性——病毒侵入的越多,感染更嚴重,恢復時間更長。

其實,除了新冠肺炎,長期研究表明肥胖至少與236種醫學疾病有關,包括13種癌症。肥胖平均使一個人的壽命縮短八年。但是,肥胖又是最難治的疾病之一,很多醫生反應,患者不能按照最簡單的計劃去預防或逆轉,即「少吃多運動」。

肥胖也不能完全怪罪於患者,美國的醫生也缺乏預防肥胖的意識。近期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0%的醫學院負責人認為學生需要加強肥胖管理的學習,一半的醫學院認為,肥胖教育在教育體系中處於低優先級。在整個培訓期間,肥胖教育不足10個學時。這就造成了醫生不知道怎麼開藥,比如FDA批准了八種減肥藥物,但只有2%的肥胖患者獲得了處方。

Varney強調,在預防肥胖的工作上,美國醫療保健系統存在缺陷。我們需要從醫患雙方不斷加強對抗肥胖的力度。肥胖,一種新冠肺炎和其他236種疾病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必須成為健康頭號公敵。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對胖子太殘忍:容易感染、容易重症,連接種疫苗效果也打折扣
    所以,研究人員認為同樣的新冠疫苗,對於肥胖或超重人群而言,保護效果不如正常人群。①新冠病毒對於一個「胖子」來說,不僅打疫苗效果會打折扣,在感染、重症、死亡率上對肥胖人群有點「殘忍」,甚至可以說「痛下殺手」!新冠病毒對「胖子」太殘忍!1. 新冠病毒更青睞年輕的胖子迄今為止,多項研究已經證明,新冠肺炎病毒更青睞年輕的胖子。
  •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至少維持8個月】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首次揭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至少能在人體內留存8個月,可以防止其再次感染。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是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可能長期有效的最有力證據。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出版的《科學免疫學》。
  • 英國研究: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感染新冠後被診斷出精神疾病
    來源:澎湃新聞網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近五分之一的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被診斷出患有焦慮、抑鬱或失眠等精神疾病。據英國《衛報》10日的報導,這項基於7000萬份美國健康記錄的研究被發表在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中,研究顯示,在確診感染新冠後的14至19天內,有18.1%的新冠患者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5.8%為首次確診。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的學術臨床研究員Max Taquet認為必須對此加以重視。
  • 新發現!感染新冠後磷酸化蛋白質出現異常變化,成病毒快速繁殖...
    感染新冠後磷酸化蛋白質出現異常變化,成病毒快速繁殖「幫兇」  Evelyn Zhang • 2020-12-04 15:05:10 來源:前瞻網
  •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陳丹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最新研究: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新華社11月25日消息,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世界知名病毒專家自述恐怖經歷:我感染新冠後,差點死了
    此前有研究表明,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醫院治療,病死率達30%。這與2014年西非暴發伊波拉疫情的總死亡率相似。」他表示。4月8日前後,皮奧特的病情得到控制。醫生允許其出院,居家治療。他選擇搭乘公共運輸回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完全隔離,我特別想看看倫敦。街道空無一人,所有的建築物都大門緊閉,空氣是難以置信的新鮮。」
  • 英國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或造成更高死亡率
    當地時間1月22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表示,有一些證據表明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可能比舊病毒致死率更高。
  • 男性感染新冠後更容易死亡?緬甸統計數據出爐
    緬甸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59%是男子, 大部分是老年人 【緬甸中文網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中,59%的是男子,年齡在61歲至75歲之間的死亡人數有1185人。
  • 在從未感染新冠者中,發現已存在新冠抗體,且在兒童中比例更高
    更重要的是,隨著北半球步入冬季,新冠疫情形勢再次嚴峻起來,多國確診人數迅速飆升,美國更是突破了單日新增20萬的恐怖數字。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更容易感染COVID-19,這與老年人的免疫能力低下、抵抗力弱有關,但更多的具體因素仍有待挖掘。
  • 感染初期體溫升高或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論文通訊作者、暨南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院教授張其威介紹,新冠病毒依賴其表面的S蛋白與人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進而入侵細胞。研究發現,在39℃—40℃高溫下,新冠病毒S蛋白與ACE2的結合力大大減弱,感染細胞的病毒相對減少。臨床標本螢光定量PCR檢測結果也顯示,新冠肺炎患者體溫低於38℃者,其體內新冠病毒載量遠超體溫高於38℃患者。
  • A型新冠患者死亡率高,A型國家是死亡率最低,怎麼回事
    匯總多方數據後,研究團隊得出結論,A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更高,O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比其他人群更低。,又出現了一個與此研究相反的現象,那就是O型越多的國家,新冠患者的死亡率一個比一個高。
  • 新冠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有多高?《自然》研究綜合多國數據得出結果
    死亡人數通常被用作評估傳播率和感染嚴重程度的關鍵指標,但由於各國報告的老年人的死亡率存在很大差異,簡單比較死亡總數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播水平產生錯誤的認識。另一個指標是血清陽性率,即通過血清學調查估算有多少人對新冠病毒產生抗體。抗體表明一個人是否在某個時期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可以指示整個人群的感染率。但這一類數據受到檢測能力的影響。
  • 療養院死亡率升高與感染諾如病毒有關
    研究者總結說,下一步,研究應針對這種增長是否由諾如病毒感染直接導致。 他們指出,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諾如病毒的爆發可能導致對未感染者的護理改變,這種改變轉而導致了更多的死亡以及入院。 然而,長時間以來,諾如病毒都被懷疑與療養院高水平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提取這種影響很難,因為入院和死亡對於易感的老年人來說是很普遍的,Trivedi和同事指出。
  • 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
    帝國理工的最新研究表明,人體感染新冠後免疫力迅速減弱,可能只能維持幾個月,群體免疫希望破滅。安德森說,他可以接受利物浦被納入四級封鎖,以更快地減少新冠病毒感染。他還表示將在14至16天內審查目前三級封鎖控制病毒傳播的效果。利物浦是英國第一個進入三級封鎖的地區。不到兩周前,市長安德森的弟弟死於新冠肺炎。
  • 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攜帶從尼安德特人遺傳的某種基因版本的人感染新冠後,發展成嚴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風險較低。大約6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與現在已經滅絕的人類近親交配後,OAS1基因就融入了人類基因組。研究人員說,這種蛋白的p46版本比其它蛋白更長,而且比其它類型的OAS1具有更高的抗病毒活性。數據顯示,當人們的p46 OAS1基因(由尼安德特人基因產生)水平較高時,他們被感染的風險比p46 OAS1基因水平較低的人低三分之一。此外,如果他們真的被感染,比起而p46水平較低的人,這些人的住院風險只有9%,發展為「重症」新冠肺炎的風險只有5%。
  • 死亡率遠超新冠,神秘病毒再被發現!俄專家:正以新冠的方式發展
    據中國網11月3日報導,歐洲多國新冠疫情出現了反彈跡象,德國法國先後施行全面封鎖,隨後義大利愛爾蘭也緊急採取措施。在全球正面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際,俄羅斯又曝出了驚人的消息。一種"神秘病毒"再被發現,並且經過科學家的研究,這種"病毒"的死亡率達到了40%,已經遠超現在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專家表示,這種病毒正在以與新冠相同的方式發展。據俄羅斯新聞社報導稱,當地時間11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評估了一種新的致命病毒的風險。
  • 為何印度新冠死亡率低?科學家通過驗證得出結果,令民眾難以接受
    ,新冠病毒看到自己都要讓一讓。然而這些在誰看來都十分荒謬的言論,有些人卻仍然信以為真,甚至有的印度科學家還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變相證明這樣的理論是正確的,而且向世界證明了「為何印度的新冠死亡率低」,在給出了一番解釋後,最終得出的結果也讓很多民眾難以接受。
  • Science:新冠病毒食蟹猴感染模型建立
    (評論:邵峰老師2~4月份在nature, science, cell上都發表了突破性的成果文章,祝賀邵峰老師,期待邵老師團隊更多的突破性成果。)DOI: 10.1126/science.aaz7548,Science:最新IF:41.0372、Science:新突破:血液檢測與PET-CT篩查結合可用於早期發現癌症近日,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Nickolas Papadopoulos
  • 英國男子得新冠後癌症治癒,專家做出猜想
    除了上面的研究外,昨天很多小夥伴對「男子感染新冠後癌症治癒」的消息感興趣——《英國血液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還報導了一個神奇的案例:61歲的霍奇金淋巴瘤癌症晚期患者受感新冠康復後,體內腫瘤竟然逐步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