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升初民辦中學招生全面採取搖號錄取之後,小升初「擇校熱」似乎降了一點溫。有的家長拍手稱好,原因是不用再像以往那樣四、五年級開始就報各種各樣的文化課輔導班和藝術類培訓班,反正都是靠運氣上學,家長和孩子都少累一些。
至於小升初不再參考六年級畢業考試成績或者單獨組織的擇校考試成績,主要目的還是遏制重點民辦中學「掐尖」的現象。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重點民辦中學在家長中享有很高的口碑,每年畢業季都會有無數的家庭想把孩子送到重點民辦中學讀書。
民辦學校學位和生源數量之間,供小於求、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民辦學校就佔了主導地位,可以對學生「挑挑揀揀」,成績不好的不要,學習習慣不好的不要,沒有藝術細胞的不要,口語表達不行的不要,簡歷不夠豐富的不要……小升初搖號政策的推行,不再唯分數、唯證書、唯關係,只要符合條件的都可以報名參加搖號,搖中了民辦學校就去讀民辦,搖不中民辦學校就按片區對口直升讀公辦。
搖號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生源「掐尖」的現象,有家長就提出:重點學校能出成績不僅僅是生源優質佔了上風,最主要還是因為有一些很牛的老師在裡面任教。如果學校的任課老師也採用搖號的辦法,以區或者以市為單位,每年需要新增多少教師崗位提前算好,然後統一標準、統一招聘,再以搖號的方式分配這些老師到不同的學校任職;在職並且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優秀教師,採取每三年搖號一次,分配到哪所學校就到對應的學校任教。這樣,就可以保證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均衡,對學生來說也就更公平些。
其實,像小升初擇校電腦隨機搖號那樣,用搖號的辦法來分配教師資源是行不通的。理由如下:
1. 教師在職業選擇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因素。比如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教師個人的社會關係和人脈資源等,除了在工作中扮演好教師的角色,回到家中還要照顧好老人小孩,承擔起家庭責任。如果電腦搖號分配到離家非常遠的地方,就沒辦法照顧自己的家庭了。
2. 老師的就業門檻越高,就越招不到好教師。新老師隨機分配執教的單位,老教師每三年換一次工作環境,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抬高了教師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這樣的做法不是不可以,參照大學的人才引進辦法,給每位老師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安家費,並且解決戶口問題、住房問題,或許是行得通的。不過,目前國家經濟條件還沒發達到這個程度。
3. 教師頻繁更換單位,對學生來說也不是件好事。每換一個工作單位,就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同事,甚至去適應新的管理體系。人們往往是對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來得心應手,換到陌生的場景裡,未必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正如舞臺上技藝精湛的演員,也是需要上臺之前彩排一下、熟悉熟悉環境。
最後想說的是:就拿教育這件事來說,別的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精力,你花了嗎?別的孩子吃過的苦,你的孩子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