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模糊控制及其相關學科的概略式初步理解與感受

2021-02-15 哲思天地
按1:本文的主體內容來自筆者在王立新老師的《「世界一流大學」能自己評嗎?》一文的評論討論中,由於該文的討論議題與這些討論內容有較大的不同,因此另行撰文以做專門的記錄與討論。

按2:模糊理論的應用面現在已經很廣了,不僅涉及到對人的行為的模擬與控制,也可以應用於其他複雜事物的控制和分析之中(比如環境科學領域,包括環境工程和環境規劃管理等涉及數學模型分析的事物中就有大量的應用)。這種應用和研究,對於提升人類對人類自身乃至宇宙萬物的認知是有重要價值的(阿爾法狗就已經讓許多人非常震驚了。當然,對模糊理論的確也要非常小心慎重,不能濫用模糊理論和對研究對象的內在機制胡亂進行解釋,雖然在這一點上任何學科也都應該這樣)。我先簡單說說我目前對模糊控制及其相關學科的理解和感觀。

輕視尤其是貶低模糊控制學科的,要麼是看不懂模糊控制理論,要麼是對模糊控制了解得太少或了解得太膚淺卻又過於武斷導致的。我認為模糊控制理論的發展和繁榮,在人類的科學認知歷史上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許多內在機制非常簡潔清晰的科學理論固然是人類智慧皇冠上的明珠,但模糊控制理論和成就同樣是人類智慧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在此,我簡要說說以我目前的了解和體驗,我自己對模糊控制及其相關領域的一點理解。當然,我目前寫的我的這個理解是在概略上的泛泛而論,而非細節的精確評述:模糊控制理論之所有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這是因為,一方面對許多影響因子複雜的複雜事物來說,要想用簡單明了的基礎規律進行簡單分析就得到簡潔結果是幾乎不可能的,其涉及到的內在機制過多,內部的細節性的相關關係過於複雜,另一方面,由於不確定性/測不準等機制是宇宙的稟賦之一(不論這種現象是由於人類無法徹底獨立於宇宙而導致的,還是是由於宇宙的自然屬性所導致的),因此對於許多涉及多個內在機制、多個影響因子的複雜事物來說,從對系統輸出端(當然也包括輸入輸出的相關關係)的觀察了解進行歸納總結,並由此反推對該系統的控制方法和反推對該系統的內在機制的中宏觀理解,就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有意義有價值也非常自然而然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應用的發展方向了。

當然,在有關模糊問題的具體的學術研究成果中,的確很容易出現各種魚目混珠的現象和糾纏不清或說不清楚的現象,這只能通過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和通過達到了高水平的有足夠高智慧和辨別力且處事公正的學者的梳理把關和提煉升華(當然也包括後進學者的自我升華)來解決,同時,任何學科在其學術發展的某些階段或某些問題上的一時模糊不清甚至長期模糊不清的現象也是有的甚至很多時候是正常的,需要有寬容心和耐心去逐步解決。



轉載請註明本文來自鍾定勝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251916.html 

相關焦點

  • 關於大氣壓強與重力的相關關係的概略式初步思考
    按:我以前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未看過相關的討論,以下內容是我聽說有過這種討論後,自己臨時起意所做的一些推理和思考。原文參見筆者在《關於《大氣物理學》中有關大氣穩定度證明缺陷的詳細說明》一文後的討論中的相關留言。我以前沒有看過有關這個話題的討論,雖然這個話題在本文的議題下稍微有些偏題,但這個話題/問題本身的確挺有意思,值得深思。
  • CAA 科普: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新興的控制手段,它是模糊系統理論和模糊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 環境地球化學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內容,以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一、環境地球化學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內容1.概念環境地球化學(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與其它許多學科有密切關係,是介於環境科學和地球化學之間的一門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目前環境地球化學研究集中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地球化學環境與人類健康,亦即原生環境的地球化學性質及其與植物、動物和人體健康的關係;環境汙染的地球化學研究,亦即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化學演化的影響及其環境效應。 全球環境變化的地球化學記錄,農業的地球化學研究。
  • 無刷直流電動機的模糊邏輯算法控制
    當使用傳統的積分和微分(PID)控制器來控制無刷直流(BLDC)電機的速度是複雜的,因為它們依賴於複雜的數學模型,並且是計算密集型的。而使用模糊邏輯(FL)的算法,可以消除設計過程對複雜的數學公式的依賴,並且提供一個容易理解的解決方案。與(PID)微分控制器相比,模糊邏輯(FL)發動機控制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開發周期更短。
  • 王鳳雨:概率論與相關領域學科綜述
    、倒向隨機方程與非線性期望理論、粒子系統與超過程理論、極限理論與大偏差、隨機控制,以及概率論在遺傳學、經濟與金融、物理化學等其他領域與學科的應用。由此產生以非線性期望為基礎的許多新的研究方向,包括非線性期望下的極限理論、非線性鞅論、隨機最優控制系統的最大值原理等,推動了隨機控制理論、金融數學、隨機分析等相關學科的發展,已形成國際概率論的重要前沿研究領域,引發國際上一批學者的跟蹤研究。
  • MPA資訊:共生理論及其在公共管理學科的適用性研究
    從查詢出的記錄的年度分布來看,從1957年到1977年,年發文數量均為個位數,最高4篇,且在這20年期間發文學科主要是生物學:從1978到1999年,年發文數量均為2位數,最高82篇,發文相關學科開始增多,涉及礦業、農業、醫學、經濟學等學科;從2000年至今,年發文數量均為3位數。
  • 3.2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教學設計
    3.2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教學設計1.教學內容與內容解析在在人教A版《數學2-3(選修)》第二章之後,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個事件獨立的判斷方法。本冊第3章第2節「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這一節中進一步介紹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這部分內容《教師用書》共計3課時,第一課時:介紹判斷兩個分類變量有關係的直觀方法;第二課時:從事件的獨立角度分析兩個分類變量有關係的判斷方法,建立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步驟;第三課時:對比反證法對獨立性檢驗做進一步分析及習題鞏固.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
  • 【聚焦】學科課程群建設: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從物質認識、物質識別、物質轉化、物質運用的角度認識化學,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化學息息相關,密切結合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資源、化學與人類健康的關係,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社會問題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領悟化學學科的價值。
  •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及其學科建設研究
    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及其學科建設研究》(項目號04&ZD004),最終成果為專著《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 閻光才:學科的內涵、分類機制及其依據
    其實,學科的分化何止源於人的個性,它與人的生命歷程也存在高度關聯。由於人類知識具有爆炸式增長與日趨專深化的特徵,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每一個體越來越不可能同時涉足多個領域,傳統人文主義的博雅與現代理性主義的專精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之間甚至隨時序的延展而日趨緊張。
  • 【特別關注】普通高中各學科核心素養一覽表
    化學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並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繫,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
  • 教研分享系列13:物理觀念的初步理解及其在解題中作用初體驗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之一是物理觀念。《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版未改動)是這樣論述的: 對於「物理觀念」,我一直是含糊不清的,不是特別理解。通過閱讀文獻,特別是參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或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制定的專家撰寫的論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觀點(或許這就是觀念吧)是:物理觀念與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學習)緊密相關,但又不同於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這個「不同」或許就是「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那麼形成了「物理觀念」或培養了正確的「物理觀念」具有什麼作用呢?
  • 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 綜述與展望
    相對於 經典邏輯, 一型模糊集可以更好地建模單個用戶對於語義概念理解的不確定性, 即個體內不 確定性 (intra-personal uncertainty).然而, 對於同一個語義概念, 不同用戶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 即個體間不確定性 (inter- personal uncertainty). 比如, 對於 『高溫』這個概念,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理解就不完全一致.
  • 學科專家解讀|如何理解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學課程(以下簡稱本課程)是科學領域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是義務教育階段相關課程的延續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 必刷物理學科相關書籍+電影,這學科超酷!
    眾所周知,理綜是所有學科中最難啃的,而物理是理綜中最難啃的。就像學英語,通過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培養興趣一樣,今天來給同學們推薦一些物理相關的書籍和電影。來吧,用這些讓你眼前一亮的電影和書籍,來感受下物理這門學科的酷炫和神奇,相信磊哥,你一定會愛上它!
  •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基礎會考各學科考試大綱
    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有利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體現地理學科新課程理念,充分發揮基礎會考對普通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  2.基礎性原則。突出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注重學科基本思想和學習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難易適當,不出偏題和怪題。  3.科學性原則。
  • 超臨界co2萃取淺談冷凝壓力控制及其控制元件
    超臨界co2萃取淺談冷凝壓力控制及其控制元件 ,「12vugqc」超臨界co2萃取,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co2萃取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南白象一小《印象節氣》課程 感受二十四節氣的生活之美
    南白象一小的學生在春分時節齊放紙鳶,感受節氣的魅力。溫州日報記者 卓揚一年有四時,四時各不同。二十四節氣孕育的是豐富的傳統文化、時間哲學,寄予的是「冬至餃子,夏至面」「清明風箏,穀雨花」等時令生活與民俗情趣。
  • 95.模糊系統理論
    於是乎,科學家們爭相原理模糊的、不嚴格的、定性的工作,越來越追求精確化、嚴格化和定量化。20世紀60年代初,札德對系統科學一味追求嚴格性、精確性和定量化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懷疑,1965年在《模糊集合》中正式推出了替代方案。札德新的科學思想和方法論的影響不限於控制論,形成模糊系統理論,進而在廣泛的學科領域推動了描述方法的模糊化。
  • 王世金 溫家洪:冰凍圈災害特徵、影響及其學科發展展望
    近些年,伴隨冰凍圈科學、災害風險科學學科的發展,以及冰凍圈與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和相關技術方法的推動,冰凍圈災害學在災害綜合影響、成災機理、風險特徵、風險評估、災害預警、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認識,表明冰凍圈災害學科正在孕育發展、萌發興起。